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信息

《下乡札记》 为乡村振兴鼓与呼

2020-03-20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李伟伟
  当年的挂职经历,使我愈加强烈地认识到,农业、农村和农民“三农”工作至关重要,必须引起全社会高度重视。

  ——摘自《下乡札记》

  时间之河奔流向前,转眼已到21世纪第20个年头。乡村里的中国,也在这20年间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取得了历史性成就。这些成就的取得,与中央强农重农的政策支持分不开,与各级干部特别是基层干部的奔波劳碌分不开,更与亿万农民的辛勤劳作分不开。

  与今日相比,20年前的中国农村是什么样子?一些有情怀、有使命、有担当的研究人员,一直在对20年前也就是上世纪末的中国农村进行研究和总结,以求对那个时代的“三农”工作有一个较为客观的记录和评价。由于身份、视角的不同,他们关注的领域和研究的切入点不同,成果形式也有所不同,但这些记录和评价相互印证、相互补充、相互争鸣,使那个时代的农村全貌更加真实、客观地展现在我们的面前。秦洪良所著的《下乡札记》(中国言实出版社)就是其中一本。

  这本书是作者1998年至1999年间在河南省某县的挂职笔记。他以“半观察研究者、半执行参与者”身份撰写,让这本书既有鲜活、真实的见闻,又有理性、深入的思考。相比自上而下的调研者和突然到访的学者而言,挂职者的身份让作者较好地进入“田野”,并更加深入地将工作与研究相结合。纵观全书,与其说作者思考得深入,不如说作者用心把当时农村的真实情况摸得门儿清,并作为“当事人”把自己摆进去,掌握了第一手鲜活材料。因此,真实是这本书最大的特色。

  农村工作千头万绪,涉及方方面面。作者在书中将挂职笔记大致按照政治、经济、社会脉络分成7个“篇章”,每个“篇章”都由若干故事组成,这些故事的标题很吸引人,如“钱”的苦恼、两个顺口溜、不受欢迎的北京来电等。每一个故事都以简练的文字,将农村那些家长里短的琐事、小事说得清清楚楚,将农村当时已经出现或将要出现的相关问题分析得较为透彻。

  有人会问:书中说的农村“那些事”,都是20年前的旧事,如今很多情况都不一样了,那么它对今日农村改革还有意义吗?应该说,书中反映的一些工作的确有些过时,作者也直言不讳:同挂职时相比,今天无论农村面貌还是“三农”工作形势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包括自己亲身经历的许多工作均已退出历史舞台。但作者同时也指出这些内容的价值所在:“我把118篇挂职笔记原封不动地呈现给大家,并附上近年来所撰写的涉及‘三农’工作的9篇调研报告,希望生动还原当年的乡镇工作场景,再现中国农村改革进程中的那个缩影,更希望引发读者对‘三农’问题的关注和思考,共同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而助力加油。”

  把这本书作为了解20世纪末中国农村真实情况的一个小小窗口,或许既是当时曾下沉到农村基层一线的作者的初心,也是如今依然情系“三农”、为乡村振兴鼓与呼的作者的目的。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鄂ICP备19004605号-4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