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信息

始终怀揣一颗做大畅销书的心

2020-04-14 来源:中国出版传媒商报
  ■受访人:王笑东(北京新华先锋出版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采访人:孙 珏(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记者)

  今天的出版行业,正处在一个思变融合的时代。技术的革新与互联网的发展为出版机构打破地域和专业、资源的限制提供了可能,图书生产已从过去单一的纸质图书衍生发展出了数字出版等形式,而影视化、视频化、碎片化又将图书的内容呈现形式进行了重新整合。对过去就以内容生产为主业的出版行业来说,是难得的发展机遇。

  □ 您是否觉得大畅销书时代真的已经结束?判断依据是什么呢?

  ■技术的日新月异带来图书市场变现媒介的大变革。现在说大畅销书时代结束了,还为时尚早。有很多人忽略了畅销书的本质,没能把更多的精力用在挖掘产品的内容特色上。现在的读者对优质内容有了更高的要求,他会从图书的外在装帧设计,到作者、内容、阅读体验等有更高的期待,图书的购买已不再是单纯的对知识的获取,人们需要的是通过阅读,从外在形式到内在心理都有所收获,所以,关注读者心态变化,只要有渴望便有市场,有市场就有大畅销书产生的基础。我们大可不必担心大畅销书时代是否真的已经结束,而是要学会如何怀揣一颗做大畅销书的心,积极拥抱变化的时代。

  □可以聊聊您所在机构最近经手的大书吗?

  ■首先,定位要准。百万册量级的畅销书,在出版前我们就能够勾勒出它的读者画像。比如我们新近出版的《天坑宝藏》,它是著名作家天下霸唱的最新作品,它的读者群体非常清晰:天下霸唱的忠实粉丝,一定是这部作品的拥趸,这是第一梯队;悬疑爱好者,或者推理剧、科幻剧发烧友,这是第二梯队;因为天下霸唱近年来作品被改编为影视作品的数量非常庞大,尤其是近期的多部网络电影和网络剧的热播热映,一大批拥有众多粉丝的新生代演员出演其中的重要人物,因此,主创人员的加入,吸引来一大批年轻的读者群体,这是第三梯队。对于读者群体的分析,也是打造畅销书的基础,比如天下霸唱的读者受众多为男性,年龄层次多是青少年,这就为我们在图书制作过程中,对装帧设计、开本选择、营销宣传等方面提供了指导性意见。而在目前疫情期间,实体图书销售受到一定影响的情况下,我们加大了对《天坑宝藏》数字版权和IP开发等方面营销宣传的力度,多部门协同,营销渠道火力全开,在各大平台抢占优质位置与资源,实现销售业绩新的突破,从而也更好地带动了实体书的销售,引起了众多影视公司和视频平台对这部作品的关注,因此,我们对天下霸唱这部作品的畅销前景非常乐观。其次,热点要追。图书畅销都会有一个特质,那就是可以解决人们当下内心的焦虑。就像《小欢喜》《安家》这些剧集的热播一作品与观众要有共鸣感,图书亦然。我们可以看到畅销书排行榜上的书,大多都隐含着当下人们面对现实生活的焦虑,从而产生对理想生活状态的渴望。2019年,著名作家梁晓声荣获第十届茅盾文学奖,并把他的重磅长篇小说《重生》交由我们出版。疫情时期,原本为推广这部重磅力作量身打造的营销推广方案已经不太好实现,我们及时进行了相应调整,积极对接网络销售平台和直播平台,以网络直播等形式实现作者与读者的互动,拉近读者与作者的距离,以新的形态迎接新的业态。再次,内容要好。作为畅销书,一定要有可传播、传承的文化内涵在其中。回顾一下这些年的图书市场,畅销书榜单上不乏有常销书的影子,达到百万的级别,但也有昙花一现的畅销书;还有很多现象级的“畅销书”是读者买后束之高阁,并没有真正产生实际的“阅读流量”。比如前两年很流行的鸡汤类图书,当年不少都是百万量级的,而今基本乏人问津。反而是那些经过了时间的淘洗与磨砺,可传播、可传承的图书,一直保有着长久的生命力,像我们策划出版的“中小学生必读书系”,全套产品接近200个品种,其中的《城南旧事》《朝花夕拾》本身就是名家文学经典,经过我们在营销手法、规模效应和销售模式方面的创新,再次焕发出强大生命力,上市以来一直长销不衰。

  □图书出版市场的畅销书捕手要如何面临当下环境变化的巨大挑战?

  ■作为一个嗅觉灵敏的畅销书捕手或者说公司,要想去抓一些好的内容、好的作者,一定要对社会变化、思想潮流和流行时尚有前瞻性,对内容要有精准的眼光和判断,对作者的潜质要有深入的分析,尤其对市场和读者群体的动向要有精准的洞察力。10年前,当新华先锋以1000万元天价版税签下天下霸唱时,在图书行业内可谓是放了一颗震撼弹,而多年后新华先锋能够抢占IP全版权运营时代的风口就与那时我们的决策分不开。对畅销书起到重要作用的捕手,其实是业内所说的策划编辑,就目前的图书市场变化来看,并不是捕手的能力弱化,而是对策划编辑的能力要求提高了。既要对作者、作品、读者有深入的了解和分析,熟悉市场的变化,还要对销售渠道、营销手段、新兴模式有一定了解,其实现在的策划编辑更像是一个导演,既能发现好的剧本,还要找到合适的演员,更重要的是能够整合与调动资源,只有这样才可能把一个默默无闻的作者打造成畅销书作家,一部默默无闻的作品才有可能脱颖而出成为畅销书。

  □市场更迭,使您印象深刻的事件有哪些?

  ■对图书市场的冲击其实最初来自于数字出版,早在十多年前电子书的出现就引发了出版界“狼来了”的惊呼,事实证明,电子书不但没有取代纸质书,反而为出版机构提供了新的效益增长点,为内容输出提供了新的平台,也为IP开发提供了机遇。比如我们之前成功操盘的《金陵十三钗》《铁梨花》《摸金玦》等项目,最初我们只是策划了一本图书,但随着实体书的出版,我们开始了连续的营销造势活动,引起了媒体和影视机构的广泛关注,其IP资源的巨大价值在文创产业迅猛扩张的阶段得以凸显,作品的影视版权、网剧、舞台剧、游戏被竞相争夺,我们和作者以及IP开发机构实现了多赢的局面。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鄂ICP备19004605号-4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