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信息

“一带一路”语言学类著作出版的现状及趋势

2020-04-13 来源:《中国图书评论》
  【作者】邵滨:中央民族大学国际教育学院;梁宇:高等教育出版社汉语分社

  2019年7月26日,中国出版协会在西安举行了“一带一路”出版工作交流座谈会。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在会上发布数据,出版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正在“走深走实”。2014年1月至2018年3月出版了2814种“一带一路”主题图书。“一带一路”主题图书出版呈逐年增长的趋势,2016年此类图书的出版超过700种,2017年猛增到1100种以上。“一带一路”主题图书开始注重社科类图书的出版,“2017年出版的经济类图书超过500种,占当年‘一带一路’主题图书出版总量的42%.”[1]“一带一路”主题图书的出版趋势与热点,反映了出版业对于“一带一路”倡议以及国家战略的高度重视,也反映了学界对于“一带一路”这一主题的高度关注。

  一、“一带一路”语言学类著作出版情况

  自2015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以来至2019年7月,据不完全统计[2],“一带一路”语言学类著作的出版约有20余部。2015年出版了1部,2016年出版了2部,2017年迅速攀升出版了11部,2018年出版了6部,2019年至今有2部。具体趋势可以见图1。



图1"―带一路”语言学著作出版趋势图

  这22部图书中,可以简单地分为“一带一路”国家语言概况及语言政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汉语教学情况、服务“一带一路”的语言本体及话语分析、“一带一路”背景下的人才培养、“一带一路”视角下的相关研究汇编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语言及文化研究论文集六类。具体分类及出版情况可见下表1。

表1  出版情况一览表
类别 具体书名及出版时间
“一带一路”国家语言概况及语言政策 “一带一路”国家语言状况与语言政策第一卷,2015;“一带一路”国家语言状况与语言政策第二卷,2017;“一带一路”国家语言状况与语言政策第三卷,2019;“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语言国情手册,2016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汉语教学情况 埃及和西亚国家汉语教学研究,2017;蒙古和独联体等国汉语教学研究,2017;南亚和东南亚汉语教学研究,2017;中东欧十六国汉语教学研究,2017;“一带一路”与海外华文教育,2018;文化走出去的经济学——“一带一路”孔子学院研究,2019
服务“一带一路”的语言本体及话语分析 服务于“一带一路”的语言规划构想:多元话语分析,2018;“一带一路”中国旅游景区语言文字使用情况调査,2018;中外新闻中的“一带一路”,2018;缅甸的民族及其语言,2018
“一带一路”背景下的人才培养 “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多语种人才培养研究,2017;“一带一路”国别化人需求与人才培养研究,2018
“一带一路”视角下的相关研究汇编 “一带一路”视角下的教育发展研究,2017;“一带一路”视角下的人才培养研究,2017;“一带一路”视角下的文化交流与传播,2017;“一带一路”视角下的语言战略研究,2017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语言及文化研究会议论文集 语言服务与“一带一路”,2016;“一带一路”中的语言与文化,2017

  二、“一带一路”语言学类著作出版呈现的主要特点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后,相关院校就组织专家开展了“一带一路”沿线各国语言概况及语言政策调研,随后召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语言及文化研究相关学术会议围绕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汉语教学情况、“一带一路”背景下的人才培养以及服务“一带一路”的语言本体及话语分析等主题,出版了相关研究性著作。在这过程中,“一带一路”语言学类著作出版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1.“一带一路”沿线各国语言概况及语言政策的调研基本完成

  2015年6月9日,宁夏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及语言规划与政策研究所举办了“‘一带一路’上的语言:B&R国家语言状况与语言政策”主题的工作坊,启动了以服务“一带一路”倡议为导向的语言政策研究计划,并陆续出版了“‘一带一路’上的语言系列丛书”(共三卷),该丛书每个国家单独成篇,包括国家概况、语言状况、语言政策及规划总结与启示四个部分。2015年11出版了第一卷17个国家;2017年月出版了第二卷16个国家;2019年5月出版了第三卷16个国家。

  江苏师范大学也较早从事这方面的调研工作,并于2016年11月出版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语言国情手册》,较为全面地介绍“一带一路”沿线所有国家的语言国情,包括各国国语、官方语言、主要民族语言、语言历史、语言与民族或社会关系等方面的基本内容,同时还介绍了我国关于该国语言的人才培养和该国关于汉语人才培养及汉语专业的开设情况。该书还入选《人民日报》重点推介“一带一路”系列图书,先后荣获多项奖项。

