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信息

“互联网+”背景下编辑人才队伍的现状及对策

2020-04-02 来源:《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作 者】蒋湘莲:南华大学期刊社

  【摘 要】科研成果的主要载体是科技期刊,而科技期刊的发展核心力量、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是编辑人才队伍。文章探讨"互联网+"背景下编辑人才队伍的现状,并提出人才队伍培养的对策及方法。

  【关键词】互联网+;编辑队伍;人才培养;出版

  据《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2016)》统计,2015年中国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传统互联网)媒体的市场占比首次超过总量的一半(由2014年的47.2%上升到51.8%),进一步拉大了与传统媒体的规模差距。[1]76正是因为传统媒体现如今出现了困境,才需要新时代编辑碰撞出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火花。因此,如何在互联网环境下推动传统媒体的发展是当前编辑人才亟待思考的问题。

  一、“互联网”背景下编辑人才应具备的能力

  (一)互联网技术应用能力

  互联网是推动当前社会创新的重要源泉,在此社会背景下出版行业需要合理利用互联网技术,从信息收集到宣传营销都已与互联网息息相关。[2]11针对于此,新时代编辑队伍需要对互联网技术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在工作过程中可以熟练运用相关技术,不断提高自身信息素养。受出版行业内在性质的影响,当代编辑所涉及的工作内容更加广泛,为了在保证工作质量的同时提高工作效率,必然要懂得如何快速处理电子文档,而且还要对数字版权保护技术有更细致的认知,这样才能在利用多媒体加工信息的过程中将数据库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化,不断完善当前数据出版系统。由于在互联网环境下数据量非常庞大,编辑必然要学会使用检索技术,在“数据海”中准确搜寻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这样在后续选题策划、出版加工的过程中可以有针对性的应用,进而推动传统出版行业尽快转型与升级。[3]11

  (二)互联网资源整合能力

  互联网时代之所以能够不断推动各个行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庞大的资源互通与集成是其促进创新的关键之一。[4]78当代读者受互联网的有影响,不仅阅读需求更加多样,而且对所要阅读的内容要求有更多的新意,这样才能吸引当代读者的眼球。正是因为这样,当代编辑必然要具备超前意识,只有这样才能将互联网思维合理运用的出版过程中。[5]191但是由于互联网资源非常庞杂,为了避免在检索信息的过程中浪费过多时间,编辑必然要具备较好的资源整合能力,这样才能保证出版行业的发展可以紧跟社会发展的趋势,而编辑在掌握了市场的走向之后,可以有效改变传统媒体单一的特质,从多元化视角下探索与互联网相辅相成的内容。当编辑可以对现有资源进行合理整合之后,所出版的内容将更新频繁,这样便可以吸引更多读者,从而衍生出更多的增值服务,保证传统媒体在互联网社会发挥出最大的价值。[6]48

  (三)互联网内容筛选能力

  在互联网时代,资源多元化是社会进步的标志,一方面网络推动了新事物的出现,但另一方面由于受网络虚拟特性的影响,很多不良的信息在网络平台上大肆传播,影响正能量对当代人们的激励。[7]96不仅如此,很多西方敌对势力就抓住了网络虚拟的漏洞,借此渠道将拜金主义等不好思想及价值挂渗透到互联网之中。在这样的互联网环境下,编辑人员就应该具备较好的内容筛选能力,对所要出版的内容一定要严把方向,将不符合社会发展主旋律的内容坚决剔除,主动承担起传统媒体传播正能量的责任。[8]129当编辑合理筛选出不良信息之后,才能在传播正能量的过程中团结社会群众,这对促进社会和谐、国家稳定有着重要的意义,而且当人们接触到正面信息之后,对塑造人们良好的意识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四)互联网时代工匠精神

  新媒体的出现冲击了传统媒体原有的地位,这为当代编辑工作者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尤其是受互联网技术的影响,编辑队伍需要不断更新与调整,工作效率要想保证就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和辛苦,这对编辑工作的心态及身体都造成了很大的负担,久而久之很多编辑就会由于负荷过大而产生相对消极的情绪。[9]222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当代编辑需要合理调节自己的心态,在工作过程中坚守前辈吃苦耐劳、无私奉献的精神,这样才能脱离浮躁情绪的影响,摆正自己的工角色,避免因为提高工作效率而降低出版物质量,坚决维护读者的权益,这样才能维护传统媒体在读者心中的形象,进而将出版行业的工匠精神发扬到底。[10]155

