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信息

出版发行努力探索“云+X”的线上发展新路径

2020-03-12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编者按 受疫情冲击,图书出版诸多线下业务被按下“暂停键”,倒逼着线下转型升级加速推进,深耕线上已成必然趋势。

  在市场大趋势和疫情危机的双重夹击之下,出版发行也将重心放在努力探索“云+X”的线上发展新路径上。本期《特别策划》关注“云阅读”“云采书”“云书展”等线上活动,以期为读者和同行提供出版发行业转型升级的最新动态。

  “云阅读”:实体书店的突围之举

  □本报见习记者 朱丽娜

  一场疫情,让实体书店的线下业务受到巨大冲击,但也让实体书店纷纷调转目光寻求在困境中突围的方法,重视线上探索。书店从业者除了纷纷进行直播荐书“带货”、读书打卡、盲盒选书等活动之外,还以更灵活多样的方式探索线上阅读的可能性。

  面对疫情期间民众大多宅在家中这一特殊状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联合实体书店策划启动了线上线下融合的书店“燃灯计划”“以读攻毒”“彩虹书单”电子书线上共读活动;码字人书店与全国中小书店联盟“书萌”共同发起了“星夜联航”等线上活动……实体书店经营者努力创建新阅读模式,打通线上线下,用更多元的形式探索“云阅读”新路径。

  形成有黏性的读者社群

  在特殊时期,虽然书店关闭,但是读者的求知欲并不会随之“关闭”,当书店转战线上,精彩纷呈的线上阅读活动就成为书店应读者需求,探索书店、阅读与读者之间更紧密连接的方式。

  一直以来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以多种方式关注和助力实体书店发展。疫情期间,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敏锐地察觉到了书店困境,联合全国150多家书店,共同在线上平台启动了“燃灯计划”,通过邀请作家进行线上分享,与书店平台进行社群、宣传、销售联动,把阅读和分享移到云端,在线为书店与阅读“燃灯”。“燃灯计划”名家线上分享会的首期,就吸引了全国近4万名读者、百余名书店人,在150个微信群里同步聆听。

  在“燃灯计划”之后,码字人书店也迅速进行了策划,由“书萌”负责社群链接,与做书、小众书坊、林赞说、生活便签等共同发起了“星夜联航”行动,计划每月策划4—8场统一主题的线上活动,内容涵盖文学等多方面。“希望能通过‘星夜联航’活动,激发行业更多创新,更好实现优质内容的持续产出和资源共享。”“书萌”创始人孙谦告诉《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

  中央民族大学的校园书店团结书社也是“星夜联航”活动的参与者,其负责人曹红玉对记者说:“好的活动和好内容同样重要,书店本身就是一个内容的场域,线上的阅读活动形式超越了空间的局限,为书店带来了很高的关注度。通过建群线上分享,效果也比较好,可以形成比较有黏性的读者社群。”

  除多家出版发行机构联合开展的线上活动外,加强与读者的互动,也是实体书店转战线上的一大深耕方向。

  “云逛书店”是钟书阁等不少书店都在进行的一项线上活动,钟书阁“无人书店”的直播,不仅扮演起了书业“李佳琦”,销售图书“带货”,还通过现场朗诵和读者在线上共读好书。钟书阁上海泰晤士店店长陶舒婷在直播中表示:“书是人与文字的连接,也是人与人的连接。”

  在“云逛书店”活动中,上海建投书局除了与读者互动,还在上海市虹口区委宣传部指导下,和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共同合作开发了“彩虹Reader”小程序,以“在线抗疫,以读攻毒”为主题,邀请作者、译者或编辑担任领读人,通过每日线上打卡交流的形式,让广大读者参与分享与交流。上线24小时内,就有3600多人次加入了这一阅读打卡行列。

  此外,建投书局还策划了其他直播系列,如“星涌人文直播学堂”的“知识战‘疫’”系列,邀请各领域的专业人士,与读者分享了“如何应对危机与焦虑情绪”等目前备受关注的话题。“局君的睡前阅读”系列,则更加侧重与读者的互动,邀请读者在每晚10点,在直播间分享最近阅读的感悟或者推荐一本自己喜爱的图书,尽享阅读的乐趣。

