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王蕾: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王泉根: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摘 要】儿童图画书作为当下童书出版的重要品类,其引进、原创、阅读推广、研究,是新世纪童书出版热点与新的增长点,本文对中国儿童图画书出版与创作现有的问题与原创出版突围提出了具体观点。
【关键词】儿童图画书;儿童文学;原创;出版突围
图画书(Picture Book),是一种文字与图画共同参与讲述的特殊出版文类,国际通行的图画书观念按其内容、图画、接受的难易程度,实际上分为成年人图画书与未成年人图画书两大类,给儿童阅读的是那些未成年人图画书,也即儿童图画书。本文接下来将探讨的是中国原创的儿童图画书。但为了行文的方便同时也是儿童文学研究领域内已经习惯的原因,本文在行文中也多会简用“图画书”。
一、“图画书热”背景下的原创图画书出版
儿童图画书的引进、出版、阅读推广、研究与原创,是新世纪中国儿童文学与儿童阅读运动,以及童书出版业、幼儿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的热点与新的增长点。我们试看今日国内关注、热心图画书的行业与人士,不但有儿童文学作家、评论家、插画家、儿童阅读推广人,更有出版机构、幼儿教育机构、小学教育界等。
早在新世纪初期,即2000年前后,“图画书”这一在当时还非常稀有的出版品类逐步进入到中国出版界。我国与欧美图画书市场发展规律一致,儿童图画书因其特有的创意性与教育性,现已成为0-6岁儿童的主体阅读物。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图画书已成为国内出版社,尤其是童书出版社的重要产品线,甚至出现了以儿童图画书为支撑性品类的出版机构。因此,图画书出版也从最初的边缘品类成为了热门品类。那么图画书出版热下中国原创儿童图画书现状如何呢?
新事物的发展离不开理论性的支持,因此,原创图画书的发展现状首先需要关注其理论的发展态势。2008年5月,中国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主办、明天出版社承办的首届“中国原创图画书发展论坛”在济南举行。2016年4月,中国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再次在北京召开图画书研讨会,这两次研讨会对于认识本土图画书现状、推动本土原创图画书的发展意义重大,标志着新世纪图画书引进出版热,正逐步走向自觉的本土原创图画书出版理性建设时期。2015年8月作为国内第一本图画书教学教材,全国学前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幼儿图画书主题赏读与教学》的出版标志着我国图画书教学正式进入到高校相关专业的课程方案建设里,在此之前,图画书教学都是零散存在于“儿童文学”课程中。很快,第一本全国师范院校小学教育专业的图画书教材《小学图画书主题赏读与教学》2017年3月正式出版并投入相关学校进行使用。这两本教材的出版对于推动我国学界图画书教学推广研究起到了重要作用,图画书教学与推广也藉此成为了儿童文学、出版学与教育学领域的新兴研究方向。与此同时,北师大与首师大合作的“图画书研究”专题2016年并入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子课题研究,首师大研究团队的“图画书分级阅读理论与实践研究”获批2019年北京市教委研究项目等,这些研究成果从认识论与方法论角度都为更加深入探索图画书出版构筑了坚实基础并提出更高要求。图画书对少年儿童发展所具有的不可忽视的促进作用正日益获得学界与社会的广泛重视。图画书以其不可替代的教育功能与审美特质,正在成为儿童早期阅读材料的主要形式以及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与小学教育的重要课程资源。多元视角下的图画书出版研究对于丰富和拓展儿童读物出版的内涵、本体维度与研究视野,对于探索艺术审美表达方式均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价值。
