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信大爱我信你——潇湘家书·抗疫篇》潇湘家书活动组委会编/湖南文艺出版社2020年2月版/30.00元/ISBN:9787540468781
近期,湖南文艺出版社正式出版《你信大爱我信你——潇湘家书·抗疫篇》一书,致敬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医务人员和为抗疫做贡献的人们。该书近18万字,精选81封抗疫家书,采用书信+图片的方式,记录了一个个平凡人的真实故事。
“潇湘家书”活动由湖南省委宣传部联合10余家省直单位于1月初发起,倡导在湘和在外的三湘儿女书写家书,通过挖掘家书及其背后的故事,记录三湘大地脱贫攻坚的喜人变化、讲述浓浓亲情,传递满满正能量,营造爱国爱家的良好社会氛围。随着抗击新冠肺炎战役的打响,广大一线医务人员、党员干部、公安民警、社区工作者、志愿者以大无畏的奉献精神和责任担当,站在了抗疫战场的最前线,成为这个时期最美的“逆行者”。因为出征和分别,他们用家书这种特别方式,述说牵挂、思念、坚守、希望和情感。
编辑手记
你我都是暗夜中的一道微光
■张文爽
《你信大爱我信你——潇湘家书·抗疫篇》终于出版了。湖南文艺出版社编辑组设计组连续7日苦战,总编室、印务科、营销部、发行部、综合管理部不辞辛劳通力合作,湖南省委宣传部开辟快速通道并提供各项支持,全省新闻媒体奔走相助……使得这本传递爱与信念的抗疫家书能第一时间集结出版,湖南文艺出版社也成为全国首家推出抗疫家书合集的出版企业。
这部书稿的编辑任务来得匆忙。2月14日开碰头会时,我还未从线上办公的迷糊劲儿中缓过神来。碰头会原定在六楼小会议室召开,但综合管理部了解到参会人数后,谨慎起见,临时改为三楼的中型会议室。9位同事相距一两米依次坐着,大家都戴着口罩,眼神肃穆而坚定。碰头会传达的指示简短精炼:10天出书,要做到又快又好,为抗疫斗士们献上最诚挚的敬意!
不得不说,10天的出版周期是个不小的挑战。社领导做了有条不紊的工作安排,对各部门的出版流程细化到1天之内:编辑组2天内从1100封备选家书中精选80——90封,5天内与总编室协同完成书稿编辑校对及书号申请;设计组3天内完成书稿排版、拿出3套封面设计方案并完善细节;印务科2天内完成首批2万册抗疫家书的印刷装订任务;营销部1天内联络媒体发布出版信息通稿……这是不容推脱的“军令”。社领导的果决与信任,给我们打了一针强心剂。
编辑组最大的难关就是选稿。时间紧,任务重,稿件从四面八方涌入。直到交付印厂的前15个小时,还有十几封最新的家书紧急传送过来。1100封家书总字数超150万,编辑组加上统筹出版流程的副社长共5人,平均每人需要在30小时内处理200多封共30多万字的稿件,精挑细选出最具代表性的十几封,并为每一封家书分组归类。
我已不记得在编辑这部家书集时悄悄落下了多少次眼泪,它与我平时接触的书稿太不一样了!它没有精巧锐利的文笔抑或纵横铺陈的架构,它自然平实、朴素内敛,甚至还带着一丝笨拙。但这不就是我们面对亲人时,想要浓烈炙热地伸手拥抱,大声说出“我爱你,我很想念你”,却又笨拙害羞地缩回手,将一片翻涌的深情化作一句“平安就好”的真实写照吗?更何况,这写信的他或她,是驰骋抗疫疆场的战士,是留守后方的亲人,他们克制住内心的不安,只为抚慰惦念着自己的父母、伴侣、孩子,只为将使命与信念赋予他们的勇气,用这掷地有声的一字一句,传递到全中国的抗疫阵线。他们平凡之笔写就的,是肺腑,是血肉。
经过7天1夜的突击作战,2月22日9:30,在26个小时没有合眼后,5位责任编辑在付印清样上郑重地签下了自己的名字。在这部抗疫家书中,不仅有医务工作者、党员干部、公安民警这些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冲锋者,还有街道社区工作人员、建筑工人、电力工人、货车师傅、快递小哥、志愿者团队等战“疫”阵营的助力者。他们不计得失逆行而上,为打赢这场病毒阻击战立身于危难。他们中有离开幼子近1个月的母亲,有偷偷瞒着父母奔赴武汉定点医院的女儿,有因抗疫使命在身无法照顾临产妻子的丈夫,有双手被消毒液侵蚀得伤痕累累的年轻党员,有剪去长发却在壮行留念照片中爽朗微笑的姑娘……
他们都是我们身边可见可感的普通人。他们伟大,也渺小,但每个平凡渺小的个体,都可以成为暗夜中的一道微光。微光跨越了沙砾、土石、岩层,穿透了疾风、骤雨、惊雷,看看那微光汇聚而成的火把,它辉煌,而又滚烫。
