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帅型的青春》杜帅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8年5月版/36.00元
在出版领域,编辑与作者之间的关系一直是热点话题。编辑与作者之间和谐关系的建立,离不开“和而不同”的思想。
以《帅型的青春》谈“和而不同”
《帅型的青春》是一本青春励志小说,讲述了一名大学生的青春奋斗故事。我们拿到书稿后,在“和而不同”思想的指导下,在保持作者原意的基础上,对书稿进行了修改与润色。
“和中求不同”——书名修改和体例设计作者的原稿书名为《强者》,在交流过程中,作者提出想将书名改为《帅型的××》,与其之前出的书(《帅型的演讲》)形成系列。我通过对内容的把握,提出了《帅型的青春》《帅型的少年》《帅型的奋斗》三个选择,作者在《帅型的青春》与《帅型的奋斗》中拿不定主意,于是我便做了一系列市场调查,通过咨询发行部的相关同事、书店的资深业务员以及某初中一个班的学生后发现,“青春”带有蓬勃向上的味道,符合小说主题,加之当时《致青春》等电影的上映使得“青春”这一话题比较热门,最终将书名定为《帅型的青春》。
该书的初稿是54节零落散乱的文章,作者的思路及故事情节虽然是按照一条主线发展的,但是章节的标题残缺、内在结构性模糊。我根据书稿的具体内容,经过与作者反复沟通,对书稿体例进行了较大调整:先将每一章节按照画面切换分为段落,给每一章节按照主要内容起了相应的章节名,再将54章分为4个部分,给每个部分确定了主题和引言。这样修改既增加了图书的画面感和立体感,又不失其逻辑性与结构性,让人一目了然,使其更符合青春小说的特点。
“不同中求和”——书稿内容修改与润色修改书稿内容需做到改必有据,“可改可不改者不改,可删可不删者不删”。通过与作者多次沟通交流,修改了部分故事情节,在尊重作者主旨表达和文章本意的情况下,保留了文章的精华,修正了文章的失误,删除了文章的芜杂。在书稿中,作者的行文特点是一句话即成一个段落,每句话多是以叹号结尾。在看稿初期,我认为这样的形式不符合常规行文规范,对此进行了修改;但在后续的编校工作中,我发现这样的行文方式是作者的习惯,全书都是如此。在查阅相关标准与规范、咨询了资深编辑后,确定这样的写作方式并未违背相关规定,就保留了该书自有的行文特色。
编辑与作者的“和而不同”
编辑在“和而不同”思想下与作者进行有效沟通时,需要掌握以下原则。
一是尊重作者,引导作者。尊重作者,要做到作者的中心思想不要改;对作品内容修改需要征得作者同意;拿捏不准的问题,要与作者多交流沟通,要避免改了作者的原意、漏过错误或改正为误等情况。
二是升华书稿,形成作品。编辑与作者沟通交流的最终目的是要形成一部好的作品。修改书稿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对书稿进行优化的再创造过程。从书名、体例、章节到文中的段落、句子、标点;从封面设计到内部版式设计,再到用纸、加工工艺的选择,都需要编辑去用心对待。
作者与编辑交往,大多不是“一次性”行为,作者总是在不断研究、不断写作。因此,与作者打交道的过程就是建立合作关系的过程。能否与作者建立长期合作,需要编辑和作者有效沟通,在“和”中求发展,在“不同”中求共存。“和而不同”体现的是宽容的出版精神,编辑与作者只有建立和谐关系,才能共同创造优秀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