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信息

媒介融合背景下数字出版产业运营策略

2020-03-25 来源:《科技传播》
  【作 者】吴书林:浙江电子音像出版社

  【摘 要】近些年,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我国数字出版年收入已经超过8 000亿元,移动出版、网络游戏在整个数字出版产业中所占比重越来越高。虽然我国数字出版产业总体庞大,发展迅速,创新型数字出版人才的匮乏,数字版权保护困难以及完整的创新生态系统尚未形成等是当前我国数字出版产业主要面临的困境,需要拓展数字出版的深度和宽度、走数字出版产业的集群发展之路并全面升级数字出版产业软硬件,以促进我国数字出版产业的繁荣发展。

  【关键词】数字出版;出版产业;媒介融合

  数字出版产业包含着电子图书、网络文学出版以及电子报纸等一系列数字出版物,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大力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随着媒介环境的变化以及媒介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媒介融合已经是当前媒体出版业的大势所趋了。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以及人工智能等已经对数字出版产业形成了强大的冲击,一方面一些传统的数字出版内容正在面临被受众、读者所边缘化的状态,而另一方面,一些新兴的数字出版内容又面临着新的法律与伦理等众多问题,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过程中,数字出版产业的健康良好发展关系到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因素。在媒介融合背景之下如何实现数字出版产业的高效运营,是一项重要的课题。本文首先梳理了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概况,然后从多个方面指出当前数字出版产业在经营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最后建构出媒介融合背景下数字出版产业的运营策略与方法,为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1 数字出版产业发展概况

  在近些年里,数字出版成为了出版业的新的强大引擎,同时也是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基本起始于2000年左右,在数字出版产业发展初期,电子图书、数字报纸等是其主要的出版内容,随后网络地图、数字音乐等也逐渐被开发,随着移动终端的发展,手机报等也成为数字出版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当下,网络文学、网络游戏以及动漫等均成为了数字出版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这些占据了整个产业链的很大比重。在2010年之后,随着互联网和移动终端的发展,我国数字出版产业规模实现了跨越式的增长,国家新闻广电总局批准建立20家出版融合发展重点实验室,可以看出数字出版产业已经获得了国家宏观政策上的倾斜,在2019年8月份发布的《2018-2019年中国数字出版年度报告》中指出,我国数字出版年收入已经达到了8330亿元,比2017年增加1100亿元,这其中移动出版和网络游戏收入占据了总收入的2/3,而在网络文学出版中,不仅仅是网络文学的读者数量庞大,同时,签约作者总人数也已经超过了60万人。可见我国数字出版产业不仅在总的体量上十分庞大,内容也呈现出多元化特征,但是增长点还是主要聚集在少数出版产品上。总体来说,我国数字出版产业仍具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2 数字出版产业面临的困境

  2.1 创新型数字出版人才匮乏

  当下媒介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媒介融合建设是理念、思维、人才、设备的多维建设和升级,而配套的传媒技术和传播设备的缺失成为了部分出版集团的短板。媒介融合背景下最直观的变化就是复合型人才的出现和先进的媒介出版技术的使用,目前我国数字出版产业面临的一个比较尬尴的状况是很多人才和技术并未得到充分的使用。在当今的数字出版产业中,传统的出版人才已经不能够完全适应当下的全新出版产业的发展,数字出版时代对于出版人才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实现出版内容的创新与高品质,又要懂得数字技术,还需要拥有充足的运营思维,数字出版时代出版人才的知识结构需要更加丰富多元,然而在现实中,这样的复合型人才确实非常缺乏的,这也会影响到数字版权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2.2 数字版权保护困难

  在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过程中,遇到的最大的问题就是版权保护困难。版权即为《著作权法》旨在保护著作权人的智力成果并获得应有的报酬,这样是鼓励智力劳动者创造性的劳动。但《著作权法》并非只有保护,同时还有合理使用和法定许可使用,这是《著作权法》照顾到公民的知情权,在著作权和公共利益之间的平衡。虽有相关的完善的法律来保护知识创造者的合法权益,但是由于媒介融合背景下媒介形态的特殊性等,给版权保护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例如,自2018年以来,“洗稿”事件频繁曝出,“洗稿”行为不仅对原创作者创作积极性的扼杀,使得数字出版呈现出“劣币驱逐良币”的趋势,而且对于整个产业的良性发展、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的进一步发展都产生了负面影响。因为“洗稿”难以通过技术的手段去进行甄别,同时法律取证又十分困难,导致其成为版权保护道路上的拦路虎,也给整个数字出版产业健康发展带来了困难。版权的保护关系到持续创新的能力,但是当下版权保护上的短板也造成了数字出版产业的持续创新动力缺乏。

