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苏磊、蔡、李明敏、李丹: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文化传媒集团
【摘 要】聚焦某学科领域热点策划出版专刊/专栏是科技期刊获取优秀稿源的重要方式,也是科技期刊学术编辑必备的能力之一。从发挥学术编辑主观能动性角度出发,以本文作者近期独立策划的“无人机前沿技术”专刊/“中国北斗导航技术”专栏为实例,从培养学术敏感性、撰写策划报告、后续跟进及常见问题3大方面,总结分析学术编辑策划完成专刊/专栏所应具备的能力和实施要领。
【关键词】专刊/专栏;选题策划;学术敏感;主观能动性;后续跟进
众所周知,优质稿源是科技期刊的核心竞争力和生命线[1-3]。优质稿源能吸引广大学者的关注度,进而提升所在期刊的关注度,持久的关注度是促进科技期刊生存和发展不竭的动力[4-5]。优质稿源在一定程度上是由稿源本身的“选题属性”决定的困。如果选题新颖且富有生命力,那么该选题产生的一系列“文章”就有可能最大程度去吸引读者、引导相关学者去做更深入的研究和探讨,甚至促进、引领该主题学科的发展[7]。
关于探讨如何吸引优质稿源已经有相当多的文献对其进行了研究[8-11]:通过提升编辑部的服务意识,比如简化处理流程、缩短审稿周期、提升审稿质量;通过参加学术会议扩大宣传,有针对性进行沟通交流,强化期刊的品牌力;通过提升编辑素质、优化编委会结构以及落实编委角色,尽可能地发挥编委作用等途径;通过向高水平的团队主动邀约稿件等方式吸引优质稿源。上述方法均是通过提升服务质量、人员素质以及发挥编委会作用等方式来获取优质稿源,而从提升学术质量的“选题属性”出发,聚焦某学科领域热点主题的专刊/专栏也是科技期刊获取优秀稿源的重要方式,更是夯实期刊定位、提升期刊学术品牌的重要途径。策划专刊/专栏的策略是多样化的[12],比如与行业内高水平学术会议合作;与行业科研院校、院所合作;与国家重点实验室合作;依托期刊编委中的学科带头人等。笔者所在的编辑部利用上述方式策划多期专刊/专栏,可参考文献[1],此处不再赘述。
策划专刊/专栏是学术编辑必备的能力之一,那么如何发挥学术编辑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术编辑本身的学术敏感性去主动策划专刊/专栏,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从学术编辑“主动选题”的角度出发,并以本文第一作者近期策划的《Chinese Journal of Aeronautics》(《CJA》)“中国北斗卫星导航”专栏以及“无人机前沿技术”专刊为例,总结学术编辑在策划专刊/专栏时应具备哪些能力及具体实施要领。
1 注重培养学术敏感性
学术编辑最大的属性是具有学术性,但国内绝大多数学术编辑并不在科研一线从事具体的研究工作,而是将主要精力放在稿件的送审以及编辑出版上,客观上导致学术编辑缺乏对前沿学术信息的了解,从而缺乏学术敏感性。因此学术编辑不应被动地从海量的论文里获取学术前沿信息,而更应该积极主动通过各种方式去了解所在专业领域研究的热点和难点,即要注重培养学术敏感性。
1)关注国内外行业高端学术会议。学术会议往往是聚焦于某行业专题、最新理论/技术或者聚焦国家重大课题项目,是学术编辑了解学术前沿的较好方式。会议一般会列出该专题理论/技术最热门的研究方向,供与会者讨论。这些研究方向是学术编辑应该重点关注的,以便在平时处理稿件时,做到有的放矢,抓住重点;因此,学术编辑最好提前做好功课,对重磅报告以及嘉宾专家做深入的信息归纳总结,对每位专家最熟悉最擅长的研究方向了然于心,最终对整个专题有个整体的把握。
以2019年“中国卫星导航年会”为例,该年会是中国规模最大、内容最全、层次最高、最具代表性的卫星导航领域交流平台。每年都会邀请该领域重磅科学家对卫星导航技术做总结以及发展规划。类似这样的高端会议,是学术编辑必须要重点关注的。
2000-2020年,中国要全面建成北斗全球系统,向全球提供服务。这20年要完成北斗导航发展的3步走大战略。我们在获取相关的信息后,思考到: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着眼于国家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重中之重的国家项目,《航空学报》中英文版作为中国航空航天领域的旗舰期刊,有义务也非常有必要搭建一个集中展示中国北斗导航技术的学术交流和知识储备平台;因此策划以此为主题的专刊/专栏的想法应运而生。通过专刊/专栏的形式全面梳理和总结20年来中国北斗导航的技术成就,为广大科研人员服务,更为2035年前将中国北斗导航建设成一个更加泛在、更加融合、更加智能的综合时空体系的国家战略服务。
