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一带一路”战略实施后,我国对东盟地区的出版物贸易获得了新的发展契机。本文利用联合国商品贸易数据库中的相关数据,分析了我国对东盟地区的出版物贸易现状,分析发现我国对东盟地区的出版物贸易存在贸易结构不平衡和贸易区域不均衡两大问题,据此提出加快报刊行业市场化、提高图画或涂色书质量、完善出版物输出种类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出版物贸易;东盟;贸易结构;贸易区域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各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消费需求发生巨大变化,世界范围内对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消费需求不断增加[1],文化贸易在国际贸易中的份额越来越大。“一带一路”战略使我国贸易主体发生变化,出版物贸易也由此获得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东盟十国地处一带一路沿线,由于地理位置和历史文化的影响,我国与东盟十国一直保持着良好的贸易伙伴关系。据中国海关报道,2019年前5个月,我国对东盟地区出口总额达到9130.2亿元,比2018年同期增长12.9%;自东盟进口7156.3亿元,比2018年同期增长了5.2%,东盟取代美国成为我国第二大贸易伙伴。出版业是文化传递的重要载体,出版走出去是扩大我国文化影响力的主要途径,推进我国与东盟地区的出版业贸易不仅能加快我国优秀文化向东盟地区的传播,增强当地人民对我国文化的认同感,还能进一步巩固我国与东盟地区之间密切的贸易关系。
出版业出口贸易包括出版物出口和版权输出两种形式[2]。受数据所限,本文主要针对书籍、报刊、图画或涂色书三种出版物出口展开研究,文中相关数据来自联合国商品贸易数据库(United Nations Commodity Trade Statistics Database)。
一、我国与东盟地区出版物贸易现状总体分析
从图1可以看出,2008年至2017年间,我国出版物对东盟地区的出口贸易额总体上先增后降,其中最低年份在2009年(约1638.69万美元),最高年份在2013年(约8905.98万美元)。具体来看,2008年至2011年我国出版物对东盟地区的出口贸易额变化不大,2011年至2013年实现了快速增长,2012年增长最快,增长率约132.99%,2014年至2016年大幅下降,2015年下降最快,增长率约-35.48%,2017年又出现了回升。但总体来看,2013年之后我国向东盟地区的出版物出口贸易额高于2013年以前,这和“一带一路”战略的推动不无关系。

图1 中国出版物对东盟地区出口贸易总额与增长率(数据来源:United Nations Commodity Trade Statistics Database)
对比我国与东盟地区出版物进出口贸易状况可以发现(如图2所示),进口贸易额比较稳定,而出口贸易额波动较大。在2008年、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这六年中,我国出版物对东盟出口贸易额大于进口贸易额,呈现贸易顺差的状态,其中贸易顺差额最大的年份在2013年,达到了约5231.50万美元。在2009年、2010年、2016年、2017年这四年中,我国出版物对东盟的贸易呈现贸易逆差,最大逆差额在2016年,约748.82万美元,最小在2010年,约327.34万美元。从2011年至2013年贸易顺差额持续增加,这主要是受我国书籍出口额大幅度上升的影响,2013年到2015年贸易顺差额开始下降,且下降幅度较大。

图2 中国出版物对东盟进出口贸易比较(数据来源:United Nations Commodity Trade Statistics Database)
二、我国与东盟地区出版物贸易特征分析
(一)贸易结构不平衡
这里所指的出版物贸易结构是指各类型出版物出口贸易额占全部出版物出口贸易额的比重。其中出版物类型分为书籍、报刊和图画或涂色书等。
