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信息

科技期刊“扬帆远行”之路——谈IJSNM期刊进入ESCI和EI等数据库的办刊体会

2020-01-20 来源:《编辑学报》
  【作 者】徐诺、苗秀芝:《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编辑部

  【摘 要】哈尔滨工业大学主办的《InternationalJournalof SmartandNanoMaterials》(IJSNM)先后被工程索引(Engineer Index,以下简称EI)和新兴资源引文索引(Emerging Sources Citation Index,以下简称ESCI)等24大国际著名数据库收录。总结办刊经验,分析IJSNM近年来取得成绩的原因、进入ESCI和EI等国际著名数据库的做法,提出积极与国际著名出版集团合作、严格把握稿件质量、提高编辑综合素质,彰显科技期刊在国际的影响力与显示度。

  【关键词】EI数据库;ESCI数据库;材料科学期刊;国际化办刊

  2015年底,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编辑部主办的《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mart and Nano Materials》(以下简称IJSNM)编辑办公室接到Taylor&Francis出版集团的消息,《国际智能和纳米材料杂志》被科睿唯安公司(原汤森路透集团)的ESCI(Emerging Sources Citation Index)数据库正式收录。自2015年底,期刊出版的所有文章可以按照全文、引用、学科分类索引、标题、摘要、关键词、作者和地址等方式在WoS(Web of Science)进行索引。

  新兴资源引文索引(ESCI)数据库由汤森路透集团于2015年推出,与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SCI)、科学引文索引扩展版(SCIE)、艺术与人文科学引文索引(A&HCI)数据库一样,同为WoS核心合集引文索引数据库[1]。该数据库旨在扩展WoS的出版物收录范围,收录具有区域重要性和新兴科技领域的高质量、同行评审出版物,方便读者和研究者引用,从而了解最为及时的科学研究发现。据汤森路透报道,“被ESCI收录的期刊已经通过了初始评估,并继续被考虑收录在有着严格评估过程和遴选标准的SCIE,SSCI和AHCI等数据库内。”王继红等[1]、付中静[2]率先在国内分析了ESCI数据库的特点,探究了ESCI与WoS的关系以及ESCI对期刊的影响。对于期刊出版机构来说,如被收录在ESCI数据库中,有助于加速论文传播和提高被引频次;加大ESCI的支持力度,有望冲进SCIE、SSCI和AHCI数据库[2]。

  IJSNM自2010年创刊,迄今为止已经出版34期,作为高质量的同行评审开放获取(OA)期刊,由哈尔滨工业大学和Taylor & Francis出版集团合作出版。在名誉主编杜善义院士、美国知名学者K.P.Chong先生和主编冷劲松教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的带领下,确定了国际化的办刊方向,从刊名、语种(全英文)、国际编委(来自20多个国家的知名学者)到稿件来源(95%以上来自世界其他国家)等都进行了国际化设计,已经成为一种以全英文发表原创性论文的国际性学术期刊[3]。该刊主要报道智能和纳米材料的相关研究,内容包括智能材料和结构、纳米及多功能材料、自修复材料、纳米复合材料、传感器和驱动器、结构健康监测及能量收集等研究的理论及其在多领域的应用。IJSNM被ESCI收录,是国际出版界和学术界对期刊质量、发展潜力的认可,表明其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提升,并向被SCIE收录的目标迈出了坚实一步,这也展示了IJSNM在国际化学术期刊之路上的重大进展。

  1 收录IJSNM的国内外数据库

  IJSNM创刊不到1年时间被EI数据库收录,随后很快被美国化学文摘、Inspec、Scopus、ESCI等24大国际著名数据库收录。各国科技期刊被国际著名数据库收录,可以扩大期刊的知名度,吸引更多国内外优质稿源,促进优秀的科技成果传播,提高期刊主办国的科技竞争力和显示度。Scopus数据库是荷兰出版商Elsevier推出的产品,与其他数据库相比,Scopus的内容更加全面,学科范围更加广泛。特别是在获取欧洲及亚太地区的文献方面,它包含的亚洲文献有30%左右是中国的文献,读者可以检索出更多的亚太地区的文献,利用该数据库扩大中国科技期刊的影响力。

