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仰奎(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副社长)
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的数字出版工作,主要围绕增强各个板块图书的数字化服务功能、延伸图书立体化功能开展,主要产品形式为二维码资源支撑体系、电子书服务体系、题库服务体系,分别运行于出版社自建的三个数字出版平台上。其中,职业教育平台年访问人次270余万;基础教育平台年访问人次近260万;正在建设中的高等教育平台,其部分开放的电子教材板块年访问人次也近90万。三个平台的目标用户为精准定位的专门群体,基本达到了全面覆盖。
职业教育平台和基础教育平台常年平稳运行,此次疫情期间用户访问基本没有较大波动。高等教育平台电子教材板块由于在疫情期间免费开放,用户访问数量迅速上升,近1个月的访问数量增加了10余万次。
疫情期间,石油大学社安排专人负责各个平台的维护运行以及接收用户反馈。从数据上来看,用户在需求方面反映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上线内容更新和手机端适配两个方面。
希望上线内容及时更新。随着整个教育系统陆续开始的线上教学,课堂辅助内容的需求量日益提升。为响应国家“停课不停学”的号召,保障学校师生完成教学和学习任务,石油大学社陆续将各个专业的教材以电子书形式上线供师生免费使用。随着教学活动的不断开展,各高校师生对电子教材的需求也日益迫切和广泛,不断需求新书上线,石油大学社均予以满足。
手机端适配问题。由于种种原因,之前一些内容资源只考虑了电脑端使用的情况下,而没有过多考虑手机端的适配(如某些文件体积较大的图书配套资源,一般只供电脑下载观看)。疫情期间,根据用户反馈和调查,石油大学社陆续对此类资源进行了改造,在不影响电脑端使用的情况下,尽可能地方便用户在手机端使用。目前,出版社全部数字资源均已同时适配电脑端和手机端。
虽然在线教育已经发展多年,但在疫情期间,教育行业仍面临了空前未有的压力,从小学直到大学,从教师到学生,经受了一次前所未有的全员考验。甫一开始,问题频出,软件崩溃、网络卡顿、教师操作不熟练、学生无法维持课堂秩序,但是随着全社会的不断磨合,这些问题一一得到改善。
随着学生返校,在线教育需求势必将大幅收缩,但是疫情期间通过实战筛选和锻炼出来的平台、软件、体系、资源,终将进化为另一种形态,继续发展壮大。结合疫情期间的工作经验,石油大学社下一阶段准备从三个方面加强在线教育服务能力。
一是优化软硬件配置和网络条件。硬件条件是在线教育的基石,没有优良的软硬件及通畅网络的支撑,在线教育绝对无法展现出令人满意的效果。即将到来的5G时代,正是解决这一矛盾的良机,必须趁势大力发展。二是全力推动图书立体化资源建设。单纯的纸质图书,早已无法满足学生对全方位多角度学习知识的追求。图书出版势必要从内容编校向立体化资源建设全面迈进,系统化、多维度地将知识进行传播,才能跟得上互联网时代的步伐。三是继续加大技术研发投入。数字资源如何与在线教育尤其是实时授课相结合,仍是一个尚未完全解决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教师在实时授课中需要兼顾多个方面,而且在线课堂的不确定因素和突发因素较多,教师在各种教学资源切换时往往会手忙脚乱。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对数字资源建设技术进行进一步研究和探索,数字资源不能只是孤立的一个个独立资源,而要更加知识化、系统化,更加良性顺畅地融入课堂,让教师可以快捷有效地操作,也是下一步将要重点研究和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