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司雯:大象出版社有限公司
【摘 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要不断增强"四力",努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的宣传思想工作队伍。文章以一位出版新兵的成长经历为主线,围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宗旨,阐述了在出版一线实践、成长的经历。
【关键词】点亮初心;大众出版;图书出版编辑;图书营销
1 寻找初心,追逐出版梦想
在这样一个不断发展的时代,作为一名编辑,责任可不是轻微的。古时拿笔杆的人们皆被称为“士大夫”,四民之首的“士”纵使明白他们手中的笔杆不过与算盘、犁耙、斧尺一样都是谋生的工具,但是他们也始终谨记为了人类、为了中国,他们是不能放弃这些明摆在他们面前的责任的[1]。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提到“初心”,并且回答了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问题,强调了我们党在出发时的目标、誓言和承诺。那么出版行业的“初心”是什么?我认为是纳兰性德口中“人生若只如初见”的纯真本色;是孔子所言“居之不倦,行之以忠”的信念追求;是出版家张元济“盖出版之事业可以提撕多数国民,似比教育少数英才为尤要”的爱国宗旨;是新闻记者邹韬奋“暗示人生修养,唤起服务精神,力谋社会改造”的办刊方针;还是教育家叶圣陶“唯愿文教敷,遑顾心力悴”的奋斗精神!
回顾往昔,出版行业的发展道路并不顺利。在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共产党利用在国统区设立的中国代表团办事处、八路军办事处、新四军通讯处等,并达到中国共产党可以在重庆出版《新华日报》的协议等有利条件,在国民党统治区以民间面貌创办了中国出版社,大量翻印延安解放社发来的马列著作和中共中央领导人著作[2]。如今,在启程新时代、实现中国梦的伟大事业中,作为一名大众文化的图书编辑如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我认为,需要点亮初心,遇见更好的自己。
2 点亮初心,遇见更好的自己
1)点亮初心,我们要有“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的信念。2015年8月我有幸加入大象出版社,如今已有4年。在刚入社时,我们统一安排在校对部实习,折校、另页、发稿、核红……一个个陌生的名词渐渐变为工作中的常用语,白纸上的字已不再是简单的阅读而是分析其背后的逻辑梳理。常常听前辈们说,做出版要耐得住寂寞,甘愿坐冷板凳,才能成就一番事业。这句话对于我这个出版新兵感触并不大,直到2016年取得中级职称后,我由最初的实习校对成为一名责任编辑,肩上担着“责任”二字,便意味着要对自身有更高的要求与更多的担当。一开始的编辑之路并不顺畅,因为总抓不到审稿重点,常常是该注意的没注意,不该管的处处改,到头来落个“出力不讨好”的结果。后来跟前辈们请教,得知编辑改稿时一定要谨疑慎改,要对自己每一处改动负责,我听在心里,可是当看到复审老师把我改的痕迹划去时,我都会一遍遍地怀疑自己:能做好一名编辑吗?能做一名合格的编辑吗?正如习总书记所说,宣传思想工作战线的同志要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其中脑力提升最直接的路径首推读书。于是,我决定笨鸟先飞,每天下班通过看书学习别人的出版经验,如陈颖青的《老猫学出版》教会我各个出版流程需注意的细节;罗格斯的《编辑人的世界》可以让我快速了解编辑工作的意义与重点。通过阅读再结合自身工作,将书本中的知识运用到工作中。渐渐地,我对文稿的把握更得心应手了;与作者的沟通更顺畅了。我懂得尊重作者的写作风格,理解作者用词背后的意图,并能跟作者就文稿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2)点亮初心,我们要有“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勇气。从进社那天起,单位领导就教导我们,编辑不仅要有甘坐冷板凳的吃苦劲儿,还要有坚定的政治立场。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8月21-22日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完成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的使命任务,必须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3],要努力策划“双效”俱佳的图书。但正是“初生牛犊不怕虎”,我心想,策划图书有什么难的?