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河先生纪念文萃》鲁钊主编/河南文艺出版社2019 年12 月版/58.00元
2019年12月15日,是著名作家二月河逝世周年纪念日。近期,笔者在编校《二月河先生纪念文萃》的过程中发现,关于作家本人和作品的解读,有不少细节方面的“误读”。
二月河与冯其庸
二月河很讲究“缘”。他认为,佛教最重要的核心是“善”和“缘”。缘是什么?缘就是“因为”。(凌晓《关于我的父亲二月河》)那么,二月河是“因为”什么开始创作《康熙大帝》?流传甚广的说法是因为红学大家冯其庸先生。据作者自述,他最初产生创作《康熙大帝》的冲动是在1982年10月,中国红学会第三届学术讨论会在上海举行,那天是小组讨论会——
第二天中午要散会时,有一位先生,他大概是哪个大学校务处的,在旁边说道:“现在电视剧、小说都看不下去。康熙这个人8岁登基,15岁庙谟运独智擒鳌拜,3次亲征准噶尔,6次南巡,帝王里头有几个人能和他比的?到现在没有一部像样的文学作品……”听了他这段话好似拨开了我身边眼前一片浓雾:我正在寻找对象呢!这不就是一个现成的机会?于是我大声接了上来,“这个题材小说,我来写!”众人在旁说笑:“你写,你写,我给你出书!”
《康熙大帝》的创作动议就是这样提出来的。这段文字引自二月河《吾师虽离去,恩绪永缅怀》一文。二月河在《我的文学人生路》一文中也谈到两人的关系:冯其庸是我的良师益友。我觉得,我和冯先生的关系就是“私淑弟子”,他看得起我,我也佩服他,但没有业务上技术上的指导。
《康熙大帝》最早出版于哪一年?
这本不应该成为一个话题。查《康熙大帝》最早的版本,第一卷《夺宫》由黄河文艺出版社(河南文艺出版社前身)出版于1985年11月。二月河曾这样叙述:《康熙大帝》第一卷成书出版,是1986年初夏。这个时候正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时期。(《关于成材》)
二月河的女儿凌晓也在《关于我的父亲二月河》一文中写过“父亲的书从1986年一直在出,也一直在被盗版侵权”。
于是,我查询了黄河文艺出版社《康熙大帝》各卷出版时间:第一卷《夺宫》1985年11月第1版;第二卷《惊风密雨》1987年6月第1版;第三卷《玉宇呈祥》1988年8月第1版;第四卷《乱起萧墙》1989年12月第1版。
事实上,二月河先生真正“暴得大名”,是在1999年电视剧《雍正王朝》播出之后。据作者回忆:“播出后第4天就达到高峰,1个月我在家里接待了400多家媒体。”(《我的文学人生路》)
二月河是河南南阳人吗?
把二月河视为河南南阳人的还真不少。时代文艺出版社出版他的散文集《人间世》,“作者简介”就有“河南南阳人”“河南省作协名誉主席”“南阳市作协主席”等内容。观其一生,二月河大半生在南阳度过。他写过《从洛阳到南阳的神》《昔阳的石马寺》《山西情缘》,昔阳、洛阳、南阳,被戏称为他的“三阳(羊)开泰”。
有一年,二月河应邀在北京大学开讲座,有同学提问:“现在社会舆论,河南人名声不好,先生以为如何?”他回答:“我不是河南人,我是山西人。”——虽然他在“但是”之后做了文章:“我在河南半个世纪,吃的是河南的米,喝的是河南的水,我已经河南化了。”但实际情形是:“我毕竟是山西人,山西是我祖宗衍息之地,南李家庄喜字院生我的那间房子还在的。”(《山西情缘》)可见,虽然他是南阳的“形象大使”“文化名片”,但这里并不是他“祖宗衍息之地”。毕竟,籍贯与长期居住或工作之地,二者之间不能画等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