  二“互联网”背景下编辑人才队伍所面临的问题

  (一)互联网意识相对落后

  受传统出版思维的影响,很多编辑在工作过程中并未与互联网意识相接轨,导致一些出版活动无法满足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使得无法积累更多的受众群体。造成这样现象最为主要的原因就是编辑工作者不具备现代互联网意识,一部分编辑在日常工作中接收新鲜事物的能力也相对较弱,即使想掌握互联网思维,但由于多方因素的限制也无法达到自己所预期的效果,这无疑又会打击编辑提高互联网思维的积极性。我们不可否认编辑自身的专业素养,这是编辑工作者从事出版行业的基础,但要想使得传统出版行业的发展符合社会趋势,编辑工作者自然要随着时代进步也不断充实自己,也就是说不能忽视互联网思维的重要性,避免因为编辑自身互联网思维意识不足而阻碍传统出版行业的发展与更新。

  (二)高校编辑人才培养内容单一

  在当前新媒体发展势头正强劲的阶段,很多高校其实已经认识到培养全方位人才的重要性。但由于很多高校在制订教学计划的过程中受固化思维的影响非常严重,直接体现在编辑课堂缺少层次性。当前很多高校教师在这一方面所做出的创新也不够,当代编辑不仅需要掌握专业理论知识,更重要地是在实践过程中摸清传统出版行业的发展脉络,这样才能保证培养的人才可以抵御新媒体的冲击。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基地,要想保证编辑队伍建设的更加完善,必然要紧跟社会发展趋势制订人才培养目标,这样才能满足出版行业发展的需要。正是因为高校培养编辑人才的方式非常单一,导致学生在学校所学习的内容并不是很全面,这样就直接影响学生的眼界,导致学生在踏入出版这个行业时,即使成为了一名编辑,但学生自身的全局观也无法推动传统出版行业的不断创新。尤其是现在很多教师并未利用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来辅助教学活动的开展,导致出版行业学生无法掌握新媒体技术,自然也就难以培养能适应图书、报刊、电子音像、网络传媒的综合型编辑出版人才。

  (三)出版单位人才机制不够完善

  现在很多出版单位的编辑都具备较好的经验,主要是因为在长时间工作过程中积累下来的。但由于出版单位并未向编辑传递数字化技术的重要性,很多编辑的出版理念都相对落后。尤其是现在有的出版单位在人才管理的过程中还是采用传统的绩效考核方式,主要依靠的就是编辑的发稿书数量及利润进行考核,对编辑是否在工作过程中运用新手段并没有较高的重视。在编辑培训中也没有形成统一的培训机制,并未将互联网技术培训转化为常态,这也不利于当代编辑提高自身信息素养。

  三“互联网”背景下编辑人才队伍培养对策

  (一)改变自身的出版观念

  受互联网技术的影响,当代编辑必然要从传统的思维定式中解放出来,保证自己在工作过程中可以不断创新,深刻意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及需要改变之处。在这样的发展背景下,编辑必然要及时更新自己的出版观念,在开展出版活动的过程中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不断提高自己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让信息素养成为自身打破传统出版行业桎梏的关键点,为提高自身选题策划能力、稿件编审水平以及资源整合能力等奠定稳固基础。同时当代编辑还应该利用大数据合理分析读者的需要,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准确掌握出版市场的发展方向,再结合自身的调研制订出版流程,这样所出版对的新产品将更加符合市场的需要,进而实现传统出版行业的转型与升级。

