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信息

半月收听量200万+,传统出版照样能抢占音频市场!

2020-03-17 来源:出版商务周报
  作者: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融合发展团队

  编者按: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出版人利用自身的专业优势策划出版了包括纸质书、电子书、有声书在内的多种形式防疫读物。时间和速度考验着出版机构的融合发展能力,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简称“浙科社”)融合发展团队的6位成员用5天时间策划只做了一款防疫音频节目,上线半个月收听量超过200万,传统出版到底该怎样抢占知识付费市场?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武汉一直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前有医务工作者的“逆行”,克服重重困难奔赴一线支援,后有各地应急保障工作人员在各自的岗位上兢兢业业、贡献力量。作为出版人,我们没有医务工作者救死扶伤的专业能力,但并不妨碍我们为抗击疫情贡献力量。

  疫情就是命令,任务就是信任,自1月28日(大年初四)接到了要制作发布防疫科普音频节目的任务,从签订音频授权发布合同、集结团队、在线沟通和策划节目呈现形式、完成样音制作,到音频节目在蜻蜓FM、喜马拉雅FM、懒人FM、火把知识、掌阅、咪咕、京东有声、可知、中文在线、微信听书等多个平台正式上线,浙科社融合发展团队的6人就用了5天时间,其间还经历了一次全盘颠覆后的建设性重新构建。节目上线半个月,全网收听超过200万,并获得了喜马拉雅FM健康养生新品榜NO.1排名的好成绩。

  在新时代、新形势、突发应急事件中,传统出版人如何转型升级,是浙科社融合发展团队自成立以来就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在这轮抗击疫情抢占知识付费市场的战役中,我们有以下几点感触:

  权威、专业、科学的内容是基石

  权威发布、专业性强、科学性强的内容无论何时上线都不晚。

  在这场疫情大考之中,全国出版人用非常规的出版速度助战抗疫行动,构筑起疫情阻击战的知识防线。无论是纸质书、电子书、有声书,做的都是同一件事——解答广大群众关心的一系列新冠肺炎防护的相关问题,众志成城防疫、抗疫。

  地方科技社中,广东科技出版社、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是全国最先推出普及性纸质读本和电子出版物的单位;随着疫情形势的严峻,从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到地方卫生健康委员会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都出版了形形色色的防疫读本,不下四五十种,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等甚至一口气就策划出版了2个以上的品种……

  也许有人会问,已经有了那么多版本,是否是出版资源的浪费?是否还有必要继续出版防疫出版物?我们想说的是,只要是权威的、专业的、科学性的内容,对疫情思考、对防治经验的反思与总结,无论何时出版都有意义。

  在疫情爆发的初期,我们需要的是大众普及性出版物;随着疫情的不断演变发展,我们需要的是能够提高诊疗水平的专业出版物,包括新冠肺炎的案例、诊疗经验总结和反思、病毒基础性研究的进展和解读、防控指南的解读,等等。

  充分发挥新媒体的广泛影响力

  强融合,加速专业出版的转型升级,制作原创精品音频节目,充分发挥新媒体的广泛影响力和传播性。

  很多人都说面对此次突发疫情,不少传统行业都会被颠覆甚至冲过。身在其中,浙科社融合发展团队也深刻感受到了新媒体的强大传播力,看到了在线教育、在线阅读、在线收听的广阔新蓝海。

  在新冠肺炎的防疫过程中,很多东西都是未知的,诊疗方案和防疫措施都在不断更新,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办公厅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组织专家对诊疗方案进行修订,现已经更新至试行第5版。诸多问题今天尚无答案,也许明天,也许不久的将来就会有答案。新媒体内容有其快速响应、快速传播和强大辐射力的优势,这是传统出版难以企及和想象的。我们持续更新防疫科普音频节目,从拿到内容、主播录制到完成后期制作,一条音频上线发布平均使用4小时。

