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对整个经济尤其是对实体经济和消费经济的影响超乎想象。疫情期间,人们因空间限制、收入下降等因素导致的需求简化和消费低迷,使任何广告都黯然失色。”谈及疫情给媒体经营环境造成的影响时,中国广告协会报刊分会主任梁勤俭的一席话客观、真实。而未来一段时间,媒体经营市场又会怎样发展?媒体又该选择怎样的路径谋求发展?
哪些广告将大行其道?
“人流急剧减少、自媒体活跃等因素,正分散着大众媒体的影响力,媒体经营环境也因此更为严峻,一两个月的经营几近‘颗粒无收’的媒体随处可见,连《钱江晚报》这样颇具影响的报纸都不得不临时休刊两周。”梁勤俭说道。
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生存法则永不过时。在梁勤俭看来,未来的媒体广告市场或将呈现更加精细化、多元化和碎片化,经营手段、诉求表达和传播方式、介质配置等,也都将随之进一步得到创新和改革;媒体间的融合互动、组合联动等也将进入常态化、程序化;与流量、点击率和转换率等直接挂钩的原生广告将大行其道,备受欢迎。
探讨媒体经营离不开媒体资源,“当下我们的资源主要来自品牌的影响力、号召力,受众的信任度、依赖度,自身广泛的社会渠道等。因此,我们应当努力把这些资源有效地整合到一起,通过线上线下联动,打造各种新型综合服务平台和端口转换,精准对接用户服务对象和目标消费群体,千方百计把人流集聚到一起,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实效传播。”梁勤俭提议道。
哪些“点”是切入点?
这场疫情给媒体经营好端端的开年大局打了个猝不及防,让许多媒体人束手无策,正常广告经营一时竟然不知从何下手。而探究其深层原因,梁勤俭认为,这主要源于多年养成的“以我为主”甚至“唯我独尊”的惯性思维定式和眼界格局限制了媒体经营的想象力和爆发力。
“未雨绸缪不够,我们很多传统媒体经营的创新能力、内生动力还远远跟不上时代发展和形势变化的速度,更谈不上对形势急剧变化的预判。这个责任不完全在媒体人,但我们在广告经营方面存在的短板也暴露出来,那就是我们确实也没有储备什么新的营销产品和可适应市场变化的营销手段。”
采访中,梁勤俭不断强调,媒体应当始终是社会各方服务的供应商和问题的解决者。政府关注的焦点、客户焦虑的痛点、受众关心的热点、市场变换的难点、用户增长的需求点等,都可以成为媒体的切入点。
哪些路径才是方向?
“目前,在助力社会经济复苏方面各媒体的免费广告较多,其实,我们能做的和需要做的还有很多。”梁勤俭举例说,比如可以以媒体优势引进外脑,组建更高大上的智库;以渠道优势抓紧建设接地气有价值的数据库,以品牌优势整合好内外资源库等。
“我们上上下下都要增强投入意识,不养鸡哪能下蛋,不播种耕耘哪会有收获。媒体一定要舍得也必须投入人力物力财力,对变化着的市场做深入细致的调研和分析研判,以期正确掌握客户和市场动向,随时随地为他人也为自己找到商业机会。”梁勤俭如此强调。
在他看来,媒体一定要加大在创新经营方面的研发投入,做好新形势下经营方略和服务、营销产品和平台的开发、储备,以确保在机遇到来之际能及时出手,而不至于与机会擦肩而过。“毕竟,错过发展和赚钱的机会,就是国有资产最大的流失和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