  (二)提升高校编辑人才培养水平

  针对上述高校在培养编辑人才时所出现的问题,在接下来制订教学计划时必然要有针对性的进行改革,这样才能确保高校所培养出来的编辑人才能真正推动出版行业的发展。首先,高校应调整课程体系设置。作为新时代编辑人才,高校在教学过程中应不断调整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比例,将学生学习的途径不断拓展,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在工作过程中有更加稳定的全局意识,这对学生推陈出新有着重要的意义。其次,学校还应该不断调整出版专业的教师队伍,保证教师先具备较好的互联网意识,这样教师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将这种意识传递给学生,让学生准确掌握互联网于出版行业发展的内在价值,从而让学生自主自发的学习互联网相关知识。再次,教师应该充分肯定学生的能力,让学生在学习出版内容时充分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尤其是针对出版行业现存问题提出大胆的创新,这样一是为了保证教学方式的灵活,另外一方面是为了让学生充分了解出版行业现存局势,为学生开展实践学习奠定稳固基础。由于一个班级学生的个人水平还是存在一定的差异,教师在制订教学计划时就要做好准备,保证学生在学习出版内容时会有持续的积极性,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行之有效的策略。最后,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这样既可以保证教学符合互联网时代的发展趋势,更重要的是可以保证出版教学的科学性不断增加,保证出版教学活动的开展打破时间以及空间上的限制,为学生提高自身信息素养提供更加多样化的途径。在这个过程中学校也可以开展多样化的校园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进来,这样既可以为学生提供展现自己的机会,也可以丰富校园文化,为学生营造更加良好的学习氛围,保证编辑人才培养的有效性大大提高。

  (三)完善出版单位编辑人才队伍管理机制

  当代出版单位作为编辑人才队伍建设的载体,其应该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及时转变人才管理方式,引导编辑工作者正确看待互联网技术的重要性,这就为出版工作与互联网技术相结合营造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环境。例如:当编辑工作者利用那个新技术进行选题策划、产品设计时,领导需要针对编辑的超前意识与资源整合能力予以表扬,尤其是需要将此纳入到绩效考核之中,创新传统固有的绩效考核方式,这样才能真正激发编辑工作者的创新意识,同时在出版单位里营造有利的创新氛围。在对编辑进行培训时,首先应该统一编辑的培训制度,在制度允许的范围内创新培训计划,将互联网背景下编辑工作的特质充分展现出来,这样才能让编辑找到自身存在的不足,对自身的能力有更加准确的认知。其次,出版单位的培训方式也要有所调整,应该采用长期定期培训与短期针对性培训相结合,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保证培训内容更加丰富且更有层次性,促进培训方式更加灵活。在培训的过程中还应该聘请一些专家,这些专家应具备现代信息素养,具有数字出版的经验,这样才能在培训的过程中向编辑传授数字化编辑的经验,这样当代编辑可以有更多的机会与业内领军人物交谈,使编辑人员切实感受到时代的变化,开阔视野,增强能力。

  综上所述,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是当代不可逆转的趋势,要想真正打破传统出版行业停滞不前的局面,避免需要高端编辑人才的不懈努力。因此,当代编辑不仅要具备扎实的编辑素养,还应该具备较好的互联网思维,保证自己可以将互联网技术与出版流程各个环节完美融合,这样才能使得出版行业不断适应全媒体时代。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当代编辑应该不断创新自身的编辑理念,敢于用新技术开展相关工作,同时出版单位也要正视对编辑新技术的培养,在平时就要对编辑采取适当的引导措施,这样才能充分带动编辑创新的积极性。不仅如此,高校还应该结合互联网背景下出版行业的需要重新设置课程体系,以培养新时代编辑为己任,这样才能保证高端编辑人才队伍不断有新鲜的血液加入。在互联网背景下,只有多方共同努力,才能真正打造出符合时代发展趋势的编辑队伍,才能为我国出版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人才基础。

  参考文献:

  [1]李洁.融合背景下培育专业编辑队伍的问题及思考[J].出版参考,2019,(1):76.

  [2]俞敏,武瑾媛,袁睿,等.航空知识杂志社的新媒体探索之路[J].科技与出版,2017,(5):11.

  [3]颜帅,付国乐,张昕.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中国科技期刊“十二五”回顾与“十三五”展望[J].科技与出版,2016,(1):27.

  [4]王建青.“互联网+”环境构建下的科技出版编辑的选题思路探[J].传播与版权,2019,(5):78.

  [5]赵磊.信息技术发展下图书编辑出版业的问题和走向[J].新闻研究导刊,2019,(5):191.

  [6]田春霞.基于需求导向的编辑继续教育培训的问题与对策[J].出版科学,2019,(7):48.

  [7]章海英.关于多维视角下图书编辑绩效考评体系的构建研究[J].时代经贸,2019,(7):96.

  [8]安玉彦.论新形势下如何提高科技图书编辑的专业素养[J].传媒论坛,2019,(7):129.

  [9]施建国.大数据时代传统图书出版编辑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J].新闻研究导刊,2018,(2):222.

  [10]邓艳.网络出版背景下学术期刊编辑的角色转变与能力提升[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7):155.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鄂ICP备19004605号-4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