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信息

独立书店文化空间的三维建构——以重庆“南之山书店”为例

2020-04-06 来源:《出版科学》
  【作 者】兰庆庆:西南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赵泽洪:重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摘 要】以列斐伏尔的空间理论为理论支撑,以重庆南之山书店为案例,通过分析其对文化三维空间建构,即物质文化空间、社会文化空间、精神文化空间的探索,总结独立书店在文化空间建构中的做法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文化空间三维建构的对策措施,并认为独立书店文化三维空间的建构,其宗旨是文化的弘扬,重点是空间的生产过程,目标是促进独立书店的发展。文化三维空间的探讨可以为独立书店的发展转型提供新的思路与方向。

  【关键词】独立书店;文化空间;三维建构;南之山书店

  独立书店与图书馆、博物馆等文化场所一样,需要充分体现文化与空间的融合,而且因独立书店更具独立性及兼具文化与商业的二元特质,可以成为更具特色的文化空间。当前,独立书店以“书店+”模式为标志实现新一轮复苏,这种以图书经营为基础,延伸出咖啡美食、文化创意、影视娱乐等多种经营元素的新模式,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消费需求,也必然带来书店自身文化空间的压缩。对此,一些独立书店力求改变现状,有的已开始文化空间建构的探索。为此,独立书店文化空间建构的理论跟进显得尤为必要。

  本文以享利•列斐伏尔(Henri Lefebvre)的空间理论(Space Theory)为理论支撑,以重庆市独立书店—南之山书店为案例,探讨其在文化空间建构上的一些做法,并提出完善文化空间三维建构的对策建议,以期为独立书店的进一步转型升级提供思路。

  1 独立书店文化三维空间的提出

  1.1 文化空间建构的现实意义

  独立书店在“书店+”模式上要进一步发展,文化空间的生产与延伸是一个重要方向。独立书店文化空间建构具有独特的人文意旨和现实意义。

  首先,可以重归书店的文化属性,重拾市场竞争力。当下一些独立书店蜂拥效仿成功书店,以建筑设计“吸睛”,使书店沦为网红打卡地,或者以书为入口,延伸出多种商品和业务,甚至出现一些与书关联度不高的商业要素,使书店演变成大而全的购物中心。这不仅背离书店阅读和文化传播的文化本质,而且使书店陷入新一轮同质化竞争困境。对此,需要通过文化空间的建构,回归书店的文化属性,塑造新的竞争亮点。

  其次,可以重塑公众的文化情感。当下,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和海量信息的冲击,速食文化、宅文化和碎片化阅读等大行其道,各类“微阅读”不但削弱人们的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会疏远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淡化人们的文化情感。为此,需要通过书店这一重要现代文化空间的建造,帮助人们找回传统阅读的深度和思考空间,加强社会公众的文化交往,加深文化情感。

  第三,可以重展城市文化风貌。当前快速城市化弱化了城市独特的人文氛围和地域文化特色,独立书店可以通过自身的文化空间,保存和推广城市不可复制的文化元素,书写和记忆城市独特的标识符号,凝练城市风格的精神象征,展示城市特色文化和个性魅力。如南京先锋书店凭借精准的读者定位,鲜明的经营理念,形成清晰独特的空间映像:它是书写城市文化的建筑文本,是由好书垒筑的阅读空间,是自由交往和信息共享的社交公共平台,是无数读者的精神家园。这种鲜明的空间形象使先锋书店被誉为“南京文化地标”。

