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杨红、杜辉、李俊、陶雪娟: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农业科技信息研究所
【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并以快速发展势态影响着整个科技期刊的发展。面对科技期刊的重大变革,科技编辑的职业素养提升已迫在眉睫。现对媒体融合背景下科技期刊编辑的基本素养和特需素养作了简要概括,并对新形势下科技期刊编辑的培养途径进行了一些思考,以期为科技期刊编辑适应媒体融合时代的挑战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媒体融合;科技期刊编辑;基本素养;特需素养;培养途径
媒体融合(Media Convergence)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国马萨诸塞州理工大学的浦尔[1]教授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是指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报纸、杂志、图书、广播等媒介形态在内容和形式上走向一体化。2014年8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其中明确指出要充分利用新一代网络的技术优势,加快发展移动阅读、在线教育、知识服务、按需印刷、电子商务等新业态,由此标志着我国进入了媒体融合发展的新时代[2-3]。
随着科学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媒介融合已成为出版业发展的大势所趋。面对媒体融合发展的新格局,期刊编辑应该具备怎样的职业素质和能力才能适应出版业转型发展的新要求,是我们每一位期刊编辑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基于以上的目的,笔者拟对媒体融合背景下科技期刊编辑的基本素养和特需素养作简要概括,并对新形势下科技期刊编辑的培养途径进行一些思考,以期为科技期刊编辑适应媒体融合时代的挑战提供理论参考。
1 媒体融合背景下科技期刊编辑的基本素养
1.1 政治素养
科技期刊作为社会主义文化战线的前沿阵地,同时也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工具,科技期刊编辑的政治素养主要表现为对政治形势发展、政治思想动态有较高的认知与辨析能力,能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认真贯彻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具有较强的政治敏锐性,遵守相关的政治纪律和编辑纪律。坚决拒收有政治导向错误和有悖社会主义和谐的稿件,一旦发现稿件内容有剽窃或伪造行为时,要严肃指出,自觉营造一个良好的学术氛围,做学术道德的维护者、践行者、弘扬者[[4]。总之,科技期刊编辑只有具备较高的政治素养,才能保证期刊出版工作的正常运转,才能更好地发挥媒体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中的重要作用,才能更好地为作者和读者服务。
1.2 专业素养
科学性是科技论文的灵魂,没有严谨的科学性和较高的学术价值,科技期刊就失去存在的生命力。目前很多新入行的科技期刊青年编辑往往都是硕士或博士的科班出身,在某一专业领域都有较为深入的理论学习背景[5-7]。但当今社会信息和技术发展日新月异,需要期刊编辑时刻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立足行业学者,以一种学者化的敬业精神和深邃的学术洞察力去审读稿件,并提出建设性的修改意见,只有这样科技期刊编辑才能把握最新的科研动向,并主动介人到专业研究的前沿阵地中去。
1.3 业务素养
编辑学本身就是一门科学,它有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学习并掌握一定的编辑出版知识是科技期刊编辑提高自身业务能力的需要[8]。因此,科技期刊编辑在完成日常工作的同时,还要钻研和学习编辑理论,掌握必要的编辑出版知识和常用的编辑规范。另外,编辑还需必备较高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但科技期刊编辑又与网络、图书等其他编辑要求有所不同,科技期刊编辑不需要运用太多华丽的、富有个性的词汇,而需要用专业而又简洁的语言完整清晰地表达作者的用意[9]。此外,科技期刊编辑还要有“四心”(细心、耐心、用心和奉献之心),严谨细致、平静踏实、勤于思考、甘于奉献,只有这样,才能在编辑这一行走得更长远[4]。
