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完了上一部作品《野蜂飞舞》,很长时间回不过神,感觉自己的精神和肉体都囿困在了华西坝上的榴园里,出出进进的,眼前总有那群孩子的身影,耳朵里也时不时响起年深月久的歌声和笑声。
写完了《野蜂飞舞》我就想,下一部小说,应该换用另外一种风格,试着去追求极致的简单,从情节到人物到语言,尽可能的明快、单纯、谐谑,让小读者们享受一下轻松阅读的愉悦。同样也想,能不能索性转个方向,把目光从城市转向农村呢?社会大变革之中的当代农村,其实是有很多值得探究的写作题材。今天的农村不同于往日的农村,今天的乡村少年也不同于往日的乡村少年。
在这样的状态下,我们写农村题材的作品,是不是可以把笔触稍稍地往上拎一拎,从关注生存问题转到关注灵魂问题呢?村民的生活富裕了,乡村文明、乡村精神、乡村秩序如何重新构建?城乡文化又有什么差异?如何碰撞?怎样交融?尤其是,在乡村旅游兴起热潮的当下,成长在这种城乡交融之中的农村儿童,他们遇见问题所表现出来的思考和抉择,对村庄集体生活的旁观和介入,有什么非同寻常之处?在价值理念上跟自己的父辈们又有什么样的冲突?
这便是我所感兴趣的问题,我认为值得关注和书写的问题。我书中写到的红草坝,是我心目中一个当代乡村的典型所在,红草坝的日常生活,也是我理想中的不急不缓、不骄不躁的乡村生活的样子。而书中这个奔走如风的少年岱二牛,聚集了我对所有乡村儿童的喜爱。他的朴实、诚恳、善良、厚道、友爱、隐忍,种种的性格特点,在我徐缓的写作进程中,一点一点地浮现和闪光,最终完全地征服了我自己。我本打算有距离地去描写一个平凡男孩,可是在小说结束的时候,却发现我又一次地不忍离开我自己笔下的一个人物。
小说由二牛偶然捡到一部昂贵的手机而起,到手机最后成为一个送不出去的象征物而终。在小说当中,手机只是一个道具,用它串连起了温暖、日常又带着一点荒诞意味的乡村生活,引出了岱二牛的父亲,他的同学、老师,村子里的头头脑脑的好玩的人物,甚至更多地延展开去,切入了城市生活的某些侧面。手机的损坏、修复、又损坏这一系列的过程,稍稍有一点魔幻,其实也为了制造悬念,让小读者们有兴趣看下去。毕竟,作家要表达的文学理念,要通过作品的可读性来传递,儿童文学尤其如此。
我在生活中是一个比较因循守旧的人,在写作中却喜欢东张西望,不断地寻找新鲜一点的东西。我希望每写一本书,都对自己的过往作品有一个突破,有时候在题材上,有时候在人物上,有时候在作品的深度和广度上。《奔跑的岱二牛》会不会带着我的文字继续奔跑,跑向更宽广的乡村,让乡村的孩子通过阅读结识一个可爱的伙伴?我是这么期盼的。
(《奔跑的岱二牛》 黄蓓佳 著 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 2020年3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