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信息

“双高计划”建设背景下高职学报发展策略探讨

2020-04-04 来源:《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作 者】王璐: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技术与职业教育研究所

  【摘 要】面对人工智能、互联网+、大数据等新一轮产业革命的挑战,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双高计划"),为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办学水平的提升提供了的战略发展机遇。高职学报作为高职院校教学与科研成果发布和交流的平台,与其相依托的高职院校可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文章从策划引领内容、主题追踪发布、规范引导、媒体融合发展等方面,探讨了"双高计划"建设背景下高职学报的发展策略和责任担当。

  【关键词】引领组稿策划; 主题追踪发布; 写作规范引导; “双高计划”建设; 高职学报

  2019年教育部、财政部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简称“双高计划”)指出:“集中力量建设50所左右高水平高等职业学校和150个左右高水平专业群[1],为我国职业教育改革、高职学校办学水平提升,提供了很好的战略发展机遇。高职学报作为高职院校教学与科研成果发布和交流的平台,是高职院校科研创新、课程改革、专业发展的主要媒介之一,肩负着学术交流、文化传播、信息分享的重要职责,代表着学校改革发展的形象。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以及“双高计划”建设的推进,“双高计划”建设高职院校主办的高职学报一定要顺应新时代的潮流,将建设的科技创新成果及时传播,才是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路径。

  1 注重组稿策划的特色和前沿性

  “双高计划”建设高职院校作为高职学报的主办单位,是其学报建设发展最直接、最重要的管理和支撑主体。高职学报作为高职院校教学模式创新、课程改革、科研成果展示和学术交流的重要宣传载体之一,必须服务“双高计划”建设学校的人才培养、教学科学研究,高职院校与其创办的学报可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一方面,学校的优质教学、科研成果是学报办刊的重要支撑;另一方面,高职学报办得好,可以提升学校的学术声誉和影响力。

  策划组稿引领内容,专题策划是提升高职学报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举措。“双高计划”建设在实施路径上要求,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打造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打造高水平专业群、打造高水平双师队伍、提升校企合作水平等10项改革发展任务[1]2-4,这些建设任务体现了高职学校的基本使命,突出了中国一流高职学校的鲜明特色。“双高计划”引领现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理念变革及人才培养模式变革。高职学报作为高职院校教学与科研成果发布和交流的平台,尤其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突出高职院校及合作企业办学及科研成果的应用性和指导性。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作为高水平建设职业院校之一,其办学的最根本目的和方向,就是精准对接深圳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增强对深圳建设国际科技、产业创新中心的有效供给,加快建设与深圳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相适应的学科专业体系,为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竞争力影响力卓著的创新引领型国际城市做出应有的贡献。《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作为深职院主办的学术期刊,应紧紧围绕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建设“高水平”职业学院的要求,结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2]的建设规划和要点,策划组稿应重点关注:①拟重点支持建设的高水平产教融合实训基地(信息通信技术ICT)、嵌入式智能硬件技术、人工智能、智能制造材料技术等)的科研成果;②拟规划建设的十大应用技术创新中心的研发成果;③对接行业需要,建设的十大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的成果;④规划建设的“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新时代职业教育研究院”等10个高水平人文社科研究平台❶的最新成果等等。聚焦深圳先进制造、区块链、5G建设、人工智能、网络空间科学与技术、生命信息与生物医药、海洋经济、智能经济和数字经济、数字创意、绿色生态、大健康产业等经济社会及产业发展的前沿研究成果,以及深圳在教育体制改革方面先行先试的实践成果。编辑应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围绕学校“双高计划”建设,针对机电与信息工程、先进智能制造、校企融合发展、新时代职业教育、专业建设标准、技术支持与服务等方面的教学、科研进行选题,追踪学校科研创新平台,如智能科学与工程研究院、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霍夫曼先进材料研究院、海洋生物医药研究院、粤港澳大湾区人工智能应用技术研究院,以及“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新时代职业教育研究院”、“文化创意产品研发院”、现代产业与中小企业研发中心等高端智库等的最新科研动态,及时组约特色和优质稿源,每一期针对一个主题,体现策划的特色性和前沿性。

  2 学术期刊规范引导提升服务水平

  “双高计划”建设要求打造高水平双师队伍,培育引进一批行业有权威、国际有影响的专业群建设带头人,着力培养一批能够改进企业产品工艺、解决生产技术难题的骨干教师,合力培育一批具有绝技绝艺的技术技能大师[1]2。高水平的专业技术研究和教学成果的产出和发布也是高水平双师队伍的重要标志之一,高水平成果发布自然离不开专业的写作水平。针对在论文写作和发布方面普遍存在的问题:①论文题目泛大空问题;②在“前言”中,缺乏对已有相关研究现状和存在问题的概述,体现不出自身研究的创新和特色;③结构条理不清;分析不够深入;缺少数据支撑等问题;④学术不端问题。抄袭或引用已有文献不标注等;⑤参考文献不规范引用和标注问题;⑥图表不简洁自明,或用大量的文字叙述与图表相同的内容,枯燥抽象;⑦量和单位不符合国家、国际或行业标准;⑧变量和数字用法不规范等等问题,学报编辑就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学科兼学术期刊编辑规范优势,有针对性地对学校、企业不同的专业作者群、研究群体进行学术、编辑规范指导,提供规范引导和培训服务,以增强教学、科研、企业创新人员等的查新意识、规范意识、知识产权意识。在高水平职业院校的建设中,学报编辑更应该加强自身学习,提升对教师和科研人员,尤其是年轻教师和企业人员科研论文写作规范引导的服务意识和水平。

  3 媒体融合发展

  随着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互联网和移动终端的快速发展,学术期刊正从大众传播走向精准推送,高职学报同样面临着数字化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小而散的高职学报在开展数字出版时,应根据自身的特点,把握好数字出版技术和数字出版新模式带来的机遇。

  1)强化学报自身网站资源建设。对学报的内容资源推送开放浏览,除过刊的全文开放浏览外,实现待出版内容的预出版,即在纸媒出版前就将预刊发的文章信息在学报网站上发布,体现传播的超前性和时效性。

  2)加入大型网络数据库,充分利用他们的信息服务平台。高职学报小而散,通过加入中国知网“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字化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超星期刊“域出版”等大型学术期刊数字出版平台,将学报刊发的论文通过互联网发送到国内外的用户端,实现全文上网[3],提升学报的传播广度和深度。

  3)采编流程管理数字化建设,便于作者-编辑-主编-受众的互动,以及出版流程的网络化,提升出版传播的效率。

  4)出版+AR,精准推送,个性化出版。科研成果信息传播的碎片化是当前新媒体时代的一个典型特征[4]。科技期刊论文的个性化传播可以将整篇文章碎片化,利用移动设备和技术、社交媒体、移动APP、出版+“短视频”等方式,提升科研成果信息在全媒体时代中的传播实效。如,将论文的创新点编辑加工转换成简短的信息条;将论文中的图、表、数据等进行定向推送;还可以将科研成果信息科普化,进行个性化的传播,提升信息传播的精准度和广度。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DB/OL],[2019-04-02],http://www.moe.gov.cn/srcsite/A07/moe_737/s3876_qt/201904/t20190402_376471.html.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DB/OL],[2019-09-18],(2019-08-09).http://www.gov.cn/zhengce/2019-08/18/content_5422183.html.

  [3]吴静.高职学报数字化发展的机遇与挑战[J].北京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32(3):86-90.

  [4]金甦.新媒体时代科技期刊的传播现状及发展策略[J].出版广角,2016(6):55-56.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鄂ICP备19004605号-4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