  1.2 文化三维空间的理论来源

  文化三维空间是指物质文化、社会文化和精神文化空间的三维构成。亨利•列斐伏尔的空间理论为独立书店的文化空间建构提供理论来源。

  “空间”一词源自拉丁语Spatium,指两个事物之间的距离,后引申为“一个包容一切的无限维度”。20世纪中期,空间问题逐渐引起学界的关注,其中,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代表人物之一的亨利•列斐伏尔从哲学反思的层面关注空间生产,结合“旧常生活批判理论”建立起系统化的空间理论,使其“真正成为学术界关注的核心议题”[1]。其空间研究的代表性论作包括《空间:社会产物与使用价值》(Space:Social Product and Use Value)、《空间的生产》(The Production of Space)和《城市论文集》(Writings on Cities)等。列斐伏尔认为,“哪里有空间,哪里就有存在”[2]。他批判以往本体论把空间说成是“空洞的空间”的认识,认为这种空间学“所作的论述毫无分析性可言,更谈不上理论性,其描述的只是空间的片段或截面”[3]。与此不同,列斐伏尔揭示三个领域的理论统一性,即物质领域(自然界)、精神领域(逻辑的和形式的抽象)以及社会领域。而这三个领域通常被认为是相互割裂的[4]。并接着指出“我所概括的理论……并不是想要提出一种(或某种)空间话语,而是要把各种不同的空间及其生成样式全部统一到一种理论之中,从而提示出实际空间生产过程”[5]。显示出他从对空间中事物的关注转向对空间生产过程的关注。基于这种空间本体论,列斐伏尔提出其“社会空间”的核心概念,并构建“空间——社会——历史”三元辩证法。

  总之,列斐伏尔关于空间的物质、精神、社会三个领域的统一性论述,为当今探究不同类型的空间本体提供系统的分析视角,也为独立书店的文化空间建构提供理论观照。

  1.3 文化三维空间的基本特征

  文化空间是物质文化空间和精神文化空间的结合。它“本原意义指一个具有文化意义或性质的物理空间、场所、地点”[6],被人们定义用途、价值和文化释义,包含一定的人文意义、历史记忆或社会功能[7]。它包括具象的物质环境和抽象的精神文化两个层面的意义。从具象意义上讲,“文化空间”指各类公共文化生活涉及的场所,如博物馆、图书馆、艺术画廊、影剧院、音乐厅和文化广场等[8];从抽象意义上讲,“文化空间”是文化在一定区域的空间表现以及在这个区域进行文化交往的表达方式[9],其关键意旨是具有核心象征性[10]。

  文化空间是物质、精神和社会的三维体现。独立书店不仅是售书场所,也是现代社会中城市、乡村、社区不可或缺的文化空间,是有形空间和无形空间的集合体。英国图书销售商联盟(The Booksellers Association of the United Kingdom & Ireland,BA)主席帕特里克•尼尔(Patrick Neale)认为,独立书店是除家庭、工作场所以外的第三空间[11]。所谓第三空间“是一个可以进行场景化传播的公共交流的体闲场所,一个自由、开放、愉悦的社交场所”[12]。这一定义强调独立书店所具有的独立经营权特征,同时提出独立书店文化空间的重要特质。根据列斐伏尔的三维空间理论,文化空间既包括一定范围内的物质空间载体,也包括这一空间内的思想文化、观念意识以及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13]。因而,书店文化空间的建构也应该包含物质空间、精神空间和社会空间三个维度。

  2 南之山书店在文化三维空间上的探索

  2.1 南之山书店及其文化空间建构概况

  重庆南之山书店是重庆最具影响力的独立书店之一。该书店成立于2016年5月,目前共开设小森林店、城市之丘店和小宇宙店三家门店。南之山书店秉承“秉承Nature(关注自然)、Native(挖掘本地)、Neo(引入新锐)的核心理念注重图书与各种元素的有机结合,在实体书店内创造出多元阅读场景,将书店打造为城市的“复合式文化俱乐部”。同时结合不同的区位特征、设计风格和服务功能,以“文化基础设施”的姿态,构筑“一个承载美好都市生活理想的公共空间”,不断增进与社区和城市更好地融合(见表1)。


表1 重庆南之山书店各门店的空间布局与空间特征
门店 开业时间 地理位置 目标人群 生空间布局 空间特征
南之山•小森林 2017.5 重庆•南山 游客、高端消费人群 前台、吧台、书架区、衣莺吧、夜曲厅、仪式厅、法餐厅、花道教室 景区文化空间
南之山•城市之丘 2019.5 重庆•江北嘴CBD 白领、上班族、游客 图书区、餐厅区、文具馆 商务区文化空间
南之山•小宇宙 2019.5 重庆•渝北区金开大道 社区居民、学 综合类图书&南之山烘焙,生活区、儿童区、友人区、餐厅区等 社区文化空间

