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田旭东:实践杂志社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深入推进,数字出版的发展势不可挡。尤其是在"纸数融合发展"的战略引导下,传统出版社的转型发展已经成为必然,传统出版社必须要在内容呈现、生产等过程中实现数字化的转型。本文主要是在分析当前数字出版新趋势的基础上,从四个方面阐释了传统出版社数字化转型发展的战略对策,进而为传统出版社的创新发展提供积极的借鉴。
【关键词】传统出版社;数字化转型;纸数融合
一、引言
在互联网发展的背景下,世界各个领域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传统出版社也不例外。尤其是在“纸数融合发展”的引导下,数字出版已经成为传统出版社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当前数字出版发展的新趋势
(一)数字化出版技术日益普及和发展
在媒介日益融合的今天,数字出版的生产模式实现了彻底的改变,主要由传统的“编、印、发”到“集、编、传”转变。集主要就是对信息进行集成化,通过数字技术对信息进行可视化、结构化的处理;编就是通过出版单位内部的融合和充足,实现各部门之间的协调编辑,从而对内容产品进行定点的处理和编辑;传就是在互联网技术的指引下,利用新媒体、新媒介对出版的内容进行推广,克服了传统仅仅依靠纸张的方式,而是充分利用手机、电脑等客户端实现内容的传播。
(二)数字化的传播渠道日益多样化
随着计算机网络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纸质版图书的出版渠道变得越来越单一,和电子图书相比,价格也不占优势。因此,数字化的出版内容可以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不断进行整合和优化,具有多样化的传播渠道。比如,以一篇美文为例,通过纸质出版社,就只能够在书本上进行阅读,但是,如果采用数字化出版内容,就可以通过手机、电脑、IPAD、kindle等多种方式进行越多,内容传播的途径日益多样化,能够让读者合理安排自己阅读的时间,让读者形成全新的阅读体验。
(三)出版内容日益数字化
当前,传统出版社的纸质图书已经很难再获得较大的受众人群。尤其是在电子书、电脑、手机等客户端不断被认识和应用的今天,数字化出版内容的缺口越来越大,出版内容日益数字化。在新兴出版和传统出版融合发展的今天,内容的竞争不可避免,谁能够迎合读者的需求,谁就能够实现快速的发展。因此,数字出版的趋势势不可挡。
(四)数字出版的商业化逐步增强
在大众消费市场中,碎片化阅读和智能音箱等硬件产品的迅速普及带火了有声书市场,促进了以语音识别、语音合成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在有声产业中的大量应用,出版社、数字阅读平台借力语音工具使文字资源快速准确地转变为有声资源,从而打开了一条新的变现路径。另一方面,解放编辑、提高编校质量、缩短出版流程的智能编校排产品,因可快速为传统出版社实现效率变革,而广受出版社欢迎。
三、传统出版社数字化转型发展的战略对策
(一)与时俱进,明确出版定位
对于传统出版社而言,在数字出版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必须要积极与时俱进,明确出版社的定位,在内容呈现、生产、呈现等过程中实现数字化的转型。在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不仅要坚持出版主业,还应该跳出传统的出版模式。出版主业就是要坚持内容的首要性,这一核心竞争力不能改变,同时还不应该墨守成规,要与新形势相联系。要真正实现由传统的“编、印、发”到“集、编、传”转变。实现传统出版内容和新型出版技术的融合,利用数字平台实现传统出版社的未来数字化转型。
(二)加强合作,搭建战略合作框架
要实现传统出版社的数字化转型,必要实现传统出版社和新技术的融合发展,构建创新性质的战略合作框架。传统出版社应该在自身发展的基础上,与有意愿、有技术、有能力的互联网企业或者互联网平台合作,构建传统出版社的移动性、数字性和融合性,建立互联网+出版的新型出版模式。在初步合作的过程中,或许框架的构建还不完善,还不够优化,但是可以通过具体的合作项目,比如,数字产品的合作开发、技术平台的合作搭建,实现真正的融合发展,从而为传统出版社的数字化转型奠定重要的基础。
(三)提升自我,加强出版团队建设