书 评
君子于“疫”:湖南“抗疫家书”的精神品格
■余孟孟
读《你信大爱我信你——潇湘家书·抗疫篇》一书时,《诗经》中的“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不断在我脑海浮现。一封封滚烫的抗疫家书,少了《君子于役》里的怨苦与叹息,多了勇敢、坚韧与担当。这些家书就像桥梁,连接前方战场与后方战场,连接大家与小家,连接人心与人心,传递着温柔声音,讲述着生命故事,折射着人性光亮。
家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古代,家书既是普通民众传递情感和信息的基本途经,也是文人墨客咏叹人生、抒怀欢歌的重要载体。作为中华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湖湘文化中也有浓厚的家书传统。《你信大爱我信你——潇湘家书·抗疫篇》是湖湘家书文化在当代的新形式和新表达。读那些质朴、简洁的文字背后蕴含的精神上的千钧之力,时刻能听到心灵的撞击声,也时刻会感到鼻子发酸、眼眶湿润。这些家书,不是普通的家书。
是家书,也是直面疫情的战书。在书中,我读到最多的字眼是“战”字及与之相关的词语。如战役、防疫战士、并肩作战、请战、硬仗、守护阵地、出征、凯旋等。那些奔向疫情一线的医务人员,他们是“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战士,义无反顾地投入到战斗中。特别是一些女性医务人员,有的剪去了心爱的长发,有的离开了出生不久的孩子。这是医务人员的天职和使命感带来的力量,也是人性中伟大的善念带来的力量。
是家书,也是饱含真爱的有情之书。一位支援湖北的医疗队队员在给父亲的信中说,“我平时不善言辞,少和您沟通,当您和我说有时候很孤独时,我万分难过,对不起,是儿子不孝,不能体会您的寂寞,不能温暖您的心灵。”一位在定点救治医院的护士在给丈夫的信中说,“想起出发前的一天,你因为担心我,堂堂七尺男儿流下来眼泪,我到现在还心疼,不过也备感甜蜜。”一位支援湖北的护士妈妈在给孩子的信里写道,“每当累了,心理压力大的时候妈妈就看你的照片,你就是妈妈的动力。”一位父亲在信中给抗疫一线的护士女儿说,“那分勇敢、那分感恩,我和你妈妈一遍又一遍感叹:我们的女儿真的长大了!”虽然这些写信人的角色不同,但都表达出了真挚动人的情感。
是家书,也是记录疫情的珍贵史书。关于疫情的书写,除了一些宏大叙事外,还需要很多珍贵的细节和有血有肉的故事。这些抗疫家书因内容的广泛性、真实性、生活性和私密性,使之具有相当高的史料价值,可以从细节方面很好地补充这段国家记忆。比如,一位支援湖北黄冈的医生在信中说“黄冈的司机载着满满一车的医务人员,他就像捡到宝贝一样,激动地说:‘湖南人真好!你们来了,我们就有希望了。’到达酒店,已经是深夜,服务员为我们精心准备了晚餐和水果”。一位支援武汉的护士在信中讲述了具体的工作细节:“虽然每班在病区的工作时长只有4小时,但是穿、脱厚重的防护服以及消毒工作却要花费近2小时,中间无法进食和上厕所,行动起来得小心、缓慢,以免防护服爆裂或是密封状态引发缺氧等症状”。身在疫情后方的人们在写给前线亲人的信中也有大量关于在家生活的细节,这些都将成为这段特殊历史中的珍贵素材。
是家书,也是教导年轻一代的教科书。在这些抗疫家书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在疫情一线奋战的父母写给子女的,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抗疫的具体事迹、生命的切身体会来教导孩子。比如“妈妈百分百爱你,但我的时间并非百分百属于你”。“希望你将来也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并从中收获快乐”。“‘担当身前事,不记身后名。’孩子,请你记住这句话”。这些书信在很大程度上都具有丰富的教育价值。
该书还收录了记者、公安干警、志愿者、气象工作人员、快递员等群体的抗疫家书。疫情之下,没有人能置身事外,每个人都在自己的岗位上为抗疫出力。这些家书都是平凡人的心声,是每一个平凡人在疫情中的所思所感。这些家书也表达了每一个平凡人最普通、最单纯的愿望——疫情之后,平安归来;疫情之后,相约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