如图3所示,我国对东盟地区的出版物出口贸易以书籍类为主,其次是图画或涂色类,报刊类最少。具体来讲,从2008年到2017年,我国对东盟地区的书籍出口贸易额比例总体呈下降趋势,2008年到2015年间变化不大,均保持在80%以上,2016年和2017年持续下降,2017年书籍贸易比例仅为66.75%。图画或涂色书所占比例则大体呈上升趋势,从2008年的10.2%上升到2017年的29.98%。报刊所占比例虽然一直不到5%,但是2016年和2017年较前几年相比,上升明显。因此,在书籍、报刊、图画或涂色书这三类出版物中,书籍类和图画或涂色类出版物发展情景好,虽然书籍类出版物出口在近几年有所下降,但是其所占比重大,市场广阔。

图3 我国出版物对东盟的出口贸易结构(数据来源:United Nations Commodity Trade Statistics Database)
分别对比2008年到2017年我国对东盟地区三类出版物的进出口贸易总额发现,除2009年、2010年、2016年和2017年我国对东盟地区的书籍贸易属于贸易逆差外,其余各年份均表现出贸易顺差。其中2011年至2015年连续五年出现的贸易顺差中,2013年贸易顺差额达到最大(约4268.76万美元),最低贸易顺差额则为2011年的6.36万美元。我国对东盟地区的图画或涂色书出口贸易额每年都高于进口贸易额,贸易状况良好,属于贸易顺差。其中贸易顺差额最高在2017年(约1053.80万美元),最低为2009年的86.75万美元。相比之下,我国对东盟地区的报刊出口状况不容乐观,多年来一直存在贸易逆差,2016年和2017年情况有所改善。其中逆差额在2008年达到顶峰,约228.77万美元,2016年和2017年的顺差额分别约38.88万美元和52.90万美元。
综上所述,在我国出版物对东盟地区的出口贸易中,书籍出口贸易额大于图画或涂色书,图画或涂色书出口贸易额大于报刊,书籍占主导地位,报刊出口不足,多年处于贸易逆差状态。这种出口贸易结构的不平衡不利于我国出版业的全面发展。在出版业的出口贸易中仅仅依靠书籍,不仅限制了我国文化的传播途径,还会使我国出版业在对外贸易中动力不足,难以带动我国报纸和期刊的发展,影响我国出版业实现转型升级。
(二)贸易区域不均衡
2008年至2017年间我国出口到东盟地区各国的出版物贸易情况如图4所示。整体来看,我国对东盟地区的出版物出口主要集中在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地,其中出口到新加坡的十年贸易总额达到1.30亿美元,占到对东盟地区总出口额的31.09%;出口到菲律宾的贸易总额约5192.00万美元,占到对东盟地区总出口额的12.43%。相比之下,我国对泰国、越南、缅甸、文莱、柬埔寨、老挝等地的出版物出口贸易额非常少,其中出口到文莱的约216.86万美元,仅占对东盟地区总出口额的0.52%;出口到老挝的约58.29万美元,占比不足0.2%。

图4 我国对东盟地区出版物出口贸易分国家统计图(数据来源:United Nations Commodity Trade Statistics Database)
分类来看,我国对东盟各个国家的出版物出口均以书籍为主,其次是图画或涂色书,报刊出口最少。在我国对东盟地区各国的书籍出口贸易中,贸易总额排在前三位的国家是新加坡(约1.10亿美元)、马来西亚(约1.06亿美元)、印度尼西亚(约4404.04万美元);报刊出口贸易中,贸易总额排在前三位的国家是新加坡(约353.17万美元)、马来西亚(约100.06万美元)、菲律宾(约20.78万美元);图画或涂色书出口贸易中,贸易总额排在前三位的国家是马来西亚(约2231.24万美元)、新加坡(约1668.80万美元)、菲律宾(约796.70万美元)。
据此可知,我国对东盟地区的出版物出口贸易存在较大的地区不均衡,这不利于扩大我国出版物获得广阔的发展空间,也不利于增强我国文化影响力,与此同时,我国也难以创造出内容更丰富多彩、融合度更高的出版物。
三、推进我国对东盟地区出版物贸易的对策建议
(一)政府深化改革,加快报刊行业市场化