  2.3 完整的创新生态系统尚未形成

  传统出版业从世界范围来说,从繁荣期进入了衰退期。为此,传统出版业通过各种战略,力图摆脱困境,挽救颓势。部分出版集团通过多元化战略,培育新的经济支柱,将盈利功能转到非出版为主的产业,例如一些这种战略需要大量经营性人才,与很多传统出版业集团的人才结构不够吻合,随着媒介融合时代的到来,也有一部份虽然媒介融合概念被反复提及,但是在传统出版业中,对于产业市场的把握和读者的吸引力仍然是个重要难点,纵观我国的数字出版产业,完整的数字出版生态体系建设还比较落后,数字出版涉及相关的产业支撑体系,包括数字技术提供方、互联网基础设施、数据库系统、平台服务商、上下游硬件生产企业、数字发行方、内容创造者、终端消费者等机构与个人,要建立健康的数字出版生态系统,每一个环节都会影响到整个出版生态结构,而目前数字技术、互联网基础设施等都是整个生态系统中的薄弱环节。

  3 媒介融合背景下数字出版产业的运营策略

  3.1 拓展数字出版的深度和宽度

  传统出版企业数字化转型是其未来发展的必经之路,而数字技术是推动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重要动力。首先,数字技术融合深度与宽度是出版产业持续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融合深度决定了出版产业应用什么样的数字技术改进编辑、排版、印刷、发行等过程,决定技术应用的先进性;融合宽度是指数字技术在出版产业的应用范围,也就是数字化率。因此,出版产业与数字技术融合不仅带来了全新的组织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而且为出版产业持续技术创新提供了保障。其次,数字技术将企业与客户无缝连接,让读者、创作者、客户和出版企业构成创新网络,极大方便创新参与者的交流和互动,促进创新创意成果不断涌现。

  3.2 走数字出版产业的集群发展之路

  目前,我国数字出版企业比较分散,从目前数字出版产业的内容来看,集群经济阻碍了信息技术企业与出版企业的交流与协作,难以形成规模经济。因此,应该拓展数字技术企业与传统出版企业合作、信息共享、人才交流的通道和机制,从单纯的内容复制转变为对内容的深度加工与整合。例如江西出版集团制定了“一体两翼、互动发展,一业为主,多元支撑”的发展战略,并取得了很好的成效。目前,非虚构写作市场火热,而非虚构写作的IP开发还基本上处于空白阶段,这也可以位数字出版产业提供新的产业增长点。另外,在营销和传播方式上,数字技术正在改变出版产品传播和营销方式,突破时空限制,实现全方位市场营销创新。

  3.3 数字出版产业软硬件需全面升级

  为了适应出版产业的全面数字化转型,要对已有的人才资源、硬件设备等进行充分地利用,比如数字化编撰系统、编辑协调办公软件、0A办公软件和ERP系统等信息化技术需要得到充分的使用,一些具备高素质的专业性人才要实现转型,通过软硬实力的增强,为我国数字出版产业的良性发展保驾护航、提供坚实的基础。

  4 结束

  语本文提出要重视媒介融合背景下数字出版产业的商业模式创新,并且要根据制度环境的变化和传媒出版技术的革新,及时调整出版企业的发展战略,进行适当的组织变革,要大力进行新的IP开发与挖掘,培育新的产业增长点和创新发展模式,以此来为数字出版产业源源不断地添加动力。同时也期望本文中提出的对策与建议能够为数字出版产业的运营发展提供决策参考,促进数字出版产业竞争力的提升,实现创新发展,为人民的文化生活添砖加瓦。

  參考文献

  [1]王欣,李秀杰,黑龙.媒介融合背景下数字出版产业运营策略探析[J].北方经贸,2019(8):132-133.

  [2]李京宇,何国民.“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数字出版产业“走出去”的路径探析[J].科技与出版,2019(7):63-67.

  [3]陈一诺,张建波.我国出版产业结构矛盾与产业经济优化路径[J].中国出版,2019(13):27-30.

  [4]池仁勇,阮鸿鹏,王旳.数字出版产业持续创新能力及提升路径[J].中国出版,2019(12):28-31.

  [5]田森杰.自媒体“洗稿”的解决困境及对策[J].青年记者,2018(32):88-89.

  [6]毛霏.从数字出版产业链的角度探究电子杂志的运营策略——以《ONE:—个》为例[J].新闻世界,2014(11):156-157.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鄂ICP备19004605号-4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