  新媒体的优越性还体现在大数据的时时反馈上。当我们被疫情限制了行动,宅在家中时,人们都想通过互联网来获取权威的资讯。很多人早晨起来的第一件事就是刷手机了解最新的疫情情况;夜不能寐时也刷手机看各种新闻或收听各种防疫节目。根据平台的运营数据:每天22时至次日凌晨1时是我们的节目收听流量的最高峰,完播率也相对较高,因此,运营在每天下午15时之前完成新内容的上新,就能保证每日新节目的收听效率。

  同时,根据用户的收藏和点赞可以了解他们喜欢什么样的内容,准确收集用户留言,以帮助我们及时地调整更新和发布新的内容,有效缓解人们的担忧情绪。买不到口罩如何做应急防护?居住在确诊患者的楼上,是否会有感染风险?马上要开工了,在办公区域内还要不要戴口罩?什么是气溶胶传播?武汉2月12日0至24时新增1万多名临床确诊病例意味着什么?这些网友们高度关注的问题,我们都在第一时间做出权威问答音频,深受好评。

  浙版传媒人在坚守主业时也在探索转型升级,最重要的是不管出版形式如何变化,我们始终坚持脚踏实地把手上的事情做好。

  任何工作说到底得有人

  闲时勤练兵,忙时能上阵,能打快仗,敢打硬仗。

  这次发布的两个原创音频专辑,是浙科社融合发展团队自主策划、制作、运营的原创项目,团队一共6人,包括编审1人、副编审1人、主播2人、制作和运营1人、美工1人。团队成员之间分工明确,各自在家完成自己的工作,线上沟通,流水作业,保证在春节和浙江省新冠肺炎严防严控期间每天都更新和发布音频内容。没有推诿,没有抱怨,大家全力以赴,力求做到极致。

  浙科社融合发展团队是一支能打快仗,敢打硬仗的团队。这次团队的良好运作也得益于浙科社“做专做强主业,加快融合发展的脚步,推动纸电声一体化”的指导思想。新媒体部的成立、融合项目的成功申报、纸电声同步的探索和尝试,为融合发展团队此次的及时响应打下了坚的基础。

  还记得新媒体部2019年10月在喜马拉雅FM、蜻蜓FM注册了主播账号,上线的第一个“三分钟中医亲子小课”专辑反响平平,只有几千的播放量,上线的付费专辑一直都是零收益,我们觉得很灰心,社领导的一句话时刻激励着我们:没关系,没想着你们一定成功,就是让你们练兵,让你们学习和了解游戏规则,知道接下去该怎么做……

  当我们沮丧地要放弃音频项目时,中文在线、懒人平台递来了橄榄枝,鼓励我们继续制作面向青少年和老年人的健康类原创节目;央广云听、上广阿基米德App 也传递了版权合作的意向。付费专辑也实现了零的突破,我们听到了希望的号角,看到了黎明的曙光。

  如果没有前期的试水,没有不断地总结思考,这次我们接到紧急任务时都不知道该怎么制作节目,用什么渠道去分发制作好的节目。“每逢大事有静气,不信今时无古贤”,我们总结和反思在哪些方面没有考虑到,哪些方面还能做得更好。

  新媒体业务需要打破传统的思维模式和颠覆传统出版的生产流程:专辑的封面类似但不等同于图书封面,美编要有互联网用户思维;平台用户有差异,如何将我们的内容更精准地选择发布平台?不同的主播对作品的理解不同,什么样的声音能打动用户?专辑何时更新,更新频率如何?

  知识服务项目要求团队成员有更强的协同能力,密切配合。时间就是效率,收听率改变着我们的工作方式,不断地修正和完善节目的制作流程。非常时期的在线协同作业无比顺畅,从编辑拿到稿件,或盘点前一日的收听数据时,团队就开启了每天的新工作。在家办公、在线办公,不论是白天还是夜晚,任务到了就开工。

  努力做好自己环节的工作,并迅速传递到下一个环节。我们与时间赛跑,与病毒抗争,是知识服务内容的提供者,是人们健康防护的守护人,节目早一刻上线就能帮助到更多人。

  人生不是赛场,理想不容退场。我们有着新时代出版人应当坚守和奋斗的目标。团队没有专业的编导、主播,每个人都是边学边做,边做边提高,虽然我们并非专业人士,但我们拥有浙版传媒人的赤诚之心,坚守着我们的使命和担当。

