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信息

高校学术期刊核心竞争力提升研究

2020-01-19 来源:《青年记者》
  【作者】王强:西安科技大学期刊中心

  一、高校期刊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

  1.构成资源

  高校学术期刊核心竞争力的第一要素是资源,它包括编辑资源、作者资源和品牌资源三个部分。编辑资源包括编辑团队中的主编、编辑以及较为少见的特约编辑,而编辑团队的领导者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期刊的发展前途,例如,《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郭沫若、华罗庚、严济慈和钱志道等共同发起创办的,郭沫若校长亲自题写刊名并撰写长篇发刊词,寄语学根保持“三严”(严密、严格、严肃)态度、培养“三敢”(敢想、敢说、敢做)精神;组成了以华罗庚为主编、严济慈和钱志道为副主编以及吴文俊、赵九章、钱临照、郭永怀等45人为编委的高水平编辑委员会。《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多年来发表的高水平学术论文基本上反映了中科大的科研成果。

  作者资源主要是指期刊收录的文章创作者,其在办刊过程中的作用同样显而易见,没有好的文章,编辑也只能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培养和维系一批核心作者才能使期刊可持续发展,这在期刊界早已达成共识。

  品牌资源,顾名思义,是期刊本身和办刊人员的品牌效应,是作者和读者“慕名而来”的重要支撑。品牌资源是指高校期刊的旗帜,特色是高校发展的生命,邹韬奋曾经说过“刊物的内容如果是‘人云亦云’,格式如果只是亦步亦趋,那是刊物的尾巴主义”。值得注意的是,品牌资源并不是只为期刊工作带来正面效应,如果办刊不够严谨、服务意识不强,品牌资源所起到的作用往往适得其反。

  2.核心管理能力

  编辑团队是学术期刊成功的重要支撑力之一,强大的编辑团队有助于促进学术期刊的良性发展。而期刊主编发挥着重要作用,他决定着刊物的出版宗旨,左右着刊物的角色定位和价值走向。以《Nano Research》为例,该刊2008年7月创刊。2010年就被SCI-E收录,2010年该期刊获评的影响因子达4.370,被收录的文章可被追溯到期刊的创刊第1期;此外,该刊物的主编是斯坦福大学著名教授戴宏杰,他创造了“主编+专家”新的办刊模式,所带来的管理模式为提高高校学术期刊核心竞争力发挥了巨大作用,也更加证明了核心管理能力是竞争力的重要构成要素。

  3.资金支特

  随着高校扩招大发展以来,国家对学术期刊出版建设越来越关注,国家对高校学术期刊在财政上给予了大力支持,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除上述办刊经费外,为促进期刊发展,国家设立了众多科研基金,以期提升期刊出版质量的研究水平。比如,国家出版基金、中国科学院科学出版基金、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工程等项目资助,使得刊物在获得资金支持后明确了期刊的发展方向,比如《上海政法学院学报》以“提升学术质量、推进C刊建设”为题申报的项目,获得2019年度上海市高水平高校学术期刊支持计划支持后,将提升学术质量与办刊水平,提升学根的专业水准、学术地位及影响因子,加快学报C刊建设进程。

  二、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1.学术期刊要依靠学科优势

  高校学术期刊主要以学术理论为主,在办刊时依托学校优势学科突出自身办刊特色,本身有较为稳定的作者群,也主要服务特定读者群,在国内外具有一定学术影响的特点,高校学术期刊就应当利用和发挥这一优势,突出办刊重点。以西安交通大学为例,西安交通大学现有动力工程多相流国家重点实验室、金属材料强度国家重点实验室、电力设备电气绝缘国家重点实验室、机械制造系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级实验室、研究中心数十个,涵盖了机械、电气、能源动力和电子信息等学科,《西安交通大学学根(自然版)》就是在学校的学科优势下得到了持续的成长,现今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而学科优势对核心竞争力构成要素中的作者资源具有明显的补强作用,也使得培育和维系核心作者群这一工作变得相对容易一些。

  2.编辑科研实践

  我国高校编辑从业经历一般都是从学校到学校,特别是现在高校新入职的青年编辑具有学历高、学习能力强的优点,但同时也具有在学校学术实践机会很少的不足。编辑只有走进科技工作一线,深入了解专业知识,了解最新的科研方向,才能更好地理解与把握学术论文作者的知识结构和创新成果,在选题、审稿、编辑加工等环节中发现论文价值。有部分期刊在这方面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例如,中国实用医学杂志社经常以各种形式开展科研实践活动,《中国实用内科杂志》编辑任延刚申请并完成了“科学计量学在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基础研究、临床诊治中的应用”课题,通过科研实践,任延刚与一线科研人员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也锻炼了科研能力。在实践学习中建立学科优势,使编辑成为既博且专的复合型人才,并应用到所从事的期刊日常工作中,这对促进编辑资源所具有的能力有十分明显的作用。

  3.全方位推动编辑创新能力

  新时期高校学术期刊能否长期稳定地发展,编辑的创新能力发挥着重要作用,高校学术编辑创新主要有三个方面,即理念的创新、内容的创新、形式的创新,其中形式的创新是“互联网+”环境下每个高校学术期刊共同的目标,将创新与编辑工作相结合,在编辑内部开展“互联网+”编辑的知识共享机制,提出优秀的创新计划;同时,在“互联网+”编辑的形式下,充分调动编辑的主动性,充分发挥创新意识,借助互联网将学术成果有效地分配到网络中,将学术期刊与互联网发展融合发展创新,全面体现学术期刊新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创建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新的学术期刊创新发展传播体系。

  三、结语

  2018年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第二期D类项目中,英文新刊共有87项申请创办,获得批准20项,其中中国高校获得9项资助,充分说明高校学术期刊发展的优势。高校学术期刊要在特色上下功夫,在创新上追赶超越,形成长效机制从而促进高校学术期刊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①杨忠杨.《浅谈信息化教学改革背景下的编辑出版专业转型发展——以陕西师范大学编辑出版系为例》[J].《新闻知识》,2018年第9期

  ②李夕菲.《高校学报打造“复合型编辑”人才再思考》[J].《编辑之友》,2018年第8期

  ③郝雨,郭峥.《内容、行为、需求组合视角下的编辑理念及实务创新》[J].《中国编辑》,2018第4期

  ④陆朦朦,羊晚成,方爱华.《学术期刊编委交叉任职现象的社会网络分析与思考——以编辑出版学中文核心期刊为例》[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8年第3期

  ⑤刘大卫,吴相仪,张婷婷.《转型背景下传统与新媒体出版人才胜任素质差异及转换可能性分析》[J].《科技与出版》,.2018年第3期

  ⑥周畅,徐志武.《青年编辑职业认同提升策略研究——以工作满意度为视角》[J].《出版发行研究》.2017第12期

  ⑦付丽萍.《转型背景下地方高校学报办刊模式创新研究》[J].《传播与版权》,2017第10期

  ⑧羊晚成,胡孙婕,张若愚.《我国编辑出版学合作网络与合作研究热点分析》[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7年第10期

  ⑨高伟,莫丽萍.《高校学术期刊的转型现状及多元化路径选择》[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7年第9期

  ⑩李建伟,杨阳.《“互联网+”时代下我国编辑出版学专业高等教育发展现状及问题探析》[J].《中国编辑》,2017年第9期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鄂ICP备19004605号-4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