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信息

写给孩子们的精灵故事 “山精灵童话”系列

2020-03-06 来源:中国出版传媒商报 徐立莎
  “山精灵童话”系列 周静著/明天出版社2019年5月版/22.00元(册)

  青年儿童文学作家周静喜欢童话,且善于依托民间传说和湖湘文化,用奇幻瑰丽的想象,干净明朗且富有诗意的语言构筑奇妙瑰丽的幻想世界,并能够在现实与奇幻之间实现巧妙对接。她的童话,浸透着她对童年的美好回忆,对生命意义的理解与思索,给人向善、向光、向美的力量。她的新作“山精灵童话”系列便是对这种创作理念的充分体现。该系列作品由明天出版社出版,包括《赶集日来的朋友》《蓝电话》《小山鬼的银币》3册。

  翻开“山精灵童话”系列,熟悉的民间生活气息扑面而来。给读者留下浓墨重彩记忆的,首先是那些带有文化印记的物件,如竹篙、糍粑、铜勺(《赶集日来的朋友》),拨浪鼓、铜顶针(《小山鬼的银币》),花裙子、草药(《蓝电话》)……这些物件虽然普通,但是与本土文化密切相关,容易引起读者共鸣。其次是对自然环境的细致描摹,作者在乡村长大,村庄、田野、山林、河流是作者为故事设置的自然环境。远处飘起的缕缕炊烟、敞露在山野里的村庄、刚出锅的热腾腾的油条、雪地里埋藏的山鸡毛……无一不呈现出鲜活的生活质感。这种纯粹、斑斓的画面闪耀着一种自然之美、质朴之美、生命之美。

  周静不会在作品中设计善与恶、美与丑的对立,而是怀有人文关怀之心,对万事万物充满包容与宽宥。她希望带给儿童温暖与希望,让儿童面对复杂的世界时,能永葆纯真、善良的本性。该系列塑造的精灵形象对人类充满善意,《赶集日来的朋友》里的“红狐狸”,《蓝电话》里的“三只狗獾”,《小山鬼的银币》里的“小山鬼”,这些大山里的精灵拥有美好的情感,喜欢与人类做朋友。作者有意将这些精灵的真实身份隐藏在文字里,将其拟化为卖陶罐的小女孩、渴望做新衣服的小女孩、卖东西的小货郎,让他们参与到人们的生活中,和孩子们一起玩耍。他们和孩子一样纯真、善良,得不到想要的东西时会哭泣,心意满足时会咯咯笑,做了错事时会羞愧……从这些精灵身上,孩子可以看到自己的影子,成人可以看到童年时代的自己。作者用符合孩童审美喜好的叙述方式,让孩子不自觉地对故事中的精灵和人物产生真切的情感认同。故事背后的深意,孩子未必能理解,但是其中蕴含的朴素道理对孩子有启迪作用,引导孩子培养淳朴、善良、自信、乐观的品质。

  该系列还是一套聚焦“爱”的童话作品。首先是自我之爱,主要表现为精灵们为实现目标而努力。比如,小山鬼的目标是当一名工匠,能和东山里的山鬼一样会打铁、会炼金,为了实现目标,小山鬼毅然决然地去了东山;狗獾的目标是穿新衣服,为了卖花布去采桃树浆、蘑菇、果子等。其次是他人之爱。这种爱是自发的,不带功利色彩的。“阿火”带“我”摘葡萄、菌子,并将藏有大山“宝藏”的秘密之地告诉了“我”;狗獾姐妹为了给“我”阿爸治病,主动去山里采集草药乌豆根……这些行为都是善意之举,是对他人最真挚的关怀。

  最重要的是生命之爱,即人与精灵,也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周静注重塑造精灵内在精神的饱满,赋予它们近乎人的情感和行为。故事里人与精灵的关系就如同家人朋友般自然亲切,心意相通,彼此没有语言沟通的障碍。这种万物有灵、众生平等的和谐理念,使周静创造的童话世界分外纯净、明亮,也让读者不自觉地对生命产生更深远的思考。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鄂ICP备19004605号-4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