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万安伦、黄婧雯: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摘 要】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出版事业重要组成部分的主题出版,"体现这一代出版人对传承文明的贡献"。主题出版活动既为党和国家大局大事营造积极的文化环境和良好的舆论氛围,又满足人民群众基本的精神文化需求,充分体现出版的社会效益首位原则。主题出版具有主旋律、主心骨、主力军、主体性的特质。记录历史真实、彰显文化自信、对内凝神聚力、对外树形展象、创新传播方式、推进出版强国是主题出版的六大突出价值。
【关键词】主题出版;特质;价值;前景
古今中外,各政府、党派,都有属于自己的主题岀版。宋代的《太平御览》《册府元龟》、明代的《永乐大典》《大明会典》、清代的《四库全书》《古今图书集成》、民国政府的新生活运动出版、抗战出版等,都属于自己的主题出版;外国亦是如此,英国的反法西斯出版、法国的反战岀版,也都属于自己的主题出版。中国共产党在建党之际就非常重视主题出版,《共产党》《向导》《劳动者》等主题出版有声有色。苏区时期和延安时期一如既往地高度重视主题出版。新中国成立70年来,更是对主题出版工作长抓不懈。当下的主题出版是宣传党和政府路线方针政策、承载党和政府意志和主张的重要载体,既为党和国家大局大事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积极的文化环境,又满足了人民群众基本的精神文化需求;既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进思想文化在整个出版领域的发展繁荣,又促进岀版领域的顶层设计和实践探索。提升我国主题岀版水平恰逢其时,大有可为。[1]
一、主题出版的基本特质
主题出版是2003年提出的概念,迄今已经16个年头。新闻出版总署在实施主题出版工程时,对其活动表述为:“主题出版,是出版机构围绕国家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工作大局,党和国家发生的一些重大事件、重大活动、重大题材、重大理论问题等而进行的选题策划和出版活动。”[2]近年来,随着主题出版实践活动日渐丰富和理论探讨的日趋深入,主题出版已成为全行业使用频率最高的名词之一,[3]主题出版在实践层面不断推陈出新的同时,在理论层面的思考和建设也有序推进。[4]学术界对主题出版的理论界定在不断丰富和发展,原初设定的内涵和外延也在不断被突破,人们对主题出版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和升华。对事物进行理论界定,先必须厘清其概念和特质。笔者试对主题出版界定如下:主题出版,是出版机构围绕党和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的工作大局及重大事件、重大活动、重大题材、重大理论问题等,进行的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选题策划和出版活动。主题出版具有主旋律、主心骨、主力军、主体性的基本特质。
1.主旋律
主题出版必须是主旋律出版。弘扬真善美,表现正能量。当代中国的主旋律出版主要有以下几个评判维度:第一,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可;第二,国家政策的倡导;第三,核心价值观的体现;第四,情态伦理的向上向善;第五,历史与现实健康真实的表现。
十八大以来的主题出版实践,在弘扬主旋律方面取得卓越实绩。如开展纪念毛泽东诞辰120周年(2013年)、纪念邓小平诞辰110周年(2014年)、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2015年)、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和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2016年)、纪念建军90周年和香港回归20周年(2017年)、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2018年)、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2019年)等主题岀版活动。这些体现党和国家意志的主旋律性质的岀版活动和出版成绩,将主题出版不断推向新高度和新境界。
2.主心骨
主题出版必须体现其对全部出版活动的指引性、纲领性和示范性地位,党和政府对于出版工作的领导性和主导性在主题出版中应得到充分展示和有效表达。换言之,主题岀版要做全部出版活动的主心骨和脊梁骨,甚至要做社会风尚和价值导向的主心骨和脊梁骨,其他出版活动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要与主体出版活动同心同德、同方同向,自觉接受主题出版的指导和影响。
长期以来,出版界都有围绕重要思想、重要活动、重大事件、重大节庆等主题进行相应的选题策划和出版活动之传统,并由此发挥主题岀版在出版领域举旗定向作用。十八大以后,党和政府更是把主题出版看成全部出版活动的主心骨,坚持以主题出版为抓手,聚焦中国梦和民族复兴大业,任凭国际国内风云变幻,紧紧抓住主题主线,“咬定青山不放松”,坚持正确的岀版导向和积极的岀版创新,使得主题出版呈现出三种变化趋势:一是从主题出版年的专项化,变成常年组织常规化;二是从部分出版社被适应,变成全行业自组织;三是从基层探索为主,变成顶层设计为核心。[5]而主题出版的顶层设计是党和政府对岀版活动的最高设计和总体规划,是其主心骨地位的直接体现。
3.主力军