  2.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开展的有关孔子学院及汉语教学研究的出版方兴未艾

  信阳师范学院团队对“一带一路”沿线65个国家的汉语教学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调查与摸底,出版了《南亚和东南亚国家汉语教学研究》《埃及和西亚国家汉语教学研究》《蒙古和独联体国家汉语教学研究》《中东欧十六国汉语教学研究》,详细介绍和分析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汉语教学状况,包括“国家概况”“汉语教学简史”“汉语教学的环境和对象”“汉语教材和师资等内容。赵金铭先生在序言中写道“不仅是国际汉语教师设计汉语教学,介绍中国文化的依据,更可为有关汉语国际传播决策者在筹划顶端设计时参酌,是一份不可或缺的宝贵资料,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编委会提出这只是第一阶段的研究成果,下一阶段还将深入研究各个国家汉语师资培养、教材编写和教学策略与方法等问题。

  同济大学孙宜学主编的“一带一路”与中华文化国际传播丛书目前《“一带一路”与海外华文教育》《“一带一路”与中华文化国际传播》已经出版,系列丛书中《“一带一路”与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经典案例》《“一带一路”与中国当代文学走出去》也即将陆续出版。《“一带一路”与海外华文教育》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汉语国际传播情况进行分析,结合沿线国家的华文教育情况,试图找到孔子学院与华文教育结合的方式与模式,从而推动两个平台融合与资源效果的优化发展。同济大学团队围绕“‘一带一路’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的历史现状及愿景,系统分析“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前后沿线国家的语言文化政策、语言生态、中华文化传播的经验和教训,基于“一带一路”倡议的未来发展规划,探索“一带一路”背景下汉语与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的困境与应对策略,重新设定汉语与中华文化传播的内涵与目标途径与方法、问题与对策、机制保障,推动形成“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的“地方模式”。

  《文化“走出去”的发展经济学》一书利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对“一带一路”孔子学院这一主题进行了深入扎实的实证研究。通过计量经济模型的研究,本书提出孔子学院在“一带一路”的设立和发展缩短了沿线国家与中国之间的语言文化距离,降低了国际商务中的交易成本,促进了中国对沿线国家的直接投资,从而推动了沿线国家的经济发展。基于研究发现,该书提出了推进“孔子学院建设,发展文化助力效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髙文化传播深度”“明确孔子学院定位改善东道国认可度”三个政策建议。

  3.服务“一带一路”的语言本体及话语分析研究出版引起重视

  《服务于“一带一路”的语言规划构想:多元话语分析》与《“一带一路”中国旅游景区语言文字使用情况调査》主要是着眼于“话语分析”以及“中国旅游景区语言文字使用情况”进行研究,与“一带一路”关联性不是很紧密。《服务于“一带一路”的语言规划构想:多元话语分析》主要是从话语分析的角度对社会文化领域、学术专业领域语用学领域、心理学领域、认知语言学领域以及其他的视角对这些领域中的话语分析进行研究,最后对中国语言规划方面的语言翻译和语言信息化建设展开讨论。《“一带一路”中国旅游景区语言文字使用情况调査》主要是对中国著名旅游景区标识语语言文字使用情况的调查研究,研究内容包括:汉字、汉语拼音、词语规范、语法规范、标点符号等方面的规范情况;修辞与语篇表达情况;标识语语言种类及其排列顺序以及多种语言文字使用统一性情况;标识语等相关内容与文化内涵情况等四个方面。最后,提出解决对策与建议。

  《中外新闻中的“一带一路”》与《緬甸的民族及其语言》则与“一带一路”结合较为紧密。《中外新闻中的“一带一路”》从系统功能语言学框架下的语篇语义研究视角入手,利用多种分析工具,借助多模态话语分析等方法,对比分析中外媒体2013—2016年“一带一路”的新闻语篇,对比中外媒体报道在评价资源上的异同,从语言学角度讨论了当前形势下围绕我国重要战略构想的权利对话,为政策外宣和新闻话语构建提供了参考。《緬甸的民族及其语言》是中央民族大学“一带一路”语言研究系列丛书之一,本书作者利用多学科综合性调查方法,多次深入缅甸开展田野调查,介绍了缅甸社会人文概况、缅甸的语言及语言政策、緬甸语言使用现状以及緬甸的华文教育等内容。

