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重做”是2019年消费领域里的一个热词,当这个概念被引入书店,我们应该怎样看待书店的发展和创新?
“重做”是2019年消费领域里的一个热词。因为互联网在信息传播上的快速和无死角覆盖,把消费在时间和空间上原有的差别化几乎在分秒之间全部拉平。特别是年轻一代的消费群体无论身处农村还是城市,在消费价值观念、审美观念上现已基本处在同一个水平上,除了消费能力的差别外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许多传统的商业逻辑和业态被颠覆了。
文化消费是消费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重做”的概念被引入书店,引起了业界的广泛讨论。我认为,书店“重做”不是简单地模仿复制,更不是仅在形式上把书店装饰翻新,而是要在书店的整体功能、经营方式和业态整合上更加适应当前新零售和新消费带来的变化。用新的商业逻辑推动文化消费再上一个新的台阶。书店“重做”也不是要丢掉书店的传统优势和本质属性,恰恰要坚持书店核心价值,把主业始终放在书店经营的核心地位。书店“重做”更不是简单模仿,而是要因地、因时、因人制宜,强调书店特色,走自己的创新发展之路。因此我认为,创新是书店“重做”的核心要义。
书店同质化现象严重
近年来,在国家一系列利好政策的支持下,在全民阅读活动的持续推动下,我国实体书店数量(含各类出版物发行网点)在不断增加。更为重要的是,实体书店的发展质量有了大幅度的提升。一是内涵丰富、特色鲜明、风格各异的最美书店不断惊艳亮相,成为城市文化的新地标。二是校园书店、社区书店和乡村书店异军突起,亮点纷呈,深受读者喜爱。三是品牌书店彰显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影响力。四是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的应用,开启了知识服务的新模式。五是书店业态多元多媒,供应链协同共享,智能化管理与服务加速书店转型升级,成效显著。坚守实体书店的文化价值,推进线上线下融合发展,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获得感、幸福感,已成为当下书店业发展的主流趋势。
但也要看到,在书店规模不断扩张的同时,书店同质化现象比较严重,全行业的销售收入虽有增长,但利润却在下降。如果离开了政府的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一些书店恐怕还有生存问题。同时,面对新媒体新技术的挑战,书店还存在认识不足、投入不足、人才准备不足以及经验不足等诸多问题。
书店业要走出困境,实现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必须清醒认识传统零售与新零售的本质区别,新零售是以消费者体验为中心的,以大数据为驱动的零售形态,新零售将为消费者提供的是无时无刻、无处不在、超出想象并不断带来惊喜的内容和服务。因此,大数据和媒体技术是实现新零售的物质基础,而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则是新零售的落脚点。实体书店在融合发展和转型升级中始终要把注意力聚焦到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上,始终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以人为本才是惟一正确的选择。
书店的高质量发展
书店业的高质量发展的标准是什么,书店经营状况达到什么样水平算是实现了高质量的发展,这也是大家共同关心的问题。要回答这个问题并不容易。因为全国发行业的发展不平衡,同时影响书店业高质量发展的因素也很多。因此,实现高质量发展可以说是一个总体目标和努力方向。新闻出版业从产业发展角度看是规模经济,从事业发展角度看也是影响力经济。从规模经济角度说,要保持一定速度的增长,特别是企业的整体实力、市场竞争能力要不断增强。从影响力经济角度说,必须认真落实好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的要求,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广泛凝聚人民精神力量,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制度,健全人民文化权益保障制度,完善坚持正确导向的舆论引导工作机制,建立健全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文化创作生产体制机制。这是发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基本判断标准。
当前,发行业的转型升级和融合发展已经进入了关键的阶段,我们已经有了一个很好的基础,也创造出了一些好的经验,但新的挑战会不断出现。比如,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出现,使得实体书店的经营基本陷于停顿,损失很大。但很多书店不等不靠,奋起自救,利用已有的技术储备和多元化业态基础,创新了许多新的经营方式。发行企业为打赢疫情阻击战所做出的努力,所取得的成果,所展现出的风采,都将在中国图书发行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国家新闻出版署3月11日发出了《关于支持出版物发行企业抓好疫情防控有序恢复经营的通知》,就疫情防控和恢复经营工作提出了明确的指导原则和任务要求,就支持实体书店恢复经营的有关政策做出了明确的指示。北京、上海、天津、湖南、浙江等省市都陆续出台了支持实体书店恢复经营和生存发展的政策措施。在国家和政府主管部门一系列政策的支持下,在全体企业和员工们的努力下,书店一定能够战胜疫情带来的困难,保持行业稳定发展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