主题出版必须体现其出版主力军的地位和作用。主力军必须具有主动性,坚守主阵地,发挥主导力。主力军应有主责站位,必须立足国家高度和人民立场,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努力以高质量的出版工作和出版物品彰显主流价值和时代精神。全力打造更中国、更当代、更专业的主题出版高地,更好地服务党和国家大局工作。[6]
2012年至2018年期间,各岀版单位紧密配合党和国家中心工作,聚焦主题主线积极进行选题策划,主题出版工作成效显著。从主题选题申报数量看,2011年1462种,2012年1608种,2013年2190种,2014年3373种,2015年4750种,迎来了主题出版“小高潮”。[7]近年来,主题出版的选题申报和入选率更是大幅提升和快速增长,确实体现了出版领域主力军的地位和作用。
4.主体性
对于主题岀版前三方面的特质和属性,论者或多或少有所涉及或触及,只是在表述方面各有侧重或特点。但对于主题出版主体性特质的认识几乎无人提及,而这正是主题出版的根本属性之一。舍此,就无法论证清楚主题出版的人民性和时代性。新时代的主题出版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8]
主题出版具有政治性和政策性,宣传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引导和引领社会价值和舆论导向,表现对重大事件、重大活动、重大题材、重大理论问题的关切,是主题出版的题中应有之义,这是主题出版“高峰性”的一方面。另一方面,主题出版还要重视核心价值观的落实、落小、落细,具有人民性和时代性特征,体现“高原性”的一面。主题出版必须具有强烈的主体性特征,脱离了人民群众的主题出版不是成功的主题出版,甚至不是主题出版。
十八大以来,代表性的主题出版著作无不是主体性和人民性的最好诠释。如2013年的《正道沧桑:社会主义500年》,2014年的《邓小平传:1904—1974》,2015年的《“一带一路”:机遇与挑战》,2016年的《大国担当》,2017年的《习近平讲故事》,2018年的《数字丝绸之路:“一带一路”数字经济的机遇与挑战》等,这些优秀出版物,是政治性、人民性、主题性、主体性、历史性、时代性的完美结合。从根本上说,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无不与群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以岀版服务大局,更是服务群众。主题出版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出版导向,其发展前景非常光明。
二、主题出版的突出价值
随着我国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主题出版被赋予更多的价值和意义。[9]主题出版的突出价值主要表现在记录历史真实,彰显文化自信,对内凝神聚力,对外树形展象,创新传播方式,推进出版强国六个方面。
1.记录历史真实
主题出版必须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承载历史传承文明。其根本任务是紧紧围绕党和国家改革发展的大局、大势和大事,忠实记录新时代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真实表现亿万华夏儿女在实现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中的奋斗和拼搏,客观讲述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探索人类命运共同体伟大实践中的奉献付出和喜怒哀乐,这是主题出版的首要任务和首位职责。记史存史既是出版的目的和宗旨,更是主题出版的目标和追求。任何虚假、造假、不真实、不求实的出版行为都与主题出版的初衷和初心相背离。主题出版所出版发行的任何一部著作,都要经得起实践检验,经得起岁月淘洗,将真实的客观事实和历史史实记录下来,传承下去。
如2015年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2016年纪念建党95周年和长征胜利80周年、2017年纪念建军90周年和全面抗战爆发80周年、2018年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2019年纪念新中国成立70周年等关于这些重大主题和重大事件的主题出版,首先必须保证其历史的真实性。如《抗日战争》(2015年)、《穿越历史时空看长征》(2016年)及2019年中宣部批准的纪念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主题出版系列图书选题等,都严格遵循了记录历史真实的出版原则。
2.彰显文化自信
中华文化有绵延五千年未曾中断的传统和史脉,近代以来,由于饱受外侮,积贫积弱,尊严和自信荡然无存。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人民经历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三次历史性“起来”,完成了从姿态自信到物质自信再到文化自信的历史性跨越。当下如火如荼的主题出版的突出价值之一,就是彰显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文化自信。
党和政府近年来对主题出版的专项化进行了系统规划,使主题出版更加系列化、深度化,也更加符合读阅读需求,在新时代以崭新的面貌展示给读者。国家新闻出版管理部门近年来也致力于从宏观层面支持和强化主题出版工作:“为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开设绿色通道”,“2012年起将主题出版与国家出版基金相衔接,对重点岀版物进行专项资助”。[10]题图书也要重视大众化、通俗化表达。通过近年来品种丰富、主题集中,题材多元、角度新颖的主题出版物,出版业的文化引领示范作用得以展现和发挥,对于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3.对内凝神聚力
