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9-11日,第33届北京图书订货会在京举办。为期3天的订货会共吸引全国各地参展单位768家,各参展单位带来近40万种图书,馆内采订图书8100万元,吸引人流9.6万人次。此外,还有42家场外书店作为分会场参加了订货会零售工作。在本世纪第三个十年来临之际,北京图书订货会吹响了出版业新十年的“前哨”。
把握正确导向,主题出版亮点纷呈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年,也是“十三五”规划收官和“十四五”规划确定目标之年,本届订货会以“全面推进出版业高质量发展,精品图书助力小康社会繁荣”为主题, 围绕新中国成立70周年、精准脱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等重要大事,集中展示出版业的主题出版成果。
本届订货会围绕国家发展大局,全方位展示大众喜爱的主题出版物、精品出版物。一些紧扣时代主题的图书,如广东人民出版社(简称“广东人民社”)《中华人民共和国通史》、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翻翻地图·我爱我的祖国》、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五星红旗我为你骄傲——中国登山队的故事》备受关注。
相关主题活动方面,北京出版集团特别设置了“光荣与梦想·致敬新中国文学70年”主形象墙以展示新中国成立70年文学创作的发展成果;与共和国同龄的重庆出版集团举办了以经典致敬岁月——重庆出版社70周年诵读会;航空工业出版社发布新书《向祖国汇报--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国庆阅兵受阅航空装备写实》;2020北京图书订货会高层论坛则围绕“小康社会书香文化的制度建设”展开。这些活动立意丰富,为传播主旋律和正能量提供了积极有益的帮助。
发挥文化创意,展区和活动传播品牌价值
文化活动是图书订货会的活力源泉。此次订货会期间,仅组委会提供的地图指南上,就有210多场文化活动。各出版机构自发组织的沟通会、交流会、推介会、接待活动累计超过千场。
这些活动不仅数量丰富,形式上也别出心裁。如青岛出版社举办的烹饪类图书《料理实验室》新书发布会,采用“边吃边聊”形式,一场新书发布会摇身一变成为美食品鉴会,令人耳目一新。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则在现场售卖福袋,福袋大多是品相良好的九成新图书,形式有趣且价格低廉,迅速引起读者购买热潮。理想国则在展位售卖咖啡,且咖啡拉花融入了理想国近期图书的封面设计,比如《伊斯坦布尔三城记》的封面,这款文化气息浓厚的咖啡吸引了大量读者拍照留念。此外,广东人民社在举办《聊斋新义》新书发布会时采用了直播售书形式,发布会一结束,线上的新书即售卖一空,可谓将新书发布会的转化价值提高了一个档次。
除了活动形式新颖之外,出版机构的展台设计也颇有亮点。中国轻工业出版社的展台设计新颖、色彩明快,富有层次感;禹田文化传媒的展台凸显国际化设计理念,风格现代时尚;文物出版社的展台则结合自身特点,颜色复古,稳重大气;而华东六少出版集合体整体造型根据颜色分区配色,几个分区颜色相互映衬,生动活泼。
今年,订货会组委会依然评选出了最佳展台和十佳展台,最佳展台荣誉由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浙江出版集团等5家出版机构获得,十佳展台荣誉则由重庆出版集团、南方少儿联盟、国开童媒(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等10家出版机构获得。
新旧业态共存互融,行业论坛展望“新十年”
此次订货会是一次传统出版与新业态并存相融的盛会。展会期间,相关公司展示了VR、AR、无人售书柜等新业态、新技术在出版领域的应用,与出版相关的软件、数据库、机器人、抖音、快手等都不曾缺席。除了融合了新技术的图书产品外,今年订货会上多家出版单位都设置了“数字展示区”或“数字融合发展体验区”,借助数字技术多维度呈现图书内容成为一大亮点。
订货会期间举办的行业论坛中,“融合发展”成为重要议题。在新闻出版业互联网大会上,中国出版协会常务副理事长邬书林指出,信息技术能提供更好的出版内容、出版运行和强大的技术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以及区块链正在对出版业产生重大的影响。在阅读X论坛上,梦想人科技总裁周志颖表示,书籍是人类历史上承载文化与知识最标准化的载体,基于互联网的新媒体技术、增强现实(AR)技术,将进一步拓展知识传播的手段和方法,出版人可以将二者优势融为一体,为读者带来更高效、更完美的阅读体验。
新技术为出版业带来了无限可能,但也有人指出出版业应当清醒的认知现状。在2020出版业创新年会上,资深出版人敖然表示,当前我国的出版融合发展正处在一个爬坡、过坎的关键期,传统出版与新兴出版从相夹到真正完全相融还有不小的距离。
站在2020年这个新十年的起点,除了技术议题,一系列行业论坛还将视角集中于实体书店发展、童书发展、馆配、教材出版等,业内人士或分享自身经验,或提供理论指引,为出版业的新发展提供了借鉴和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