  该文先介绍该数据库涉及的几个概念:CiteScore是衡量期刊所发表文献的平均受引用次数。期刊等级(SCImago)是期刊等级衡量经过加权后的期刊受引用次数。引用次数的加权值由施引期刊的学科领域和声望(SJR)决定。每篇文章的经过标准化的来源出版物影响(SNIP)是指每篇文章中来源出版物的标准化影响将实际受引用情况对照期刊所属学科领域中预期的受引用情况进行衡量。根据我刊编辑部对Scopus数据库的分析数据(见表1和图1)可知,IJSNM期刊的引用次数总体递增,2014——2018年在材料科学领域的排名总体提升。编辑人员按照图2的同类期刊CiteScore排名,了解邻近本刊排名前8位的SCI期刊,对比其文章题目、下载量、引用次数及其他优秀办刊经验,改进自己期刊的不足之处。


表1 IJSNM期刊在Scopus数据库的评价指标(2014-2018)
年份 期数 CiteScore SJR SNIP 材料科学排名
2018 2 2.09 83/434
2017 4 3.02 0.608 0.994 83/434
2016 4 1.28 0.432 0.831 184/425
2015 4 1.45 0.449 0.729 156/428
2014 4 1.16 0.412 0.518 171/413
  注:SJR:全称SCImagoJoumalRankings,是一个既考虑了期刊被引数量,又考虑了期刊被引质量的指标。它采用Goode的PageRank算法,赋予高声望期刊的引用以较高的权重,并以此规则迭代计算[4]。SNIP:是Source Normalized Impactper Paper的缩写,是衡量期刊影响力的新工具,由荷兰学者Moed教授于2010年提出的全新期刊影响力评价指标[5]。


图1 IJSNM期刊CiteScore趋势图(2013-2017)


图2 部分材料科学领域期刊的CiteScore(2017)

  2 “借船出海”的做法与体会

  毋庸讳言,当前的学术竞争在论文发表、期刊出版发行等领域已经日趋激烈而残酷,依靠一两本期刊“单打独斗”式的经营,机会是不可能在国际出版界立足生存,更难言发展[6]。从期刊定位、审稿流程、投稿系统、网页建设、编辑队伍发展、出版后的传播等角度出发,“借船出海”的合作出版模式无疑为期刊提供较强的竞争力和较高的平台。

  2.1 “借船出海”与立足国际

  科技期刊是学术交流的重要载体,是科技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科技创新水平和综合国力的主要标志之一。当前,提升中国英文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我国科技期刊整体学术水平,对促进我国优秀科研成果的对外传播与交流,赢得国家科技话语权,提升国家文化和科技软实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7]。我国众多英文科技期刊的定位主要是立足国内,面向国际。这种定位适合于在国际科技期刊行列有一定影响力、来自中国的“领头羊”期刊,有助于把创新性的科研成果向世界展示出来。据ESI统计数据显示,中国的科研实力已经取得飞跃式的发展,自然科学领域论文发表数量、总被引篇次、高被引论文数量均排在世界前列。从国家/地区、机构产生的热点论文数量来看,中国及其科研机构均排在世界首位,材料科学学科已进入世界最前沿。因此,有必要也有责任把IJSNM办刊原则定位于“立足国内,面向国际”的层面上,将中国在新材料领域的最新科技进展研究展示给世界同行,为我国的科技进展发声,努力搭建智能和纳米材料的顶级交流平台。