2)主动与领军团队积极沟通。优秀学术团队是最新科研成果高产出的团队,是学术期刊优秀稿源的主要阵地,因此加强建立同优秀团队的良好关系是学术编辑的必修课。尤其是对团队内积极奋斗在科研一线的青年才俊,更要加以重视,发现潜力人才。如果学术编辑对某一领域感兴趣,在平时邀请审稿或参会间歇,应该主动拜访相关专家,向他们了解所在领域的科研动态,以备不时之需。
2019年6月初,在确定要策划“中国北斗导航技术”专栏后,我们主动找到在该领域极负盛名的一位科学家,表达了策划专栏的意愿,征得同意后,建议其推荐一位科研能力强的青年专家负责与编辑部沟通专栏事宜。在整个沟通过程当中,我们受益匪浅,获取到很多更专业的信息,更加坚信策划此专栏的信心和决心,在充分梳理完国内、国际的学术信息后,经执行主编和单位领导同意,决定将此专栏由中文版改为英文版,以显示中国在导航技术方面的国际学术影响力。
3)利用大数据[13-14]筛选一优化选题。通过数据库获取丰富的大数据信息是获取最新学术信息的重要途径[15],学术编辑是个杂家,不太可能对所有专业领域都十分了解。首先可以通过检索各大数据库(比如WOS、El等),通过大数据来分析近两年内所感兴趣领域的发文量以及关键词的频次来确定此领域的研究热点,还可以通过检索该领域发文的数量和质量来确认该领域的优秀团队,以便进行沟通。这是增强对某一领域学术敏感性常用的方式,也是策划主题专刊/专栏热点和确认审稿专家、编委甚至执行主编人选的常用方式。
2 撰写策划报告
确定专刊/专栏主题后,接下来是撰写详细的专刊/专栏策划报告。专刊/专栏策划报告是获得主编(编委会)认可、主管领导同意的必备内容;因此报告内容必须逻辑清晰、内容简要、重点突出且具备说服力。策划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3大项。
2.1 策划专刊/专栏的背景
专刊/专栏背景最重要的原则就是要突出选择该主题的必要性。我们在策划英文版“无人机前沿技术”专刊时,调研了美国、英国、德国、日本以及国内对无人机未来发展的重大规划。调研结果发现:全球已经将无人机的发展上升到了国家战略的角度,可见重视程度之大;因此,策划一期具有国际化视野的专刊非常有必要,而且截至目前,《CJA》尚未出版过聚焦某一专业领域的专刊(专栏有很多),此专刊能凸显出《CJA》在此领域的学科引领作用,扩大《CJA》的国际学术影响力。
2.2 确定执行主编人选
选择合适的执行主编是专刊/专栏成功的重要前提。合适的执行主编具备2个必要的特质:1)在领域内具备良好的学术科研能力,且在国内国际上具有较大的学术影响力以及较为超前的国际视野;2)对学术期刊的组稿、约稿工作具有较高的热情,态度认真。
原则上,具有“院士”“杰青”“长江学者”等称号的专家,满足条件1)是没有问题的,这些信息是公开的,很容易获取。此时条件2)就显得尤为重要,一般情况下,如果执行主编人选是所在期刊的编委,那么对待期刊的感情上是没有问题的,如果不是编委,那么就需要通过与之相熟的专家介绍或者编辑亲自拜访的方式获得专家的支持和认可。
另外,考虑到执行主编平时工作太忙,可建议执行主编推荐团队内1名青年才俊,负责专刊/专栏的后续工作,如果条件合适,可考虑由其担任第二执行主编,以发挥其工作积极性,而第一执行主编则需要从总体的学术质量上把好关。
“中国北斗导航技术”专栏以及“无人机前沿技术”专刊,选取的执行主编均为“杰青”+“长江学者”,且在领域内具有较高的学术影响力,这从根本上保证了来稿的学术质量。
2.3 确定拟约稿名单
确定拟约稿名单被认为是策划报告里最重要的内容,直接关乎来稿的学术质量,因为专刊/专栏的主要稿源来自约、组稿,自由来稿只占一小部分。此项工作主要由执行主编完成,责任编辑配合。选择拟约稿名单有以下几条原则:1)学术能力强,撰写过一定数量的高水平论文;;2)约稿作者所在单位应广泛,最好不要集中在某一单位(某些特殊的专刊/专栏情况除外),如果语言是英文,则必须具有一定比例的国际稿源,且最好来源于技术发达的国家;3)候选名单人数宜多不宜少,保证足够的来稿量;4)专业研究方向应尽可能地覆盖全,以全方位展示该领域研究进展。
3 后续跟进工作与常见问题
