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本名为《动物小百科》的儿童科普读物,因其间存在关于果子狸的不当描述,引发不少网友抗议。有网友感慨,“希望吃野味的习惯能在一代又一代的教育中逐渐消失,可是才发现给孩子们看的科普读物充斥着这类低俗的内容。”相关出版单位表示已第一时间通知全国各销售网点全面下架该书。其他相关事宜正在继续调查处理中。
当下,越来越多的家长选择少儿科普类读物与孩子进行互动阅读,陪伴孩子在书中探索世界。读者的阅读需求造就了不断升温的少儿科普读物市场。根据开卷监控数据显示,如今我国图书市场中少儿科普类图书的动销品种已达到5万种以上,近年来每年动销的新书也有5000种左右。其间,可谓是良莠不齐,上述例子即为佐证。
作为出版人,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儿童科普读物不能“有知识没意思”,更不能“有意思没知识”,甚至让错误的知识混迹其间,误导少年儿童。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知识是儿童科普读物的本质,把科学知识讲深、讲透是儿童科普读物的第一要义。
诚如中国工程院院士汤钊猷所说,科普创作并非是给小朋友普及一般的常识,还应该反映最新的科学进展。儿童科普读物不仅是授业,给孩子们讲授科学知识,更重要的还是传道,向孩子们传递科学思维、科学精神、科学思想。优秀的儿童科普读物,鼓励孩子们追求真理,鼓励他们用科学思维方式探索世界。
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儿童科普读物,只有建立在科学精神的基石上,才是“有根之木,有源之水”!任何背离科学精神的儿童科普读物,都是不可取的,更是要不得的。
出版人,作为儿童科普读物的最后一个“把关人”,要肩负起自身的职责和使命,要守土有责,从源头上予以切断,背离科学精神的儿童科普读物可以休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