首先,加强出版队伍培训。岗位培训包括岗前、岗中和岗后培训,通过各种全方位、一体化的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和水平,强化对传统出版社工作人员的数字化、信息化培训,提高数字化能力和水平。其次,制定严格的标准和规定,让新闻工作人员能够依照规则认真做事,在出版内容选取、制作、传播的过程中能够坚持真实性的原则,真正把传统出版社的发展和数字化融合起来,互通有无,共同发展。再次,强化出版社人员的思想意识,能够更好的在出版质量上下功夫。
(四)明确分工,提高数字出版效率
数字出版的今天,生产架构的设定尤为重要,要实现传统出版社的数字化转型,要做到内容、技术、平台和运营的有效结合,只有做到这四个方面的协同一致,才能够提高数字出版的效率。内容环节主要就是要对知识进行有效的分类、整理和数字化的策略,技术就是利用互联网、数据库、平台系统等实现对数字平台的管理和维护,平台就是借助互联网平台对出版产品进行发布和使用,运营就是要时间对产品内容的有效营销和推广。在这四个关系中,内容生产无意识数字出版发展的核心内容,要提供高质量、体系化、数字化的知识产品,必须要做到内容的合理和优化。在传统出版社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也应该继续发挥传统出版社的优势,积极构建出版上下游的组织协调关系,提高传统出版社数字化转型的效率。
(五)注重服务,优化盈利模式
在传统出版社数字化转型的今天,盈利模式的构建和优化不容忽视。从目前来看,传统出版社向数字化转型中的盈利模式还不够完善,从原来来看,主要就是大部分传统出版社在数字产品的制作和推广方面还不够成熟,产品的质量、内容还没有真正达到数字化出版的内在要求。在消费层面,职业资格考试、培训等数字化课程有很大的市场需求,但是在这方面主要是一些教育培训机构涉足,传统出版社涉及的比较少。因此,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传统出版社、互联网新企业、培训机构之间的界限比较模糊,数字化的盈利模式还需要进一步的优化和完善。
四、结论
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当今出版业应对出版载体和传播方式变革、顺应数字化发展潮流的主要战略选择。大数据的应用可以极大提高传播速度,拓宽传播渠道,让作者可以有更多的机会与方式加强自身品牌效应。数字化以及大数据的运用,让出版和营销水平有了进一步提升,服务也更加专业化,作者自身也受益匪浅。中书网秉承着质量与服务为先的原则,尽力帮助作者群体获得最好的营销效果,既提高了个人品牌的价值,又可以收到很好的市场反馈。基于这些优势,在我国出版业同世界出版业之间的竞争与合作、交流与碰撞更加频繁的背景下,发展数字出版,抢占出版业的制高点,赢得发展的主动权,是必然的战略选择。
参考文献:
[1]张忠凯.新形势下传统出版业数字转型的理念思考和实操建议[J].出版广角,2016(23).
[2]张凡.探索知识服务商业模式[J].出版参考,2016(06).
[3]张新新.出版机构知识服务转型的思考与构想[J].中国出版,2015(24).
[4]唐圣平.教材相关的数字产品形态及其盈利模式分析[J].科技与出版,2014(05).
[5]沈文倩.“复制与创新”——数字报纸盈利模式分析[J].新闻传播,2014(04).
[6]孔乃卓.专业出版社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以外研社为例[J].现代出版,2016(05).
[7]李宝玲.媒介融合时代传统出版业数字化发展的路径选择[J].科技与出版,2016(08).
[8]王雁来.数字出版时代传统出版的生存与突围路径[J].东南传播,2016(04).
[9]李贞.基于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出版国际化战略研究[J].出版广角,2015(13).
[10]林金安,吴雪梅,赵晓媛,李光跃.互联网时代教育出版新模式的思考与实践[J].中国编辑,2015(06).
[11]涂文婷.务实的理论有效的对策——评《互联网与数字出版传播研究》[J].出版广角,2017(13).
[12]谭可可.我国童书市场出版传播秩序失调及其重构路径[J].编辑之友,2015(01).
[13]孙喜佳,李盈,刘惠琴.科技期刊的刊网融合出版传播新模式——以《中国肿瘤临床》为例[J].天津科技,201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