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信息

《午后的岁月》 青春往事余韵悠长

2020-03-27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余斌
  与叶兆言相识相交,转眼间已20多年,说对他全无所知,那是假的,有的地方,我自信还知之甚深,但事情就是这样,有时你接触越多的人,越难说出个子丑寅卯。这次因搞访谈录,不时地出入往事,不由想到与他相交的种种,也就想到作为朋友的叶兆言。

  朋友之间言“分寸”,似乎显得生分。研究生毕业后,我和他还时相过从,只是渐渐都有家有口,人到中年,繁杂事都多,同窗时的朝夕盘桓是再没有了,有时他打电话来有事相托,比如帮他查个资料、借个书什么的,总要问麻烦不麻烦,并且总不忘叮嘱,太麻烦就算了。即如这次搞访谈,事先与我商量,也是有几分试探的意思,其实我不是他那样的忙人,而且邀我合作,于我也未尝不是件有面子的事。有几回谈话过后,他发现我的话不多或是不大随便,便促我放开些,言下颇有些歉然,好像担心对话不够平等,没的委屈辱没了对手。他这些个礼数,我初时还有些不习惯:朋友嘛,何须这些?后来年齿加长,阅人既多,就发现这实在是他的好处。并非仅出于礼貌,也不是生性拘迂,是朋友相处,他有一个“敬”字在里面。叶兆言看上去有些名士派,不过依我之见,骨子里还是有温柔敦厚的君子之风。

  想到上面这番话,是因为叶兆言不止一次对我说访谈录也是对友情的一种纪念。当然不全是为了友谊,年初他说起这事,我一诺无辞,甚感荣幸之外,也有一份好奇心:两人过去在一起,说过的话已非车载斗量足以尽之,但这几年来往已是少而又少,有时几个月也不照面,即使见了面也不再有往日的联床夜话、促膝长谈,我不知道现在坐下来是否还是过去谈话氛围的延续。此外,过去是关起门来,海天湖地漫无边际,此番面对录音机,自然不同,我很想知道会谈成个什么模样。我对琢磨人有兴趣,还想看看叶兆言如何“表演”。现在书已完成,我发现它与我的想象颇有距离:有的话题,我以为很有意思的,没说;有些话题,说了,却未能尽兴。原因当然非此一端,不过有一端该我负责。我指的是访谈过程中我一再陷入角色的尴尬:在某种程度上,我该扮演主持人或是记者的角色,可大约是太熟的缘故,我常常忘了自己的这重身份当甩手掌柜,倒是叶兆言“反客为主”地导引话题。

  可以补救这一点的是叶兆言的坦诚。除了不要玩理论,多谈切近生活的话题之外,这也是对读者实话实说的意思。谈话当中出现频率很高的一个词则是“温馨”。叶兆言素来讨厌浪漫主义式的感情洋溢,这样颇带情感色彩的词若在他的文章里出现多半会是很节制的,这一回说出来却不大吝惜,以至我还擅自做主删掉了几个。这当然是回忆引出来的,也说明他很是念旧,里面当然也包括我们过去的交情,否则他也不会将一部并非叙旧的访谈视作对友谊的一种纪念了。只是“纪念”这词不大好,纪念的对象总是已经逝去的东西,纪念有时就意味着埋葬。我是希望与他一直保持这份友情的,毕竟,有这样一个朋友,不易。

  (《午后的岁月》 叶兆言 余斌 著 译林出版社 2020年1月出版)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鄂ICP备19004605号-4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