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图书作为电商获取流量的低价商品,一直以高折扣让利消费者,而这种让利最终却由上游出版商承担。中国出版协会副秘书长、中国青年出版社北京中青文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刘炜认为,由行业牵头去限制渠道商对于读者的定价并不严谨,但这也不意味着行业无所适从。“出版商可以在年初签订供货合同的同时签订返点合同,即有一个明确的折扣预期,而不要使供货价格‘悬而未定’。”刘炜举例说,假如出版商给实体书店和电商都是6.0折发货,但同时确定给电商3个点的返点,那么电商在明确回款金额的前提下,就会以5.7折的价格保底上架。刘炜也坦言,这种做法在业界存在分歧,不具有主导性地位。在“剧场效应”的困局下,作为利益个体的出版商独木难支,每个企业都不希望自己被抛弃,当局部利益大于整体利益时,想要站出来履行责任担当维护行业秩序而牺牲自身利益的行为不切实际。“这种情况下,更适合行业协会出面协调,将每一个孤立的‘火把’连接起来。至少可以针对现状召集会员,形成一个最大公约数的解决方案。因为只有行业协会才能使得各家出版社的利益在释放责任担当的过程中受到保护,而不是孤军奋战。”
对于电商的崛起而导致的线下门店衰落,刘炜则认为,新技术对于旧商业形态摧枯拉朽式的摧毁是一种正常现象,电商对门店的摧毁不会改变出版社的生存状况,实体书店的关闭是顾客行为方式的改变所决定的。而决定书业生存状况的内在原因是由产品质量的好坏和同行之间内容同质化竞争所共同决定的。既然当下已经进入电商时代,那么需要注意的是防止电商的垄断现象出现,一旦出现一家独大,那才是出版业的“至暗时刻”。(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