业内信息

学术期刊的质量与选题

2020-04-17 来源:《许昌学院学报》
  【作 者】罗操:许昌学院学报编辑部

  【摘 要】学术质量承载着专家学者的智慧之光和思想之花,它既是学术期刊的灵魂与核心,又是学术期刊在激烈竞争的期刊界立足、发展、永保旺盛生命力的动力和源泉。因此,学术质量的高低决定着期刊的层次和品位,而选题的优劣又与学术质量的好坏密切相关,所以学术期刊编辑要时刻保持敏锐的思维和前瞻性的见解,从学术性、政治性、时代性、热点性、创新性、延展性等层面策划出优秀选题,并及时推出文质俱佳的精神产品和文化成果,以此来保障学术期刊的质量,提升学术期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关键词】学术期刊;质量;选题

  学术期刊具有“传承、保存与创造文化”“造就了一支高素质的编辑队伍”“持续培育了新人”和“科研与社会舆论导向的重要阵地”等多种功能[1]。有鉴于此,学术期刊编辑必须具有爱岗敬业、勇于创新和热心奉献的精神,并在“以正确导向为立刊之则,以高质论文为强刊之本,以特色栏目为兴刊之重”的办刊理念的指导下,为党、为国家、为人民、为社会办出有品位、有活力、有特色的专业刊物,努力在知识传播、学术创新引领和社会服务方面做出重大贡献。笔者在编辑实践和业务学习过程中深深地体会到,学术期刊质量的高低与期刊选题的优劣密切相关,故而学术期刊编辑要时刻保持敏锐的思维和前瞻性的见解,以便把握学术动态、捕捉学术信息、发现学术问题,进而围绕着期刊整体的定位和目标有针对性地策划出优秀选题,为学界及时推出文质俱佳的原创性文章,以此来保障学术期刊的质量,提升学术期刊的知名度,增强学术期刊的影响力。

  1 选题的学术性和政治性

  学术质量是学术期刊立足与发展的首要因素,是办刊人永恒的工作主题。学术质量的高低,可以从选题的学术性、政治性等方面来判断。

  学术性指选题能够在本专业知识领域内达到一定的学术水平期望值,如在本学科研究的理论、方法、视角、见解、主张等方面有新的发现与突破,乃至给本学科同仁的研究带来诸多启发与活力。这就要求学术期刊编辑拥有较为深厚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敏锐的编辑业务素质,能够快速敏捷地了解和掌握本学科发展的现状及已有成果,经过深思熟虑以后及时提出学术性强的优质选题,并迅速付诸实践。以笔者相对熟悉的中国古代史研究为例,“当下的古代史研究以具体问题居多,以致有‘碎片化’之讥”,这也就意味着学人在深化专题研究的同时却不曾足够关注“中国文明形成、国家起源、古代社会性质等”诸多宏观历史问题。于学术期刊编辑而言,在今后的选题策划过程中,密切关照中国古代史研究领域的宏观论题自然是不错的选择,这主要在于用长时段的研究方法来考察中国古代史上的历史问题时,不仅可以“丰富我们的史料资源,拓宽我们的研究视野,进一步提升古代史在历史研究中的地位”,还可以“引领中国古代史研究向更广阔道路前行”[2]。有鉴于中国古代史宏观论题研究所蕴藏的学术价值,一旦某一学术期刊优先刊发此类文章,无疑会引起学术界、期刊界的广泛关注,而选题的热议度与文稿的引用率自然就在预料之中,故而学术期刊编辑要重点抓住中国古代史研究领域的宏观论题,积极组织稿源,快速刊发最新研究成果,及时满足学界需求,充分发挥学术期刊对中国古代史学科发展的推动力和促进作用,于无形之中提升期刊的学界知名度和社会关注率。

  政治性指选题在追求学术价值的基础上必须真正具有为社会主义经济与文化建设服务的意义。这就要求学术期刊编辑必须拥有较高的政治理论素养和敏锐的政治嗅觉,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始终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始终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出版方面的各项法规、政策和条例,必须保证在正确的政治导向下所刊发的文章不违背党、国家、民族、人民和社会的利益,唯有如此,学术期刊编辑的选题工作才显得有意义和价值。以“中国古代国家起源”论题为例,国家起源及其形成阶段缺乏文字记载,研究者只能依托考古遗迹来阐释上古时期的人类活动。学者要想“正确地和准确地描绘现实的历史过程”[3]31,就必须运用科学的历史观,而“唯物主义历史观⋯⋯是唯一科学的历史观”[3]10,只有坚持唯物史观的理论指导,才能在历史研究的基础上,透过社会历史现象看本质,最终揭示出人类历史发展的深刻底蕴。否则,研究者在历史研究过程中弃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研究方法,“就是通过历史个别现象而否认历史活动的本质,孤立地分析历史的阶段现象而否定历史运动的整体过程”[4]。无数事实证明,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是民族自信心、民族精神的腐蚀剂,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的绊脚石,故而学者在历史研究过程中要坚决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干扰,坚决捍卫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在学术研究中的核心地位。就学术期刊来说,政治性是学术期刊存在和发展的前提条件,故而学术期刊编辑必须具备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敏锐的政治觉悟,才能在当前的历史形势和世界格局中认清历史虚无主义的危害,进而策划出紧扣学术主线和描绘历史真相的优质选题,为消除历史虚无主义、振奋民族精神贡献绵薄之力。