  “云聚·歇山堂”是中信书店歇山堂活动的线上版本,在疫情期间,歇山堂活动通过组建不同主题微信群,从书店朋友圈及公众号招募读者入群,作者以语音直播的方式与读者互动。据中信书店相关负责人介绍,“云聚·歇山堂”活动目前已经进行了11期,覆盖读者数千人,同时更多不同主题的线上分享会已经进入活动排期,活动形式也从单纯的语音分享升级为语音+京东/天猫/抖音同步直播,更好地服务作者和读者。

  线上线下融合是大势所趋

  在极端天气野外露营的时候,帐篷总要多扎几个固定支撑点,才更能抵御强风,对于书店行业来说也是如此。近些年,人们看到了实体书店在营造线下文化阅读空间、增加书店体验感等方面不断努力和尝试,为自己的生存不断造血。但这次疫情期间,部分书店一系列颇受读者好评的“云阅读”活动,也让人们不禁想问,“云阅读”活动能否成为书店今后的又一生存“法宝”?

  在孙谦看来,举办线上活动的意义在于有了线上平台,书店策划举办活动将不会“以线下的开始为开始”,也不会“以线下活动的结束而结束”,线上传播的快速、广泛,将为书店文化、阅读活动带来传播的长尾效应,大大提高书店和书店所举办活动的影响力,也为书店发展带来更多的机会。

  曹红玉认为,疫情确实推动了书店线上线下融合,不管是书店积极融合,还是被动卷入,势必是大趋势,就行业形态而言,实体书店“网络化生存”是一种趋势。“以往我们认为实体书店的优势在于体验感,同时可以作为文化场域为读者提供优质的文化服务。然而从这次疫情期间来看,实体书店虽暂别线下,但很多都将自己的优质阅读内容在线上共享,并通过互联网为读者提供多样的文化服务,而且各具特色。”

  为阅读活动插上“云翅膀”

  不可否认,实体书店的优势在于实体空间里对文化、阅读现场的氛围营造,以及和读者的紧密连接,但线上这条路对于书店来讲,并不仅仅是简单地贩售图书、文创产品,还可以更加宽广。

  孙谦直言,书店的经营不能只依靠情怀和孤勇,要能够敏锐地察觉商业大环境的变化,及时快速调整并更新商业模式。“在此次疫情影响下,书店线上‘赛道’提前开启,新的‘赛道’代表着新的维度扩张,对于很多书店来说是一个新的挑战,实体书店需要在更多维度去寻找商业模式。”孙谦表示,现在到了拼内容力的时代,书店内容输出的意义更加宽泛,其中包括图书的选品、阅读活动策划等,要求书店逐渐成为一个多面体,衍生出更多的生存点,才能生存得更好。

  书店的灵魂是阅读,而阅读活动则让书店和阅读都更加灵动,这次疫情也敦促出版发行从业者用更发散的思维,让阅读活动搭上互联网的云平台,让其影响更加深远。

  “云采书”:形式变,内涵不变

  □本报记者 刘蓓蓓

  每年3月初的全国馆配商联盟春季图采会,是馆配界新一年第一场具有风向标意义的重要活动。受疫情影响,今年春季图采会将于3月30日—4月3日采取“线上订购”的模式举行。图采会变身“云采会”,此举得到了馆社店三方的认可与支持。在中国书刊发行业协会理事长艾立民看来,这确实是一项创新。他说:“这是一次馆配交易方式和经营模式转型的大胆探索与实践。”

  今年线上图采会平台长什么样,订货码洋会不会受到影响,这种线上形式会成为今年馆配会的常态吗?带着这些问题,《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进行了多方采访。

  突出全品种、全员选书优势

  据记者了解,本次线上图采会形式高度模拟历届现场订货会。数百家出版社全品种图书、数十万种新书资源将在网上进行呈现,更有抽奖、领红包、直播、留言等线上互动活动。与现场图采会一样,线上图采会的举办也设置了起始日期,遵循图采会的传统与规律。

