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信息

中国撤稿现状调查

2020-03-16 来源:《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作 者】王凤产:河南师范大学科技与社会研究所

  【摘 要】[目的] 了解中国近年来的撤稿现状。[方法] 利用Retraction Watch数据库,检索2007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中国科学论文被撤稿的数据,然后使用Excel软件进行绘图。[结果] (1)中国撤稿总数(包括期刊论文、会议论文或摘要)最多(9276篇),其次是美国(2830篇)、印度(929篇)。(2)中国作者的期刊论文撤销总量居全球第2(2030篇),仅次于美国(2221篇),远远高于印度、日本、德国、英国等国家。(3)中国的总撤稿率(包括期刊论文、会议论文或摘要)最高,每万篇论文中被撤销了22.7篇;研究论文的撤稿率居世界第4,每万篇论文中被撤销了5.0篇。(4)撤销中国作者论文最多的出版商是IEEE (6967篇),占中国撤稿总数量的75%以上。(5)没有给明撤稿原因的论文或摘要共有6397篇,占撤稿总数的68.94%。(6)中国的所有撤销论文中,因数据问题(646篇)和重复发表(525篇)而被撤稿的论文数量最多。(7)研究论文撤销的数量有逐年增多的趋势。[结论] 随着研究人员、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管理部门、学术期刊的共同努力,我国科学论文的撤稿数量会逐渐减少。

  【关键词】撤稿;撤稿率;中国;Retraction Watch数据库

  撤稿是科学共同体自我净化、自我纠错的重要手段和机制,可以使缺乏真实性、诚实性,有悖科学道德的文献得到撤销,并提供对科学过程的见解。科学论文撤销的数量和频率是科技出版业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1,2],因此,撤稿现状值得详细研究。

  撤稿问题成为近年来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热点,目前的撤稿至少呈现出3个特点。(1)自20世纪70年代第一次撤稿以来,撤稿率一直在上升[3,4,5,6,7]。(2)许多国家已经出现了撤稿,不仅美国、德国和日本等传统科技强国有,中国、印度和韩国等国家也存在[1,8];此外,撤稿已经扩展到“全学术学科”[8]。(3)已经确定了各种撤稿原因,撤稿原因可以大致分为两种类型,即不当行为(如伪造实验数据,重复出版和抄袭)和无意或诚实的错误[8,9]。为了解中国近年来的撤稿状况,本研究检索了2007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中国及世界其他主要国家的科学论文被撤销的数据,从而对中国近年来的撤稿情况进行详细研究,并与其他国家的撤稿量和撤稿率进行比较,探讨中国撤稿的主要原因,提出一些改善性的建议,以期为科研诚信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1 研究方法和数据收集

  1.1 研究方法

  Retraction Watch(http://retractiondatabase.org/RetractionSearch.aspx?)是成立于2010年的跟踪撤稿事件的数据库,其包含了18000多篇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的撤销论文或摘要。在这个数据库中,可以看到来自各个国家撤稿的作者姓名、撤稿缘由等详细信息。笔者于2019年1月检索Retraction Watch数据库,检索了2007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中国及世界其他主要国家科学论文被撤销的数据,然后用Excel软件进行绘图。

  在计算世界主要国家撤稿率时,总撤稿率=总撤稿数量/SCI论文发文量,研究论文撤稿率=研究论文的被撤销量/SCI论文发文量,撤稿率的单位均采用每万篇撤稿篇数,并保留一位小数。

  1.2 数据收集

  检索发文量时,通过SCI数据库检索世界主要国家2007—2018年的发文量。第一步,以检索字段为“出版年”,输入要检索的年份,检索了2007—2018年全球SCI论文发文量;第二步,在右上角的“分析检索结果”中选择按“国家和地区”,检索了相应国家的SCI论文发文量。

