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带来实体门店暂停营业潮,在2020年鼠年春节销售旺季来临前,给实体书店的销售增长按上了“暂停键”。疫情之下,线下门店关闭,但很多经营成本并没有因此而抹掉。中国出版传媒商报邀请书店人算算书城运营账,并谈谈希望在哪些方面得到扶持。(受访书店同仁名单详见本期第6版报眉)
问题一:贵书城在疫情闭店期间, 需承担哪些成本?面临哪些困难?
关键词:人力、书店物业、房租、防疫物资、食材损失
赵毅:疫情闭店期间,房租、人工成本、前期装修等费用摊销成为压在北方图书城身上的三座大山。同时,因闭店导致线下营业收入几乎为零以及未来客流的大幅下降,都让书城经营面临严重困难。
秦辉:疫情发生以来,北京图书大厦现有疫情防控物资愈显匮乏,大厦正在争取多方力量筹备。
祝景涛:成本主要是人力成本和物业成本。由于门店闭店,在这一阶段大批消费者的需求由线下转线上,恢复营业后肯定也会受疫情的影响,门店到店的消费者也需要恢复期。
孟庆宁:南京凤凰书城闭店期间店面没有销售,活动不能正常开展。疫情期间及随后一段时间内,实体店的人流将大幅减少,销售也随之锐减。与此同时,相应的人员、水电物业成本支出,将给实体书店带来很大的经营压力。
黄吉林:桂林书城的门面是自己的,最大的开支成本是人力费用,其它的费用相对较少。之后书城面临的主要困难是到店读者将大幅减少,零售下降令人担忧;对外出租的门面、柜台租金预计将也会有一定程度的减少;而货款结算资金的压力、退货造成物流成本将大幅增加、流动资金紧张等。
黄儒斌:此次暂停营业期间既是海南旅游的旺季,也是海口解放路书城传统销售旺季,书城临时暂停营业,不仅没有营业收入,货品积压损耗、人员工资、租赁、运输、折旧等成本也是一大笔支出。
刘颖:闭店期间,书城承担值班员工及每日的防疫消毒备品等成本开销,其困难仍是口罩、酒精等备品不足。
肖建新:闭店期间,湖南图书城面临的支出一是人工成本,二是闭店期间,值守及消毒人员加班费用,三是防疫及消毒用品的购置费用。遇到的困难则是担心原本忠实的线下读者不得不选择线上渠道购书,并形成一定的消费习惯后彻底流失,将实体书店作为补充购书渠道。
遇世杰:主要承担的就是人工成本、节假日值班人员工资以及房租成本。
褚文强:闭店期间需承担员工工资、固定资产折旧等相关费用。恢复营业时,需要消毒检测等用品及专业知识培训。
刘忠:闭店期间承担的成本包括:销售损失、员工的开支、防疫抗疫开支、业务的流失、进出运费的增加、后期后遗症的显现。在未来面临过渡期和后遗症的克服、成本和利润负增长的双重压力。
徐万明:在疫情闭店期间,人力资源成本必不可少。由于此次疫情事态严重,因此今后一段时间门店销售必定不会乐观,书城可能面临将近4——5个月的营销真空期。
田云红:疫情闭店期间,临沂书城需承担场所租赁费、员工人力开支等成本。
王星:主要是人力成本和非自有物业的租赁成本。目前压力非常大,特别是在疫情发展过程中,销售几乎为零。
胡燕:闭店期间,宁波新华书店集团旗下各门店需要承担房租成本、人工成本、水电成本。其中,集团旗下部分门店自营咖啡吧,也产生了食材损失。面临的困难从直观上考虑,销售额的直线下降,增加了企业的经营发展压力。从潜在因素考虑,疫情期间读者的阅读方式和消费方式正在被潜移默化地改变,会形成对线下实体书店的巨大冲击。
韩朝辉:闭店之前,受疫情的影响,卖场已经出现同比人流量和销售下降。青岛书城以卖场零售为主,闭店后虽然通过电商开展线上服务,但实际销售受春节停运、物流加价、与同期比到货慢、平台竞争激烈等多方影响,另外线上购买较店内自主采购相比关联销售弱化,导致经营收入无法与去年同期相比。营业收入大幅下降,仍需要承担人工费用、物业费用(包括水电费等)、设备投入折旧、日常维护及恢复营业前的消毒物资筹备等成本。同时,书城的自营餐饮会有食材损失。受疫情整体影响,即使恢复营业后,人流量和销售也不乐观。
余利平:闭店期间的人工成本,目前店租也受影响。
邱绍琳:闭店期间需承担固定成本,水电暖、物业、人员工资等;经营前景不确定,原有的客户群不得不选择线上渠道,客户大量流失;年前大量备货将造成库存积压;如果开业,在疫情没有彻底解除以前,客流量不多,开业成本固定,员工的安全问题等,都面临不小困难。
刘小亚:疫情期间,实体书店面临着人力成本、经营成本、防护成本、库存压力等,与此同时,图书的“进、销、存、退”都受到一定影响。
屈萌:实体书店本身经营困难重重,此次疫情的出现,无疑是雪上加霜,这种影响短期无法逆转。
周志远:一是因为闭店,直接营业损失约1000万元,其中无锡图书中心约800万元。二是闭店期间员工工资及书城物业管理费需正常支付。三是预计疫情解除后,无锡图书中心租赁、联营单位将提出降租、降扣、退租要求,损失暂时无法估计。
海文茂:闭店期间无法实现图书销售收入,同时还要承担人员工资、值班人员加班费,办公室及卖场人员防护、设备消毒用品购置费等开支。西北书城升级改造项目亦不能按期完工交付,影响全年销售。
张帆:疫情发生期间,鲁南书城暂停营业,需要担负的成本主要包括:员工工资及社会保险等各项费用;店内添订的过年销售多元产品、餐饮待加工食品成本;图书库存产生的物流、退货等费用;书城闭店期间安防运营成本;书城内租户的额外损失;前期建立起的阅读活动客户群预定的春节活动延后带来的消耗成本。
问题二:书城希望得到哪些扶持和帮助?