  南之山书店提出的“文化基础设施”“美好都市生活理想的公共空间”“复合式文化俱乐部”的理念大致暗合了列斐伏尔提出的物质、社会和精神空间三维度概念。

  2.2 文化空间三维建构的实践

  2.2.1 注重“文化基础设施”,夯实物质空间基础

  物质空间由器物层面的空间构成,包括人、书籍、活动、场所、设施,是文化空间有形的物理基础。南之山书店经营者认为,书店的身份应该被理解为“文化基础设施”:“一种文明社会、城市生活、社区居民必备的文化基础设施”[14]。文化基础设施是城市文化事业发展的基础,将书店的重要性等同于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体现南之山书店对文化物质空间的重视。在经营实践中,“致力于成为城市文化基础设施的南之山书店根据门店的具体区位特点、使用者构成,在功能、设计、服务上都做出相应的调整与变化”[15]。

  如南之山小森林店位于南山风景区,面向人群主要以游客和周末休闲度假的重庆市民为主,在图书的经营业态上突出民宿、美食和户外婚礼等其他休闲项目。城市之丘店位于写字楼密集的商务区,主要面向上班族,则更加突出共享办公的主题,不但在书籍选择上侧重契合白领的阅读倾向,同时配有设备齐全的办公室、简餐、文具等,成为延伸的办公空间。小宇宙店位于居住小区、学校和各类生活服务设施之间,周边家庭人口较多。因而,小宇宙店在其6层楼提供一整层的儿童图书,并经常举办丰富多样的家庭活动。

  总之,南之山书店通过多个门店开设“有趣的自下而上的城市更新实验”,不断开辟和扩大人们的文化活动范围,增加文化的形式,丰富文化内容,形成规模化和有影响力的文化阵地,增加城市文化基础设施,搭建起书店的物质空间基础。

  2.2.2 打造“复合式文化俱乐部”,匀画社会空间轮廓

  南之山书店从创始店开始,就是一家“以书店为内核的复合式文化俱乐部”。其中“复合式”主要是指以书为媒,关联多元业态,满足多种需要;“文化俱乐部”则体现交际娱乐的功能。这一经营理念代表南之山书店形成文化社会空间的基本轮廓。列斐伏尔在《空间的生产》一书中提出“空间是一种社会关系。空间里弥漫着社会关系,它不仅被社会关系支持,也生产社会关系并且被社会关系所生产[16]。也就是说,空间具有天然的社会性,“空间的出现就是社会关系交互运作的结果”[17]。

  根据调查,南之山书店顾客群体的70%以上是拥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年轻白领、大学生和其他社会知识型青年,南之山独特的人文路线吸引具有共同文化品位和精神追求的年轻群体。特定的社会群体、社会关系构成固定而又多样化的社会空间。如书店不定期举办的品酒会吸引爱酒人士形成的酒文化空间,花艺派对凝聚的女性空间,单纯喜欢泡书店的人形成的文艺空间,以及其他小众文化空间等,甚至是简单的会客、聚餐、两三好友欢乐休闲,因为书店和书特有的文化属性和精神内涵,都被赋予一种文化社交的范畴。

  2.2.3 提出“承载美好都市生活理想”,塑造精神空间雏形

  书店所提供的不仅是实体阅读空间,还是人们对思想、理论、精神等方面的文化进行想象、生产和表达的场所。在这里,人们可以实现人文、精神和日常生活的接轨。“建筑物不再被看作是一个自在的目的,像实体主义倾向所认为的那样,而是被视为意在表现人的生活和工作的‘一种空间结构’”,[18]。因而,书店也代表一种生活方式和精神意象。对南之山书店而言,它提出要成为“一个承载美好都市生活理想的公共空间”[19]。

  南之山书店致力于“让城市更美好”,增加城市意象。创始人希望“用自己的方式来影响甚至改变一座城市”,从不同角度加深其与重庆这座城市的联系,如选址上注重对不同角度山城风景的展示,结合周边资源开发原创文创品和文具等,让人们发现和看到城市的多样风景和人文价值;同时,它意在为市民提供一个“日常性的诗意场所”“创造性的城市生活”,以增加城市的温度。南之山书店的推广软文介绍:“山上的小森林被打造为颇有纪念感和仪式感的场所,让人能从平淡的日常中抽离出来,留下难忘的回忆”;“城市之丘对周围的上班族是一个温暖治愈的存在”;“小宇宙店让生活在附近的男女老幼都能在此找到归属感和属于自己的趣昧”[20]。这不仅体现南之山的经营理念和品格,更表现出经营者体味城市人精神生活“痛点”的细腻姿态。