找到作者不就万事俱备了,随即我开始跟作者约稿,常常是约稿信发出几十封,回信者寥寥无几,对于一些知名作者,如何取得他们的联系方式也是一件头疼的事,找邮箱,找微博,找同行,再不行就直接打电话到作者以前出书的出版社去问,一次次地杳无音信反而更激励着我不断探索,终于一位仰慕已久的作者回信说正好有稿件,随即我马上整理选题上报,但选题并未通过,询问之后才得知,出版社申报选题是一个非常精密且慎重的过程,不仅需要层层把关与讨论,更是要遵循习近平总书强调的,要努力出版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好作品。诚然,策划一本书不仅考验编辑个人的眼光,更是践行出版人职责和使命一次实践过程。经过这件事,我懂得做一本书必须要以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加强传播手段和话语方式创新,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为实践。
3)点亮初心,我们要有“百舸争流千帆竞,借海扬帆奋者先”的斗志。现如今,是一个新生事物如雨后春笋、市场渠道立体多元的时代,躲进小楼成一统,形同闭关修行肯定寸步难行,更谈不上发展。出版行业更不例外,随着出版业态不断丰富,传统意义上的编辑已不能满足工作的需要,如今我们需要从幕后渐渐转移到台前,参与出版的全流程把控。角色的转换意味着需要学习更多的业务知识。除出版业务知识,我们还需掌握传播理论、营销方法、广告文案的写作等,这时我在大学学习的新闻与传播专业就起到了一定作用,著名理论“施拉姆循环模式”[4]告诉我们传播需要一个完整的圆环,即双向互动、循环往复、这样才能将传播效应最大化,将此应用在编辑工作中,就需要我们建立沟通平台,如线上微信公众号、读者群;线下读书会、新书签售会等活动,例如编辑《紫竹笔记》时,作者是一位不太知名的作家,所以在新书上市前三个月的宣发黄金期,我们选择在“纸的时代”书店做一场作者见面会,读者先行报名,免费拿到样书,通过见面会的形式与作者一起讨论书中内容,一是增进作者、读者的交流;二是通过讨论对书也起到正面宣发的作用。在此期间,编辑的工作远没有结束,通过编辑评书,读者们可以从另一个侧面了解图书,因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书评相当于广告。[5]所以在书上市一个月后《中国出版传媒商报》刊发了我的编辑手记[6],我社公众号再进行二次宣发,会有叠加的宣传效应。近日,我责编的《牙祭岁月:追寻美食里的历史意蕴》(以下简称《牙祭岁月》)就进一步实践了更多营销推广手段。如,首先找一些文化名人及大V进行推荐,名人推荐虽显俗套,但不可否认这些推荐不仅是卖点的补充,更是二次传播中的重要线索,图书上市后,很多读者反映就是通过微博中的大V推荐知道了这本书,其次推荐人也是很好的活动嘉宾人选,如新书首发式我们邀请到韦力、方继孝、绿茶等名人并在活动当天进行现场直播,仅活动的两小时内就有近四万人观看;第二场活动与“阅读邻居”公号联合,在鲁迅书店举行“《牙祭岁月》主题书目”共读活动,活动当天邀请到汪曾祺先生长子汪郎等嘉宾与大家一起探讨书中内容,现场金句频出、气氛热烈。通过这次活动,我越发理解了习总书记对全国出版工作者的要求,编辑们要多走市场、下基层、找作者、跑项目,只有深入倾听读者讲述内心感受,才能真正体会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并做出小切口、大主题,上连天宇、下接地气的“脚力作品”。
3 坚定初心,打造出版精品
外部营销固然重要,但是作为第一手信息的接触者,编辑在营销环节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于是我通过我社党员学习课程中学到的H5知识,制作了名为“爱吃甜食的鲁迅”的长图文。这些营销的尝试无不拓展着编辑业务的宽度也为年轻编辑积累了人脉。营销是一件苦力活,投入与产出或许不成正比,每当疲倦时,心底总有一个声音想起: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点亮初心,才能遇见更好的自己!正如习总书记强调的,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全党特别是宣传思想战线必须担负起的一个战略任务。我们作为坚守在出版一线的编辑,必须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加强传播手段和话语方式创新,提升中国文化影响力。
參考文献
[1]郑振铎.编辑是一门正在消逝的艺术[M].北京:金城出版社,2012:2.
[2]曾鹿平,姚怀山.延安文化思想概论[M].陕西: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213.
[3]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N].人民日报,2018-08-21.
[4]许静.传播学概论[M].北京: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13:11.
[5]李鲜.畅销书营销浅规则升级版[M].北京:金城出版社,2017:157.
[6]融入自然返璞归真[M].中国出版传媒商报,2019-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