  由北京畅想之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搭建的线上采书平台目前已完成,包含出版社展示模块、图书馆操作平台及图采会活动等模块。其中,出版社展示模块包含重点推荐出版单位及出版社专区等。此外,平台还设有领导讲话、行业论坛、销售排行、促销活动、产品推广、客户互动等多项内容展示专区,用户可在线观看讲话视频、关注实时销售数据、聆听行业高端论坛、参与现场活动互动等,线上线下高度契合,在家动动鼠标就能身临其境,足不出户便可将全品种图书资源一览无余。

  据人天书店集团副总经理、畅想之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陈继绍介绍,线上图采会平台只提供服务,不做干预,平台参展图书资源分类清晰,信息详尽,图文并茂。“对图书馆客户而言,线上采书可支持馆藏查重、全员选书,每一位图书馆甚至院系老师都可参与,可单本荐购、批量采购,同时支持纸电同步,纸书、电子书可一次性完成选购,这是以往现场图采会无法实现的。”陈继绍说。

  中国书刊发行业协会作为春季图采会的指导单位,积极支持此次线上图采会的举办。在艾立民看来,线下举办图采会现场感强,各类交流活动可以面对面,看样订货直接下单,馆配商的服务看得见、摸得着,现场采购情况即时发布,实时更新,有种“打擂台”的兴奋和冲动。改为线上举办后,线下馆配的业务环节所必须完成的手续以及馆配商提供的服务项目仍然一个都不能少,这对平台技术开发和数据管理是一个很大的考验。承办单位在这方面下了很大的力气,模拟了现场馆配业务的所有场景和服务功能,凡是能够在线上解决的,尽可能在线上解决。

  预期码洋会有新突破

  那么,图采会办会形式的改变会对交易成本及最终采书码洋产生影响吗?艾立民分析认为,从完成交易的业务角度来说,线上和线下区别不大,只是物理空间上的差别。从会展经济角度来说,场地出租方没有了租金收入会是一种损失。而对于办会方来说,线上馆配除了不受时空限制外,还有一个很大的优势,即免除了大量的接待工作,节约场地租金和差旅费,降低办会成本,提高了效率。

  全国馆配商联盟常务副理事长、人天书店集团总经理施春生预期,本届线上图采会的采书码洋会有更大突破。他认为原因有三:疫情期间,图书馆基本停止采购,图采会能出现集中采书热潮;以往现场图采会采书时间只有短短两天,图书馆想做到全品类图书采购很难,而线上图采会可根据中图分类法、营销分类法等,结合图书出版信息、馆藏特点等进行查重、筛选,大大提高采书效率;以往现场图采会受经费、场地限制,导致参与人数有限,而线上图采会不受时空限制,图书资源更加丰富、参与人数更多。

  信息服务在销售中作用明显

  此次将图采会搬到线上,既是对馆配产业链线上信息交互能力的一次考验,也是出版社进行线上布局与营销的机遇与挑战。

  记者了解到,此次馆配会科学出版社将提供近3万种可供图书的商品信息,并加强与大中专院校图书馆及各级公共图书馆的数据传递,提高终端馆需求满足率。科学出版社销售中心主任张秀波表示,线上图采会突出信息服务,商品信息在实现销售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将促进出版社特别是中小型出版社对信息商品的重视。电子工业出版社副社长赵晨阳则认为,出版社可以全品种参展,营销可以充分发挥线上互动的优势,不再受线下图采会物理实体空间的限制。目前,电子工业出版社与全国主要馆配商均实现了可供书目模块EDI数据对接,可实现出版社新书信息同步发布。

  疫情结束后,线上图采会会不会成为常态?作为2020春季图采会的承办单位,上海联诚图书有限公司董事长杜青江认为,线上图采会可以变为长年24小时“不打烊”。“疫情对馆社店传统服务模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但也提供了新的机遇,可以预见,线上服务今后可能变为主渠道,且更趋成熟。”在全国馆配商联盟副理事长单位重庆天泰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赵芳琳看来,可能在相当长的时期内,线上采书会成为常态化的方式,馆社店需要逐步适应,同时注意学习其他行业新的模式。

  “云书展”:图书营销新“玩法”