  2.3 文化空间建构中的问题思考

  从空间形态来说,目前南之山书店已经呈现出文化三维空间的雏形,但在具体的建构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使书店的文化空间建构与其目标仍有一定差距。以下以南之山书店为代表,分析独立书店在文化空间建构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

  2.3.1 装饰化的物质空间消解文化氛围

  所谓装饰化,即作为主营的书籍正在被边缘化为书店的装饰品。书店的建筑设计风格、装演,书籍的数量,陈列方式以及其他者的姿态,都是书店文化氛围的组成部分,共同作用于书店顾客的行为举止和心理状态。南之山书店目前在重庆市的三家店,从区位特征和功能来看,既有位于风景区的城市文化地标店,又有融入人们日常生活的商务社区店、居住社区店。从社会接受度来看,每家门店日接待客流量约300人,每周平均举办两场线下活动。拥有微博、微信公众号等自媒体平台,微博累计粉丝1.3万+,书店在体量上获得较为快速的发展。但根据调查,目前南之山书店图书与其他业态的营收比约为1:5,与西西弗、钟书阁这些书店相比(二者的书籍或者图书区域占比都在80%左右),“书籍”这一核心内容所占的经营和营收份额还相对较少。

  另外,调查中受访者表示到访小森林店这一景区店的主要目的是“放松身心,打发时间”,对书和阅读的需求度不高,而到访城市之丘店和小宇宙店的顾客主要目的虽然是“看书或买书”,但受访者普遍反映,这两个门店共同存在“阅读区小、书籍种类太少以及过分强调个性化而减弱书店本身的阅读氛围”的问题,同时小宇宙店“阅读区环境吵闹”也被频繁提及。可以看出,南之山书店书籍的装饰性功能大于使用与销售功能。

  2.3.2 集中化的社会空间区隔文化资本

  文化资本区隔指社会成员以占有的文化资本进行阶层划分的方式,这种文化资本包括“文化趣味、消费方式,文化能力和教育资历等的价值形式”[21]。调查显示,南之山书店的顾客年龄集中在26-35岁之间,学历层次较高,且个人月消费大多在3500元以上,具有一定的文化水平和经济实力。因而,南之山书店吸引的是特定学历或特定圈层的人群。而且,小宇宙店明确将店内核心区域划为“消费区”,这种集中化的消费群体和空间划分在无形中形成文化资本的阶层区隔。一方面,书籍和书店的初始功能被淡化,沦为文化资本占有的一种符号性象征,甚至是品位和审美的展示乃至炫耀。正如凡勃伦在《有闲阶级论》里论述的:“这些物品可以冠上品位与艺术之名来消费而不致贬损消费者的身份”[22]。另一方面,它把另外一部分人隔离开来,降低书店的开放性和多元性。“使用商品信息来与自己有相似想法、品位、兴致的人建立联系,并把外围者屏蔽在这种联系之外”[23]

  由于文化资本和经济资本可以相互转化,南之山书店相对而较昂贵的价格,其实暗示经济资本支配下的文化资本区隔。城市之丘店和小宇宙店的价格较小森林景区店虽已有所下调,但在调查中,“价格太高”仍被公众看作是这两家门店的最大问题。这与南之山书店提出的“服务于日常”“让人们爱上以书店为中心的生活方式”等理念目标有较大差距。

  2.3.3 商业化的精神空间弱化公众文化参与

  根据调查,顾客在南之山书店停留期间,花费时间最长的三个项目分别是“看书”“喝茶/咖啡”“参观”,看似发生了将顾客变为“图书阅读者”的创新性改变,但根据顾客到访的频率来看,小森林店大多是游客到访,进店目的不过是参观打卡而已。城市之丘店以“每月一次到访”的顾客居多,小宇宙店最好,但也仅有四成受访者表示会“每周到访一次”小宇宙。由此可见,书店还无法形塑人们的阅读习惯和生活方式。

