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叶上的小蜗牛》黄纷纷文 刘雪玲、张春荣、杨舒涵图/新世纪出版社2019年7月版/39.00元
让与幼年生命共鸣的图画书走进孩子的日常生活,其更深层次的意义,并不仅仅在于“阅读”,而是其中寄寓着普遍而永恒的价值,能触动那些幼小、纯洁的心灵。图画书是最适宜幼年生命阅读的载体形式之一,故事之力、图画之美、形式之丰、细节之趣,承载了童心岁月中那些无法忘却的动人情感和体验,皆是幼小生命对爱和世界万物的感动和体谅。《树叶上的小蜗牛》正是这样一部作品。该书是中国民间布贴画、撕纸画艺术家刘雪玲的首部图画书作品。她的创作来源于对外孙女朵朵的爱,她期望用自己最为谙熟的传统艺术,讲述一个关于亲情、关于生命、关于自然万物和时间更迭的故事。
故事引人入胜的开头是——秋天到了,山上的树叶红了。小蜗牛没有见过秋天,它要和妈妈去看风景。女孩朵朵最喜欢秋天,她要和姥姥到山上摘果子。当在大树上看风景的小蜗牛不小心掉到朵朵的篮子里,两条叙事线索交汇于此,故事也达到小高潮。朵朵想带小蜗牛回家,而紧张担忧的蜗牛妈妈纵身一跃,奋力跃进朵朵的篮子里。当姥姥走累了,坐下来给朵朵讲故事时,蜗牛妈妈背起小蜗牛,爬出篮子。小狗发现了,汪汪叫起来。而朵朵的选择是:“我离开家,妈妈也会担心我的。”姥姥听了,微笑着点头。最后,朵朵把这次出门远行,编织成了一个关于爱的故事《小蜗牛回家——送给妈妈》。情节的推进中伴随的是强大的情感的递进,真挚动人。
这个内核丰富多元的故事,首先关于“爱”,姥姥对朵朵的爱,朵朵对妈妈的爱,包括蜗牛妈妈对小蜗牛奋不顾身的爱。这也是一本关于人与自然万物关系的隐喻书,人与自然万物最好的关系不是侵占,而是推己及人的平等相处。这也可以视为一个关于成长的故事。在儿童文学的大量经典叙事中,“出门”和“寻找”往往是少年步入成长的标志性姿态;对于朵朵而言,她也在出门远行的过程中学会共情和理解,从而实现成长。这更是一个关于人生的寓言故事,隐藏着丰富的意象和哲思。正如书中的别册所言,从故事的立意上,秋天是姥姥暮年的暗喻,落叶本是生命走向终点的象征。但朵朵把落叶创作成树叶画,赋予了落叶全新的“第二次生命”,成为三代人之间爱的见证,是这个故事最令人动容的表达。
这本图画书采用了一种繁复的图画呈现技艺——拼贴。秋天的缤纷落叶被剪贴成了一幅幅动人的图画,似乎触手可及的形状、脉络、颜色,在刘雪玲的巧手下,是一幅气势恢宏的山河秋色图,也是朵朵、小蜗牛栩栩如生的近景微雕。秋叶独有的质感,呈现出一种难得的稚拙之感;拼贴产生的独特视觉效果,让叙事空间的表现力进一步扩张。丰富的表现力和童真童趣的艺术感觉令人动容,直抵心间。
更值得一提的是该书的编辑功力。编辑的功力和巧思体现在这本图画书的每一处,如单页、跨页、半跨页的安排;文字的编排方式有趣而活跃,文字成为了图画的一部分,在空间排列上也形成了语言的节奏感;色彩的处理温暖而甜蜜。
总而言之,图画书带来了一个神奇而广阔的想象叙事空间。图像的连缀以及翻页,使其在二维画面的基础上获得时间性和空间性,而故事为图像赋予灵魂。深藏在优秀的图画书图文背后的,是永恒的、形而上的精神意蕴和美学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