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

重庆市委党刊(CQDK)全媒体推出系列时评 打造疫情舆论引导思想力“高地”

2020-03-17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赵青 杨树弘
  时评是主流媒体的思想力“高地”。跟其他新闻体裁相比,它具有较强的指导性、针对性、理论性、战斗性,是表达立场、观点、思想的主要载体,是引领舆论和价值的一柄不可或缺的重要利器。

  今年1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在武汉暴发。随后,疫情开始蔓延,成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自疫情发生以来,以“七一客户端”为代表的重庆市委党刊(CQDK)全媒体主动作为,推出了一系列时评,取得了不错的反响,也成为“七一客户端”一次有益的、成功的实践。

  因势利导 立场鲜明

  在面对突发事件时,主流媒体想通过时评实现先声夺人,就要因势利导,通过构建话语体系,促成政府和受众沟通,形成强有力的社会共识。

  社会共识其实是一种“人民立场”。主流媒体通过时评发声,必须立场鲜明。

  一方面,要突出重点,“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突发事件发生后,会出现各类观点。面对这些观点,主流媒体的时评,要紧扣党中央的重要精神、重大决策部署和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举措,及时抢占“第一解释权”,成为其他媒体开展报道、分析问题、提出建议的“向导”,成为受众衡量事态、明辨是非、表达看法的“标尺”。

  另一方面,要掌握尺度,“团结鼓劲、正面宣传”。突发事件夹杂着矛盾,主流媒体的时评需针砭时弊,处置突发事件,需要正向情绪。发表时评,主流媒体应该坚持正面立场处理负面舆论,持续传递社会正能量。

  “七一客户端”推出系列战“疫”时评前,重庆市委党刊全媒体进行了充分讨论,策划、设置议题——主题要反映“党中央坚强领导”“国家行动”“民族力量”的内核;事例要展现“意志坚毅”“众志成城”“攻坚克难”的风貌。

  化零为整 塑造品牌

  如果说立场是时评的第一标识,那么,作为主流舆论的品牌,则是时评可信度的一盏“绿灯”。

  突发事件发生后,由于关乎切身利益,会迅速成为舆论焦点。在海量信息持续更新中,主流媒体的评论,如果缺乏“品牌效应”,立场表达便会打折扣。

  短期看,高频发表评论,可以给受众带来视觉和思想冲击,强化受众对同类信息的印象;长期看,持续发表评论,能够让受众处于稳定的舆论场内,增强受众对事件的准确认知。这次战“疫”时评中,“七一客户端”推出战“疫”时评时,是3篇及3篇以上为一组,连续推送多组。

  “量”是强化,“质”是保证。

  全媒体环境加速受众个性释放。单纯“说教型”“灌输式”“我说你听”“指手画脚”的时评,已很难为受众接受。

  在突发事件中,主流媒体的时评应该发挥“挖掘现象本质,疏导受众心理”的作用,为事件(问题)的解决鼓与呼。具体来说,就是要注重“质”,既有“思”,又见“情”。

  “思”和“情”,不是对立的。不能说,有思想的评论,一定不感性;有情感的评论,一定不理性。相反,如果将“思”和“情”拆分开,是把时评架在“庙堂之高”,自然会消减其应有的作用。“七一客户端”推出的战“疫”时评,正是通过见解悟“道”,透过故事强“感”。

  积基树本 优化机制

  时评的舆论引导有效果,机制是重要保障。机制的保障性在于科学、合理、充分地配置资源,促进良性运营。

  面对突发事件,主流媒体借助时评发声,首先要配置人力资源。

  一方面,要合理调配内部人力资源,培养能思、能想、能写的团队。写、编、设、审等团队成员,应具备敏锐的观察能力、开阔的新闻视野、丰富的采写经历。在应对突发事件时,必须具备“快、准、稳”的反应力。

  另一方面,要激活外部人力资源,组建一支“拿来可用”的作者队伍。这支“没有编制”的队伍,应拥有多元的思维模式、成熟的分析能力、笔头表达的游刃有余和广泛的业界认可。在面对突发事件时,他们能做到“正、全、精”地快速回应。

  “七一客户端”推出的战“疫”系列时评,是由重庆市委党刊全媒体一线采编团队和特约作者共同完成的。此前,重庆市委党刊全媒体一线采编人员开始全员参与时评撰写,无一例外成为“七一时评员”;而特约作者加入时评创作以来,层次丰富且内容性强。

  在科学、合理、有效资源配置的基础上,促进资源有效利用,还要基于主流媒体的良性运营。在全媒体环境中,面对突发事件时,主流媒体抢占舆论制高点,反应必须迅速。“项目化”制度,可以打破部门、条块壁垒,“柔性”地将时评员有效联动,围绕评论主题,分组分工,创新打出“组合拳”。从某种意义上说,“七一客户端”的战“疫”时评,高频次、持续性推出,并获得好评,“项目化”制度立了一功。

  引发共鸣 融合渠道

  人,是有情感的。大众的情感价值倾向,可以极大反映受众的态度。

  置于这一语境下,情感不仅仅只是个体的心理体会,还是基于媒体环境的社会建构,它被分为“聚集性”和“离散性”两类。前者,能引发人们的共鸣,增强舆论引导;后者,会引起人们的排斥,消减舆论认同。

  在面对突发事件时,主流媒体的时评要发挥作用,应多带来“聚集性情感”,使受众在潜移默化中认同其立场、态度、观点。而“聚集性情感”的产生,不能仅靠情感内容的植入,还需要融合传播渠道,分众化满足需求。

  当下,移动终端平台已经成为传播主力。因此,移动优先的分发模式,既符合受众的接收习惯,又利于内容反复有效推送。

  自行搭建的客户端其实只是移动传播的渠道之一,在全媒体环境中,媒介日趋多元化,其他媒体的移动平台,如媒体号、订阅号、公众号……都是有效传播渠道。借助这些渠道传播,可以影响潜在受众。

  重庆市委党刊全媒体在人民日报客户端、今日头条、微信等开设了媒体号或公众号。战“疫”时评在“七一客户端”分发后,被这些媒介抓取,进行二度传播。

  需要注意的是,重视移动媒介的同时,不能忽视传统媒介。传统媒介拥有一批忠实度高、研判能力强的受众群体,他们可以成为舆论的表达者、引领者,能够影响情感导向。战“疫”时评在移动渠道分发后,重庆市委党刊全媒体进行精品遴选、系统集纳,通过“特别专题”形式,在《当代党员》杂志战“疫”特刊刊登,进一步“开疆拓土”,扩大了影响范围。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鄂ICP备19004605号-4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