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信息

数字化时代做教材出版的创新引领者

2020-01-17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齐雅文
  主 题:数字化时代做教材出版的创新引领者

  嘉 宾:高等教育出版社副总编辑 张泽

  主持人:《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 赵新乐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关系到几代人发展的大问题。多年来,我国教育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一方面提高了国民素质,另一方面也为各行各业输送大量的优秀人才。在此情况下,教育出版的未来也引起各方人士的思考。

  1月9日下午,“红沙发”系列访谈以“数字化时代做教材出版的创新引领者”为主题展开。访谈现场,高等教育出版社副总编辑张泽从高等教育出版社(以下简称高教社)自身出发,针对教育出版的环境、困难、挑战和应对措施等方面分享了自己的观点。

  平稳前进 传统发展面临挑战

  多年来,从组织编译苏联教材,到出版高校自编教材,再到国家五年规划教材,高教社为促进教育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张泽介绍,进入新时代,高教社在宣传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传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等方面取得了卓越成就,出版了一批体现国家意志、反映教改成果、满足教学需要的精品力作。高教社在出版规模、产品质量、产品数字化、走出去,以及综合实力方面,走在了国内出版界前列,被誉为教育出版的“国家队”“主力军”。

  在完成国家教材任务的同时,高教社也是国家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积极参与者和有力支持者。“特别是信息化建设相关的一些教学活动、教学改革的项目,高教社一直是主要的参与者。”张泽说,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高教社便组织包括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在内的全国13所高校,开始研发教学辅助软件。

  2008年,高教社承接了教育部国家精品课建设项目,集中展示了国家当时的各级各类精品课2万多门。到2019年年底,中国大学慕课平台上已经汇聚了900多所高校开设的8000多个课程,选课人次超1.4亿人次,注册用户超3000万,是全球最大的慕课平台。2015年上线的“智慧职教”运营着158个国家级教学资源库,目前在“智慧职教”开课院校及机构达到1708家,服务24万多个教学班。2018年,高教社承担了教育部国家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践教学项目,平台上线了2079个虚拟仿真教学项目。张泽表示,高教社要力争成为先进教育理念的倡导者、先进教学模式的探索者和先进教学内容的传播者。

  成果丰硕,未来仍需勤勉。教育出版在良好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不少挑战,对此张泽认为,这主要来自教育环境变革、教育出版竞争格局变化和传统出版社的融合发展转型三方面。

  “进入新世纪,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也实现了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这种转变也给教育出版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转型升级,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正在从注重规模扩张的外延式发展,向注重质量提升的内涵式发展转变。这种转变必然会带来办学理念、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包括我们的资源供给,也会发生深刻的变革。”张泽说。

  教育出版竞争格局的变化也让教育出版面临着不少挑战。张泽表示,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深入,出版社已经成为市场的主体,很多出版社在其自身发展壮大的过程中,把目光瞄准教育出版领域,将发展战略瞄准教育出版市场,这也客观上加剧了教育出版的竞争局势。另一方面,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一些互联网公司纷纷投身到教育市场中来,他们凭借着资本、人才和技术的优势,推出了众多新型互联网应用,加剧竞争环境。此外,张泽还表示,融合发展转型升级是传统出版的大趋势,传统出版应该在体制机制、新技术和人才队伍等方面攻坚克难,力争顺利完成融合发展转型升级。

  提高认识 重视内容本身

  面对转型升级、融合发展的大趋势,教育出版究竟该如何做?对于这个问题,张泽也给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不管外部环境如何变化,内容应是根本。65年来,高教社在产品研发生产方面,拥有了一批享誉国内外的专家、学者队伍,培养了一批懂学科懂出版的编辑团队,形成了一整套完备的制度和严格的流程规范,这是高教社的核心优势。“无论出版环境怎样改变,内容生产、内容研发、内容服务,依然是我们出版社的根本。”张泽说。

  历来重视融合发展和转型升级工作的高教社,已在“十二五”时期制定了“数字化兴社”的战略,提出建设数字化“五大体系”,“十三五”时期又提出了融合发展战略。张泽进一步解释道,高教社打算通过运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来推动业务升级和产业创新。

  经过多年建设,高教社已逐步形成了以新形态教材、专题资源库、在线课程、虚拟仿真实验和教师培训为主的数字化产品线,更好地服务于当前的教育教学改革,也得到了老师和学生的广泛好评。

  在数字化、信息化的冲击下,高教社有哪些应对之策?张泽表示,首先要提高认识。出版一直在技术的推动下不断演变,现代信息技术与出版的融合,带来的变革是全方位的、深层次的;其次是提升传统出版社运用新技术进行创新的能力。张泽认为,技术和出版并不是相加的关系,而是一个有机融合的关系。“对出版界来说,技术是一个重要问题,现在有些出版社在开发数字化产品时,往往把相关项目外包,这个做法在初期或许可以,但是想要进行深入发展,就必须提升自身把握新技术和应用新技术的能力。”张泽说。

  访谈现场张泽坦言:“体制机制的问题也很重要,在新技术和传统出版融合的过程中,大家都会碰到一些棘手的问题,比如建立一支核心技术团队,但传统出版社都是以编辑团队为主,这时就需要引用特殊的用人机制,让高端技术人才进得来、留得住,因此就要在体制机制上多多完善。”

  “数字化产品有一个建设期和培育期,有些项目往往是在不断试错中前行的。总之,数字出版和融合创新是系统工程,这需要出版社有耐心和决心,也需要守正创新。”张泽说。

  融合发展 五大工程带动升级

  从2018年开始,高教社便制订了三年融合发展计划,规划了大数据中心建设工程、产品融合创新工程、生产信息化升级工程、营销服务提升工程和教育服务拓展工程等五大工程,五大工程相互配合、相互支撑。“希望通过五大工程的实施,来带动高教社整个产业的升级,这是我们的根本目的。”张泽说。

  在未来,高教社将加强融合发展。“大数据中心建设工程,旨在汇聚高教社各类互联网应用的数据资源和用户行为数据,由此形成大的数据中心。并在大数据中心的基础上,架构一个技术中台和业务中台,用以构建一个支撑高教社长期可持续发展的技术体系。”张泽进而谈道,产品融合创新工程旨在进一步强化精品数字化产品和服务的研发,进一步提升编辑开发数字化产品和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此外,生产信息的升级改造也是高教社的重点计划之一。张泽表示,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生产方式也在发生很大的变化。高教社这两年逐渐构建了方正排版软件等结构化内容最新生产方式的工具体系,有力地支撑了产品的转型升级。

  “营销服务提升工程在未来要进行着重打造,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我们的营销服务加强提倡精准营销,通过大数据中心建设,积累用户数据和用户行为数据,提供更加精准的服务,让用户体验更好,并逐步构建起适应融合发展需要的营销服务体系。”张泽说。

  教育服务拓展工程也是高教社重点打造的工程。张泽认为,当前高教社如果仅仅提供原来的纸制教材,难以满足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的需求,所以要不断拓展产品形态和服务模式。“我们希望通过教育服务拓展功能,不断地创新我们的业务模式和我们的体制机制,使高教社在这一领域继续保持领先地位。”张泽说。

  当前,高教社正在实施“十三五”时期的融合发展行动计划。张泽表示,一方面最核心的还是内容建设,从内容的广度和深度继续打磨,并在整个体系上进行全面梳理,对转型升级进行支撑,“原来我们的能力主要是以传统出版为中心,如今还要有一种新的能力来支撑数字化业务的发展,并不断加强队伍建设”。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鄂ICP备19004605号-4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