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信息

编辑必须对标厚植职业意识

2020-03-20 来源:《出版广角》
  【作 者】陈波:海南出版社

  【摘 要】"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编辑的利器当属职业意识。只有在职业意识的支撑下,编辑才能不断地夯实职业技能,进而把编辑工作做好。编辑职业意识既包括社会共性意识,又包括导向意识、规矩意识、版权意识、对标意识、逻辑意识、整饬意识、痕迹意识和匹配意识等个性意识。编辑职业意识的形成非一日之功,只有对标厚植职业意识,才能真正形成。

  【关键词】职业意识;编辑;社会共性;行业

  “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 通过长期的编辑实践磨炼, 笔者认为, 编辑的利器当属职业意识。 只有在职业意识浓厚这个背景下, 编辑才能不断地夯实职业技能, 进而把编辑工作做好。 编辑职业意识既包括奉献意识、 创新意识、 协作意识和竞争意识等社会共性意识, 又包括导向意识、 规矩意识、 版权意识、 对标意识、 逻辑意识、 整饬意识、 痕迹意识和匹配意识等个性意识。 笔者以下将逐一剖析编辑如何对标厚植行业特有的职业意识。

  一、 导向意识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宣传工作的职责和使命是:“高举旗帜、 引领导向, 围绕中心、 服务大局, 团结人民、 鼓舞士气, 成风化人、 凝心聚力, 澄清谬误、 明辨是非, 联接中外、 沟通世界。”[1]编辑作为出版活动的驾驭者与把握者, 欲承担起以上重任, 必须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与话语权, 不越雷池, 不踩红线, 不闯禁区, 保护好政治导向这根出版工作的“生命线” 和“安全线”, 形成“意识形态没有局外人”“意识形态不容试错” 的共识, 努力培养“政治家的头脑” 和“出版家的眼光”, 严防死守意识形态安全的“防火墙” 和“护城河”[2] 。

  中共中央宣传部于2018年12月 31日 出台了《图书出版单位社会效益评价考核试行办法》, 由此可以了解相关部门加强图书出版单位社会效益评价考核的态度。 编辑在完成传承文化、 传播文明这一历史使命的过程中, 应发挥必要的、 积极的导向作用, 具体体现在其打造的出版物应包含政治性、 教育性乃至思想性, 要让读者能通过阅读出版物提升自己的学术水平。 编辑不应该只是信息的传递者, 还应该成为思想的启迪者。 总的来说, 编辑只有坚定地树立导向是“1” 的意识, 才能让日 常编辑工作中的若干个“0” 环节与“1” 相得益彰, 进而牢固地握紧出版企业经济效益的领航标。

  二、 规矩意识

  “一部书稿, 洋洋洒洒十几万字, 乃至几十万字, 是作者长期实践的经验积淀和孜孜矻矻的文字呈现。” [3] 由于诸多原因, 稿件中存在瑕疵或差错在所难免。 随着出版合同的签订和稿件的移交, 稿件质量责任转移到出版社。吕叔湘在《语文常谈》 中说道:“语言的地面是坎坷不平的, ‘过往行人, 小心在意’ 。” 编辑作为起到过滤和把关作用的首个“过往行人”, 必须在行业标准、 规范和工具书约束下, “使稿件内容更完善, 体例更严谨, 材料更准确, 语言文字更通达, 逻辑更严密, 消除一般的技术性差错, 防止出现原则性错误”, 这既是编辑的义务, 也是编辑的权利。 同时, 按照《出版管理条例》 的规定, 编辑要习惯于接受复审者和终审者乃至外审者的全程监督。 总之, 编辑要形成正确的规矩意识, 习惯于在被约束和受监督的“聚光灯” 下开展工作, 充分认识到被约束和受监督不只是“紧箍咒”, 更是“护身符”, 要在不断地体悟规范内涵和领略行家风采的过程中, 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 理论素养、 业务素养和专业素养。

  三、 版权意识

  首先, 现代社会是法治社会, 必须按照规矩行事。 由于许多专著是多作者合作成果之结晶, 但出版社只能与其中的一名主要作者签订图书出版合同, 因此, 出版社必须要求该主要作者出具其他作者的授权证明, 以免日后产生不必要的麻烦。 其次, 书稿出版需要一定的周期, 并且是不可逆的过程, 而在书稿处理和排版阶段, 作者数量或者署名顺序有可能发生变化, 这就要求编辑在将书稿付梓之前, 必须静下心来, 将整个出版过程像回放电影中每一个镜头那样, 在头脑中重新过一遍, 确保封面上作者的署名和顺序与扉页、 图书在版编目 中心(CIP) 公布的署名和顺序完全相同, 不存在差异。 再次, 印刷时间既不能超前于CIP公布的日 期, 也不能早于前言和后记等所记载的年月, 否则可能会留下“宋人写书、 唐人出版” 的笑柄。 最后, 应检查书号是否与CIP公布的数据和封底上印刷的条形码匹配。

