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民族民间音乐集成》苏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编/苏州大学出版社、时代新媒体出版社2020年2月版
在我国悠久丰厚的灿烂历史中,民族民间音乐作为其中重要的文化支流,为民族文化的发展与延续做出了重要贡献。民间音乐来源于各民族的生活,是不同时代、不同地域民俗民风的艺术体现。但是,在市场经济运作的“时髦文化”面前,曾代表我国优秀文化的传统民族民间音乐辉煌难在。令人感动的是,仍有一批文艺工作者、文化传播者孜孜不倦地为了继承和发扬传统之精神,将过去的经典记录、保存下来,以便后人总结和研究。由苏州市文联编纂,苏州大学出版社和时代新媒体出版社共同出版的《苏州民族民间音乐集成》(以下简称《集成》),正是一套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原苏州地区音乐艺术的厚重佳作。
苏州的传统文化及民间艺术历来发达,民族民间音乐如吴歌、俗曲和戏曲,曲艺音乐品种繁多、争奇斗艳。苏州的音乐工作者收集、掌握了大量的传统音乐资料,并经过整理、编辑,为民间艺术的传承和创新做出了贡献。苏州市文联以此为基础,自上世纪80年代起即开启了民间音乐乐谱整理汇总工作,于1984年编纂完成了一套内部油印音乐丛书“苏州民族民间音乐集成”。30余年后,在全国普遍倡导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背景下,这套极具史料价值和艺术研究价值的的著作终于公开出版发行,非常具有现实意义。
苏州民族民间音乐是数百年来苏州民族民间音乐发展的缩影,真实地记录和反映了苏州老百姓在各个历史时期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如劳动、生产、家庭、婚姻、爱情、风俗、宗教信仰等,与百姓的生活密不可分。艺术来源于生活,《集成》分9卷,着重收录了以“民间歌曲”“苏南吹打”“十番锣鼓”“弹词音乐”等为主的极具当地人文风貌和地方特色的音乐形式,并基本保持了曲调的原有面貌,尤其是为了保持民歌中衬字的乡土特色,均以吴语读音为准。
《集成》的出版既是对苏州民族民间音乐的系统性总结,也是对编纂者辛勤付出的最好回报。苏州市文联于上世纪80年代组织专家和艺术骨干开展编选工作,他们积极踊跃、认真负责、仔细遴选,甚至完成了大量的现场记录,只为最真实地将这种口头传承的民间艺术和表演艺术集结成册,避免因时代变迁而造成文化流失。30多年过去了,一些当年参与《集成》编纂的作者已因病过世,他们为苏州音乐史的延续和发扬做出了巨大贡献,我们理应对他们致以崇高的敬意。不仅是苏州地区,全国其他地区的具有保护性和传承性的传统民族民间音乐,仍然在被持续地收集、归纳、编纂,让更多人认识到传统音乐的魅力和价值。同时,传统音乐并不应该困于历史的牢笼,仅仅成为过时的档案。所谓“吐故纳新”,任何一种优秀的传统音乐,只有紧随时代,不断地扬弃、改造和更新,才能保持其旺盛的生命力。传统音乐提供了丰富的艺术素材、生活素材,在文化传播的更远处,我格外期待当代的音乐人能够吸收传统之精髓,并加以时代语言的改造,使其更加适合现代大众的审美需求。毕竟,一旦脱离了以人为本的生活基调,再经典的旋律亦只能高存庙堂之上。曲终人不散,只有走近生活,民族民间音乐的传承才能够拥有长久的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