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信息

学术期刊客户端优先出版的问题及解决之道

2020-01-17 来源:《青年记者》
  【作者】胡永国、孙炯:西南大学《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编辑部

  移动互联网和新媒体的飞速发展,对学术性和专业性很强的学术期刊影响很深。学术期刊的出版方式由原来的纸质印刷逐渐转变为数字化出版,一种新的学术期刊客户端优先出版形式应运而生。

  目前,学术期刊客户端优先出版在我国发展势头迅猛,其展现出来的独特优势也日渐明显:第一,在时效性上对学术成果的出版有很好的提速效果,形成传播优势;第二,借助互联网新媒体,能够将学术成果的科研影响力不断提高;第三,运用新媒体技术,更容易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有利于面向广大读者群体进行学术传播,同时让用户突破时空限制进行阅读使用,促进了对科研成果的分享;第四,通过互联网可以面向国内外专家学者征收优质稿件,提升作品质量;第五,在出版发行、资本运营、文化服务等方面都带来新颖的发展前景。种种迹象表明,学术期刊客户端优先出版这一新方式在新媒体环境下已成为学术期刊出版的一种新选择。但与此同时,作为一种出版新形式,也有诸多突出的问题亟待解决。

  一、问题分析

  1.内容和质量不完善

  目前,学术期刊对于客户端优先出版的内容还缺乏完善和把关,更没有形成严格的审查制度,导致了诸多问题,如内容收录不完整、质量良莠不齐、数据库缺乏准确性等问题。对于学术期刊来说,严谨性、专业性和准确性是其立身之本,而出现诸如此类的问题,不但会对用户的阅读和研究造成障碍,更会不断消减学术期刊的专业权威性,失去广大读者的认可和信任。

  2.缺乏新型复合型人才

  传统学术期刊出版有严格固定、职责分明的出版流程,而客户端优先出版则彻底打乱了审读校流程,这就给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进行格式编码、上传发布等新媒体技术应用,可能对于一些传统编辑来说已经无法胜任。而出版社本身对于新型复合型人才的综合教育和培训也不够重视,这样就造成了复合型人才的缺失。

  3.作者文章难以获得职称评定认可

  我国的科研机构和高校等单位为了鼓励科研人员积极进行科技研究,施行职称评审认定制度,而职称评审的一个重要审核标准就是学术科研文章。从作者角度出发,本来在客户端上优先出版自己的文章有利于新知识、新观点的快速传播,但是职称评定对于学术文章均以纸质印刷为认定载体,而客户端优先出版的文章并不被评审部门认可,这一重要矛盾已经成为制约学术期刊客户端优先出版发展的一大难题。

  4.读者没有形成网络阅读习惯

  由于学者们在网上阅读学术文章的习惯还未形成,而这一新出版形式本身的宣传力度也不大,知晓的人不多,致使广大读者对网络阅读学术论文仍然不太熟悉。因此出现的一个现象是:我们能够看到巨大的互联网用户阅读需求潜力,却无法开发拓展。

  5.功利化倾向严重

  科研人员在学术科研活动中,经常需要对既有的相关学术科研成果进行参考、借鉴和引用,但是当学术文章优先进入互联网后,通过先进便捷的计算机技术,让学术内容的复制、分享和传播变得很容易,结果助长了学术上的不端之风,一些人肆意复制、引用甚至抄袭别人的学术成果,丧失了自己的探索精神和科学思维。这样坐享其成的现象不断地助长一部分人在学术研究上造假等功利化倾向。

  6.网络法律法规不健全

  我国的学术期刊客户端优先出版还处于发展阶段,相应的法律法规、利益分配、版权保护等机制还未健全,必然存在很多问题。网络出版平台快速增多,参与其中的各方面人员不断增加,可是法律法规建设完全跟不上这一发展需求,学术文章在网络上经常出现授权不清、权益不明等问题。目前网络版权保护方面的法律对学者们的学术成果缺乏充分的重视和保障,各种侵权现象时有发生,文章酬劳收益无法保障,作者无力也无处维权,严重影响了学者们的创作热情和学术探索积极性。