2 媒体融合背景下科技期刊编辑的特需素养
2.1 积极转变思维方式,培养敏锐的创新意识
编辑工作其实质是一种新文化的再生产,因此编辑出版业的发展在于创新。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引入,传统的出版形态发生了根本性转变,数字化出版不仅仅是信息传播方式的改变,而且还是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变化。媒体融合时代,编辑要面临的信息社会更加复杂而又多变,无论从数量还是从质量上,读者对信息要求都越来越高,因此,编辑应该从传统的以文字内容为核心、以纸质出版为工作对象的思维模式中解放出来,转向以数字技术为核心,立体、多元出版为工作对象的新思维中去[10]。另外,面对世界科技进步所带来的日新月异的挑战,编辑还必须开阔眼界、紧跟时代脉搏,重点关注那些对社会经济发展有战略性、关键性的重大课题,用一种创新性的思维做好选题策划,引导学术研究热点,积极寻找科技期刊新的价值增长点。
2.2 坚定“内容为王”,加强信息的收集与整合能力
无论是传统出版还是新媒体出版,具有知识性和思想性的内容才是期刊得以立足的根本,也就是说期刊所刊登的论文必须要有创新性、时效性、权威性。要做到上述要求,高超的选题策划能力是基础,而选题策划能力的核心就是信息的收集与整理能力。笔者对信息收集与整合的能力的有以下两方面理解,一是找内容,要从数以亿计的海量信息中发现并整理出与专业相关的、大众感兴趣的话题与内容作为近期期刊的报道主题,并且要善于捕捉亮点、培育热点,从而适应科学研究和社会发展的快速多变;二是找人,利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寻找到可能对该专业感兴趣的读者,把刊登出来的优秀稿件、最新的专业讯息精准地推送给他们,从而提高期刊在行业内的关注度[11-12]。
2.3 掌握新技术新手段,提升运用融媒技术的综合能力
在传统的编辑出版行业中,除了具备文字审读和学术知识外,期刊编辑只需掌握基本的计算机知识和简单的软件操作技巧就能成为一名合格的编辑,但在互联网高度发展的媒体融合时代,除了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还以通讯技术、网络技术、流媒体技术、存储技术、显示技术等技术为依托,新技术的运用已融入贯穿到了整个编辑出版过程[13]。因此科技期刊编辑必须学会利用新技术、运用新手段,打破以往“术业有专攻”的固有模式,由“单项”向“多能”发展。概括来主要有2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实现网络化办公和数字化出版。网络化办公已成为新时期编辑的日常工作方式,网络采编平台也被越来越多的期刊采用,另外许多科技期刊还将新媒体作为一种期刊优先出版的形式,从而缩短了出版周期,提高了科技报道的时效性[14]。二是掌握新媒体技术,提高综合能力。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与普及,出版活动的平台从单一的纸媒延伸为多种媒体联合互动,一本科技期刊及其衍生的内容,最终可以多种形式呈现给读者,例如纸媒、音频、视频等。总之媒体融合时代的编辑,除了要掌握传统的出版技能外,还有熟悉图片、音频、视频、网页等制作技术,同时还要了解数据库的建设和管理、网站的更新与维护等,只有不断加强学习,科技期刊编辑才能在新的生存环境中立足。
2.4 具备一定的经营管理头脑,深挖期刊的品牌价值
传统的很多科技期刊社或编辑部都是隶属于各大研究院或研究所,属于事业单位。随着全国事业单位改革进度的推进,很多科技期刊社或编辑部被剥离出来,成立了新的传媒集团或新媒体公司。因此科技期刊不再是世外桃源,如何在市场经济大潮中站稳脚跟并健康发展,是摆在每个科技期刊社或编辑部面前的新课题。传统科技期刊编辑人员的收入来源是发行收入和广告收入,如今新媒体的出现改变了出版物的传播方式,网络成为主要的传播渠道之一,很多读者都是从专业的网站下载论文,购买纸质科技期刊的读者越来越少,因此编辑需要重新认识市场,开发新的营销方式[15]。另外,近年来很多科技期刊编辑部开辟了一条新的营销渠道,它是以科技期刊为载体,在此基础上举办各种会议、活动等建立产业联盟,树立科技期刊在行业内的权威性,争取更多企业的各项资金支持,同时,也向许多企业提供相关信息资讯和中介服务,深挖科技期刊的品牌价值,多管齐下,提高科技期刊编辑人员的整体收入。
3 媒体融合背景下科技期刊编辑的培养途径