我国现有原创图画书出版品种近十年来数量增加迅猛。目前,我国几乎所有的出版社都参与童书出版,争抢“唐僧肉”。与前些年热心于外国图画书版权的购买与出版有所不同,近年来,以“原创绘本”“原创图画书”冠名出版的图画书数量飙升。在当当网上用“原创绘本”作为关键词可搜索到100页当当自营书,用“原创图画书”作为关键词也可搜索到100页当当自营书(2019年8月16日数据,选择“当当自营书”可避免重复选项),以每页60本计算(实际不止),可供选购的原创绘本多达6000余册/种。考虑到有的图画书以丛书、系列书形式成套出版等因素,实际册数显然还要远多于此。
除了在出版数量上的增加,出版的细分品种也有所变化。原创图画书除了早前的低幼启蒙读物外,也发展出了生命教育、习惯养成、品德培养、社会交往等丰富主题的绘本,既有文学性绘本,也有认知功能性绘本,并且年龄段不再局限于0-3岁,而是覆盖了幼儿园小学阶段,满足了学校幼儿园的教育需求,现在很多学校幼儿园都开设有校本或园本绘本课程,对本土原创绘本需求很大。
此外,在原创图画书的出版规模上除了数量、品种增加以外,参与原创图画书出版的出版机构也比十年前大幅增加。原创图画书由最早参与的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明天出版社等发展到所有的专业少儿出版社都有不同品种的出版,再到今天很多非专业少儿社,尤其是教育类、大学类出版社的加入,如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等现今每年均有不小规模的原创品种出版。
原创图画书出版的作者队伍也从之前的专业儿童文学作家变化为多种社会身份人士的加入,这与图画书本身内容的多元性息息相关,如法治绘本《正义岛儿童法治教育绘本》作者均为三位法学博士,又如近年屡登畅销书排行榜的原创绘本《这就是二十四节气》作者就是中国科学院地理资源研究所的专业人士。因此,专业作家、画家、教育专家、科学家等都加入到了原创图画书的创作者队伍中,极大地丰富了本土图画书的作者资源。
但在这么多原创图画书中称得上公认精品、经得起时间考验、现已成为长销书将来可能成为经典原创图画书的却为数不多。根据开卷公司监测的数据,2019年上半年,中国图书零售市场总规模同比增长10.82%,少儿类图书码洋占比27.38%,占据细分类别第一,比2018年同比上升了1.22个百分点。①但研究人员发现,原创图画书在家长中的认可度虽然较过去相比有所提高,但仍然不敌引进版图画书。2013—2017年间,全国顾客购买的童书中原创童书占据了1/3,引进童书占2/3。在2013—2017年间,原创和引进的销量占比为33%和67%。原创儿童绘本在品类占比中,销量上涨了34%。南方要比北方更喜爱原创儿童绘本,其中,最推崇原创童书的省份是福建省,销量为41.2%,北京、上海仅为29%,仍然更喜爱引进版。②
由此可见,图画书出版繁荣的表象背后深潜的还有中国原创图画书在出版上的艰难与隐忧。
二、原创图画书出版与创作的三大瓶颈
我国原创图画书出版虽已有了起色,但在整个图画书岀版总量中占比只有34.7%,而且质量良莠不齐。住国内外能获得普遍好评的优秀原创图画书更少,中国幼儿读到的优秀图画书大多是外国引进的,这正是许多家长和教师十分期待优质中国原创图画书的原因。欲使中国原创图画书成为中国幼儿早期阅读的首选书是很难短期实现的目标。综观新世纪图画书出版十多年的发展之路,虽然出现了出版社众多、出版数量惊人的景观,但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中国原创图画书尚处于发展的“学步”阶段。与“经典图画书”相比,中国原创图画书出版与创作存在的瓶颈问题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文图合一”的图画书创作者太少
国外优秀图画书有一个突出特点,即文画合一,文字与绘画都由同一人完成。如《比得免的故事》,文与图出自英国比阿特丽克斯•波特之手;《花婆婆》,文与图出自美国芭芭拉•库尼之手。
观察我国原创图画书的创作者,极大多数是文图合作完成,即文字作者与图画作者不是同一人。图画书的综合性艺术样式本质决定了创作者最好是文画合一,是既懂文学、懂美术,又懂孩子、懂教育的“复合型”人才。但这对于在应试教育环境中长大、美育先天不足、更少通识教育的中国图画书创作者来说,显然是一种通过后天努力还很难立时补救的缺憾。当然,文图合作也能创作出好的图画书,但毕竟是两个人,创作过程中充分、透彻的沟通与交流就十分重要且必要。国外也有文图合作的情况,但文图作者要么是“夫妻店”,要么是多年的“合伙人”,即使这样还会增加作品成型的时间成本。第一届丰子恺儿童图画书奖首奖作品《团圆》,从文稿修改到最后出版历时三年,个中艰辛自是文字作者余丽琼、图画作者朱成梁以及该书编辑最能深味的,但并不是每位创作者和编辑都能如此令人感佩地坚持到最后。