  四、 对标意识

  作为传播人类先进文化的编辑, 必须随时关注更新的信息, 保持职业敏感性。 例如, 2017年底, 我社编校人员集体学习了2017年7月20日 发布的《新华社新闻信息报道中的禁用词和慎用词》(2016年7月 修订) , 并重点地讲解了第102条“不使用‘一带一路’ 战略的提法, 而使用‘一带一路’ 倡议” 等与我社选题范围相关的条目。 时隔不久,笔者在加工某部书稿时, 发现“‘一带一路’ 战略” 仍然存在, 与权威部门的发声不符, 立刻做了更正。 又如, 笔者在加工一部科技类书稿时, 某段文字中出现“试验面的光洁度要求为▽6” 的表述, 另一处文字描述为“粗糙度不大于0.1μm”。 多年形成的职业习惯促使笔者立刻探究光洁度和粗糙度之间的具体关系。 经查, 光洁度为粗糙度的旧称。 在机械制造中, 光洁度、 粗糙度是说明零件表面的平整(即光滑) 程度的术语。 粗糙度的数值越小(即光洁度的数值越大) , 表示零件表面越平整、 光滑。 经作者同意, 按照GB/T 131-2006/ISO 1302: 2002, 笔者将前处文字修改为“试验面的粗糙度要求为Ra 3.2”。 总的来说,笔者在以上两例中履行了“新闻媒体和出版物要为全社会正确使用祖国语言文字做出榜样” [4] 的工作职责。

  五、 逻辑意识

  编辑不能局限于过往的技术人员角色, 机器人般地对字、 词、 句及标点符号的各种组合规范与修饰做浅层次的审读校对, 而应仔细研读由字、 词、 句、 标点符号等组合勾连在一起的文章, 将文章所表达的意思融入有学理联系的语境中, 进而在深层次上判断字、 词、 句、 标点符号的各种组合是否符合文章的语境和逻辑, 应依托逻辑知识承担起编辑重任。

  编辑只有具备一定的逻辑素养, 才能在逻辑思维和意识下工作, 进而有效地避免逻辑性差错。 例如, 在日 常处理书稿过程中, 类似于“各项累计得分90分以上为优,80-89分为良, 60-79分为中, 60分以下为差” 的表达错误频出。 从字、 词和语法角度看, 以上表达似乎正确,但仔细推敲, 若累计得分恰好为90分, 由于在上述文字中找不到与之对应的区间, 就无法判定累计得分恰好为90分者的成绩。 可见, 以上表达未全部覆盖所有点(90分是一个空白点) , 存在逻辑不严密的差错。 笔者加上一个“及”字, 将“90分以上” 修改为“90分及以上”, 这样的表达才比较合理。 总的来说, 相较于文字性、 技术性、 语法性等差错, 笔者发现逻辑性差错更挑战编辑的功底。

  六、 整饬意识

  编辑的工作对象无非是字、 词、 句、 标点符号, 技术性、 语法性、 逻辑性、 知识性差错, 导向性问题几大类, 但这些类型的差错隐藏着无限宽泛的内容, 并且异常零散、 琐碎, 难以界定和枚举, 这就需要编辑发挥主观能动性来做判断。 例如, 由于以讹传讹或者一知半解等原因, 书稿中时常出现重复表述。 针对这种差错, 我社开展了“收集叠床架屋表述” 活动。 首先, 相关管理人员将叠床架屋词语分为显性和隐性两种类型, 并且列举了在书稿中发现的每一种类型所包括的毗邻和间隔重复的例子, 让编辑感受其确实存在于书稿中。 然后给出一段时间, 让编辑总结自己在工作过程中的冗余表述, 比比谁找得更多。我们梳理出的词语有“从小到大的发小”“全体教职员工们”“毫无根据的谣言”“失去父母的孤儿”“广大莘莘学子”“自己扪心自问”“截至目前为止”“卫冕蝉联冠军”“所谓的词项”“最早起源于”“重复累赘”“凯旋归来”“邂逅相遇”“亲自 品尝”“年轻少妇”“一致公认”“迅速蹿红”“学长学姐”“人际之间”“人脉关系”“进修学习”“发表致辞”“不妨可以”“然后再”“而且还”“来自于”“可谓是”“不乏有” ……并借此鼓励编辑举一反三、 触类旁通。这个以查找看似简单但常常被编辑忽视的啰唆表达为切入点的活动, 充分调动了编辑钻研业务知识的热情, 引领编辑实现了帕累托原则— 以20%的活动取得80%的成效。