  国际出版集团集群化、数字化竞争激烈。爱思唯尔、施普林格•自然集团几大主要科技出版集团已形成了期刊集群化的垄断优势。例如,爱思唯尔每年出版的期刊有3200多种,施普林格•自然集团每年出版期刊有3300多种。他们不仅数量众多,而且在各学科领域均拥有具有世界影响的知名期刊。面对众多期刊的严峻竞争,经过多方位评估和考察,IJSNM决定与世界4大出版集团之一的Taylor & Francis出版集团合作,采用“借船出海”的方式站在国际出版的舞台上,力争提高中国科技期刊的国际影响力。IJSNM期刊使用国际认可的ScholarOne在线投稿系统;专业的期刊网页建设更有利于期刊宣传,网站除了完善的基本功能外,还开发出Most Cited Articles(高引文章列表)、MostRead(高浏览文章列表)等功能。从期刊的主页可以方便看到每篇文章的下载次数和引用次数(CrossRef Citations),期刊编辑从宏观上把握每篇文章的“状态”,便于思考后期的推广工作。通过这些数据,期刊编辑才好对申请美国《科学引文索引》(SCI)做到心中有数。

  2.2 创建优良的国际编辑团队,提高编辑整体素质

  期刊质量优劣需要编辑团队严格把关。编辑人员的工作态度与综合素质成为决定期刊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IJSNM的编辑团队均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部分具有海外前100名大学的专业博士学历背景,这就为期刊文章的初审、编校与出版提供巨大的保障。编辑部制定了严格的盲审制度,采取编辑初审-审稿人初审与复审(每篇文章至少邀请3位以上审稿人)-主编终审的“四审制”以及CrossCheck“双查重”原则,审稿极为严格,如果专业编辑在初审认定稿件质量较差,有权对稿件作退稿处理。

  编辑部坚持定期就专刊组稿、热点话题等重要问题召开例会,让编辑进行充分讨论,就稿件的创新性、学术性、写作水平和论文发表后的传播工作等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实现编辑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获取更充分的编辑经验。

  2.3 全球范围内吸引高质量稿源

  优质稿源是期刊竞争力的关键要素之一,关系到期刊的长远发展。没有作者提供高水平稿源,即使编辑水平再高,本领再大,科技期刊也会成为无源之河。目前全世界有十多万种科技期刊,中国的科技期刊也超过5000种,国内外期刊对优质稿源的争夺已经进入白热化阶段,如何吸引优质稿源就成为编辑的重头工作。

  IJSNM期刊编辑总结近些年吸引优质稿源的经验,包括:1)充分调动国际编委的积极性,每2年召开一次编委会会议,就杂志在下一年的计划与安排广泛征求编委建议;发挥国际编委的影响力吸引优质稿源。杂志在创办初期,国际稿源达到85%以上,其中有超过40%的文章来自包括哈佛大学、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香港理工大学等世界名校及著名实验室,在吸引优质稿源方面取得一定成效。2)建立评分制审稿专家数据库。专家库建设是一项日积月累的编辑工作,通过完善专家库的个人信息、对专家库进行动态管理、按照多项审稿规章制度对审稿周期、审稿质量打分,来实现严格的审稿流程管控。3)定期参加国内外高水平学术会议。包括主编在内的编辑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发展战略,通过参加学术会议把握当前智能和纳米材料领域的研究热点,主动策划和邀请高水平专家撰写综述文章或组织专刊,也会向参会者积极介绍杂志的情况和取得的进步,以此进一步争取好的稿源,实现一箭双雕。4)根据论文的主要参考文献,查找作者信息[8]。编辑依据高水平论文的参考文献可以获取一个数据链,即一大批高水平潜在作者的信息。通过WoS数据库整理包含作者名称、研究机构及发表的相关论文列表,然后有选择地邀请作者贡献高水平文章。