  4.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各国语言人才培养的著作陆续出版

  目前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官方语言的语种规划成效显著[3],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语言人才培养的著作陆续出版。2017年出版了《“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多语种人才培养研究》,2018年出版了《“一带一路”:国别化人需求与人才培养研究》。《“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多语种人才培养研究》一书从“多语种+”卓越人才培养、“小语种”特需人才培养、少数民族语言人才培养、“一带一路”与多语种人才培养的机遇与挑战等方面较为系统地探讨了我国“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多语种人才培养问题《“一带一路”:国别化人需求与人才培养研究》对接“一带一路”沿线不同国家建设对人才的实际需求,探索“一带一路”沿线国别化人才培养的理念、途径、模式与机制,重点论述了“一带一路”大数据视野下国际石油工程师培养模式、“一带一路”框架下南亚地区短期人才培养模式、“一带一路”环境下中国与独联体七国合作办学模式、大数据视野下西亚北非与中国经贸合作人才需求与培养模式、“一带一路”背景下的人才需求与人才培养模式以及“一带一路”视角下东南亚职业型人才培养模式。

  5.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各国语言及相关研究资料汇编出版集中

  厦门大学郑通涛、方环海、陈荣岚研究团队于2017年先后出版了《“一带一路”视角下的语言战略研究》《“一带一路”视角下的教育发展》《“一带一路”视角下的文化交流与传播》《“一带一路”视角下的人才培养研究》等系列图书,引起了广泛关注。

  6.面向“一带一路”相关的语言学及相关会议集出版应多支持

  近年来围绕“一带一路”相关的语言学及相关学术会议较多,相关学术会议论文集出版一般由于发行不多,目前所见的主要有2016年、2017年出版的两本。由于学术会议一般都能及时反映学术动向以及参会专家的最新学术成果,主题集中的论文集应多予以支持。

  2016年4月18日,“首届‘一带一路’语言与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兰州理工大学举行。会议以“促进跨国文化交流、提升教学科研能力、深化沿线髙校合作”为主旨以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高校跨境语言、文学、历史、文化及教学等研究探讨为主题。《“一带一路”中的语言与文化——首届“一带一路”语言与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思想选粹》正是此次大会与会专家所提交论文汇编。

  《语言服务与“一带一路”》一书是2016年6月6日至7日所召开的“服务‘一带一路’倡议的语言资源建设与开发利用学术研讨会”的会议论文集。这次会议由于议题集中“面向‘一带一路’的语言服务”,讨论深入热烈,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这本论文集由武汉大学中国语情与社会发展中心组编,赵世举、黄南津教授主编,其中,大部分论文讨论了面向“一带一路”的国家语言规划、“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语言国情、面向“一带一路”的语言学术服务、服务“一带一路”的语言学术服务、服务“一带一路”的区域语言建设等主题。

  7.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跨学科研究成果出版成为热点

  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语言类著作,除了极少部分局限于语言本体研究,大部分研究都是利用多种研究方法进行跨学科的研究成果,因此,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跨学科研究成果出版成为研究热点。无论是“一带一路”国家语言概况及语言政策、汉语教学情况、服务“一带一路”的语言本体及话语分析,还是“一带一路”背景下的人才培养都很难局限在某一个学科内部。从已经出版的22部著作中,可以很清楚地看到这一点。

  整体来说,已经出版的相关著述较为严谨。当然,由于时间仓促、参与者的知识结构等原因,也存在一些瑕疵,有学者已经提出若干批评意见,尤其是涉及小语种时产生的一些问题。[4]“一带一路”涉及的国家多、语言情况复杂,这些情况要求参与者一方面要端正工作态度兢兢业业,另一方面不断丰富自身的知识结构,如此才能在从事相关图书出版中避免出现原本可以避免的错漏。

  三、“一带一路”语目类出版与科研立项情况

  图书出版与科研立项之间没有必然联系。但是,不可否认,科研立项有助于研究开展以及促进图书出版。因此,了解“一带一路”语言类出版的科研立项情况,统计近年来“一带一路”语言类课题科研立项对于预测“一带一路”语言类著作的出版具有一定的意义。

  1.已出版22部著作的科研立项情况

  已经出版的22部著作中,有11部标注了重要的科研、出版立项及资助(校级不包括在内),占50%,其余11部著作虽未获得校外的资助,也基本都属于本校内部课题以及校内出版资助,具有重要科研立项著作见表2。