现在国内原创图画书出版通常采用的是现成儿童文学作品加图画的形式来出书,好处是出版起来又快又多,一个系列可以出十本二十本,但这种做法最易伤害到图画书的“以图为主、文图结合”的本质特征。佩里•诺德曼在《儿童文学的乐趣》一书中指出:“图画与文字有着内在的区别,并且二者以不同的方式传达着不同种类的信息。图画涵盖空间而非时间,无法以简单的方式表达因与果、主与次、可能与现实的时间关系;文字则涵盖时间而非空间,其语言文法能轻易地再现这些关系……图画书提供的主要乐趣在于,读者能够感受到插画家如何利用了文字与图画之间的这些差异。”图画书文图结合的方式有多种,如图文映照、图文互补、图画叙事、文即是图等,一本好图画书的文图结合常多种方式并用。文字作者与图画作者在图画书出版前肯定会进行必要沟通,但文字作者当初在创作文字部分时通常不会考虑图画部分,图画书成书过程中如何达到图画与文字的完美融合实在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一不小心容易变成饮鸠止渴——书是很快出版T,却把图画书的文图结合简化成了“文+图”,从而让人读这种“准图画书”后享受不到回味无穷的诗意,领悟不到掩卷而思的深度。
2.本土意识强,对话意识弱
中国图画书工作者都有很强的民族本土意识。熊亮在“五色土”原创图画书博客中指岀:“在平凡中找到传奇,在平淡中找到诗意,这就是本土图画书的责任。我们的孩子如果看很多国外的图画书,那么他们可能缺乏爱身边环境和人的能力。”这是一个有民族文化传承责任感的图画书创作者说出的心里话。作为大陆地区中国原创图画书作者的代表人物,熊亮的这一主张深得人心,这也说明中国原创图画书创作在多元文化交融的时代从一开始就有极强的民族文化自觉意识,这种意识具体体现在许多方面,如图画书的题材内容、表现形式、形象塑造与情感表达方式等。近年来,原创图画书出版尤其偏爱中国传统文化题材,许多出版社不约而同地出版了中国传统节日、二十四节气、民间故事、神话传说等相似题材的图画书,同时常选用水墨、版画、剪纸等传统技法及敦煌画风、中国山水等绘画风格彰显中国特色。这些鲜明的中国风让久读欧美日韩图画书的中国读者不禁眼前一亮,心生亲近。但相近题材、相似画法扎堆出版似乎又隐含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原创图画书出版的本土意识是否就等同于传统文化与艺术的再现?
3.说教性强,趣味性弱
2012年4月英国伦敦书展期间,中国当代儿童插画展和中国绘本图书展在大英博物馆举行,英国插画同行对中国的儿童插画赞美有加,单从插画作者的水平方面看,中国是有创作图画书的高水平画家。不过从一个好的画家到一本真正好的图画书之间,中间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走这段路时,尤其要注意避免说教性对图画书趣味性的伤害。现在有些原创图画书出版,有一种“哲学化”倾向,似乎讲得越玄乎、越深刻就越好。这种误判与我们不论成年人图画书与未成年人图画书的一古脑儿引进、又误为凡是图画书都适宜孩子的误解有关,这就造成了图画书出版中的“悖谬”现象,如将《失落的一角》这类需要历经人生沧桑才能感悟的表达生命哲学的国外成年人图画书,也来向低幼儿童推广。
三、原创图画书出版突围策略
针对上述三大瓶颈,我们逐一给出突围策略建议:
首先针对文图合一图画书创作者少的问题,我们应该加大对原创图画书出版的扶持力度。这里的扶持包括政府层面的政策扶持,现在有些权威童书奖项在评奖时会对文图合一的原创作者予以特别支持,这些都是值得推广的做法。当然,最重要的是来自出版社的图画书出版理念的同步:在原创绘本选题立项时加强对文图合一作品的策划,鼓励更多绘本图画创作专业人员动笔写文字。文图合一图画书作者少是由创作环境、创作人才、创作标准等多方面原因综合形成的结果。当然,少并不等于没有,我们仍能列举出不少优秀的中国原创图画书文图合一的创作者,如50至70后的蔡皋、熊亮、周翔等,80、90后的新生代王云生、邓正棋、董肖娴等,但人数确实不如文字、图画分开的图画书作者群体多,更难成为主流,所以对文图合一的创作更要支持。使人欣慰的是,这种局面正在开始改变。2014年,熊亮获得了国际安徒生插画提名奖,显然这是对坚持追求文图合一的高标准图画书创作者的一种肯定。特别是最近八九年来,中央美术学院图画书专业培养了一大批毕业生,他们大多为文图合一的创作者,他们创作的不少作品,如《听奶奶的话》《小黑漫游记》《人之初》等叫好又叫座,并屡次获奖。