后续跟进是完成策划的专刊/专栏落地的推进剂,重要性不言而喻。笔者曾经在2014年刚工作时,有过一次失败的策划经历,由于当时工作经验不足,没有对已经策划好的专栏及时跟进,导致专栏组稿失败,错失了一次极好的选题展示机会。
3.1 后续跟进工作
后续跟进的具体工作包括:1)完成征稿通知;2)通过各媒介平台宣传以及向对口的重点实验室点对点宣传,进行广泛征稿;3)向拟约稿人选发正式的约稿函;;4)适时、不间断地提醒写稿人,并帮助解决投稿过程中遇到的各式问题,尽可能保证按时完成提交;5)完成审稿,审稿方式有系统送审或者集中开审稿会审理2种方式;;6)定稿——编辑——出版;7)推广宣传。
3.2 常见问题
确定专刊/专栏主题和执行主编人选后,双方团队务必要各指派1位接洽沟通的负责人,共同探讨解决专刊/专栏中遇到的问题。3.1节中描述的后续跟进工作流程是清楚的,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仍然会遇到各式各样的问题。
第4)项和第5)项工作是比较难以控制的。碰到的主要问题有:供稿人由于工作忙、保密审查流程烦琐等原因推迟投稿甚至最后拒绝投稿;所约稿件的学术质量不高;最终来稿数量不够或单位分布不理想;国际稿源比例不足等。这些问题都有可能导致专刊/专栏的推迟出版甚至失败。因此,在遇到问题无法推进,比如发生稿件拖延投稿问题时,首先,要与执行主编及时沟通,由执行主编去督促供稿人完成写稿,并保证学术质量;来稿数量不够、单位分布不均、国际来稿不够,更需要由执行主编发挥学术影响力寻找新的供稿人。其次,在涉及投稿困难、审稿结果有分歧等问题时,要及时与编辑部领导沟通,协调帮助执行主编和供稿人避免因为编辑部的服务问题而导致不愉快的事情发生,必要时可以及时调整专栏的截止日期、审稿方式以及出版时间等。
4 结束语
高水平的专刊/专栏是提升学术期刊品牌的重要抓手,而学术编辑主动策划专刊/专栏,更是检验编辑业务能力的一种重要体现。需要编辑具备更敏锐的学术敏感性,更精准的识人能力,以及较强的执行力与耐心。本文分享了独立策划专刊/专栏时所需要的工作以及积累的经验教训,希望借此与同人共同探讨。
5 参考文献
[1] 蔡斐, 苏磊,李世秋.科技期刊争取优质稿源的重要抓手:策划出版专刊/专栏[J].编辑学报,2018,30(4):416
[2] 康银花,郑晓南.提升选题策划质量是期刊不变的主题:《药学进展》的实践[J].编辑学报,2017,29(4):394
[3] 郝丽芳, 陈宏宇,武文.科技期刊编辑提高选题策划能力的重要性和途径[J].编辑学报,2015,27(增刊1):48
[4] 韩霞.关于编辑选题策划的探索与思考[J].科技资讯,2019,17(15):188
[5] 宋旭,陈瀛,李晨曦.行业期刊提升选题策划质量的途径:以《中国环境管理》的实践为例[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7,28(12):1186
[6] 代艳玲,朱拴成.提升期刊学术质量与影响力的方法与途径:选题策划与组稿[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6,27(2):157
[7] 郑琰燚, 李燕文, 吴祝华, 等.行业学术期刊选题策划的重要取向:以林业期刊为例[J].科技与出版,2016(9):44
[8] 宋春元, 游小菊.科技期刊稿源分析及拓展优质稿源的途径:以《系统科学与数学》《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为例[J].编辑学报,2019,31(3):331
[9] 段桂花,于洋,段为杰,等.SCI收录中文科技期刊的国际影响力提升策略[J].编辑学报,2019,31(增刊1):54
[10] 张江.高校期刊编辑约稿模式的优化策略[J].科技视界,2019(7):103
[11] 毕永华,韩晋平,许书阁,等.用“三六九”法提升期刊综合质量:以《煤炭学报》为例[J].科技与出版,2017(2):84
[12] 李明敏,李世秋,蔡斐.航空类学术期刊专刊专栏组稿策略与出版成效[J].编辑学报,2018,30(5):525
[13] 宋薇, 姚庆辉,齐浩,等.大数据时代科技期刊的机遇和挑战[J].科技创新与生产力,2019(5):24
[14] 车尧,曾文,徐红姣.新闻出版选题决策数据分析模型及应用研究[J].中国编辑,2019(1):49
[15] 杜贤.“互联网+”时代的选题策划[J].科技与出版,2017(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