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龚小兵:内江师范学院学报编辑部
【摘 要】探讨新建地方本科高校学报编辑初审的内容和编辑的培养途径。提出了选题审查、复制比审查、稿件结构审查、创新性审查、稿件新颖性审查等具体的形式初审内容,并根据初审要求提出了培养新建地方本科高校学报编辑的途径:熟悉期刊栏目设置,正确使用文字复制比和培养编辑的学术鉴定能力,以上方法能提高初审效率和编辑的学术鉴定能力。
【关键词】新建地方本科高校;学报;初审工作;编辑培养
0 引言
高校学报是高等院校科学研究、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学术期刊的重要组成部分[1]。新建地方本科高校学报是高校学报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服务地方经济文化建设,又是所在高校教师科研成果的重要展示平台。办好新建地方本科高校学报,既能更好地为学校科学研究、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服务,又可扩大学校的学术影响力。编辑初审不但可以提高稿件处理效率,使后续的外审和终审程序更为顺畅,而且对择优出版具有重要意义[2]。学者们越来越意识到编辑初审的重要意义并就此进行了许多探讨。在初审方法方面,陈先军[3]根据信息理论提出了论文质量5维法的编辑初审方法,具体为实用性审查、创新性审查、真实性审查、时效性审查和可读性审查。在初审途径方面,赵金文[4]提出了编辑在初审时要审查作者提出了什么问题,解决了什么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科学检验;陆宜新[5]认为编辑在初审时应做到“1234”,1是坚持1个中心,凡是与办刊宗旨不一致的文章一律退稿,2是把握2个基本点,把握文章结构和参考文献,3是做好3个判断,判断创新性、真实性和规范性,4是检查4个一致,检查概念、符号和序号前后一致,检查图标内容和文字描述一致,检查标题和内容一致,检查文内参考文献和文后参考文献一致;刘菲等[6]认为应对针对性、创新性、规范性、真实性、学术性等方面进行审查。在初审定量化方面,王秀玲等[7]建立了作者指标和学科指标体系并根据此指标体系进行量化初审。在规范初审行为方面,朱大明[8]根据初审要点提出了编辑初审意见表。在初审质量控制方面,陈翔[9]分别从初审内容、基本原则、审稿程序、学习制度和考核制度等5方面对初审质量控制体系建设进行了探讨。本文通过探讨新建地方本科高校学报编辑初审内容,并根据初审内容,提出培养新建地方本科高校学报编辑的途径;具体提出了选题审查、复制比审查、论文结构审查、创新性审查和稿件新颖性审查等具体的形式初审内容,并根据初审内容要求提出了编辑队伍建设的途径,即熟悉期刊栏目设置,正确使用文字复制比和培养编辑的学术鉴定能力。
1 新建地方本科高校学报编辑初审内容
1.1 选题审查
新建地方本科高校学报应根据学校自身的学科和地方特色设置重点栏目,同时主编根据期刊的发展每年制定出重点刊发的栏目。编辑收到稿件后第一时间要判断该稿件是否能归到学报的相应栏目中,否则即使稿件再好,也无法在学报里面生根,从而无法发表。对于不属于学报栏目的稿件应及时做退稿处理,对属于学报栏目的稿件则可进行下一步审查。
1.2 复制比审查
现在绝大多数中文期刊都使用了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各编辑部对稿件复制率都有一定要求。因此编辑确定稿件适合学报栏目后,首先要对稿件进行查重。尽管查重的结果并不能直接判断稿件的质量,但是重复率较高的稿件则不能进入下一步审查,只有重复率满足学报要求的稿件才可进行下一步的结构审查。
1.3 稿件结构审查
1.3.1 稿件题目审查
学术论文的题目一般要求简洁、精炼、指示性强,能指明论文的主题,是由短语组成的词组。题目是编辑首先要看的,编辑应根据以上原则判断稿件题目是否规范,对于题目不符合要求的稿件应在初审意见中向作者提出,进行修改。
1.3.2 引言的审查
学术论文一般有引言,引言是体现论文学术价值的重要内容[10]。引言的作用是介绍研究的背景和目的,主要包括研究问题的由来,已有研究的进展和前人研究所取得的结果,本文的研究工作和已有研究工作的不同点及本质区别等。编辑对稿件引言的审查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从某种程度上说,引言的好坏决定着文章的学术水平,从而决定了对文章学术价值的判断。编辑初审时,首先审稿件研究的问题是否有意义,即问题来源是否有意义;然后审问题研究的进展,主要看体现前人研究结果的参考文献是否新,此时可以借助各大数据库对该问题按“关键词”进行查新,看是否有最新的结果;最后审稿件的研究工作与已有工作的区别。
编辑在初审时遇到以下情况就需进一步审查文章的学术价值,从而进一步决定稿件的取舍。