  □本报记者 金鑫

  3月4日下午,在上海市福州路的世纪出版集团大厦,悦悦图书线下志达书店店长邵莉莉、上海译文出版社营销部主任丁丽洁,戴着口罩在悦悦图书天猫店的直播镜头里“云游”上海译文出版社,从编辑室、出版科、数字部、市场部,走到词典教育编辑室,逛游挂着经典书封面的弧形走廊,穿越拥挤而不失温馨的编辑部格子间……加上“神秘嘉宾”上海译文出版社社长韩卫东、副总编辑黄昱宁上阵“带货”,让屏幕前热爱图书的网友们直呼“会玩”。

  事实上,“云游出版社”线上线下创新联动,是沪上出版界积极转型突破的缩影,也是疫情期间启动的“上海书展·阅读的力量”2020特别网聚活动的生动注脚。“借此试水,加快探索和推动出版、发行行业的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培育一批探路者、先行者,构建上海大出版产业网上新业态。”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徐炯如是说。

  与读者“云上相约”

  2019年上海书展首次启动了线上线下联动,让不能到现场的读者也能享受到上海书展很多高品质的文化服务,留下深刻印象。“上海书展·阅读的力量”2020特别网聚活动便是受此启发精心策划的一次特别活动。

  2月下旬起,一大批作家、学者、艺术家、社会知名人士以及网站人气主播汇聚“云端”,与读者在“空中”探讨疫情期间的生活感受,分享正在阅读的一本书、一篇文章,听过的一首歌曲……

  据“云书展”每日发布的重点活动清单显示,截至目前,已累计举办了200余场形式新颖的线上阅读活动,吸引了数千万人次观看参与。以年轻人聚集的文化社区B站为例,第一时间上线的“上海书展·阅读的力量”活动专题,汇集各出版社及B站自有精品内容,视频总播放量超过6295.3万,弹幕互动总量12.6万。

  随着“上海书展·阅读的力量”2020特别网聚活动的开展,沪上出版社、书店、文化平台纷纷探索开启“线上模式”,探索新的图书营销“玩法”,为受疫情影响的图书行业助力。

  志达书店总经理罗红告诉《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策划的“云游出版社”活动一经发出,便得到了出版单位的积极响应。“疫情期间大家宅在家里,阅读需求量比以往更大。问题是,怎样把读者的需求变成我们的机会,这是书店人需要思考的。”罗红解释道,“云游”的创意整合了从书店到网络渠道到出版社的行业资源,通过直播的方式增强用户互动,实现线上阅读的传播和文化分享,同时也促进了图书销售的增长。据悉,直播当日,一个半小时的直播有近2400人次观看,点赞超7万,悦悦图书天猫店粉丝数也从58.3万增至58.5万。

  探索“更开放选项”

  在互联网时代,线上发展或是书业发展新的契机。“整合网上资源,推动和推荐一些能够顺应时代发展的新的阅读或图书发行模式,今后或许可能成为书业的一种发展方向。”“云书展”活动策划方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在上海市委宣传部于2月14日发布的《全力支持服务本市文化企业疫情防控平稳健康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中,记者特别注意到了“推动文化企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新要求,特别鼓励传统文化企业利用好新技术,线上线下两条腿走路,提升抗风险能力。

  “互联网时代对图书编辑的要求更高,我刚入行时和同事都以案头编书为主,根本无法想象有一天自己会坐在镜头前当‘主播’,吆喝卖书。”“云游出版社”活动推出后,黄昱宁有感而发。

  而在韩卫东看来,这次疫情,让出版人更深刻了解了阅读的意义和力量,阅读究竟能带来什么?读书、卖书还能怎么玩?这些话题都有了更开放的选项。“无论出版社还是书店,都要成为线上线下融合的整个产业链中的一环。数字阅读产品、平台和新零售出口,是我们这两年明确的发展布局,现在我们坚定了对这个方向的信心。”韩卫东说。

  罗红也告诉记者,除上直播之外,志达书店今年也拓展了线上销售渠道,新开了微店。“微店主要是配合社群直播等活动来做重点销售。”罗红透露,直播一小时,有2000人次观看量,卖出图书200本左右,销售转化率大概在10%。“现在是用户经济时代,竞争的核心在于为用户提供什么样的服务。只有走到用户中去,才能发现和挖掘用户真正的需求是什么。同时,也要及时关注新技术和新媒体的发展,用读者喜闻乐见的方式与他们保持联系。”罗红说。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鄂ICP备19004605号-4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