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家校互动 在线课程 阅读指导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各地学校推迟开学时间。在“停课不停学”的特殊时期,阅读成为实现“不停学”的重要途径。
要做好这件事并不容易。一方面要保障阅读资源、技术支持,另一方面需要家校深度理解与配合。更为重要的,或许是坚持。
在线阅读应需而动
“目前学校正在征集名称,微信公众号预计3月中旬上线,3月底正式运行。”接电话时,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初中语文教研组长袁海荣刚刚录制完直播课——初三语文知识串讲《文学赏析:古诗词鉴赏》。这是中国教育电视台策划的《同上一堂课•直播课堂》,在CETV4播出。
2月中旬,学校“书香校园”领导组决定建立一个面向全校师生的读写平台,以此强化阅读。事实上,早在2016年,语文教研组就注册了微信公众号“大语文 北师大实验中学”,寒假期间也在持续发布学生作品。今年2月新设立的栏目是“疫情读写”,最近一期推送了《勇敢是怕,但是依然要去做》。
除了受众面更广,这个尚未被命名的微信公众号还将在文史哲的基础上增加科学、生物、化学等理工科内容。袁海荣解释:“对于青少年来说,学习不仅是为了应对考试,还要让知识的储备更全面。”这超出了教学的范畴,更是教育层面的考量。当一个人具备的知识更全面,面对危机时期的不良信息才能更理性地明辨,更从容地生活。组织教师录制15——20分钟的音视频、发布各学科推荐阅读书目、筛选学生读后感,将是袁海荣接下来的重头工作。
这不是个例。在“加长版”寒假中,阅读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各地教育局为此部署工作。自1月29日起,河北省邢台县教育局推出“青吟领读”活动,在全县16个乡镇中心1——4年级试行推广。教育局抽调“小学新语文悦读课程研发的实践研究”课程组教师组成领读团队,各年级均有一位教师进行每日领读。教师借助软件“希沃白板”提前录制15——30分钟的视频导读课,并将视频生成为一张专属海报。家长点开图片扫描二维码,或打开小程序“知识胶囊”,即可观看视频。据统计,课程上线当晚已有5000人次收听。目前,该团队已发布导读视频近170条,教育局还将该模式向其他学科推广。
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教育局局长何云峰表示,在线阅读课程已成为推动家校共读的重要途径。在邗江区开设的“阅读与欣赏”在线课程中,教师带领学生开展多文本主题阅读、推荐优质图书、进行整本书阅读指导。借助扬州市教研室编写的《经典诵读三百首》及拟定的《扬州市“五个一百工程”资源目录》等阅读资源,学校分年级拟定诵读计划,教师每日发布经典诗文,将“每日一诵”落到实处。
在多元资源下推动有效阅读
出乎意料的是,根据大多数学校的反馈,阅读资源并不是一个让教师头痛的问题。更大的困惑仍然在于学生的阅读成效:在屏幕另一端的孩子,到底读进去多少?
今年,季蓉教小学六年级,她是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实验小学的语文教师。季蓉很少为阅读资源发愁,学校推荐阅读的图书基本都能在“书香中国”网站上找到。网站有海量的有声书资源,首页“听书榜”的第一名是《成语故事》,《红楼梦》《格林童话集》排到第三和第四。她最近带学生读的书是《希利尔讲世界史》,计划每天看4章,一周读完。提前设计好包含填空题、问答题、辨析题的学习单后,她会在“钉钉”直播时以小检测的方式了解学生阅读情况。
在邗江实验小学,阅读是所有学科教师的基础工作。这与学校定位有关——“一个有故事的学校”,学校要求师生“人人会讲故事”。数学教师关注微信公众号“小学生数学报”,将“数学小故事”推荐给学生。英语教师提前录制音频,用英语给孩子讲故事,还曾推荐绘本《Fight Virus,I can!》(《抗击病毒,我能行!》)。低年级语文教师从“喜马拉雅”APP上找音频,高年级语文教师推荐学生收看《中国诗词大会》《经典咏流传》。
陕西省汉中市东关小学注重读写结合。在学校下发的“寒假作息时间表”中,19:30——20:30是亲子共读时间,周二上午9:00——9:30是阅读指导课。如果教师布置了练笔作业,周五下午还会上一节写作指导课。“学生需要引导,尤其是阅读方法、写作方法。”副校长尚朝辉肯定了教师指导的必要性。此外,学校遴选网络课程,推荐学生观看“有道精品课”中的《阅读技巧+写作技巧》,推荐教师观看特级教师宋运来的直播讲座《秒批作文很简单》。
