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信息

新媒体融合背景下科技期刊编辑出版的新模式

2020-04-01 来源:《传媒论坛》
  【作 者】刘云川:贵州理工学院

  【摘 要】作为科技成果交流传播以及总结记录的主要载体之一,科技期刊在学术文化繁荣、创新推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予以有效促进。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形成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态势,是科技期刊自身的核心信息价值得以体现,独有的优势和特色凸显,使科技期刊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影响力得到有效提升。本文就融合背景下,针对科技期刊编辑出版模式、流程更新和优化的有效融合途径进行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新媒体融合背景;科技期刊;出版

  一、引言

  随着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区别于传统意义的新兴媒体形式——新媒体应运而生。利用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通过电脑、数字电视、手机等终端设备,以及无线通信网、宽带局域网、互联网、卫星等通道,为用户提供数字广播、数字报纸、数字电视、数字杂志、移动媒体等多种媒体形态的信息服务。新媒体的发展,对科技期刊出版行业造成了巨大冲击。在此背景下,需要加强科技期刊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并对传统的编辑出版方式进行改革,使科技期刊在新媒体时代能够走出一条符合自身发展的创新之路。

  二、新媒体与科技期刊融合的趋势分析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渠道,以及阅读需求和习惯等都发生了根本的改变。通过数据显示,新媒体的用户呈现出不断增加的趋势,在各种移动终端上的阅读量不断增加,阅读需求也朝着个性化、碎片化方向发展[1]。科技期刊由于受到专业性的限制,受新媒体冲击明显,从而造成广告市场萎缩、发行量减少、读者流失等情况;另外科技期刊还存在信息传播速度较慢的缺陷,这些都使其出版行业越发不景气。而通过新媒体传播优势的应用,科技期刊传播途径得到有效拓展,传播速度得到明显提升,同时对科技期刊模式的转型予以有力促进,有利于跨平台整合,使科技期刊的可持续发展和全方位宣传得以实现。因此,新媒体与科技期刊的有效融合和共同发展成为了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2]。

  三、新媒体与科技期刊融合路径探讨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有效促进科技期刊利用各种多媒体技术手段实现与新媒体的融合,并在实际运行中取得了成功。科技期刊利用文献检索的方式,使新媒体融合得到有效促进,对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予以提高。不少科技期刊通过提供过期免费下载、阅读服务,以及网络平台对其精彩内容进行传播、多种形式出版开发、粉丝吸引、多种形式广告等方式,在取得了较好的宣传效果同时,也获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

  另外,通过全媒体服务平台的打造,科技期刊在纸媒内容的基础上,对数字媒体进行构建和开拓,举办专业领域各种形式的活动;提供各种增值服务,使科技期刊的综合服务能力提高,经济效益增加,使线上线下配合、多维互动的专业信息服务体系得以构建。

  (一)质量为本,内容为王

  在新媒体融合背景下,无论科技期刊采用何种方式出版或利用新媒体进行再开发,都需要对其内容质量进行有效保证,确保期刊内容能够吸引读者。科技期刊的重要根基和特色体现为专业性、前沿性以及原创性等。因此,需要对科技期刊的学术性和专业性不断提高,使其品牌形象得到有效树立。因此在编辑日常工作中,采取积极的态度进行约稿,确保优质稿件的来源稳定;对栏目划分和主题进行认真筹划。对稿件进行严格审核,使编校质量得到强化,期刊质量得以有效保证[3]。

  (二)交流互动,强化服务

  新媒体具有不受时间、地点限制,传播优势强大、传播速度及时迅速、信息时效性强等特点,使用户之间交流互动得以实现,并对用户的需求和感受予以充分满足和有效迎合。因此对科技期刊也应加强服务意识,借助于各种多媒体形式,使读者与作者以及专家之间形成更广泛、更直接的交流,对读者信息需求及时了解,并对其意见和建议积极倾听,从而有针对性地及时依据营销策划或选题策划,进行对新产品开发或内容推送。通过对科技期刊出版思路的转变,使其提供服务的多样化、个性化、便捷化得以最大值的实现。