3.1 加强专业学习,保障科技期刊质量
无论何时,“内容为王”始终是科技期刊的立足根本,这也是每一位科技期刊编辑人的文化使命,因此,科技期刊编辑需要不断加强专业知识学习,对基础性的专业知识要吃熟、吃透,对有一定难度的专业知识要多向专家和前辈请教,并尽量准确掌握,只有立足成为行业学者,在学术上有所建树,才能保障科技期刊的内容具有创新性和权威性[16]。与相关科研或科技人员不同,科技期刊编辑除了要了解本专业的知识外,还要尽量多地了解其他相关专业知识,只有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地处理编辑出版中的各种问题,保证科技期刊的编校质量。
3.2 加强学术交流,了解行业动态,积累行业人脉
学术交流是学者之间进行学术、情报、信息等内容交换的过程,是科学研究的客观需要。对于科技期刊编辑而言,学术交流主要通过2个方面。一方面是参加本专业的学术活动,了解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为组织好的选题策划议题做准备,同时增加科技期刊在专业领域内的影响力。同时,还能直接了解读者诉求,听取他们对科技期刊报道内容、报道方向等方面的专业建议。另一方面是参加编辑领域的学术活动,通过与同行间的交流与沟通,了解行业动态,积累行业人脉,从而有利于为编辑人员的职业生涯谋求更长远的发展。
3.3 增强时代意识,创新思维方式,提高利用新媒体解决问题的能力
编辑的时代意识和创新思维是决定科技期刊深度和高度的重要因素。传统的科技期刊要想更好地应对新媒体的冲击,则必须加强培养编辑人员的时代意识,使编辑人员对各种新闻消息具有更强的敏感性,善于捕捉市场亮点、培育市场热点,适应风云变幻的期刊市场。另外,科技期刊编辑还要思考怎样用新媒体手段来解决传统的办刊问题,例如,怎样利用微信公众号来提高科技期刊的影响因子,怎样利用新媒体来拓宽编辑部的收入渠道等。
4 结束语
媒体融合给科技期刊编辑带来严峻挑战的同时,也为科技期刊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编辑作为科技期刊发展中重要的组成要素,在应对新媒体技术的冲击下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将最前沿的科研成果以最快的速度传递给最需要的读者,是我们每一位科技期刊编辑努力的目标与方向。
5 参考文献
[1]刘玉清.媒介融合下的编辑流程再造与编辑能力要求[J].中国编辑,2009,7(4):20 [2]杨祖增,张仁汉.媒体融合时代传统期刊“互联网+”路径探索[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5,22(3):52
[3]毛敏汇,胡映霞,张凯,等.浅谈媒体融合时代科技期刊编辑素养提升:以《中国农学通报》为例[C].第十四届(2016)全国核心期刊与期刊国际化、网络化研讨会论文集.2016:7
[4]杨红,杜辉,陶雪娟.浅论农业科技期刊新编辑的素质要求[J].编辑学报,2013(增刊1):100
[5]兰洁.编辑在媒休融合发展中的价值创新[J].出版广角,2016(3):11
[6]周青.论科技期刊青年编辑应具备的基本素养[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1(4):151
[7]殷俊.论媒体融合背景下编辑素养提升[J].编辑学刊,2016(1):31
[8]周密.论媒体融合时代高校学报编辑力的提升[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38(6):53
[9]周志平.媒介融合时代下的编辑素养研究[J].编辑之友,2010(10):29
[10]韦志巧,姚胜勋.媒体融合背景下编辑的价值创新[J].山西农经,2017(22):146
[11]颜爱娟,陈爱华.媒体融合背景下学术期刊编辑队伍建设[J].辽宁警察学院学报,2017(2):125
[12]袁其兴.媒体融合发展面临的向题与对编辑能力的挑战[J].管理观察,2014(34):21
[13]刘绍星.融媒体时代如何提升期刊编辑素质[J].新闻研究导刊,2017,8(4):244
[14]甄真.媒体融合时代期刊编辑的角色转型新闻研究导刊科技传播,2015(1):238
[15]宋现山.数字出版时代学术期刊编辑的转型思考新闻研究导刊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15,32(5):83
[16]洪瑞.媒体融合时代学术期刊编辑能力的培养[J].知与行,2015(4):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