表2  具有重要科研立项著作一览表
书名 科研项目情况
“一带一路”国家语言状况与语言政策第一卷,2015;“一带一路”国家语言状况与语言政策第二卷,2017;“一带一路”国家语言状况与语言政策第三卷,2019 国家语委“一带一路”专项课题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语言国情手册,2016 国家语委重大项目;国家973计划课题;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江苏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
语言服务与“一带一路”,2016 国家语言文字智库试点成果
“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多语种人才培养研究,2018 上海市I类高峰学科(外国语言文学)建设项目成果
缅甸的民族及其语言,2018 国家语委“十二五”重大项目
“一带一路”中国旅游景区语言文字使用情况调查,2018 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和国家旅游局监管司委托项目
“一带一路”与海外华文教育,2018 2017年教育部高校出版社主题出版选题;上海市新闻出版局2018年重点图书出版计划
中外新闻中的“一带一路”,2018 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四川外国语言文学研究中心项目;国际油气资源语言文化中心项目

  2.“一带一路”语言类课题获批情况

  近五年来,据不完全统计,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语委项目中与“一带一路”有关的语言类研究60余项,显现逐年增长的趋势。尤其是国家语委2015年设立了“一带一路”语言文字研究专项课题。2019年不仅设立了“一带一路”语言文字研究专项课题,另有重大课题中2项与“一带一路”有关:“一带一路”建设中语言服务的现状、评价及对策研究;面向海上丝绸之路的多语言资源库及共享平台建设;一般项目1项目:汉语国际传播在东盟国家的发展对策研究。(2019年尚在申报中)


表3  项目情况统计
类别 年份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国家社科 2 5 4 2 5
教育部 0 1 5 3 2
国家语委 6 7 4 13 3+未定
总计 8 13 13 18 10+未定

  四、“一带一路”语言学类著作出版趋势

  根据近年来“一带一路”语言学类著作的出版以及相关科研立项情况,可以预测“一带一路”语言学类著作出版的趋势。

  1.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开展的语言调査及语言资源研究即将深入,相关出版会引起一定重视。2019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招标选题研究方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语言资源数据库建设及汉外对比研究。在这种情况下,有理由相信,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语言调査及语言资源研究会逐渐走向深入,相关调査资料也一定会陆出版。

  2.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开展的语言比较、汉语教育比较研究、孔子学院研究逐渐成为研究热点,也将会成为出版热点。2020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点课题攻关项目招标课题指南中列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汉语教育比较研究。这也预示着有关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开展的语言比较、汉语教育比较研究、孔子学院研究会逐渐成为研究热点,也会陆续成为出版热点。

  3.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开展的语言经济及产业研究会持续深入,相关出版会引起重视。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开展的语言经济及产业研究,到目前为止尚未见专著问世,有关语言经济及产业研究与出版,相信会逐渐引起各方的重视。

  4.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各国语言人才培养已经吸引多方关注,相关研究成果会成为出版热点。“一带一路”语言铺路,精通各国语言和汉语的语言人才更是“一带一路”发展成败的关键。因此,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各国语言人才培养会引起各方重视,相关研究成果相信一定会成为出版热点。

  5.面向“一带一路”的研究资料汇编以及会议论文集出版具有一定的市场。随着“一带一路”的蓬勃发展,面向“一带一路”所召开的学术会议逐渐增多,相关学术研究逐渐走向深入,在这种情况下有关论文集以及研究资料汇编的出版仍会具有一定的市场。

  注释:

  [1]章红雨,刚刚,版协发布我国出版业“一带一路”建设成绩单,中国新闻出版广播报,2019-07-26

  [2]王进安主编《“一带一路”核心区语言与文化研究——庆贺马重奇教授七秩华诞论文集》(2018,福建人民出版社)、孙宜学《“一带一路”与中华文化国际传播》(2019,同济大学)两书没有包括在内,前书是庆祝的论文集,后者主要关于中华文化传播方面的内容。

  [3]截至2018年,我国高校开设的语种全面覆盖沿线国家官方语言。“一带一路”沿线65个国家中有53种官方语言,2013年我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时,全国高校外语专业招生语种只覆盖其中20种语言。[4]郭侃如,评几种当代欧亚文化综述类读物的质量,上海书评,2019-01-30.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鄂ICP备19004605号-4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