  七、 痕迹意识

  编辑在加工书稿的过程中, 最好集中精力, 趁热打铁,一气呵成, 不要将时间拖得太久; 否则,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的记忆曲线会呈现下降趋势, 非常不利于发现前后有关联关系(如某些重要的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等) 的隐性问题。 例如, 某部书稿的前文中出现了“春秋时期, 卻缺是晋国的上大夫, 曾和他的父亲卻芮同朝为官”, 其后续又交代“《左传》 记载了春秋时郤缺和他妻子‘相敬如宾’ 的故事”。“卻” 和“郤” 的相似度非常高, 若没有长期从事编辑工作练就的敏感性和过硬功夫, 很难发现二者之间的细微差异。 经查, “卻” 和“郤” 都为姓, 那么书稿中的卻缺和郤缺到底是否指同一人? 笔者翻看《辞海》,发现在“郤” 字词条下交代了“春秋时有郤芮”, 再结合其他资料, 分别将“卻缺”“卻芮” 修改为“郤缺”“郤芮”。再如, 在笔者最近编辑的为庆祝××大学成立95周年出版图书的稿件中, 一说“2011年4月25日 教育部规划司直属基建处处长韩××” 考察新校区选址, 另说“2017年6月22日教育部发展规划司直属基建处原处长韩××” 到新校区视察指导, 这位领导到底是来自一个部门, 还是来自两个部门? 经与作者求证, 笔者将“教育部规划司” 调整为“教育部发展规划司”。 由以上两例可见, 单独来看, 文章内容没有破绽, 但若横向联系起来对比, 便禁不住推敲,这就要考验编辑从整体上驾驭一部书稿的能力。

  八、 匹配意识

  一部书稿作为有机的整体, 必须前言搭配后语, 并且符合事实, 绝对不能出现侯宝林、 郭启儒表演的相声《关公战秦琼》 中调侃的汉朝名将关羽和唐朝元帅秦琼同台比武为哪般的穿越场面。 例如, 笔者发现稿件中有“洪武至孝宗的140年间……” 的描述, 经查《现代汉语词典》, 发现洪武排在第二栏(代表年号) , 而孝宗排在第五栏(代表庙号) , 年号与庙号属于不同的语境, 完全无法设定衡量标准。 因此笔者认为可以修改为“洪武至弘治的120余年间……” 或者“太祖至孝宗的120余年间……” 又如,“辽东地区是清王室的‘龙兴之地’ , 而皇太极定都北京后之所以仍把沈阳‘尊为盛京’ , 概因于此”。 皇太极生于明万历二十年十月 二十五日, 卒于清崇德八年八月 初九日, 而清朝定都北京、 完成统一大业的在位皇帝是顺治, 所以皇太极不可能做出“尊为盛京” 之举。 若硬要安在其头上,便只能当作他的遗愿。

  编辑家孙犁说:“不要因为别人说你的工作伟大, 就自我膨胀; 不要因为别人说你的工作渺小, 就妄自菲薄。踏踏实实, 存诚守信, 做好本职工作。 流光易逝, 砖石永存, 上天总不会辜负你的。”[5] 编辑职业意识的提升既不是凭一己之力能实现的, 也不是一蹴而就的, 更不能奢望一劳永逸。 编辑可以自己擅长或者感兴趣的一两个领域为圆心, 尽可能地向外围辐射知识半径, 并且辅以全社上下综合施策。 假以时日, 笔者相信, 经过绵绵用力、 久久为功, 终能画出最大的同心圆, 行稳致远, 在取得良好社会效益的同时, 收获满满的经济效益。

  以上是笔者在长期的编辑工作中获得的点滴感悟, 不揣浅陋, 付诸文字, 与同人商榷, 诚盼能起到抛砖引玉之作用。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坚持正确方向创新方法手段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EB/OL].(2016-02-19)[2019-08-01].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6-02/19/c_1118102868.htm.

  [2]萧宿荣.图书出版高质量发展路径初探——以南方传媒为例[J].出版发行研究,2018(9):67-70.

  [3]刘莹.从编辑学习编辑[J].出版参考,2018(8):62-64.

  [4]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EB/OL].(2001-04-30)[2019-08-01].http://www.people.com.cn/GB/shizheng/252/5089/5106/5182/20010430/456601.html.

  [5]孙犁.关于编辑工作的通信:远道集[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84.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鄂ICP备19004605号-4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