  从顾客到访书店后的消费行为又可以看出书店在培育公众文化参与方面的不足。调查显示,南之山书店顾客的消费主要用于“购买茶餐”而非图书,三个门店均是这种结果。由此可以看出,书店的商业目标偏离其精神坐标。书店多元化的经营内容使书店商业气息浓厚,在一定程度上弱化公众的文化参与。

  3 完善独立书店文化空间三维建构的对策

  3.1 “去”装饰化::营造具有文化氛围的物质空间

  独立书店的物质文化空间建构首先要以图书为核心,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对现有的空间布局进行整合,形成以图书为中心的文化空间,以此突出书店的文化内涵,强化书店的文化特质。

  第一,增加书籍配比,扩大图书功能。图书是书店的灵魂,要将以书为门面、以书为工具转变为以书为目的、以书为目标,去除图书的装饰化功能,使图书逐步成为书店的主营,为独立书店文化空间的建构打下坚实的物质空间基础。

  第二,注重书籍品质,选好荐好图书。独立书店的图书品质体现了经营者的文化审美和趣味、书店自身的定位、内涵以及为读者带来的阅读质感。如信奉“好书总在先锋”理念的先锋书店,只卖学术、思想类图书却被誉为“中国人文学术精神地标”的万圣园书店,每一本书均由经营者亲自挑选,讲究思想深度和文化品位,增加书店的价值和品牌形象。因此,书店要维护图书品质,将高品质的图书作为价值追求。

  第三,限制业态数量,有序布局空间。一方面,引入的经营业态要精挑细选,高度关联。要以书为核心,引入互相关联、适宜的经营品类。这样既可以为书店内部各个空间保留充分的运作弹性,又可以在功能上实现各个空间互相的增补。另外,书店要逐渐剔除边缘业态,凝练主要文化空间形态,防止书店形象和文化主题的偏离,为顾客呈现出一个清晰独立、主次分明、个性鲜明的形象,并带给顾客清新美好的文化体验。

  3.2 “破”集中化:建造没有文化资本区隔的社会空间

  书籍和阅读行为本身,都属于文化资本的符号,在书店这一公共的场域中无形地进行阶层的划分。为消除这种藩篱,书店要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调整服务价格,降低书店门槛。如当下一些书店几十元一杯的饮品和动辄几百元的餐食,不但使书店的商业氛围重于文化氛围,同时,也使一些读者无力消费,影响在书店的阅读时间和效果,并对书店敬而远之。因此,独立书店要在社会空间的社会化上下足工夫。

  其次,扩大受众范围,丰富服务活动。书店举办的活动,要丰富多样,雅俗共赏。如咖啡品鉴,酒会,花艺派对之类高雅文艺的文化活动,吸引的仍是小众群体,无形中会压抑或限制其他群体的文化活动参与。为此,独立书店还要注重社会空间的多元化,增加不同读者群的接受度和体验感。

  再次,借助共享理念,发展新型业态。书店可以更多地借助互联网共享理念和“‘共享书店、无人书店、智能售书机’等概念,积极探索、尝试建设智慧书店“[24]方便读者线上阅读和体验,以此突破在实体空间感知的直观隔阂,拓宽文化的公共空间,让所有的读者能够得到均等化受益。

  3.3 “隐”商业化:打造体现文化本质的精神空间

  精神空间是独立书店文化空间建构的最高层次,精神空间的凝聚力在于文化,而它的空间范围不仅在书店,还在社区、城市和全民。

  一是提倡社区书店,提升社区文化。精神文化的根在社区。“书店+社区”模式的社区书店更能贴近人们的日常生活。书店应该通过扎根社区以及与图书馆、企业等组织合作的形式,引入社会资源,扩大阅读功能,提高书店的覆盖人群范围,为社区居民提供方便的阅读体验,形式多样的文化服务活动,以此承担起书店提升社区文化的社会责任。

  二是打造地域窗口,展示地域文化。精神文化的花在地域。书店要通过自己的设计,将地方特色资源融入文化空间中,彰显不同地区的独特文化元素。并通过销售传播本地文化的典籍,推广本土作者及其作品,举办本土人文风情展览、讲座,以及开发本土特色文创产品等的形式,展示所在的城市文化、乡镇文化,宣扬城市精神,保存乡村记忆。