  2 选题的时代性和热点性

  学术质量是学术期刊的灵魂与核心,是学术期刊在激烈竞争的期刊界保持旺盛生命力的动力和源泉。学术质量的优劣,可以从选题的时代性、热点性略窥一二。

  时代性是指在知识日新月异、信息突飞猛涨的当下,选题能够紧扣时代脉搏,为党、为国家、为人民、为社会提供最快捷、最及时、最有价值的精神产品与文化内容。这就意味着学术期刊编辑必须具有大局意识,并且站在一定的高度,才能策划出时代特征鲜明的具有社会价值的选题,真正发挥出学术期刊是学术研究的传播阵地和学术期刊是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平台的作用。纵观中华民族的发展历程,“建立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推进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五四运动以来我国发生的三大历史性事件,是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三大里程碑”[5]。学术期刊编辑只有把握好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脉搏,主动承担起传播人文精神和文化价值的社会责任,有组织性地策划出能够反映时代精神和学术前沿的课题,才能让学术期刊成为转化当代智慧的重要窗口,进而为推动民族复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学术发展提供深厚的历史渊源和文化根基。以“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选题为例,就是学术界与期刊界共同努力,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研究方法的指导下,以改革开放为研究样本,从多学科、多角度、深层次进行学术经验的总结与反思,为党、为国家、为人民、为社会奉献出精彩的文化盛宴。正因为学术期刊编辑对改革开放这种时代特征鲜明的选题保持着相当的敏感度,方才在举国上下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深刻地挖掘出党、国家、人民和社会普遍关心的课题,及时传播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各方面取得的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不仅从学理层面“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新时代继续把改革开放推向前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5],还从现实层面鞭策期刊界同仁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不断提高刊物的学术质量,努力为建构中国自己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做出新贡献。

  热点性是指学术界、社会民众最渴望、最感兴趣的焦点问题,即学科当前研究的生长点和学术关注热点。这就要求具有敏锐洞察力和学术眼光的学术期刊编辑依据自身的学术涵养、预判能力,准确地把握学术热点信息和学术价值取向,及时策划选题、组稿,力争在自家刊物上发表多位名家精彩纷呈的研究成果。如此一来,既能显示期刊的学术品位,又能提升期刊的学术影响力。因此,学术期刊编辑要多加注意重大历史事件和纪念性活动,努力在选题的深度上、广度上多下功夫,最终呈现出研究课题的历史纵横感和现实积极性。以历史科学研究为例,发生于1919年的五四运动,至今已整整100年了,它自然会成为学术界、期刊界高度关注的研究对象①。这主要在于五四运动是我国近现代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五四精神是五四运动创造的宝贵精神财富,只有重温那段历史,才能加深我们对五四运动历史意义的认识和时代价值的感知。在诸多纪念五四运动的学术期刊中,《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56卷第1期推出“纪念五四运动一百周年”专栏,闫志民《五四运动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文中的深刻见解阐释了五四运动对当代中国发展进步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意义和深远影响。由此不难想见,“五四运动”选题的学术意义、社会价值和示范作用不言自明,也只有这样的选题才能真正地造福于党、国家、人民和社会。对于学术期刊编辑而言,策划热点选题的背后尽量充满着人类建设更好明天的人文关怀,最终刊发出思想深邃的文章才更有时代性和现实针对性。