尚朝辉主抓教学工作,每到周末她会核查教师下周的教学计划表。在她的印象中,教师最常提及的阅读资源平台是“优学派”,其次是“七彩课堂”。师生互动大多在“钉钉”上进行:学生每天背诵一首古诗,家长在“钉钉”上传音频打卡。亲子共读时,除了用语音或者视频打卡,家长还要用文字记录阅读书目及页数。近期,她发现不少家长用“抖音”录制诵读视频。这让尚朝辉重新审视“抖音”。她表示,“如果家长更习惯用抖音、快手,开学后学校可以举办短视频比赛。”
“教师要适应变化,想办法解决教学问题。”徐康玲是广东省肇庆市德城第三小学办公室主任,她也在适应变化。使用教导处推荐的微信小程序“班级管家”,徐康玲按计划指导学生完成阅读任务。结合2020年“世界阅读日”粤港澳创作比赛,学校在寒假前为不同年龄段学生布置阅读任务,并明确阅读途径。低年级学生阅读纸质书,推荐阅读《唐诗三百首》《伊索寓言》《安徒生童话》《故事报》等。高年级学生通过“悦叮网”——广东省“书香校园”线上读书系列活动指定网站,阅读电子书。
及时调整阅读指导计划
当阅读资源和技术支持逐一到位,对于教师来说,更重要的考验在于打磨阅读指导课程。“阅读”是一件精细的事,它应该融入日常生活,与学生的身心发展相链接。
河北省邢台县南石门中心完小校长刘欢是领读团队一年级组的负责人,要对每一条导读视频初审。城计头乡中心学校语文教师张育芹曾推荐绘本《米歇尔:一只倒霉的羊》。这是一个“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故事,小羊米歇尔一直觉得自己很“倒霉”,但它其实很幸运。课程最后的落脚点是,要用积极的心态看待生活。
这本绘本让刘欢联想到了现实生活。一天晚上十点左右,刘欢在微信群“一年级组”里连发了几条语音。她希望让孩子们意识到,虽然闷在家里看起来“挺倒霉”,但这其实也是一种幸运,隔离让我们远离疾病。在最终的导读视频里,张育芹加上了这段话。
类似的细节设计,在刘欢推动阅读的过程中还有很多。即便有丰富的电子阅读资源,她还是更愿意让学生读纸质书。利用“问卷星”,刘欢对全校1150名学生做问卷调查,发现8成以上学生家里有《鲁滨逊漂流记》。这是一本适合4——6年级学生共读的冒险小说。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她带领教师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最重要的还是要让学生看书,否则导读课就是空中楼阁。”刘欢说道。
刘欢录制了两期导读视频,其中一期推荐的是英国作家麦克•莫波格的《岛王》。《岛王》与《鲁滨逊漂流记》的主题相近,阅读难度更低,适合3——4年级学生阅读。她表示,“学生读完《岛王》之后再读《鲁滨逊漂流记》,过渡会非常自然。”为了更直观地把握学生阅读情况,刘欢设计了在线“阅读单”。她将答题情况及时反馈给各班语文教师,共同找出下一步阅读指导的重点。南石门完小通过导读、阅读、问卷调查、跟踪指导,形成了家校阅读的闭环。
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学校的新学期阅读计划也面临着调整。乌鲁木齐市第二十二小学调整了第17届读书节实施方案。据教研主任李丽介绍,寒假亲子阅读活动继续推进,3月26日——4月30日的读书节活动微调:第二届“聆听时代号角 奏响幸福之声”朗读大赛改为“无惧风雨•与爱同行”抗“疫”故事会。整本书经典阅读教研活动由现场活动改为网络研修,经典阅读班级读书会改在“钉钉”上举行。
“开学后的一两个月内尽量避免聚集性活动,上半年‘耽搁’的集体活动,会集中安排在下半年举行。”季蓉表示,2020年学校整体阅读计划会在往年的基础上做一些调整。比如,在“校园阅读节暨锦春故事会”中增加爱国主义教育,开展“讲一讲疫情期间英雄故事”活动。阅读计划里也会增加关于科学家、政治家等图书。
可以预见的是,教师将要面临的挑战还有很多。每到这个时候,刘欢都会想起《岛王》里健介说的一段话:“国王必须留在他的领土里,照顾他的子民。国王是不可以逃走的,逃走是一件很不荣誉的事。”作为一名教师,刘欢不会“逃走”。更多像她一样的教师,留在“教育”的“领土”里,继续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