  2 结果与分析

  2.1 中国与其他国家撤稿状况比较

  图1所示为2007—2018年世界主要国家的撤稿总量(包括期刊论文、会议论文或摘要)及研究论文(Research Article)的被撤销量的分布。从图1可以看出,世界撤稿总数为18703篇,中国撤稿总数(不包含港澳台地区的撤稿数量,下同)最多(9276篇),其次是美国(2830篇)、印度(929篇)。世界各国研究论文的被撤销量为8754篇,中国研究论文的被撤销量(2030篇;不包含港澳台地区的研究论文撤销数量,下同)仅次于美国(2221篇),远远高于印度、日本、德国、英国等国家。



图1   2007—2018年世界主要国家的撤稿总量及研究论文撤销总量

  2.2 世界主要国家撤稿率比较

  (1) 世界主要国家SCI发文量比较。2007—2018年世界SCI发文总量为24696256篇,表1显示了世界主要国家SCI论文的发表数量。从表1可以看出,中国作者发表了4084461篇,仅次于第1名美国的6096792篇。超过100万篇的国家还有英国、德国、日本、法国。


表1   2007—2018年世界主要国家作者发表的SCI论文数量 
国家 SCI论文数量 /篇
中国 4084461
美国 6096792
印度 765718
日本 1191586
伊朗 336146
德国 1466806
英国 2038866
韩国 723311
意大利 934135
法国 1006371
加拿大 910014
澳大利亚 725980
巴西 653199
俄罗斯 501807
奥地利 210951
总数 24696256

  (2) 世界主要国家撤稿率的比较。图2显示了2007—2018年世界主要国家的撤稿率,从图2可以看出,世界范围内的总撤稿率平均为7.6,研究论文的撤稿率为3.5,而中国的总撤稿率全球第1,为22.7;研究论文的撤稿率全球第4,为5.0,前3名分别是伊朗(12.8)、印度(8.8)、韩国(5.4),第5名是日本(4.8),美国位于第6(3.6)。


图2   2007—2018年世界主要国家的撤稿率

  2.3 中国论文被主要出版商撤销的数量

  撤销中国论文最多的出版商是IEEE,达6967篇,占中国撤稿总量的75.1%。除了IEEE外,Springer共撤稿417篇,Elsevier共撤稿398篇,SAGE共撤稿278篇,Wiley共撤稿123篇。

  2.4 中国论文因各种原因被撤销的数量

  从图3可以看出,主动撤稿最少,仅有8篇。主动撤稿是指作者发现文章中存在非主观因素的错误之后,作者主动撤稿,一般称之为“诚实的错误”,不同于作者存在学术不端行为而由期刊发起的撤稿。但许多研究人员认为撤稿一般与学术不端有关联,这种耻辱感可能使许多研究人员无法接受“诚实的错误”。



图3   中国论文因不同原因被撤销的数量

  2.5 中国撤稿数量的年度分布

  2.5.1 撤稿总数量的年度分布

  图4显示了2007—2018年中国作者每年被撤销论文的数量,2009—2011年是撤稿数量最多的年份,3年的撤稿总量为7190篇,占中国12年撤稿总数量的77.5%,这与2009—2011年大量的会议论文或摘要被撤销有关。



图4   2007—2018年中国撤稿数量的年度分布

  2.5.2 会议论文或摘要撤销数量的年度分布

  调查结果显示,2007—2018年共有6932篇中国会议论文或摘要被撤销,其中IEEE撤销的论文占据绝大多数,IEEE撤销中国会议论文或摘要数量的年度数据见图5。可以看出,2007—2018年共有6913篇IEEE会议论文或摘要被撤销,占撤稿总数的74.5%。2009—2011年是IEEE撤销中国会议论文或摘要最多的年份,共撤销中国会议论文或摘要6781篇,占撤稿总量的73.1%。与提交给传统期刊的论文相比,会议论文通常经历更快速、更不集中的同行评审,其评审质量得不到保证,从而造成大量会议论文被撤销。



图5   2007—2018年IEEE撤销中国会议论文或摘要数量的年度分布

  没有给明具体撤稿原因的中国会议论文或摘要数量占很大比例,其年度分布见图6。从图6可以看出,不明原因的撤稿共有6397篇,占撤稿总数的68.94%,也多集中在2009—2011年。