  3 选题的创新性和延展性

  学术质量是学术期刊的生命,承载着专家学者的智慧之光和思想之花。学术质量的好坏,可以从选题的创新性、延展性等层面来评价。

  创新性是指在本专业知识领域原有的学术研究基础上能够对现有理论、方法、观点、视角、资料、数据进行更新,从而不断地为现有研究成果融人新的元素和血液,以促进自身发展和创造出新知识。这就要求学术期刊编辑具有丰实的专业知识、足够的学术渊源,并在深入理解专业知识的基础上精准地把握学术前沿,才能策划出真正反映最新学术研究动向的选题,最终为学界、为社会推送更多有深度、有高度、有广度的学术科研精品。以“中古士族研究”选题为例,士族是中古时期重要的社会阶层和政治力量,一直是学界密切关注的话题。不过学者们基于不同的研究视角、特定的研究范式、史料多寡不一的研究环境,故而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了该研究课题的壁垒和瓶颈。如不打破壁垒,走出瓶颈,那么中古士族研究就难以有新的发现,“欲突破中古士族的研究瓶颈,除了在个案研究中‘内部挖潜’或重新回归长时段的宏大叙事之外,在研究视角和方法上做出一些尝试性改变,似应纳入学人的思考视野。引入历史人类学的观察视角,借用历史人类学的某些成熟的研究方法,对中古时期有关土族的诸多‘典型史料’进行全景式‘观察’,并借此对传统士族理论进行反思,似乎可以在此前熟识的史料中发现一些新的问题与线索”[6]。如若学人按照上述几种思路开展中古士族研究,可谓是深化中古士族研究的有效途径,中古士族研究再次焕发出新的光彩也指日可待。学术期刊编辑的选题以反映最新研究成果为基本宗旨,若最终刊发的文稿无创新性可言,便让学术研究失去了生命力。再以“出土文献研究”选题为例,20世纪以来,出土文献陆续公布于世,可谓是对中国古代史研究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促进相关研究走向深入与细化。《许昌学院学报》2019年第38卷第l期刊发笔者《甘肃临泽晋简所见西晋的宗族组织与社会治理》一文,便是以新史料为研究对象,绕开已有的文字学、经济史、制度史、法制史等研究维度,从政治社会史视角考察宗族组织与社会治理,呈现出家、宗族、官府的圈层治理社会的模式及其他们之间的关系,并努力透过个案分析来揭示宗族组织在参与社会治理方面的一些共性特质[7]。这种学术创新的做法值得肯定。正因为学术的魅力在于创新,故而学术期刊编辑更要策划出优质选题,才能持续不断地推动学术研究向前发展。

  延展性是指选题本身蕴藏着巨大的学术价值和强韧的生命力,不仅可以进行长远的、系统性研究,产出一系列鸿文巨著,还可以深掘出与之相关的众多子课题,从多层面推出许许多多既精准又深化的研究成果。这就要求学术期刊编辑在长期办刊、办专栏的经验基础上,依托长期关注的学术焦点、周边的学术资源(重点学科、科研团队、地方文化、大型科研项目)而策划出优质的可持续性选题,才能源源不断地把优秀的精神产品和文化成果奉献给学界和社会。有鉴于此,学术期刊编辑需要以期刊为阵地,以栏目为平台,努力策划出具有美好前景的延展性选题,进而在激烈竞争的期刊界创立特色栏目,建设品质刊物。以《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中国边疆学研究”专栏为例,此刊编辑部同仁经过周密思索和多方位调研,策划出“中国边疆学研究”选题,并在2008年9月《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开设“中国边疆学研究”专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也着实推动了中国边疆学研究的进程。时至今日,中国边疆学研究已成为学界研究的热点,这主要在于“中国边疆学研究”选题的学术性、综合性、现实性和实践性等特点赋予了它强大的生命力的缘故,即学术延展性,故而《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中国边疆学研究”在全国众多学术专栏中脱颖而出,形成自身的优势和特色。毋庸置疑,选题的延展性不仅是提升期刊学术质量的保障,还是期刊品牌和竞争力的体现。

  4 结语

  综上所论,学术质量承载着专家学者的智慧之光和思想之花,它既是学术期刊的灵魂与核心,又是学术期刊在激烈竞争的期刊界立足、发展、永保旺盛生命力的动力和源泉。因此,学术质量的高低决定着期刊的层次和品位,而选题的优劣又与学术质量的好坏密切相关,所以学术期刊编辑要时刻保持敏锐的思维和前瞻性的见解,从学术性、政治性、时代性、热点性、创新性、延展性等层面策划出优秀选题,并及时为党、为国家、为人民、为社会推出文质俱佳的精神产品和文化成果,以此来保障学术期刊的质量,提升学术期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注释:

  ①需要说明的是,笔者在此仅举了”五四运动”选题的例子,但也高度关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的选题。”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选题的学术性、政治性、时代性、热点性、现实性、创新性、延展性等等价值不言自明,笔者深信学术界、期刊界一定会为党、为国家、为人民、为社会奉献出丰盛的文化成果和精神产品。由于笔者精力、学识有限,在交稿之日不曾检索到”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的专栏专题文章,故而不再举例详述。

  参考文献:

  [1]乔家君.中国高校学报发展的回顾与展望——对中国高校学报诞生110周年的总结与思考[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56(6):128-136.

  [2]本刊编辑部.史学观澜2018[J].中国史研究动态,2019(1):5-10.

  [3]列宁选集:第1卷[M].3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卜宪群.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指导中国古代史研究——写给《中国史研究动态》纪念改革开放40年中国古代史研究专刊[J].中国史研究动态,2018(1):5-9.

  [5]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18年12月18日)[N].人民日报,2018-12-19(2-3).

  [6]陈爽.垒壁与交集:中古士族研究中的历史人类学借鉴[J].史学月刊,2019(3):5-11.

  [7]罗操.甘肃临泽晋简所见西晋的宗族组织与社会治理[J].许昌学院学报,2019,38(1):9-15.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鄂ICP备19004605号-4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