其次,针对对话意识弱的问题,应该加强现代性的对话,而非简单传统文化符号的直接呈现。从杨志成到张世明、蔡皋再到陈江洪、郁蓉,这些能凭鲜明的中国特色在国际化展上斩获图画书大奖的画家们用他们的作品说明了中国传统文艺与图画书结合是大有可为的、是能够被国际插画界欣赏认可的图画书出版之路。不过,同时我们还要意识到这种结合是以文化间的对话与交流为特征的,而不是简单地复制传统。因为从上述几位获奖画家的图画书中都能强烈地感受到其中不仅有中国传统文化与艺术,更有现代艺术与意识。如杨志成的《狼婆婆》中对西方叙事方法与油画风格的吸收,陈江洪的《神马》借用中国古代故事对战争杀伐的正义性及其转化等主题的探讨,郁蓉的《云朵一样的八哥》对爱与自由的思考,中国剪纸技法与西方美术构图法的高明结合等,这些正是中国原创图画书出版目前普遍缺乏,今后要大力借鉴、思考与追求的特质。只有通过充分的古今对话、中外对话,我们表达的传统才不会是生硬的中国传统文化符号,而是今日中国人需要的传统,是今日中国人能坚持并能被世界理解与接受的传统,是今日中国人可发扬光大的那部分传统。
从已经出版的原创图画书中可以找到这种基于对话基础上的本土作品,如周翔和熊亮二人依据同一首北方童谣各自先后创作的《一园青菜成了精》。周翔的创作在忠实文字的同时尽显菜精们的个性特点,画面中还藏了许多令人捧腹的细节,与文字相映成趣。用想象丰满了童谣中的奇思妙想和游戏精神。熊亮在作品中更加注重对童谣中童趣的丰富与拓展,直接把自己放进了作品里,甚至参与到了菜精大战的结局中去,真假虚实之间,让读者好似看了一部静态的迪士尼真人版动漫,设计与构思都出人意料,每页藏笑点。这两本绘本都很好,却是各有个性与特色的好,适合阅读的人群也会不同:周翔的更适合年幼一些的学龄前儿童,熊亮的更适合小学生。同样的传统童谣在二位图画书作者的手下呈现出了不尽相同的风貌,是“对话”后深思熟虑才能创作得岀的。这种不同既是作家个性的展示,也是作品独特魅力形成的核心元素,这种被现代性“对话”加工过的传统才是21世纪依然有生命力的传统,也应该是原创绘本出版努力的方向。
如何增强原创图画书的趣味性,降低甚至零化说教的成分,图画书策划编辑的儿童本位出版理念很重要。在编辑判断是否是好图画书时,图画书的本质性特征即是否以图为主、是否文图结合仍然是先决条件。怎样才算把趣味性与教育性完好结合呢?试以英国作家葛林德和画家瓦勒舍合作的《天空为啥是蓝的?》为例,从表面看该书讲的是一头驴和一只多动小兔子的故事,驴似教师,兔子似幼儿,但情节却有意料之外的审美趣味和感人动人的细节。这部作品有着儿童文学与图画书都要追求的与艺术相融合的教育性,而要摒弃目的先行伤害到艺术的说教。
图画书的美图和精妙设计总是会让人拍案叫绝,这自然是图画书趣味性的重要来源。但图画书要好到让孩子读过几十遍依然爱不释手,除了要有美图和好设计,还要有深入浅出、抵人心灵又妙趣横生的文字。如果没有对儿童的充分了解、对艺术境界的追求是很难做到的。文学的深度是审美的深度,编辑对儿童文学深度的无知或无求正是中国原创图画书出版中有美图和好设计,却少有经典大作的原因之一。中国原创图画书更难创作的当是文字部分,它要表面浅,孩子们能看懂也能听懂,同时内涵深广,即便是耄耋老人或学富五车的智者来看也不觉空洞。
以上中国原创图画书出版的三点瓶颈分析与突破策略建议,这些其实都可归结到“儿童观”问题,即我们的出版者没有真正深入了解儿童,从儿童需要出发为儿童,而更多的是从成人的目的与兴趣出发教育儿童应该知道什么。如果能在儿童“想知道什么”和“该知道什么”二者之间找到平衡点,把儿童需要与成人要求统一在深入浅出、趣味盎然上,中国原创图画书的出版或许就可趋向成熟了。
注释
①开卷.2019半年度中国图书零售市场分析报告[R].北京开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2019.
②当当图书2017用户行为报告:畅销书向长销书转型[R/OL].中国出版传媒网,2018-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