  三是助力全民阅读,促进书店发展。精神文化的魂在全民阅读。“书店具有独特的文化功能,包括文化的生产和传播,坚守与传承”[23],书店应该成为全民阅读活动的积极参与者、推动者,通过举办讲座,主题阅读活动以及完善其他阅读设施等方式,更好地服务于全民阅读活动,形成全民阅读与实体书店的良性互动,扩展书店的精神文化空间,促进书店的可持续发展。

  4 结语

  文化三维空间建构的宗旨是文化的弘扬。独立书店本身具有商业和文化的二重特征,在新零售时代,书店商业特征被无限放大,文化特征被大幅挤压。然而,文化赋予空间以价值,空间孕育书店以新生。文化空间建构,是独立书店文化本质的回归,也是独立书店文化特质的弘扬。

  文化三维空间建构的重点是空间的生产过程。三维空间中物质文化空间和社会文化空间是两个具象的空间环境,属于基础层次,是空间生产过程首先要遇到并解决的;精神文化空间是抽象的空间环境,属于较高层次,是空间生产过程较难把握的。然而,空间需要建构,建构需要过程,让书店成为人们心灵慰藉与栖息之所,让人们因为爱上书店而生活更美好,这应该是独立书店精神文化空间建构所追求的理想与情怀。文化三维空间建构的目标是促进独立书店的发展。在文化空间建构上,重庆南之山书店以及全国一些书店已经先行先试,并取得一定的成效。本研究既是对书店实践的总结,也是对实践中的问题探讨。由于文化的多元性、文化的三维空间只是空间建构的三个坐标,每一坐标都包含着丰富的内容,不同书店在实践中可以有不同解读,从而建立独具特色的个性化空间,集合起来就会形成丰富多彩的空间文化,独立书店新一轮的转型必将由此产生。

  注释

  [1]黄继刚.爱德华•索雅和空间文化理论研究的新视野[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7(2):24-28

  [2][3][5]Lefebvre,H.The Production of Space[M].Wiley Blackwell,1991:22,7,16

  [4][16]包亚明.现代性与空间的生产[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85,48

  [6]向云驹.论“文化空间”[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81-88

  [7]陈来仪,郑祥福.文化空间及其变动轨迹探微[J].天津社会科学,2018(5):30-34

  [8]马树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与城市文化空间拓展[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b):58-61

  [9]王少峰.公共政策与文化空间,传统节日与文化空间:“东岳论坛”国际学术研讨会专辑[C].北京:学苑出版社,2007:116

  [10]关听.“文化空间:节日与社会生活的公共性”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J].民俗研究,2007(2):265-272

  [11]人民网.评论:书店应该是文化平台[EB/OL].[2019-05-23].http://sn.people.com.cn/n/2014/0228/c229697-20674228.html

  [12]马梦娇,孙平.我国实体书店多元化经营模式研究:基于第三空间理论视角[J].编辑学刊,2019(2):116-120

  [13]伍乐平,张晓萍.国内外“文化空间”研究的多维视角[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6,37(3):7-12

  [14][15]山长君.我偏爱有书店的生活[EB/OL].[2019-06-18].https:/mp.weixin.qq.com/s/hdVABVPbpXdORcI1-wFb01Q

  [17]廖映.实体书店与城市空间相融合研究:以南京“先锋书店”为例[J].今传媒,2017,25(6):89-90

  [18][荷]冯•皮尔森.文化战略[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92

  [19][20]南之山书店:南山之巅的“最美书店”,下山后变得平平无奇?[EB/OL].[2019-08-23].https://mp.weixin.qq.com/s/qLJFeRnJccSfzcd2cUPOcQ

  [21][美]乔纳森•特纳.社会学理论的结构[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192

  [22][美]凡勃伦.有闲阶级论[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2:101

  [23][美]迈克•费瑟斯通.消费文化与后现代主义[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0:56

  [24]杨学坤,吴树勤.新零售业态下我国实体书店经营与发展策略[J].出版科学,2019,27(4):90-94

  [25]兰庆庆.“去实体化”还是“实体化+":实体书店多重价值探讨【J].编辑之友,2019(11):70-74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鄂ICP备19004605号-4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