主题岀版对于凝聚精神、聚集力量、资政育人有其独特的价值和意义。主题出版在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阐释治国理应方略、深化理想信念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一带一路”倡议等方面具有凝神聚力的巨大作用。因此出版界对于主题岀版要精心组织、认真谋划,从稿件撰写到编辑出版再到宣传推广,环环相扣、精益求精,推出一系列在社会和专业领域都叫得响的精品力作,体现出为民族谋复兴、为人民谋幸福的可贵责任意识和大局意识。
在推出主题出版活动16年间,各种主题出版物精彩纷呈、硕果累累,主题出版在取得良好社会效益的同时也产生很好的经济效益,实现两个效益双丰收。改革发展实践证明,党和国家的需要就是出版业的重点选题,岀版业要为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提供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这正是主题出版的突出特点。主题出版物并不一定是板着面孔的高头讲章,也可以是生动活泼的热门书、畅销书。不少主题出版物的销量高达数十万册,甚至上百万册,出版的社会价值因读者的众多而更加彰显,很好地发挥了主题出版对内凝神聚力的时代性价值。
4.对外树形展象
主题出版另外一个突出的价值体现是对外树立和展示中国共产党、中国政府、中国人民的崭新形象。主题出版在讲述中国故事、传达中国声音、塑造中国形象、展示华夏风采等方面,具有积极和重要的作用。
随着我国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的提升,世界各国人民产生了解中国国情、读懂中国政策的急切愿望,主题出版物“走出去”也因此成为满足这一需求的必经之路。2017年《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二卷以中英文双语出版,并面向海内外发行。该书后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发行到世界各地,据统计,该书第一卷全球发行超过600万册,第二卷全球发行超过1300万册。近年来,通过主题出版物阐释中国经济的发展模式和国家治理的成功经验,正践行了我国倡导“一带一路”经济共同发展、文明互鉴共荣的初衷,有助于世界认识和了解中国特色的价值体系、塑造国家新形象、提升国家影响力、向世界展现具有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的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5.创新传播方式
主题出版在内容上开拓创新,在传播形式上也积极探索、勇于改革。积极拓展与各国的版权合作和出版合作,特别是注意借助西方主流渠道传播中国声音、塑造中国形象。目前,主要的创新传播方式有以下诸种。
其一,在国际版权合作中约定,凡合作的国际刊物每期至少有1/3版面传播中国声音,目前已有50多种刊物有中国编辑的主题岀版内容。其二,国内出版社纷纷与跨国出版集团合作出版主题出版物,通过跨国岀版集团的渠道将中国出版物推向各国。如新世界出版社与印度GBD图书公司共同翻译出版的11种印地文和英文图书,包括《图说中国梦》《一带一路:中国崛起给世界带来什么?》《中国关键词》《中国关键词:“一带一路”篇》等。其三,与外方合建主题出版编辑部。外研社与保加利亚、波兰对话出版社、法国印象文库岀版社分别共建中国主题出版编辑部。新世界出版社与美国圣智集团一起发布《中国共产党如何反腐败》英文版。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与韩国韩中智库、韩国东文选出版社、韩国金融新闻网合作,出版《在西北局的日子里》韩文版,深耕红色延安主题岀版项目。其四,积极组织国际活动,进行主题出版物宣传。近年来,相关单位高度重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书展活动,提高了主题出版“走出去”的效率,促进主题出版的国际版权输出与合作。《习近平讲故事》《摆脱贫困》《之江新语》等主题出版图书已热销“一带一路”地区。
主题出版在传播方式上的探索创新,促进和带动中国其他出版物“走出去”,对于中华文化“走出去”也具有积极的示范意义。
6.推进出版强国
1950年,我国图书出版仅6649种,总印数2.75亿册。[11]在党的领导下,经过几代出版人的不懈努力现已发展成名副其实的岀版大国。国家新闻出版署发布的《2018年全国新闻出版业基本情况》显示,2018年全国出版新版图书247108种,总印数25.17亿册(张),重印图书272142种,总印数57.74亿册张),[12]中国图书销售额894亿元人民币。[13]中国向岀版强国迈进的步伐显著加快,中国出版正在走向世界舞台中央,[14]与发达国家在岀版领域的差距在逐渐缩小,但仍有较长的路要走,出版强国仍需当代中国出版人的奋发努力。
在新时代,出版界应围绕出版强国总目标,面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迫切要求和新一代读者阅读习惯改变对岀版业态转型升级的迫切要求,大力推动出版业与新媒体融合发展,深化改革,攻坚克难,使岀版业成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发挥先进文化引领者的作用。
三、前景:用主题出版引领中国出版重回人类出版的“世界峰巅”
主题岀版不仅注重内容,深刻把握和传达时代精神,在新技术应用方面也是一马当先。十八大以来,数字出版成为主题出版重要的组成部分,从数字阅读、数字生产和数字化资源整合等方面均为主题出版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展望未来,用主题出版引领中国出版重回人类出版的“世界峰巅”,并非遥不可及。