图6   没有给明原因的中国被撤销会议论文或摘要数量的年度分布


图7   2007—2018年中国研究论文被撤销数量的年度分布

  2.5.3 研究论文被撤销数量的年度分布

  图7是2007—2018年中国研究论文被撤销数量的年度分布,在12年中共有2030篇研究论文被撤销。从图7可以看出,研究论文被撤销的数量有逐年增多的趋势。在2007年,只有27篇研究论文被撤销,到2017年,这个数字增长近12倍,达到322篇。Liu等[10]的研究结果也证实了近些年来中国作者的学术不端行为有逐渐增加的趋势,并且这种趋势与中国出现的“论文工厂”现象有关。

  2.5.4 因不同原因被撤销的论文数量逐年变化情况

  表2是2007—2018年因虚假评审、著作权问题、数据问题、捏造数据、数据错误、图像问题、方法错误、结果问题、抄袭、重复发表而被撤销的论文数量的逐年变化情况。从表2可以看出,因虚假评审、著作权问题、数据问题、图像问题、方法错误、结果问题、抄袭、重复发表而被撤销的论文数量都有逐年增多的趋势。

  2007—2011年没有文章因虚假评审而被撤销,2015—2017年是因虚假评审而被撤销论文数量最多的年份,2018年该数量急剧下降,由2017年的138篇下降为2018年的20篇。这可能与近年来国家层面高度重视科研诚信问题,所制定的一系列政策起到了很大的遏制作用有关。


表2   因不同原因被撤销的论文数量逐年变化情况 
年度 被撤销论文数量 /篇
虚假评审 主动撤稿 著作权 数据 图像 方法错误 结果 抄袭 重复发表
2007 0 0 4 7 5 0 2 7 13
2008 0 0 1 9 4 2 4 9 14
2009 0 0 7 65 5 2 18 17 25
2010 0 0 10 83 6 2 23 14 20
2011 0 0 9 24 16 4 20 16 29
2012 6 0 8 56 14 2 19 26 39
2013 5 0 6 30 21 5 16 36 45
2014 21 2 8 28 22 15 30 37 43
2015 128 1 24 52 36 15 36 43 59
2016 57 2 29 86 77 13 44 82 88
2017 138 3 31 86 49 14 65 59 68
2018 20 0 25 120 66 24 90 57 82

  3 讨论及建议

  从以上调查结果可知,中国的撤稿现象非常严重,有损中国学术界的声誉,显示中国的学术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学术不端行为惩戒体系还需进一步改进。已刊发论文的撤销不仅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浪费了宝贵的出版资源,误导了后继的科学研究,而且会给撤销论文的作者、所在单位、学术期刊、期刊管理者的声誉带来损害,也会给读者、学术界及整个社会带来损害。为了进一步杜绝撤稿现象,本研究提出以下建议。

  (1) 研究人员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科研价值观[11],不断加强学术诚信相关知识的学习;尤其要清楚在科研诚信方面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要遵守科研诚信的规则,明白学术不端行为的后果及对个人学术生涯与社会带来的不良影响。

  (2) 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应对研究人员及未来潜在的研究人员如研究生、本科生等加强科研诚信教育。一些研究人员可能不太清楚抄袭与正确引用之间的界限;不清楚自己的同一研究成果包括图、表、数据、照片出现在不同的文章中而没有适当标注引用也属于重复发表,也属于被撤稿的范畴。可以将科研诚信教育作为研究生、本科生的一门必修课程,可以给研究人员提供更多的科研诚信、科研伦理方面的培训,进行更多的诚信教育。

  (3) 管理部门应详尽地界定和规范科研过程中的操作规范和行为准则,不断加强科研诚信建设的监督机制,增强对学术不端行为的惩罚力度,发现学术不端行为,要严肃处理[11],绝不姑息;打击从事代写、代投工作的“论文工厂”[10];改变盲目追求SCI、EI收录论文数量的科研评价导向。

