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信息

融合出版中的编校问题研究

2020-03-31 来源:《传媒论坛》
  【作 者】杜廷广:商务印书馆学术编辑中心

  【摘 要】融合出版时代的产品形式越来越多样化,编校问题呈现出不同的特点。编校质量是衡量出版产品的重要标准。相比传统出版,在融合出版中,更应该重视编校质量,才能顺利实现出版业的转型,保证出版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融合出版;编校质量;发展

  融合出版是近年来出版行业发生的大变革,已经成为出版人的共识,也是今后出版不可逆转的趋势。加快传统出版向新型融合出版的转型已上升到国家关于融合出版的发展战略,是出版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要求,是出版业永保活力的唯一出路。任何出版人都必须积极转变观念,创新思维,采取有力措施,克服困难,迎接新形势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其中一个重要挑战就是如何编校融合出版这一新的出版模式带来的多样化的衍生产品,这些衍生产品出现了许多新形式、新特点,不再是单一的纸质产品,更多的是电子出版物。传统的编校知识和经验往往不足以解决这些新型出版物的编校问题,它对编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认清融合出版产品在编校方面的问题,把好编校质量尤为重要。

  一、融合出版物编校的新特点

  融合出版,简单来说,指的是立足传统出版,以出版内容资源为基础,利用新技术、新媒体,将出版向以互联网络为主的多个空间延伸。与传统出版,也就是我们通常理解的纸质出版不同,融合出版的产品形态不再是单一的纸质图书、报刊等,而是具有了多种形态,电子书、影视剧、视频、游戏、卡通动漫、文创产品等,都是融合出版时代基于内容资源的深度开发和多次利用,甚至衍生出了没有具体形态的知识服务,在线教育和培训等。这些新的出版形态产品内容质量和编校质量同样重要,但对编辑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传统出版中编辑积累起来的编校知识和经验往往不足以应对新的融合产品形态了。纸质图书更多需要的是编辑的专业能力、知识广度和深度,往往以我为主,但如卡通动漫和网游等类似产品,需要的是根据受众的互动要求及时快速地做出反应,更多的要以受众为主。否则,所编辑的产品就很快失去吸引力和关注度。

  融合出版产品的另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时效性缩短了。不仅出版周期大大加快,即各个环节,从选题策划、编辑加工、印制和营销等流程要缩短时间,提高效率,而且内容更新的速度更快了。受众需要看到、听到的是最新的内容。融合出版越来越具有媒体或新闻媒体的特征,要提供即时性和高效性的信息和服务。传统的纸质出版的时效性不是特别强,编辑可以比较从容地“慢工出细活”,但在现代出版时代,这样的工作方式显然不是特别现实。新型出版对纸质图书提出了更高更多的要求,要出好书,快出书。以编辑发稿量为例,过去的图书编辑每年只有几十万的发稿量,每年出版一两本书就算完成了任务。而现在的工作量增加了几倍,甚至几十倍,发稿量从几十万增加了几百万,而且还要参与出版的全流程。这种时效性使得编辑的工作强度和压力变得越来越大,必须尽快转变原有的工作方式,包括编校方式。

  融合出版时代给编辑的编校工作带来的一个重要困惑是如何处理出版物出现的花样繁多、令人眼花缭乱的网络用语。网络用语是随着互联网的兴起而出现的,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导致网络用语日渐流行起来,并对出版业产生了重要影响。网络用语最早是网友在网上交流的一种半调侃半娱乐的方式,现在则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的诸多方面,有些逐渐变成了书面语言,用于文学创作和学术交流活动中。以往传统出版产品很少使用网络用语,现代出版物中则不时可以见到它们,甚至在许多电子出版物中,不使用网络语就无法体现时代特色,吸引不了更多的年轻受众和网络爱好者。正式出版物应该使用规范性语言是毫无疑问的,但在知识碎片化、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很喜欢生造新词,随意性强。有些新词可能很快被淘汰,但有些假以时日,可能会成为规范用语。网络用语给出版业带来的冲击的确给编辑的编校工作带来了不小的挑战,需要每一个出版者,尤其是编校人员认真对待。

  二、编校质量是出版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出版无论如何变革和发展,都必须遵循基本的出版规律,必须重视编校质量,融合出版也概不例外。而且在当前融合出版中,尤其要更加重视编校质量。融合型产品的多样化和出版周期的缩短,更容易产生编校质量问题,导致编校质量下降,出现更多的不合格的产品。针对网络出版,国家于2016年颁布了《网络出版服务管理规定》,明确规定了,网络出版物必须符合国家的有关规定和标准要求,保证出版物质量。网络出版物使用语言文字,必须符合国家法律规定和有关标准规范,为融合出版提供了制度保证。然而,时下网络出版物的质量堪忧也是不争的事实。

  任何从事出版的人对于传统出版的编校质量都有比较清醒的认识,重视编校质量,但对于融合出版产品,尤其是衍生产品,有些编辑却放松了要求,没有给予充分的重视,或者只注重纸质出版物的编校问题,而忽略了其他形态的出版物,导致网络出版物、电子图书、卡通动漫、视频、文创产品等的文字错误、不规范用语、语法错误随处可见,令人不忍淬读、淬看。编校过程中,编辑对内容方面的把控同样存在不少问题,电子出版物、网络出版物的出版,尤其是自媒体产品的出版和发布随意性较强,不容易管控,许多庸俗低下、不健康的内容不时出现在其中。学术研究中,利用互联网的便利,剽窃抄袭现象时常发生,一旦编辑不认真核对原文和引文注释等,放松了这些编校工作的基本要求,学术研究的提高恐怕也是一句空话。这些编校问题不彻底纠正,出版物的质量很难得到保证,势必影响到出版业的健康发展。