(1)稿件无引言。稿件无引言的作者一般是学术研究的新手或者是没有经过严格学术训练的作者。此时编辑应该有一个初步的判断,即论文撰写质量可能不高,后期编校时可能会有很多困难。
(2)引言中说不清问题由来或者引言无参考文献。此种稿件的作者有一定的学术训练,但是对所研究的问题没有深入了解,没有查阅相关文献,不清楚问题的背景。
(3)引言中参考文献或太少或不新。这样的稿件很可能与已有研究结果重复,稿件的新颖性和深度值得怀疑。
(4)引言中未表明该研究与已有研究的异同和本质的区别。此类稿件的创新性需进一步审查。
编辑通过对引言的形式审查,对稿件有了一个初步的判断,从而决定稿件是否进入下一个审稿流程,决定稿件的取舍。
1.3.3 论述审查
稿件的学术质量除了选题新颖外,另外一个关键点就是论述严谨。学术质量高的稿件,确定研究主题后,论文会紧紧围绕主题进行论证。因此编辑在审查完引言后,应对论述的每一部分按其是否围绕论文主题论述来进行审查,即主要看稿件的一级和二级标题是否围绕主题论述。
1.4 创新性审查
编辑可通过下面三种方式初步审查稿件的创新性。
(1)题目检索法。将稿件题目输入相应的数据库进行检索,根据检索结果找出与题目相近的论文并进行概读。主要读论文的摘要、引言和一级标题,了解该研究所做的工作以及论文框架。如果审阅稿件与检索出的论文在摘要、所做研究工作和一级标题上均不同,可认为该稿件有一定创新性;如果有部分相同或者完全相同,则该稿件创新性不大或无创新,从而可对稿件进行退稿处理。
(2)关键词检索法[2]。摘取稿件论文题目或者摘要中的关键词或稿件给出的关键词,输入一个或多个数据库进行检索,将检索出来的关联文章进行概读,与审阅稿件主要内容进行对比,如果不同,则初步判定该稿件有一定的创新性,否则可对稿件进行退稿处理。
(3)看所引参考文献。科学研究工作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具有继承性和关联性,所有的科研成果几乎都是对前人工作的继续和拓展[11],参考文献的引用就是在阐述前人的工作。利用参考文献,与前人研究结果进行比较,从而确定作者论文研究方向、起点、深度等,看出其稿件的创新性[12]。因此论文参考文献的引用也可从形式看出论文的创新性。编辑还可从所引参考文献的权威性来审查文章的创新性,具体方法为:看引用的参考文献是不是有核心期刊及以上发表的论文,如果稿件引用的参考文献均是核心期刊及以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则可初步判断该论文有一定的创新性和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反之,则该论文创新性不大,学术质量不高。
1.5 新颖性审查
参考文献是学术论文研究起点的重要标志[12]。因此编辑在初审时可看稿件所引参考文献的发表时间。如果所引参考文献以近期发表的文章为主,则表明该稿件选题新,研究新,所得结果就具有新颖性;否则,作者未追踪问题的最新研究进展和最新研究成果,其所得到的研究结果一般也不新颖。
编辑通过以上5方面对稿件进行形式初审,既不会错过高质量稿件,又能筛选出编辑需要的稿件,为后期外审和编校的顺利进行打下基础,从而实现择优出版。
2 新建地方本科高校学报编辑的培养途径
2.1 熟悉期刊设置栏目
根据初审内容,编辑首先应进行稿件的选题审查,即编辑收到稿件后审查稿件是否符合期刊栏目设置。首先要了解学报设置的栏目,熟悉其所负责栏目的论文范围,对投来的稿件辨别出是否属于学报所设置的栏目,同时辨别出稿件是否属于自己所负责的栏目。为了达到以上目的,编辑首先必须对所负责栏目和学报所设置栏目的大致方向有所了解,这可通过编辑部日常互相讨论学习或请各栏目的相关专家对栏目的方向及所刊登的内容进行讲解而得,其次也可以通过稿件的中图分类号查询其属于什么学科,最后也可咨询校内外相关专业教师,特别就边缘研究论文进行分析,弄清其所属方向。
2.2 能正确使用文字复制比
文字复制比检测是学术不端检测的主要指标之一[13],也是编辑形式审查确定稿件是否送外审的重要方法,但如果编辑不能正确使用文字复制比结果,也可能处理不公,从而失去了初审的意义。这时编辑要合理区分继承性和重复性,对真引、伪引、抄袭等予以准确判定。文字复制比为0的稿件有可能也涉及学术不端,因为可以通过技术手段将稿件复制比降为0,如将已刊发的论文改头换面,或将已有观点语序调整、支离分解,或将已刊发的论文翻译成英文再翻译成中文,等等;也有稿件有些内容与已发表的论文重复,但重复内容是在引言、方法、材料或讨论部分[13],这种重复一般不算抄袭。所以编辑应从稿件重复的具体内容方面去分析判断是否存在学术不端,而不是简单地从文字复制比的数据进行判断。
2.3 编辑的学术鉴定能力培养
稿件结构审查、创新性审查和新颖性审查是重要的初审内容。其实不管是结构审查中的题目审查、引言审查和论述审查,还是创新性和新颖性审查,其本质都是从稿件形式入手鉴定其学术质量。因此编辑一定要有学术鉴定能力。培养编辑学术鉴定能力的方法如下:
(1)编辑自己要进行研究。要多看专业文献,熟悉论文的撰写,发表研究论文,提高自己的研究能力,从而最终提高学术水平。有一定的学术研究能力后自然就有一定的学术鉴定能力,就能一眼辨别出稿件题目和引言是否规范,辨别出论述是否清楚严谨,同时也能从形式上判断稿件是否新颖和具创新性,最终判断收到的稿件是否有意义,是否进入下一步审稿程序。
(2)关注并追踪所负责栏目的研究动态。只有关注并追踪所负责栏目的研究动态,了解了该领域的研究现状,才能鉴定稿件的学术性和思想性,从而初步判断稿件是否有意义。具体做法是:根据题目或者关键词去各数据库检索该领域的论文,进行摘要浏览。此时并不一定要搞懂其内容,通过浏览摘要熟悉该领域最新的研究动态,从而对稿件进行初步判断,判断是否有人研究过该问题,是否与已有研究结果相同或重复。
(3)熟悉所负责栏目论文的撰写模式。通过题目或者关键词检索发表在高水平期刊上的代表性论文,下载论文后细读论文,熟悉论文的结构。然后通过看论文题目了解该领域论文的题目拟定规律,看引言熟悉该领域论文引言的撰写方法,看论文论述熟悉该领域论文的结构。通过此方法基本可以判断收到的该领域论文的学术性和思想性。如果收到稿件的题目拟定不对,引言撰写不好,结构不好,则可判断其学术性和思想性比较差。
(4)鼓励编辑参加所负责栏目的学术会议。学术会议是该领域专家进行学术交流的重要平台,参加学术会议能尽快更早了解学术动态。编辑通过参加学术会议,能很快熟悉所负责学科的研究概况,提高学术鉴定能力。
(5)熟悉核心期刊要目。稿件的创新性和新颖性一定程度上可通过其所引参考文献反应出来。一般所引参考文献为核心期刊论文,则说明该稿件问题更有意义,创新性更好。因此编辑一定要熟悉常用的核心期刊目录,如北大中文核心期刊目录,CSSCI来源期刊目录和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等。这样才能在初审时高效地鉴定出文章的学术质量。
(6)积极参与学生毕业论文的指导。这能熟悉论文的撰写流程,深刻理解论文的意义,从而提高自身的学术鉴定能力,这将为编辑在初审时高效准确鉴别稿件的学术性和思想性提供帮助,从而为进入下一步审稿打下良好的基础。
3 结束语
新建地方本科高校学报编辑初审是办好地方本科高校学报的重要环节。通过熟悉所负责栏目,正确使用文字复制比和提高编辑的学术鉴定能力这几个方面的训练和培养,使编辑在初审稿件时能较准确地判断稿件的学术价值,把控稿件的质量。通过对稿件的选题审查、复制比审查、结构审查、创新性审查和新颖性审查,能有效筛选出所需要的稿件,提高审稿效率,抓住高质量稿源。通过这些步骤,能有效减轻新建地方本科高校学报编辑的工作压力,提高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徐用吉.办好高校学报的几点感悟[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41(6):25-26.
[2]吴爱华,王晴,吴婷等.基于临床科研设计的医学期刊编辑初审方法和初审单设计[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8,29(9):894-899.
[3]陈先军.基于信息质量理论的编辑初审方法[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5,26(11):1156-1160.
[4]赵金文.科技编辑审稿中运用批判性思维方法问题[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2,139(6):542-544.
[5]陆宜新.科技学术期刊青年编辑初审工作要做到“1234”[J].编辑学报,2019,31(1):106-108.
[6]刘菲,倪东鸿,张福颖.编辑视角:初审审什么[J].学报编辑论丛,2013(1):88-91.
[7]王秀玲,胡志平.科技期刊论文编辑初审的量化指标体系[J].编辑学报,2010,22(3):200-201.
[8]朱大明.科技期刊编辑初审意见表设计探讨[J].编辑学报,2012,24(6)539-541.
[9]陈翔.科技期刊编辑初审质量控制体系建设[J].编辑学报,2010,22(3):211-213.
[10]王小唯,吕雪梅,杨波,潘启树.学术论文引言的结构模型化研究[J].编辑学报,2003,15(4):247-248.
[11]朱大明.参考文献的主要作用与学术论文的创新性评审[J].编辑学报,2004,16(2):91-92.
[12]肖元春.从参考文献评价学术期刊论文质量[J].出版广角,2015(4):48-50.
[13]丁明刚.文字复制比检测的误区及其防范[J].出版广角,2015(1):95-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