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信息

优秀青年编辑学术能力提升策略研究

2020-03-19 来源:《编辑学报》
  【作 者】王元杰、陈晓明、薛春璐: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王应宽:农业农村部规划设计研究院

  【摘 要】优秀青年编辑是我国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补充力量,其学术能力提升则是我国建设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必经之路。该研究从青年编辑所在出版单位角度,提出青年编辑学术能力提升的6条策略,包括实行导师培养制度、提供同等学术条件、给予足够发展空间、推动科研项目立项、提供继续教育机会和举办专业技能比赛。此外,还从青年编辑自身角度,提出了其学术能力自我提升相关建议,包括树立从事学术研究的信心、积极参与学术活动和有效利用互联网学术资源等。

  【关键词】青年编辑;一流科技期刊;学术能力;策略;自我提升

  青年编辑是出版事业的接班人,青年编辑的学术能力高低直接关系着期刊的学术质量,从而进一步影响我国的科技影响力。提升青年编辑学术能力已成为世界出版界共同关注的热点。国外科技期刊的编辑一般由本领域学术水平较高的科研人员兼任,出版则交由专门的出版公司进行。我国出版业由于特殊的发展历程,现阶段编辑出版工作一般由期刊编辑部专职人员完成。

  我国青年编辑的学术能力提升已经引起了相关出版主管部门的注意,并设立了多项科研基金鼓励青年编辑从事学术研究工作。为活跃科技期刊界的学术氛围,加强科技期刊学的理论和应用研究,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原中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研究会)自2001年起开始设立科技期刊学研究基金,截止到2012年,共设立了400项科技期刊学研究基金项目,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1];研究会还于2017年设置了“高校科技期刊传播能力建设”专项基金课题,批准了25个项目立项。中国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在2016年设立了基金项目,支持有关科技期刊编辑出版及相关领域理论与实践研究[2]。2018年,中国科学技术协会设立了科技期刊青年编辑业务研究择优支持项目[3],共有18项入围;同年,协会又设立了科技期刊相关资助项目,资助科技期刊相关人员进行理论研究和业务交流,探索科技期刊创新发展的路径。

  在主管部门的项目资助下,出版界同行专家开展了一定数量的关于如何提升青年编辑专业能力的研究。早在19%年,东北林业大学学报编辑部郭海燕[4]就提出学术期刊青年编辑应坚持编研结合,认为编研结合是提高青年编辑学术水平和刊物质量的重要途径。范雪梅等[5]提出,科技期刊编辑应该积极申请基金项目,并提出了关注基金申请注意事项、注重合作申报等建议。吴华英等[6]论述了科技期刊青年编辑掌握相关学术动态的途径,包括系统地学习专业知识、广泛收集学术信息、加强与专家交流等。陈憬[7]从如何提高高校学报编辑能力素质入手,针对政治道德、语言文字素养和科学3大素养以及政治认知能力、职业道德、规范能力、加工能力、写作能力、学术素质、学术导向能力7个小模块阐述了观点。王维朗等[8]分析了重庆地区青年编辑人才发展现状,对青年编辑培养策略进行了思考,他认为应该从政府管理部门引领、行业协会助推、刊社激励等方面促进重庆地区青年编辑快速成长。陈咏竹等[9]结合自身工作中的体会论述了青年编辑应该如何认识和提高自身学术素养,阐明了学术素养包含的内容、对编辑工作的重要作用以及提高学术素养的途径等。

  虽然关于如何培养编辑专业能力的学术成果较多,但是有关青年编辑学术能力提升策略的研究成果却罕见报道。本研究通过论述提升青年编辑学术能力的意义,结合青年编辑发展环境和现状,通过典型案例方式,提出优秀青年编辑学术能力提升策略和自我提升建议,以期为相关编辑出版单位和编辑同行提供借鉴。

  1  提升优秀青年编辑学术能力的意义

  目前,学界对于青年编辑年龄范围尚未有明确定义。作者所在期刊《智慧农业》编委会参照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对于青年学者年龄的要求,定义青年学者为年龄在45周岁以内、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人员,编辑部在举办“智慧农业青年学术研讨会”等活动时均执行此标准;因此,本研究定义青年编辑为年龄在45周岁以内、从事编辑出版工作的人员。

