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信息

人邮社转型融合迈入2.0阶段

2020-03-11 来源:出版商务周报 李海涛
  网络技术的发展,让许多传统出版机构都开始了对融合出版的探索。2017年,为联结职能属性和业务属性、打通数据前后端,人民邮电出版社(简称“人邮社”)将提供信息服务的网络建设部和开展融合出版的数字出版部合并,组建信息技术部,并以此为契机,从整个出版社融合发展顶层设计出发,开始搭建全社的融合出版大平台——人邮融智知识服务平台,该平台的建立为人邮社的数字出版转型及融合发展从1.0阶段迈进2.0阶段,奠定了基础。

  为什么要做人邮融智知识服务平台

  近年来,整体图书零售市场规模一直在增长,人邮社的销售收入和利润也在增长,但在移动互联网时代,阅读载体的改变促使新的需求大量出现,传统出版也由此暴露出许多问题,如生产周期过长、内容资源孤立、用户数据不明、营销策划分离、产品形态单一等。而作为专业出版社,人邮社所面临的问题更加明显。以人邮社主要的出版领域之一计算机图书来说,传统纸质书市场占有率大约在四分之一。但当下,该领域读者和用户更加倾向于通过网络获取资源和服务,这给纸质书销售带来了较大冲击。因此,人邮社更要向融合发展的快速转型。

  长久以来,出版的文化属性和产业属性毋庸置疑,技术属性则较少被关注,但实际上,技术属性正是推动出版行业发展的动力。现在,人们面对的是一个万物皆媒、人机共生、自我进化的媒体时代,非传统出版的机构和人才进入出版行业的门槛也变得越来越低,然而许多传统出版机构却未能及时适应。当前,已经有一些作者在出版纸质书的时候选择将数字版权授权给互联网公司而非出版机构,出版业所面临的危机可见一斑。在这样的背景下,如果传统出版机构还固守以往的想法,不能适应市场变化、创新发展模式,迟早会被淘汰。

  人邮融智知识服务平台的建设,正是出于人邮社自身融合发展业务的迫切需要。近些年,人邮社在数字出版和融合发展方面做了许多探索。比如在教育板块开发了“人邮学院在线教育平台”,在信息技术板块创建了“异步社区”;到2017年,各部门、各业务板块各自的平台、公众号加起来,已经有40多个新媒体账号在运营。但各领域的资源和用户不能互通,不但无法发挥出版社整体优势,而且给管理和决策带来较大困难,新业务探索成本也较高,不利于后续的可持续发展以及用户与资源为一体的生态建设。在这种情况下,人邮融智知识服务平台应运而生。通过建立底层基础数据平台,把全社的数字资源和用户资源进行统一管理与数据回溯,并通过智能化技术手段降低新业务的开发周期与开发成本,实现1+1>2的效果,引导出版社融合发展业务不断向前发展。

  人邮融智知识服务平台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方案

  在开发建设人邮融智知识服务平台之初,人邮社所设定的目标是:从资源和用户两个角度搭建底层平台,进行出版社数字出版和融合发展顶层设计,实现内容资源和用户资源全社统一管理,做到可见、可管、可用;原有的融合发展运营产品从用户角度出发进行迭代升级,向“互联网+出版”方向迈进,搭建人邮融智知识服务平台生态体系;不断发挥出版社自身优势,聚集更多优质资源。换句话说,就是努力把读者转化为用户,以充分挖掘用户的潜在价值;把传统出版内容转为知识付费内容以充分获取内容的互联网价值;传统编辑成长为数字产品经理;出版机构转变为知识服务机构;传统出版生态体系转换为大数据知识服务生态,并构建完整的数据流、信息流、服务流。

  平台建设之初所设定的目标现在看来依然不过时。融合发展、数字出版业务和传统出版并非取代关系,而是优势互补,迭代更新。前几年,慕课版、微课版、视频学习版等各种类型的新形态图书让人邮社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这是应用信息技术手段提升传统出版整体竞争力的最好证明,这个阶段是人邮社融合发展的1.0阶段,也就是“出版+互联网”阶段。目前,人邮社正努力探索融合发展2.0阶段,即“互联网+出版”阶段。人邮融智知识服务平台既是这一阶段的顶层设计,也是底层基础。

  人邮融智知识服务平台以可复用的内容资源和用户数据为载体,以可迭代的柔性功能框架设计为支撑,协助业务部门在各自垂直领域融合发展,既促进传统图书业务发展,也为数字产品开发与运营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以期改变内容资源孤立、用户数据不明、产品形态单一的局面,最终通过现有技术,构建内容资源、用户数据、数字产品运营的均衡共生的数字新生态。

  整个平台自下而上可分为数据层、产品层和服务层。数据层包括用户数据中心、内容资源中心,分别实现用户和内容的数据采集;产品层包括人邮学院、专业技能平台等PC端产品线,联合移动端的微信公众号、微博、头条号,是用户前台可见的产品形态;最上层是服务层,实现数字内容服务、信息咨询服务、图书服务及其他相关服务。其中,具体业务部门的数字产品是对外运营的窗口,通过该知识服务平台的融智孵化中心进行柔性功能组合,实现部门内数字产品的自由搭建与分散运营,极大地降低了新产品的开发周期和开发成本。另外,人邮社还在ERP系统平台开发上线了数字选题模块,不到半年的时间已经有将近300个数字选题立项。人邮融智知识服务平台既可以让编辑通过动态数据了解自己的项目推进状况,引导编辑的数字思维转变,也为决策提供支持。

  平台如地基,产品是地面上的大楼,楼里的住户就是出版社的用户,楼内基础设施是出版社多年积攒下来的优质内容资源,这就是人邮融智知识服务平台整个产品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方案。

  融合发展的“三观”策略与两个制度

  不论是一个融合发展平台还是一个单独的数字资源产品,在建设前和建好之后都要坚持基本原则,在这方面,人邮社有“三观”。

  第一,大选题观。编辑在策划选题之初,需要考虑的不光是书,还有其他服务产品。在选题立项之初,就要按照大选题观来进行规划与设计。由市场需求和运营人员决定哪一个产品先上市。也正因如此,人邮社在电子书和有声书方面获得了不错的成绩,2019年实现销售额近2000万元。

  第二,大营销观。流量在哪儿,营销就应该到哪儿。随着产品形态增多和市场的不断变化,整体的营销渠道和盈利模式均发生改变。新的数字阅读渠道在拓展,传统的电商网络已经不能承载全部需求,在这种情况下,新的数字分销网络的建立势在必行。

  第三,大风险观。新兴业务的探索本身就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和风险,人邮社坚持领导带头、责任先行,通过垂直领域突破、一体化建设以及择优方针来逐步落实全媒体出版格局的组建,从而降低知识服务领域存在的未知风险。

  虽然数字出版是新事物,不宜设限太多,但探索到一定阶段之后也要通过制度进行规范。2019年,人邮社制定了两个相关制度,一个是数字产品选题的管理制度,对数字产品选题的申报、三审、制作过程进行规范管理;另一个是融合发展项目管理办法,重点对融合发展业务(尤其是数字产品取得的收入如何进行计算和对部门的激励政策)在制度上给予保障。

  在探索中,很难快速判断一个方向或一个产品是对还是错,但不论如何,人邮社希望通过大选题观、大营销观、大风险观,不断地提高新形态业务收入在总体收入中所占的比重,为出版业的创新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推动文化产业繁荣兴盛。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鄂ICP备19004605号-4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