  内容编辑一次一次地与作者团队沟通,用大众能听得懂的通俗语言表述专业的防疫问题;主播为了更声情并茂地准确演绎,一遍一遍地录音;制作为了选取合适的背景音乐反复调校和修正;运营从专辑上线前3天到上线后一直与各大平台进行沟通,争取资源位和推流,一遍遍地刷新数据、报告后台评论,帮助主创团队及时更新网友关心的热点问题。

  这其中也不乏感人的细节,主播朱莉家里有还在上幼儿园的小朋友,她经常是趁着孩子睡觉的时候录节目,有一次时间紧急,她是躲在衣柜里录制赶进度的。主播乐乐姐姐为了让声音更具感染力,表现出新型冠状病毒的可恶,一遍一遍地练习,有家长在后台留言谢谢乐乐姐姐,听了节目自己家的小朋友知道戴口罩和洗手有多重要,还会提醒家里的大人做防护。编辑和运营是开工最早、收工最晚的,经常深夜还在工作群里热烈地讨论标题和用户留言……

  地方科技社在知识服务方面还有哪些可能?

  专业立社,专业强社。医学和大众健康是浙科社的优势领域,我们有专业的医学编辑,有专业的作者资源,有广泛的读者基础。早在2019年,新媒体部就把“大健康”内容作为2020年音视频内容打造的方向,过年放假的前一天还在和医学编辑部的编辑们商量年后要录制的音频内容,筛选有声书单……

  2020年,我们的工作重点和方向是:

  1.具备知识基因的主题节目制作,探索知识服务的商业模式。

  图书有主题出版,知识服务也有主题制作,制作高品质的主题节目是下一步的重要课题。在疫情期间,头部的知识服务平台具备了很好的资源优势和影响力,与疫情相关的内容都会被优先推荐,这也确保了我们制作的防疫科普节目获得了足够多的推荐资源。但是,我们也看到了与同行的差距和前进的方向:喜马拉雅FM联合多家权威媒体打造抗肺炎专题页面,有多种商业化的合作模式,这是未来可以深入探索的路径。

  新冠疫情后,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度大幅上升,我们要充分利用浙科社“大健康”的知识基因,积累和获取更多的忠实用户,探索知识服务商业模式——将免费的知识传播做成付费的精品节目。不能变现、无法盈利的就不能叫商业模式。当浙科社的主播排名在喜马拉雅FM从几万名上升到几百名,专辑从1万名之外进入排行榜单时,我们已经敏锐地感觉到盈利离我们不远了。除了未来能让用户付费,让平台付费,还可以让广告商付费,这一点我们已经付诸行动,并很快就会得到验证。

  2.从电子书、有声书向更高层次的短视频、直播、原创栏目等方向发展。

  浙科社现有适合直接做电子版权和有声书的成熟内容并不多,下一步,团队要对已有内容进行深度的挖掘和二次开发,将其打造成能被用户喜爱并接受的知识服务产品,同时还要培育自己的主播和品牌。对于知识服务产品来说,最高的成本就是内容和流量获取,作者帮助我们生产专业的内容,优质内容的版权费不能省,我们能够做的就是尽可能压缩制作和宣发成本,培育自己的网红主播、品牌节目,无形之中便会大幅提高运营效率。

  《戴皇冠的病毒》的主播乐乐姐姐甜美的嗓音和多变的声线颇受小听众们的喜爱,很多小朋友都在后台点赞和留言,接下来团队会趁热打铁,上线乐乐姐姐健康直播和乐乐姐姐说健康的小视频。

  3.储备专业人才,有效降低视频制作成本,向医学整形美容医学平台输出优质内容。

  从目前来看,我们在专业人才的储备方面尚有不足,尤其是视频、短视频节目的制作人才缺乏,如何有效降低原创视频节目制作成本以及培养专业的采、编、运营人才是下一步的工作重点。2020年,我们的医学整形美容平台即将要上线,融合发展团队会向平台输出专业性强的优质内容。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鄂ICP备19004605号-4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