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信息

牛津旗舰店设中国书架 用心用情讲好中国故事

2020-03-13 来源:中国出版传媒商报
  ■王  英(英国查思出版(亚洲)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陆  云(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记者)

  今年2月,英国牛津城的布莱克威尔旗舰店设立了中国书架(见右图),多个类别的中国精品图书借此可以进入英国当地读者的视野和生活中。记者就此采访了与该店紧密合作的英国查思出版社董事长兼总经理王英,请她分享一下中国图书走进英国市场的故事,以及疫情之下的英国出版业有何应对之策?

  □2020年伦敦书展取消,英国出版社有哪些开展版权业务的新办法?

  ■伦敦书展从推迟举办到取消,英国出版社从容地提前安排了新的工作流程。如总编辑、副总编辑不在同一个环境下上班;尽量减少或者取消开会(如必须面对面开会,人员控制在5人以下);有些公司给员工发放设备补贴,鼓励员工在家上班。受疫情影响最大的是新书推广,书店销售有所下降,但是网上销售有上升,电子书销量创新高。预计未来3个月疫情如果控制不住,造成企业破产、全球经济下滑,出版商的日子会更加难过。

  查思出版社因为专门从事中文图书翻译业务,所以版权业务受到的冲击更大一些。版权交易基本依靠中国各社的推荐,现在我们把书展上面对面交流的机会改成一家一家地接触选题,希望中国各出版社向我们网站积极推荐重点版权图书。我们也准备借机招纳由于破产而被辞退的业内精英,扩展有声图书,把以前出版的纸质书制成电子书、有声书,在重重困境中杀出一条路。

  □请谈谈今年2月在牛津城的Blackwell’s书店设立中国书架的故事吧?

  ■我们一直希望在英国本土建立查思公司自己的书架。之前曾在中国、美国都做过这类尝试。有好几次书架进店谈判都到了最后签合同的时刻,还是由于铺面租约到期、迁址、员工离职、领导换人等种种原因而前功尽弃。

  这次的成功完全是无心插柳的意外收获。一年前该连锁店的其它分店向我们订书时,提出给予进货折扣价的请求。我们告知只对有供货合同的单位打折,之后经过几个月努力,我们终于与Blackwell’s 签订了供货合同。随后我们向其供货的订单不断增加。到2019年底,他们主动询问我们在英国有无现货库存,并表示新年放假后会统一进货。果然2月初该公司发来订单,覆盖了我们80%的出版物,单品种数量也有明显增加。发货后我们派人暗访了这家位于牛津的旗舰店,才发现他们专门给我社出版的图书设了一个书架!而且书店承担了选书和摆放工作,还专门为书架设计、张贴了宣传画。我们了解到:他们的市场对象是牛津的各个大学。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他们早就有建立一个中国专题图书书架的打算,以满足市场需求。而查思的出版物中包含了中国政经、历史、文学、传记以及儿童等类英文图书,种类齐全。因此,他们选择我社图书并设立了中国书架。

  □查思公司如何与书店、中国出版社等各方合作,如何选书?未来有哪些计划?

  ■选书是关键。有了好作品,加上出版环节的认真雕琢,引起本地读者关注,图书进店是迟早的事。我们在选书时注重以下几点:一是首选名家、名著、名社新推出的作品。二是历史名著,即便其已有英译本但又经高水平翻译重译的作品,我们也会重点考虑。三是在中国入围或者获奖的图书。四是描写重大历史题材、有特殊意义名人轶事的图书。

  目前在英国市场上,中国好作品的英语版权交易供大于求。由于资金的原因,我们不得不对很多好作品忍痛割爱。每次遇到这种情况内心都非常纠结。未来我们计划邀请作者或译者参加在一些重点书店举办的中国题材图书推广活动;把在牛津书店陈列中国题材图书的成功经验推广到其他城市;挑选更多国内外其他出版社中国主题的优秀产品,充实中国书架的产品和种类;开展中文图书在英国的销售代理业务。

  □在英国,查思出版社的出版、分销渠道有哪些?

  ■我们社与主要的批发商、分销商,如Gardners、Ingram、亚马逊和Bertram等都有代理合同。与大的代理商建立合作关系固然很重要,但有代理并不等于有销售,有销量才是至关重要的。我们社积极参与图书的市场运作和宣传公关,来推动图书销售。

  □当地读者对什么样的中国图书感兴趣?

  ■由于制度、文化和价值观的差别,英语读者对中国作品往往带有猎奇心态。国外有一些无良作家,为了利益不惜违心地给中国抹黑,经常是故事编得越离谱就越有读者。巨大的利益驱使形成了这个怪圈。跟这个怪圈PK,使我们出版的严肃题材译本在市场上举步维艰。真正优秀的中文宏篇巨制译本常常卖不过无名无德作品。在这个市场上,严肃出版人更需要的是对文化价值的坚守。随着中国的进步和强盛,这种对中国的偏见正在逐渐被扭转。

  □如何举办一场有人气的中国图书阅读活动?

  ■其实没有一个可以复制的模式。这归根结底就是一个让读者对图书形成期待并引人“入读”的过程。每本书的内容不同,要传达的观念不同,受众当然也不同。所以每本书的推广都是一个为读者量身定做的过程。先期宣传时不要忽视任何一个媒体、任何一种视角。你在小说人物、环境或者作者身上总能找到一个切入点,就看你是不是下功夫找了。

  有些分销商同时提供有偿市场宣传和公关服务,我们早期也曾购买过他们的服务,共同举办过新书推广、广告宣传等活动,但是无法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因此,我们适量使用他们的服务,但更强调“自力更生”,我认为,只有立足自己才会把眼光放长远。一位资深的书店经理曾跟我说:“搞活动最初几年是赔本赚吆喝,坚持下来,树立了品牌,建立了作者自己的粉丝,到那时就是一本万利的出版之外的独立业务。但是,好多人看不到一本万利时就已经‘牺牲’了,或者撤退到其它业务上,留下的只是一声叹息。”我十分赞成她这个观点,深信只有持之以恒,铁杵才能够磨成针的道理。我相信,谁能拿英语讲好中国故事,讲得用心用情,语言优美流畅,字字珠玑,这个市场的未来就是谁的。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鄂ICP备19004605号-4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