  (4) 学术诚信是出版的基石,作为学术成果评价者和把关者的学术期刊编辑,在抵制学术不端行为,防止撤稿的发生方面应担负起应有的职责。①应完善内控机制,制定严格的审稿流程和出版伦理制度,并落实相关责任;②可以借助一些查重或学术不端检测软件在第一时间对来稿进行检测,尽最大可能发现作者的抄袭、剽窃、重复发表等行为;③在期刊网站宣传科研诚信方面的知识,在投稿须知中提醒作者,并与作者签署诚信承诺书,建立长效的档案管理机制,以便于后期追溯;④提高防范意识,严格审稿,严格把关,尤其采用作者推荐的审稿人审稿时,一定要谨慎,因为作者推荐的审稿人往往倾向于采用稿件,可能导致评议有失偏颇[12,13];⑤针对学术失范等伦理问题,应制定相关的惩罚措施,发现作者有弄虚作假行为,要严肃处理,或在一定期限内禁止作者再次投稿;⑥对于需要撤销的稿件,在撤稿通知中要给出具体的撤稿原因并在期刊或期刊网站上公布,避免采用不透明的撤稿通知,以便区分是因为学术不端原因撤稿,还是作者因“诚实的错误”而主动撤稿,提高撤稿原因及撤稿过程的透明度和清晰度。

  4 结语

  撤稿是科学共同体自我净化、自我纠错的重要手段和机制,可以使缺乏真实性、诚实性、有悖科学道德的科学文献得到纠正。科学论文的撤销数量和撤销率是反映科技出版业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本研究利用Retraction Watch数据库,检索了2007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中国科学论文被撤销的数据,研究了中国的撤稿现状。Retraction Watch数据库的数据是动态变化的,本研究在2019年1月对数据进行了集中收集,但并未将撤销论文的发表时间作为考虑因素;在计算世界主要国家的撤稿率时,虽然采用了统一的标准,但Retraction Watch数据库的文章并非一定是SCI论文,因此,本研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本研究最后提出了一些改善性建议,相信随着研究人员、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管理部门、学术期刊的共同努力,我国科学论文的撤稿数量会逐渐地减少。

  参考文献:

  [1]Fang F C, Steen R G, Casadevall A . Misconduct accounts for the majority of retracted scientific publications[J].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2012,109(42):17028-17033.

  [2]姚长青, 田瑞强, 杨冬雨 , 等. 撤销论文及其学术影响研究[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4,25(5):595-604.

  [3]Lei L, Zhang Y . Lack of improvement in scientific integrity:An analysis of WoS retractions by Chinese researchers (1997—2016)[J].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Ethics, 2018,24(5):1409-1420.

  [4], Almeida R M V R, de Albuquerque Rocha K, Catelani F , et al . Plagiarism allegations account for most retractions in major Latin American/Caribbean databases[J].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Ethics, 2016,22(5):1447-1456.

  [5]Ataie-Ashtiani B . Chinese and Iranianscientific publications:Fast growth and poor ethics[J].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Ethics, 2017,23(1):317-319.

  [6]田瑞强, 姚长青, 潘云涛 . 被撤销论文的学术不端行为及应对策略研究[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9,30(9):937-943.

  [7]付中静 . 国际期刊撤销论文分布特征以及对我国期刊出版的启示[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6,27(9):975-980.

  [8]Grieneisen M L, Zhang M H . A comprehensive survey of retracted articles from the scholarly literature[J]. PLoS ONE, 2012,7(10):e44118.

  [9]张晴, 姚长青, 潘云涛 , 等. 中文学术期刊撤销论文研究[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4,25(5):611-615.

  [10]Liu X M, Chen X T. Journal retractions: Some unique features of research misconduct in China [J].Journal of Scholarly Publishing, 2018,49(3):305-319.

  [11]彭芳, 金建华, 董燕萍 . 同行评议造假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J]. 编辑学报, 2018,30(3):240-243.

  [12]Hausmann L, Schweitzer B, Middleton F A ,et al. Reviewer selection biases editorial decisions on manuscripts[J]. Journal of Neurochemistry, 2018,146(1):21-46.

  [13]da Silva J A T, Al-Khatib A . Should authors be requested to suggest peer reviewers?[J].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Ethics, 2018,24(1):275-285.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鄂ICP备19004605号-4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