  二、解决方法

  1.全面提升优先出版内容质量

  学术期刊客户端是最新科研成果的重要展示平台,所以首先要保证其优先出版的内容具有权威性、学术性和创新性。这就要求学术期刊务必对客户端优先出版的内容进行严格审核和把关,增强其发布权威性,提升优质的出版质量;其次,对自身的编辑队伍应进行系统化、专业化的互联网知识技能教育培训,培养优秀的综合型人才,提升网络出版编辑质量;再次,加大品牌化建设的影响力,为广大作者提供值得信赖的新媒体平台,吸引海内外更多优质稿件,提升科研学术质量;最后,要搭建公平公正的审稿机制平台,对稿件进行客观审核评判,提升学术审稿质量。只有全面提升各方面质量,才能让学术期刊客户端优先出版具有立足之本。

  2.树立良好的学术风气

  我国学术科研要可持续健康发展,学术文章的原创性和创新性至关重要,但是当前的论文造假、功利化写作等学术不正之风正借助便捷的网络出版潮流愈演愈烈,危害着我国科研创新的发展,正确引导学术风气,加快建设学术伦理规范体系已经迫在眉睫。第一,期刊社要从客户端源头阻止不良稿件上线,一旦发现学术不端行为,应立即制止;第二,借助大数据、网络信息检索等现代化技术辅助检索审稿,以明辨学术抄袭等不端行为;第三,各科研单位也要重视学术伦理规范体系的建设,对本单位的科研工作者时常进行伦理规范教育,促进他们养成自我约束、尊重他人成果的好习惯,树立起健康良性的学术风气,从根源上杜绝学术不正之风的形成;第四,作者自身也要建立起自我版权保护的法律意识,并不断学习和运用互联网技术武器对各类违法侵权行为形成有效的打击,让其不敢再肆意妄为。第五,科研人员应不断培养自身的独立思考和探索精神,远离功利性学术创作。

  3.建设完善的法律保障机制

  近年来,我国网络出版发行方式越来越多样化,网络发行平台不断增加,网络出版发行总量不断提升,迫切需要建设完整的配套法律机制,以应对随之而来的各类违法、侵权等现象。第一,加快建设相对滞后的网络出版法律法规、著作权法等相关规章制度,以更好地适应网络出版快速发展的实际需求;第二,与时俱进地制定出具体详实的细则,不断完善系统化的法律法规,将所有相关体系都纳入其中实现以法规制,为网络出版提供有效的法律依据,保障作者有法可依,第三,在立法注重现实需求性的同时,还要进一步体现发展的前瞻性,对网络出版快速发展中可能出现的新问题有预判,提前做出法律防范。

  4.加强优先出版的宣传力度

  学术期刊客户端优先出版的目的是顺应媒体新环境,借助快捷的新媒体平台推广学术成果,得到更多读者的认知和认可,同时获得大众市场收益,促进自身生存和发展。所以,学术期刊一方面要加大客户端优先出版的宣传力度,让更多的读者知道、了解和下载使用,并对优先出版形成共识和信赖,从而达到良好的传播效果;另一方面,期刊人员也要在自身和读者、作者之间架构起通畅的沟通渠道,提供人性化的优质服务,让所有人都享受到这样有效又便捷的方式,综合提升客户端优先出版的影响力,让学术期刊客户端优先出版这一新方式健康有序地前进和发展。

  参考文献:

  ①王立群,贺瑞敏,储开凤:《科研单位学术期刊编辑发展的问题与建议》[J].《编辑学报》.2018年第5期

  ⑦陈钢:《学术期刊数字化出版策略分析》[J].《中国报业》.2018年第20期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鄂ICP备19004605号-4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