  目前我国编辑从业人员相对年轻化,笔者对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12种期刊编辑部人员结构的调研结果显示,年龄在45周岁以内编辑比例高达80.3%,66.7%的编辑部主任为青年人,可以说是一支非常年轻的队伍。也可以据此推测,在全国范围内,青年编辑占据了我国编辑出版人员的半壁江山,是科技期刊的生力军,未来出版业的中坚力量。提升青年编辑学术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1.1  优秀青年编辑是我国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补充力量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强调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并制定了一系列措施,取得了非常重要的成果[10]。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主体是具有创新能力的各类人才。我国青年编辑数量庞大,保守估计有上万人。这些青年编辑大多在硕士或博士毕业后进入编辑岗位,进行过系统的科研训练,具备扎实的科研基础,也都曾有过科研产出,甚至不乏非常优秀的成果。如果将这些青年编辑定义为普通文字编辑,是对我国教育资源的巨大浪费。

  青年编辑是我国专业科研力量的重要人才补充。为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同时也发挥教育资源的最大效益,出版主管部门应鼓励编辑“编研结合”,从事原学科专业相关科学研究。这样青年编辑既可以利用好求学期间的研究基础,又可以通过科研活动取得科研成果,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为加速成果转化应用、促进产业发展奠定基础。

  1.2  提升青年编辑学术能力是我国建设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必经之路

  我国高质量高影响力的科技期刊相对较少,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目前5052种科技期刊[11]中,仅有224种被SCIE数据库收录,占2018年度SCIE收录总数的1.79%,被收录情况可以说非常“惨烈”[12]。同时,因考核机制等,我国优秀科研成果论文大多发表在SCIE收录的国外英文期刊上,科技创新成果发布长期被Elsevier、Springer等国外商业出版机构所控制,国内学术界非常被动。而且,我国每年有大量出版费流向海外,与之对应的是,国内中文期刊由于缺少优质稿源,发展非常艰难。扶持国内期刊迅速发展迫在眉睫。

  在此背景下,国家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5次会议(2018年11月14日)上提出要支持建设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建设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离不开一流的出版团队,一流出版团队最典型的特点就是编辑具备较高的学术水平。一方面,只有编辑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较高的学术水平,才能够了解学科前沿动态,保持对研究热点的敏感性,从而针对最新学术研究前沿开展组稿工作,并借助自身编辑特长,提出专业修改意见,帮助作者提升学术质量,“生产”出优秀稿件,提升期刊的学术影响力,辅助期刊尽快成长为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另一方面,编辑通过进行学术研究,分析我国出版业面临的形势、困境,探索出版业最新出版模式,对于缩小我国出版业与国外出版集团的巨大差距,掌握我国科研成果发表主动权,促进出版产业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提升编辑群体,尤其是青年编辑群体的学术能力可以说是我国建设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必经之路,也是国际著名期刊成长的经验之路。

  2  出版单位培养学术型青年编辑策略

  目前,虽然我国青年编辑人数众多,但由青年编辑创造的优秀科研成果却捉襟见肘,这与期刊所在出版单位对于青年编辑的培养定位有很大关系。青年编辑学术能力要得到提升,出版单位制定有效的培养策略非常关键。

  2.1  实行导师培养制度

  我国已经有部分高校比如武汉大学、北京印刷学院、中国传媒大学等都设置了编辑出版专业[13],培养了大量编辑出版人才;但由于科技期刊对于编辑业务专业性要求较高,我国绝大多数科技期刊的青年编辑仍来源于相关领域研究生。对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12种科技期刊61名编辑学术背景的调研结果显示,几乎全部由非编辑出版专业转行而来。仅有本文第一作者在博士后期间从事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学研究,发表过相关论文[14-15]。另有编辑从图书情报研究岗位转行而来,算是办刊队伍“科班出身”人员。相信扩大到全国其他期刊,情况也会与此类似。

  由非编辑出版专业转行而来的编辑具有了先天的学科专业基础,在进行本学科专业领域科研时,具备较大优势;但由于其缺乏编辑出版基础知识,存在编辑研究能力缺失的问题,同时,长期沉浸于文字编辑工作,又会使得青年编辑的天然学科专业优势丧失,因此,出版单位应在青年编辑踏入工作岗位后,针对青年编辑学术能力的提升,为其制定详细的培养方案。例如,中航工业沈阳发动机设计研究所为《航空发动机》编辑部制定的青年编辑方案就包括注重青年人才培训和注重实践能力培养2种[16]。在学术研究方面,建议出版单位像高校培养研究生一样,为其指定业界学术导师,通过导师的言传身教,指导其快速成长,而非由青年编辑“自由”成长,错过最佳培养时机。