1.用技术升级实现主题出版和中国出版的“弯道超车”
2016年,在全国各地都在推广学习宣传《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时,凤凰电子音像岀版社开发动漫读本《尺•度》,通过动漫形式讲述主题出版,推出后反响热烈,发行了100万套。再如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热销的主题图书《大道之行》通过微信平台开展营销,推荐该书的文章转发阅读量超过千万次,极大地带动了图书的销售,获得了很好的传播效果。
主题岀版在传统图书以外充分调动多媒体的呈现形式和营销渠道,与不断更新迭代的互联网传播方式如知识付费服务等深度结合,不断升级出版载体和平台,不断创新营销模式和方法。如2017年中共中央宣传部在全国上线了学习强国知识服务平台,立足全党,面向全社会,通过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先进技术进行内容制作,满足了互联网条件下广大党员和群众的学习需求。自2018年12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政协礼堂举行的新年茶话会上提倡“我们要崇尚学习、加强学习”之后,学习强国移动应用程序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干部政策理论学习的新时尚。
在新技术转型升级的迭代逻辑下,中国有可能实现主题出版甚至国家出版的“弯道超车”。
2.用主题岀版带动中国出版重新赢回"出版母国”的历史荣光
出版是人类文明的主要表征和实现路径,[15]岀版在传承人类文化、传播人类文明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出版是古代中国对于人类文明的最突岀贡献,作为人类出版的母国之一,中国的四大发明有两项属于出版学科,一项是出版载体的造纸术,另一项是出版技术的印刷术,这两项技术对人类文化发展和文明进步的推动作用无比巨大。中国不但发明了植物纤维纸这种最优秀的软质出版载体,还发明了雕版印刷术、活版印刷术、套版印刷术等系列性出版技术。此外,中国的岀版文字符号数千年从未断绝,这也确保了中华文明的连绵不断及人类文明的区域性稳定。中国在出版载体、岀版符号、出版技术这岀版三元素上的历史贡献举世无双。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出版工作,高度重视中国出版对于人类文明的新贡献,高度重视用主题岀版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出版文化的光荣传统,高度重视用主题出版带动中国出版的新发展,高度重视中国出版重新赢回“岀版母国”的历史荣光。
鉴于此,中国出版应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努力作为。一方面是出版的理论研究和学科建设,要在主题出版的精神鼓舞下按“三原一方”(原史、原著、原理及方法论)构建中国自己领跑世界的出版学科体系;另一方面是岀版的实践探索和产业进步,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大力推动出版产业的创新发展。
中国有数千年未曾中断的出版历史,曾经长期是人类出版的峰巅之国。当代中国出版人,要创造性地用主题出版引领中国出版,迅速缩短从出版大国迈向岀版强国的时间和过程,重回人类出版的“世界峰巅”。[16]这既是出版发展的历史呼唤,也是文化自信的重要依凭。
参考文献:
[1]周伟."一带一路”倡议下主题出版"走出去”初探[J].出版广角,2018(6):15-18.
[2]邬书林.与时俱进提升主题出版水平[J].出版与印刷,2019(2):卷首语.
[3]韩建民,李婷.我国主题出版研究现状和趋势浅析[J].出版与印刷,2019(2):7.
[4]郝振省.主题出版问题研究提纲[J].出版与印刷,2019(2):1.
[5]李旭.回顾主题出版的"主题"演进历程[EB/0L].[2016-08-04].http^www.bookdao.com/art1cle/255394/.
[6]王岚.主题出版是主业发展和内容生产的重要"生命线”[J],编辑学刊,2019(4):10.
[7]郝天韵.主题出版传播时代最强音 重策划、瞄市场、出精品]EB/0L].[2017-09-04],http://media.people.com.cn/nl/2017/0904/C40606-29513940.html.
[8]陈光燿.试议新时代主题出版精品的打造[J].中国编辑,2019(6):61.
[9]满艺.新时代主题出版的几点思考[J].传播与版权,2019(5):41.
[10]王婷.主题出版“一强一弱"如何破解?[EB/0LJ.E2016-11-15].http:www.cnpubg.com/news/2016/1115/31622.shtml.
[11]《当代中国》丛书编辑部.当代中国的出版事业(上)[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1993:52.
[12]国家新闻出版署.2018全国新闻出版业基本情况[N].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19-08-29(002).
[13]中国图书零售市场总规模达894亿元[EB/0L].[2019-01-09].http://www.xinhuanet.eom//politics/2019-01/09/c_1210034443.htm.
[14]贺耀敏.文化自信是建设出版强国之"魂”[J],中国编辑,2019(9):6.
[15]万安伦,曹晶晶,曹继华.对出版学科理论逻辑和结构范式的思考[J].出版发行研究,2018(4):20.
[16]万安伦,刘浩冰.新中国出版70年:主要成就与总体特征[J].中国出版,2019(1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