  编校质量是传统出版向现代出版转型的内在要求,要实现出版业高质量的发展,必须把编校质量置于突出地位。出版转型的目的,就是要把出版社做大做强,就“要多出好书,多出精品,要真正提高出版物的质量,坚持以质取胜。如果没有好书,没有精品,都是一些质量不高,甚至不合格的出版物,出版怎么能做强做大?”[1]坚持文化自信,同样需要高质量的文化产品,满足人们越来越高的阅读需求和文化需求,提升自己的精神品位和思想素质。融合出版的目标就是实现出版业高质量的发展,出版优秀出版物。而这些无疑都离不开出版者,尤其是编辑对编校质量的重视。编辑是出版的主体,在传统出版中如此,在新型融合出版中同样如此。编辑必须牢记自己的职责,把出版内容方面和编校方面都俱佳的高质量的传世之作当作自己的历史使命。

  三、切实提高融合出版的编校质量

  融合出版的新形势下,编校工作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特点,对编辑提高了新要求,必须下大力气,突破传统思维,不断学习,熟悉融合出版的特点,针对不同的出版产品,采取不同的编校方式,补足短板,确保编校质量,出版高质量的传世之作。

  (一)坚持“三审三校”制度

  “三审三校”制度是出版业长期以来形成的基本制度,是整个出版事业的核心工作,确保了出版物高质量的发展。在传统出版中,“三审三校”制度毫无疑问得到了充分重视,认识到了这一制度的重要性,但不可否认,在融合出版中,或多或少,“三审三校”制度的坚持有所松懈。发稿量的增加,全流程参与出版,使得编辑的工作压力骤然加大,出版管理者同样面对出版发展的资金短缺、工资上涨、出版任务重等压力,往往就放松了“三审三校”,或者流于形式。对于纸质图书,还能坚持“三审三校”,而对于电子出版物、网络出版物似乎没有“三审三校”的意识。目前有些网络产品的质量低下,影视作品的字幕错误百出等,都是不重视,或者舍弃了“三审三校”制度导致的必然结果。有学者甚至指出,为了确保网络出版的质量,应该区别对待传统的图书与网络出版的个性差异,不能完全照搬传统“三审三校”制度,由此,他提出了四次审校的概念,也不无道理。[2]

  (二)克服出版周期短而放松质量的浮躁心态

  如前所述,融合出版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时效性增强了,要求从选题策划到最终出版的周期大大缩短。编辑普遍感到时间不够用了,正常工作时间外,加班加点是常事,但即使这样,好像任务也无法完成。这种情况下,有些编辑心态发生了变化,对于稿件的处理有点漫不经心,敷衍了事。以往只是把文字处理软件当作辅助工具,现在则是完全把书稿交给了处理软件,不再逐字逐句地审阅书稿。翻译类图书除了文字错误外,往往存在对原文理解错误的情况,个别不负责任的译者有时会利用翻译软件,致使译稿虽然没有明显的文字错误,但译文往往完全不符合逻辑,语句病句等语法错误比比皆是。但是,现代的技术手段,网络的发展同样给编辑提供了便利,过去只靠肉眼,去图书馆查资料,请教专家,核对原文、引文等费力费时,效率不高。融合出版时代,编辑们完全可以利用新技术、互联网等,快速准确地发现书稿的错误,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因而,融合出版的周期不断缩短,不应当成为放松质量的借口。

  (三)正确对待和使用网络用语

  融合出版产品中越来越多的网络用语,对于编辑来说,的确是个很大的挑战。出版物中使用不使用网络用语,关乎出版物的质量和受众市场。网络用语更多地受到年轻人的追捧,现代出版物如果不使用网络用语,或者编辑擅自把网络用语改成正式的规范用词,恐怕其产品失去了一大批读者或受众。出版物中过多的网络用语又会使得其不够庄重和严谨。正确的做法应该是,要加强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媒体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语言修养,使他们能够自觉维护传统媒体语言的规范性,在吸收使用网络用语的过程中有所甄选,有所保留,抵制不符合汉语规范的网络用语进入传统新闻媒体,同时让符合语言规范、富有新时代气息的网络用语丰富新闻媒体的用语体系,给其注入新的活力”。[3]具体来说,对于第一次或出现频率极低的网络用语,不要出现在任何形态的产品中;对于广泛接受的网络用语,完全可以大胆地使用和保留。不同形态的产品也应区别对待,正式的纸质作品,尤其是比较严肃的学术类作品,尽量不使用网络用语,主导产品的衍生产品则不妨尝试使用,特别是一些颇为时髦的流行产品,如网游、动漫等,本身就是网络产品,放弃了网络用语,反而极大影响参与者的热情和购买力,不利于主导产品的多次研发和升级。

  四、结语

  总之,无论是传统出版,还是新型融合出版,编校质量都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这是出版质量的重要内容。在融合出版中,编校质量问题更为突出,必须引起高度重视,采取得力措施,利用多种方法,强调编校质量,引领高品质出版物的出版,推动出版事业、文化产业的兴盛和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邵益文.重视图书编校质量不负出版人的历史使命[J].中国出版,2004(8):28.

  [2]孙艳华.网络出版现行审校制度适用性探析[J].中国编辑,2010(4):73.

  [3]王赫川.新时代媒体的语言规范——谈网络用语对新闻媒体的影响[J].视听,2012(8):20.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鄂ICP备19004605号-4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