  2.2  提供同等学术条件

  由于诸多历史原因,我国编辑群体组成相对复杂,除正规招聘编辑外,部分编辑由教学、科研等岗位转岗而来,还有部分编辑是作为引进人才等家属安置而来[17];因此,出版单位对于编辑群体科研能力的期待和重视程度也相对较低,而单位的不重视又影响了部分有科研抱负青年编辑的工作积极性。据刘天星等[18]调研结果,仅有29.75%的中文科技期刊从业者对工作表示“满意”或“基本满意”,29.11%的人表示“不满意”,与科研人员的38.93%和20.71%形成鲜明对比。对工作的不满严重掣肘青年编辑专业化水平的提高和科技期刊质量的提高,反过来,这也说明期刊从业者对中文科技期刊有更高的期待,也有更强的改变动力。

  为建设世界一流科技期刊,以中国科学院、浙江大学为代表的科研院所及高校目前都在大力引进高水平出版专业人才,并卓有成效;因此,提升青年编辑学术能力的第2个重要措施便是为青年编辑提供与单位其他人员同等的学术条件。一是青年编辑在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国家课题时,出版单位应积极配合,不因为青年编辑的编辑身份而进行阻挠;二是青年编辑应享受和科研人员同等的激励措施,在获得重大课题立项后进行奖励时,出版单位应一视同仁,同时青年编辑应积极申报编辑基金等出版相关项目,在科研中丰富专业知识,扩展专业视野,获得科研地位。

  由中国科协主管、中国农业工程学会主办的《农业工程学报》在鼓励青年编辑进行学术研究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编辑部多次承担了来自中国科协等主管单位的基金项目,青年编辑还积极申请并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开展了一系列专业深度研究,发表了一系列高水平论文,较好地实现了“编研结合”[19]。

  2.3  给予足够发展空间

  长期以来,编辑在出版单位尤其是在部分高校和科研单位,都处于边缘地位,在职称评审、经费下拨、发展空间等方面均处于劣势。具体表现在:分配给编辑部的进入指标非常少,有的单位甚至连续多年不给期刊编辑部分配进入指标;高级职称晋升比例低,远低于同单位科研人员;期刊被单位定位为创收部门或科研支撑部门,而非学术创造性部门,科研得不到重视等。部分事业单位不给编辑们正式编制,编辑部只能通过编外招聘人员,有的单位甚至对编辑实行劳务派遣制度,这更加剧了编辑群体内心的抵触,缺乏进行学术研究的热情和动力。部分优秀青年编辑由于发展前景受限离职,整体降低了编辑的学术水平,限制了期刊学术水平的提升。因此,要提升青年编辑学术能力,期刊出版单位要给予其与本单位其他人同等和足够的发展空间。在职称评定、项目评审等方面一视同仁,提升编辑群体的工作和学术研究积极性。

  同样,中国科学院在此方面走在了全国的前列,以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的《Light: Science&Applications)期刊为例,其执行主编白雨虹作为办刊专家,顺利晋升二级研究员职称,这在全国办刊队伍中是比较少见的。这一方面与白主编取得的重要成果密不可分,另一方面也体现出了中国科学院对于办刊队伍培养的重视。类似情况还有来自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动物学报》的贾志云执行主编等。

  2.4  推动科研项目立项

  目前,除国家自然基金等专业领域项目外,在编辑出版领域,中国青年编辑可申报的课题并不多。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设立的科技期刊学研究基金自2012年就停止资助,中国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设立的基金项目每年立项也仅10项左右,经费较低,难以满足庞大的编辑群体的科研经费需求。而青年编辑在本单位申报科研项目也常常受到歧视,据调研,有青年编辑反映其提交的关于原学科专业学术研究的项目申报书,甚至在本单位第一轮评审中,就因与编辑业务不相关而被剔除,极大地打击了青年编辑的学术积极性。