关键词:租金减免、线上销售限价、文化优惠券发放、加大阅读宣传推广力度、出版社支持
赵毅:一是希望当下能够获得一批未来恢复营业使用的防疫物资。二是希望政府相关部门能够出台疫情期间的租金减免政策。三是希望政府相关部门2020年度加大力度推出实体书店扶持政策,并以应急救急和“点穴式”扶持为主,如在租金、人工费用方面给予专项支持,以及协调低息或无息贷款用于书店周转资金等。四是希望出版机构对2020年出版的新书进行网络限价销售。
祝景涛:希望政府出面对于图书线上销售进行控价,缩小线上线下的价格差,为实体门店争取价格空间。
孟庆宁:一是对书店恢复营业给予正面的宣传引导;二是对新书在线上销售平台一定时间内限价销售;三是政府对实体书店制定长期、系统的扶持政策,如每年多次采购文化阅读消费券向社会发放,鼓励读者走进书店消费。
黄吉林:一是希望政府对实体书店给予的政策倾钭和支持,如减免税费,在教材、教辅书发行、政治读物发行给予支持等。二是希望得到一定的政策资金扶持。三是希望出版单位能够延长结算时间。
肖建新:希望政府出台一些扶持实体书店的政策、举办读书活动,让更多读者回归实体门店。
遇世杰:希望能够得到相关部门资金方面的扶持和帮助。
袁雪:首先,房租减免政策。其次,社店携手共度难关,如疫情期间造成图书库存积压,社店可以共同开展打折销售活动等,提升销量、减少退货,降低损失。第三,需要政府相关部门加大全民阅读推广力度,多推出扶持政策。
刘忠:希望在物流配送、资金、人员和团队的有效跟进、各种营销方式方法和活动的良性开展、政策扶持方面获得帮助。
田云红:希望得到相关部门税收政策方面的扶持。
王星:作为实体书店,希望得到政府的扶持和帮助以及上级部门的理解和任务调整。如租金、税金减免,疫情过后一些大型书展,还有全民阅读活动推广、加大馆配图书采购等方面的扶持。
胡燕:一是政策上的支持。二是防疫物资补给支持。三是出版社营销活动支持。疫情过后,希望出版社增强营销活动形式与频率,与各门店一起带动线下读者的活动参与。
韩朝辉:面临人工和固定成本的支出,一是希望各级主管部门能出台专项政策补贴,如专项扶持资金、减税政策、稳岗补贴等。二是希望出版机构能对电商平台的新书、重点书进行临时限价。三是希望相关部门能加大全民阅读、世界阅读日等阅读活动推广活动力度,给予市民一定的购书补贴,推动文化消费。
余利平:大多数承租户都提出希望减免租金,相信政府会有一些针对企业的优惠政策出台。
刘小亚:希望政府、行业给与政策指导、资金补助或者资源倾斜。
张鹏:提高政府采购的销售折扣,文旅局对老百姓文化补贴资金向书店倾斜。目前读者所买的教师推荐教辅书多为“封闭推荐式教辅”,还需文化部门对这一领域净化。
屈萌:除希望政府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外,迫切希望对电商平台进行限价销售,给实体书店以喘息的机会。
周志远:新冠肺炎疫情对本已如履薄冰的实体书店雪上加霜,同时疫情将加速读者购书方式向线上转移。强烈呼吁国家有关部门尽快规范图书线上销售折扣,特别是新书折扣的规范,还图书市场有序规范的生态环境。
崔晶晶:希望得到政府对实体店的政策上的扶持。如规范图书市场,线上控价,保障图书行业良性运转。
张帆:一是来自政府的直接支持如补贴、发放购书券到实体书店购书、政府采取图书采购定向服务或者能够出台一些指导性的政策。二是疫情过后,希望出版机构为实体书店提供一定程度的活动支持。三是在社会媒体方面,对实体书店恢复营业在舆论上进行正确的宣传引导。
周萍:希望线上销售平台能得到迅速完善和改进,解决目前门店零售的痛点。在疫情过后的恢复期,希望政府能积极引导,对发挥社会效益有较大影响力,销售受到严重影响的门店给予资金扶持,如思茅云上乡愁书院等。也希望行业机构从行业层面对基层店发挥积极的指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