  (三)加强学习,注重版权

  根据国家颁布的相关法律法规,对作品复制权、发表权、网络传播权等进行明确规定,在著作权权利人未授权许可的情况下,不得将作品复制、公开,以及利用无线或有线方式进行作品散布等[4]。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作品的非法解密、整合、链接、复制、分享等极为简单,使版权保护工作的难度大幅度提升。所以在新媒体融合发展中,需要加强对科技期刊的依法维权保护。编辑人员应对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认真学习,使版权保护意识提高,并利用数字指纹、数字水印等先进技术进行版权保护,在新媒体融合背景下对新媒体版权保护环境进行合力营造。

  (四)筑巢引凤,人才优先

  科技期刊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重要基础是专业人才。科技期刊在新媒体开发中,以期刊内容为重要基础,对新媒体形式和传统媒体资讯进行有效融合,创造性转移期刊内容,以新媒体形式进行期刊内容定制,使内容增值得以实现。因此所需的复合型编辑人才不仅要掌握行业相关专业知识,还要对传统期刊编辑工作技能予以了解,对新媒体营销理念和新媒体技术方面精通。

  然而复合型的“通才”较少,期刊编辑人员在短期内精通和掌握媒体融合出版技能和多媒体技术不太现实,同时还需投入大量的财力和物力。目前在不少科技期刊中,通过网络编辑、互联网技术以及营销策划等专业人才的引入,对多媒体产品和平台进行专职开发,与科技期刊编辑人员之间取长补短,通过分工合作的方式使各自的优势得以充分发挥,使科技期刊的媒体融合目的得以实现。对于规模较小的科技期刊出版单位,需根据工作实际情况以及自身实力,在专业人才的引进以及人员培训等方面进行合理选择。

  (五)构建平台,融合发展

  在数字技术运用的基础上,对编辑出版流程和模式进行创新,根据读者或出版方的需求,提供跨媒介产品的互动和体验,以及更多的内容链接,使期刊出版内容得以更全面、更广泛地传播。在新媒体融合背景下,科技期刊编辑出版工作受到数字出版和新媒体的冲击,不少期刊通过网络平台的构建,使新媒体融合发展得以实现[5]。

  科技期刊通过与微信公众号平台相结合,将期刊内容定期推送,通过各种积极尝试,对期刊品牌形象进行打造。但从目前运营情况来看,普遍存在着公众号活跃程度较低的情况,对运营团队的要求较高,另外盲目跟风的现象也同时存在。所以在进行新媒体开发时,需要加强调研活动,对专业运营团队进行组建,使信息化建设得以完善。在运营资金充足、经营模式成熟的情况下,对新媒体开发进行谨慎尝试。

  四、结束语

  在新媒体融合背景下,对科技期刊编辑工作进行转型,对出版模式进行创新,是科技期刊重获生机的重要机会。科技期刊承担着科技信息传播和承载的重要社会责任,在面临新媒体技术的冲击时,需要积极寻找与新媒体有效融合的方式,借助新媒体技术的运用,使科技期刊信息化建设加快,同时使其市场竞争力得到有效提高,使科技出版业的可持续发展得到有效保障。

  参考文献:

  [1]王刚,耿晓军.新媒体融合下期刊编辑出版模式探讨[J].科技创业月刊,2017(8).

  [2]楼亚儿.互联网新媒体出版形势下科技期刊青年编辑的优势和作为[J].编辑学报,2017(S1):148-149.

  [3]龙秀芬,丁岩,冉文清,etal.新媒体时代科技期刊的功能定位及融合发展策略[J].科技管理研究,2018,v.38;No.408(14):51-55.

  [4]邓香莲,唐小慧.新媒体环境下科技期刊的运营模式研究[J].出版广角,2019,335(05):47-49+78.

  [5]齐烨,郑雨田,李娜,etal.科技期刊在新媒体时代融合发展模式的探索[J].天津科技,2018,v.45;No.369(08):89-93.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鄂ICP备19004605号-4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