  因此,为解决我国庞大的青年编辑群体科研能力无用武之地的现状,提升我国青年编辑的学术能力,一方面在编辑出版学术研究方面,建议期刊主管部门要积极推动更多的科研项目立项,满足青年编辑的研究需求。同时,建议期刊编辑部所在出版单位在评审开放课题、青年探索课题等项目时,鼓励青年编辑申报其擅长的学术研究项目,提高青年编辑学术研究立项比例。

  2.5  提供继续教育机会

  青年编辑出校门时间都不长,在校期间都接受了某一学科单一专业的科研训练,具备了进行科学研究的基础;但是科学研究是一个知识迭代非常快的工作,今天还在流行的某一算法模型,可能明天就会被新的算法模型所淘汰。青年编辑们由于新进入编辑部,往往承担了非常多的基础工作,如进行大量稿件送审、编辑、校对等基础工作,缺乏足够的条件像专业科研人员一样进行知识的系统学习;因此青年编辑要进行学术研究,继续教育就变成一个很突出的问题。

  期刊出版单位组织继续教育有多种形式,像上文提到的为青年编辑指定学术导师,就是其中一种。另外,出版单位应为青年编辑在参加培训班、学术会议等方面提供资金和机会支持,鼓励青年编辑多和业内人士进行交流,同时鼓励青年编辑利用闲暇时间进行自学,主动掌握最新科研进展,这既是提高工作质量、办好优质刊物所必需的,又同时能提高青年编辑的学术能力。

  2.6  举办专业技能比赛

  除以上措施外,出版单位内部甚至扩大到更大范围举办专业技能比赛,也是提升青年编辑学术能力的重要策略。目前,我国相关部门组织了多项青年编辑业务大赛,对青年编辑进一步进行培养,比较典型的有:由中国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从2017年起开始举办“科技期刊青年编辑业务大赛”[20],在促进青年编辑学术能力提升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由全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研究会主办的中国高校社科期刊青年编辑业务技能大赛[21],已举办了2届,是多角度考察青年编辑学术能力、业务能力的一项全国性比赛。建议出版单位一方面鼓励青年编辑参加国家各类比赛,提升学术能力,另一方面积极组织专业技能比赛,通过比赛快速选拔出优秀青年编辑进行重点培养,加快其成长速度。

  3  青年编辑学术能力自我提升建议

  虽然目前来看,对于青年编辑进行学术研究,外界暂时还缺乏相应的支持条件,但这不应该成为青年编辑放弃科学研究的原因。有志者,事竟成,外部环境虽然不利,但是仍有非常多的青年编辑活跃在学术一线,并取得了不少科研成果[22-24]。这与青年编辑的自我心理预期不可分。

  3.1  树立能够进行学术研究的信心

  青年编辑每天接触最前沿科研成果,和行业内最活跃的专家学者进行交流,占据着天然的科研优势。编辑部大多设立在高校科研院所,这些单位大多都购买了比较齐全的科研数据库,科研条件也相对完善,青年编辑本身也都具备较好的科研基础;因此,青年编辑们应该树立自己能够很好地进行学术研究的信念,面对外界诸多打击,仍坚持胜不骄、败不馁,通过团队合作等方式,从心理和行动2方面入手,积极参与科研活动,着力提升自身学术水平。

  3.2  积极参与相关领域学术活动

  学术会议往往是与会者最新研究成果的发布会,与会者争论的焦点也是本领域研究的关键点,能够代表新的学术高度。专业的培训班可以集中学习科研所需技能,在线学习则可以快速填补知识洼地。总之,参加学术活动可以快速获得所在领域的新观点、新技术和新方法,是青年研究人员学习的绝佳机会。

  因此,青年编辑们要利用好一切机会,积极参加相关领域学术活动,弥补自身知识缺陷,掌握最新科研方法,抓住最新科研进展,才能有效提升自身学术水平,获得有突破的科研进展。

  3.3  有效利用互联网学术资源

  目前,在全球开放获取的大趋势下,互联网上有数不清的学术资源。以DOAJ开放获取期刊目录为例,截止到2019年8月8日,已收录1万3 628种期刊,418万6 772篇论文,这些论文都可以免费在线下载[25]。此外,还有以《智慧农业》为代表的新兴开放获取期刊,其刊载的均为本领域知名团队最新研究成果[26-27],读者均可从其网站下载感兴趣的论文,不收取任何费用。巨大的互联网资源库为青年编辑们提供了巨大的学术资源,青年编辑应该学会有效利用这些资源,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争取创造出更优秀的成果,为推动社会发展进步,加快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相应贡献。