我国政府应该深化改革,提高报刊的市场化程度,让更多的报刊出口到东盟地区,逐渐完善贸易结构不平衡。首先,我国政府应该进一步放宽对报社的干预,聘请职业经理人,完全实现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在报社内部严格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管理,依法设立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等[3],各个部门互相制衡,防止腐败。其次,还应打破所有制壁垒,修改市场准入和退出制度[4],为报刊行业注入新鲜血液,主动引进东盟外资,并扩大外资进入比例,通过立法来建立公平有序的报刊市场竞争秩序。最后,成立专门的基本组织,以政策形势扶持报刊出口,在允许一部分报刊负担起意识形态传播任务的同时,主动促进另一部分出版物积极主动的走向东盟地区,加快我国报刊行业和东盟地区的合作,允许一些非时政类报社在东盟地区实现联合运营。
(二)出版企业深入调研,提高图画或涂色书质量
为了扩大我国图画或涂色书对东盟地区的出口,我国出版企业应该去东盟地区深入调研,生产出内容更精彩的图画或涂色书。图画或涂色书的主要阅读对象是儿童,那么我国的出版企业就应主动去了解东盟各国的儿童的成长特点,各个阶段对图画或涂色书的不同需求,而不是完全向其推出适合中国儿童使用的图画或涂色书。我国图画或涂色书原创内容不多[5],这种情况下,我国的出版企业就应该搜集在东盟地区销售火爆的图画或涂色书,深入研究其创新点,同时结合国内优秀图画或涂色书的内容,寻找新的创作点。这样一来,既保证了东盟地区居民的阅读习惯,又能向东盟地区传播我国文化。以新加坡为例,新加坡十分重视教育,父母在孩子幼儿园时期为其购买图画或涂色书必不可少。为了扩大我国图画或涂色书对新加坡的出口,我国出版企业就应先弄清楚新加坡这个年龄的孩子喜欢什么动物,爱玩什么玩具,对哪些颜色比较敏感等,然后将这些内容与知识相结合,设计生动活泼的图画,并注入中国元素,生产出对当地儿童更具吸引力的图画或涂色书。
(三)拓宽贸易空间,改善地区不平衡
要想改变我国出版物对东盟出口贸易的地区不平衡,我国政府和出版企业需要针对东盟各国从我国进口出版物的情况和东盟各国经济文化特点采取不同的策略,进一步拓宽贸易空间,从而改善出口贸易地区不平衡。从东盟各国进口我国出版物情况来看,书籍处于绝对优势,但是柬埔寨、文莱、老挝进口我国书籍最少,因此我国出版业应根据这几个国家的阅读习惯和对书籍的喜好,向其推出不同类别的书籍,扩大书籍对它们的出口。东盟各国进口我国的报刊和图画或涂色书都远远少于它们进口我国的书籍,因此我国出版企业应主动了解东盟各国的报刊和图画或涂色书市场,制定精准的营销策略,保证报刊和图画或涂色书出口贸易额的增加。尤其要扩大报刊对老挝、越南、文莱的出口,扩大图画或涂色书对柬埔寨、缅甸、老挝的出口,因为我国出口到这几个国家的报刊和图画或涂色书贸易额都排在后几位。从东盟各国经济文化特点来看,对于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泰国这些经济实力强,并且与我国文化相似程度高的国家,我国出版企业应积极寻求与它们合作的机会,举办各类书展,成立国际出版贸易组织,继续保持良好的关系,还要针对国际形势制定正确的宣传和推广策略,不断为我国出版物对它们的出口创造有利条件。对于越南、老挝、缅甸、柬埔寨这些与我国文化接近,但是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国家,我国政府和企业应该加大对这些国家的投资,加强技术合作,允许国内优秀资源流入,带动其经济发展,让它们有能力大量进口我国出版物。对于文莱这种国民富裕但宗教色彩浓厚、受马来文化影响深刻的国家,我国应该深入了解当地居民的伊斯兰教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向其出口符合伊斯兰教文化的出版物。同时,根据当地的语言种类,扩大我国出版业翻译人才队伍,生产出具有强针对性、易于被进口地区接受的出版物。与此同时,通过举办各种文化交流活动,扩大中华文化对它们的影响。
参考文献:
[1]高长春,付晋涛.我国文化产品贸易的发展现状[J].时代金融,2019(6):99-101.
[2]付海燕,陈丹,刘松.中国出版物出口竞争力提升研究[J].科技与出版,2016(9):87-91.
[3]张晓薇.浅析中国出版业的不完全市场化[J].出版科学,2008(4):51-54.
[4]赵峰.出版业改革仍须勇闯“市场关”[J].时代金融,2015(14):183,190.
[5]齐童巍.我国图画书出版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4(2):4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