  2.4 努力提高期刊在学术界的国际显示度

  编辑对期刊的推广工作有一个重要的前提,那就是期刊出版的论文题目热度高、具有较强的创新性,论文的学术质量与编校质量过硬。IJSNM在较短的时间进入EI数据库,对编辑是一种巨大的鼓舞。接着,在主编的鼓励下,编辑整理了国际上重要的大型数据库和材料科学领域的专业数据库,一家一家数据库进行联系,推广电子版文本,介绍为出版优秀科研成果所作出的努力和取得的进步,使得IJSNM期刊后续成功被更多国际知名的大型数据库收录。

  Elsevier、Springer、Taylor&Francis、Wiley-Blackwell、NPG等国际知名学术出版商杂积极探索OA出版模式,均已出版了不同数量的OA期刊[9]。IJSNM是Taylor & Francis出版集团率先推出的OA期刊之一。它是基于信息共享的理念,利用网络条件实现科研成果广泛共享。用户可以借助Internet非常方便地进行免费阅读、下载、复制、传播、打印和检索作品等[10]。在变成开源期刊的头一年时间里,编辑做了统计发现当年文章的下载量和引用量都有了大幅的提升,一些突出的文章单篇最高浏览量达到近7000次。这种日积月累的数据,使得我刊在国际出版界的显示度不断增强。

  2.5 开展创新性的编辑工作

  科技期刊编辑工作涉及的内容比较专业和复杂,需要随时记录工作日志[11]。笔者非常认同这个观点,这些年也养成了每天记录工作日志的好习惯,把所看所想的对于工作的一些好的想法和创新性的工作方式记录下来。其中关于创新性选题策划,笔者借助近些年比较流行的ESI(InCites 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数据库评价指标,约请到“石墨烯”“能量收集”“4D打印”等多篇热点文章及专刊;依据2017年度ESI最有影响力的材料科学领域100位中国科学家名单,成功邀请其中两位知名学者新增为我刊编委成员。这些细致而认真的编辑工作,无疑为期刊的点滴进步贡献重要力量。

  3 结论

  面对竞争激烈的国内外科技期刊市场,我们要不断思考和总结自己的工作,借助与国外出版集团合作的契机,为编辑争取更多学习和培训的机会,真正“实践性地”学习优秀的办刊经验。每个期刊都有不同的背景和经历,是否一定要“借船出海”,“借船出海”后我方是否完全任由出版集团摆布、如何更好地高效合作等等,还要具体刊情具体分析。但是,坚持严格的审稿标准,把握文章的质量,确立独有的办刊风格和理念,在何时何地都是王道,是科技期刊“扬帆远行”的必备条件。

  4 参考文献

  [1]王继红,刘灿,肖爱华.科技期刊提升国际影响力的新平台:ESCI数据库[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6,27(11):1215

  [2]付中静.ESCI数据库收录我国科技期刊的国际学术影响力分析[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7,28(8):757

  [3]徐诺,程利冬.《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mart and Nano Materials》国际合作办刊实践及体会[J].编辑学报,2015,27(3):283

  [4]CWTS journal indicators[EB/OL].[2018-04-05].http://www.journalindicators.com/

  [5]Scimago institutions ranking:SNIP[EB/OL].[2018-05-13].https://www.Scimagoir.com/

  [6]王大锐,宋立臣,单东柏,等.借船出海提高科技期刊的影响力:《石油勘探与开发》进入SCI与Ei数据库的办刊体会[C]//2014全国核心期刊与期刊国际化、网络化研讨会.2014

  [7]游苏宁,陈浩元.立足本土力挺主业面向世界勇立潮头[J].编辑学报,2015,27(1):1

  [8]张韵,袁醉敏,陈华平.借助审稿拓展优质稿源的探索:以《浙江农业学报》为例[J].编辑学报,2015,27(2):163

  [9]程维红,任胜利.国外学术期刊OA出版论文处理费(APC)调查[J].编辑学报,2017,29(2):192

  [10]游俊,熊显长.Open Access与科技编辑自主知识创新[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9,20(4):576

  [11]张敏.青年编辑成才的好方法:编辑日志[J].编辑学报,2016,28(4):397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鄂ICP备19004605号-4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