  4  参考文献

  [1] 卫世乾.2001—2012年科技期刊学研究基金资助项目统计分析[J].许昌学院学报,2015,34(5):153

  [2] 中国科技期刊编辑学会基金项目管理办法[EB/OL].(2016-06-28)[2019-08-07].http://www.cessp.org.cn/info/71071.jspx

  [3] 中国科协科技期刊青年编辑业务研究择优支持项目申报通知[EB/OL].(2017-12-29) [2019-08-06].http://www.cast.org.cn/art/2017/12/29/art_678_78968.html

  [4] 郭海燕.学术期刊青年编辑应坚持编研结合[J].科技与出版,1996(5):40

  [5] 范雪梅,夏爱红,沈波.科技期刊编辑应积极申请基金项目[J].编辑之友,2011(10):45

  [6] 吴华英,蒋忠诚,韦复才,等.科技期刊青年编辑掌握学术动态的重要性和途径[J].编辑学报,2013,25(1):83

  [7] 陈璟.高校学报编辑能力素质研究[J].池州学院学报,2015,29(6):120

  [8] 王维朗,陈移峰,游滨,等.“渝刊”青年编辑人才培养的策略[J].编辑学报,2018,30(4):110

  [9] 陈咏竹,李蓓兰,杜亮.谈科技期刊青年编辑学术素养的自我修炼[J].编辑学报,2018,30(3):101

  [10] 高万林,张港红,张国锋,等.核心技术原始创新引领智慧农业健康发展[J].智慧农业,2019,1(1):8

  [11]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蓝皮书:2018[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8

  [12] InCites Journal Citation Reports[EB/OL].[2019-08-07].https://jcr.clarivate.com/JCRJournalHomeAction.action

  [13] 全国编辑出版学专业大学排名[EB/OL].(2019-01-17)[2019-08-05].http://m.creditsailing.com/article/709662.html

  [14] 王元杰,王应宽,季方,等.开放存取出版的收入模式与商业模式分析[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6,27(8):863

  [15] 王应宽,王元杰,季方,等.国外开放存取出版最新研究进展与发展动态[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5,26(10):1054

  [16] 张宝玲,梁春华,肖磊,等.加快青年编辑人才培养的途径与方法[C]//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期刊编辑研究会第23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期刊编辑研究会,2013:1

  [17] 王粤华.浅论科技期刊品牌的树立[J].河北职业教育,2010,6(10):56

  [18] 刘天星,武文,任胜利,等.中文科技期刊的现状与困境:问卷调查分析的启示[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9(6):667

  [19] 赵爱琴.基于大尺度水肥耦合模型估算新疆膜下滴灌棉花生产潜力(英文)[J].农业工程学报,2019,35(5):119

  [20] 关于举办第二届科技期刊青年编辑业务大赛的通知[EB/OL].(2018-08-22) [2019-07-31].http://www.cessp.org.cn/info/73861.jspx

  [21] 首届“中国高校社科期刊青年编辑技能大赛”通知[J].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3):23

  [22] WANG Y,GASSMAN P W,WANG Y,et al.Analysis of journal content characteristics and metrics reported in the Clarivate Analytics Journal Citation Reports and Web of Science Core Collection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categories[J].Int J Agric & Biol Eng,2018,11(5):1

  [23] ZHANG Z,WANG Y,ZHANG Z,et al.Ergonomic and efficiency analysis of conventional apple harvest process[J].Int J Agric & Biol Eng,2019,12(2):210

  [24] WANG Y,XUE C,PAN G,et al.Control system and obstacle avoidance strategy for orchard unmanned vehicle[C]// Proceeding of 2019 5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ntrol,Automation and Robotics.Beijing, 2019:167

  [25] DOAJ[EB/OL].[2019-08-08].https://www.doaj.org/

  [26] 赵春江.智慧农业发展现状及战略目标研究[J].智慧农业,2019,1(1):1

  [27] 兰玉彬,邓小玲,曾国亮.无人机农业遥感在农作物病虫草害诊断应用研究进展[J].智慧农业,2019,1(2):1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鄂ICP备19004605号-4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