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信息

青年编辑在科技期刊创新发展中的使命与责任

2020-01-17 来源:《编辑学报》
  【作 者】常青、王文宇、陈茜、谭俊、黄艳斐:陆军装甲兵学院再制造技术重点实验室《中国表面工程》编辑部;彭战武:陆军北京军事代表局管理处

  【摘 要】科技期刊面对新媒体的影响和国外期刊的冲击,唯有创新求生存、创新求发展,期刊的创新发展必要且急需。该文从科技期刊创新发展面临的挑战出发,指出当前青年编辑在科技期刊发展中的使命与责任,从作者、专家、读者和编辑自身4个方面研究具体方法并细化措施,为有效提高科技期刊创新发展提供有效手段。

  【关键词】学术期刊;青年编辑;创新;使命

  当今,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多种数字出版媒体快速涌现,打破了传统科技期刊出版的界限,使出版内容不再局限于纸版论文,借助网络平台和数字媒体能够传播多种形式的科研成果,期刊读者对信息收取的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为读者带来更丰富的出版内容。传统的印刷版期刊受到严重的影响。除了网络和电子媒体的冲击外,国外期刊凭借集团优势,加之国内职称评价机制对国外期刊的认可,加剧了国内出版业的竞争。传统的国内科技期刊在如此严峻形势下,应该如何办刊?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进一步发展壮大?成为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巨大难题。

  习近平主席在十九大报告指出:“创新驱动发展,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面对当前科技创新面临的挑战,科研工作者要瞄准当今世界的科技前沿,着力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争取在原创性科技成果方面有重大突破,拓展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包括申报国家级、省部级的自然基金项目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关键共性技术和前沿技术项目。“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努力培养具有国际水平的科技领军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

  “实践没有止境,创新也没有止境。世界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中国也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我们必须跟上时代发展,必须树立科技是核心战斗力的思想,推进重大技术创新、自主创新。”而科技期刊作为科研成果传播的媒介,肩负着重要使命,要以创新求生存、以创新求发展,取人之长补己之短[1],才能使科技期刊在历史车辙前进中立于不败之地。

  1 科技期刊创新发展

  科技期刊作为科研工作和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提升我国科技创新力的重任。刊载具有创新内容的文章是科技期刊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现代化科技强国的战略支撑[2]。

  1.1 观念创新

  观念创新是科技期刊创新的灵魂[1]。正确的观念是期刊生存与发展的前提[2],不忘办刊初心,牢记办刊宗旨尤为重要。秉承“读者第一”的思想观念,在传播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满足广大读者的需求,切实做到在观念上创新,帮助期刊走向世界,提高国际影响力。

  1.2 内容创新

  内容创新是科技期刊创新的核心,是科技期刊创新的关键[1]。内容创新要求作者要有创新的思维,针对某一专业领域有独特的见解或原创性成果,将创新性思维以文字的形式呈论文表现出来。挖掘学术内容创新点是当前内容创新中急需解决的问题。因此,科技期刊应该发挥自身优势,在现有编辑部人员基础上培养编辑的创新性思维,组稿约稿中注重文章的创新性研究,广采博闻,开放办刊,广泛开展独家性的原创研究,不断提高期刊的科技文化含量和学术理论水平[2]。

  1.3 媒介创新

  当今的传播媒介已由原来的纸刊,发展到电子版、网络版、在线版,并衍生出各种数据库。数字出版和手机刊的飞速发展将期刊传播媒介推向了目前发展的巅峰。倘若编辑部不及时跟紧时代发展步伐,还停留在传统的纸刊传播停滞不前,很容易被时代发展所淘汰。幸运的是,大部分期刊已建立了自己的期刊网站,并在“互联网+”时代下开始数字出版,甚至采用XML排版,通过信息载体的创新推动科技期刊创新发展。

  2 新时代青年编辑的使命与责任

  使命从来都是与时代联结在一起,烙印着鲜明的时代特征。任何使命,都是为着一定时代的主题服务[3]。出版作为人类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凝结着人类的思想和智慧,聚集了科学技术的发明创造和社会实践活动的各个层面,全力为时代的主题服务。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编辑,我们是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长大的一代,是富有生命力的一个群体,肩负着新时代使命,就是要把自己的青春活力注入到中国出版业中,把新时代中国出版业的使命看成自己终生相与、休戚与共的使命和责任。这就要求新时代的青年编辑,不仅是专家和作者之间的纽带和桥梁,更是开启读者群的一把金钥匙。

  2.1 作者方面

  青年编辑应与作者建立友好、互动关系[4]。互动可以是线上的(通过期刊采编平台、邮件、电话等),也可以是线下的(定期开展学术会议或开展论文写作培训等),通过与作者的互动,了解其最新研究进展。并跟踪在本刊已刊登论文的引用情况,及时将信息反馈作者。对于引用情况较好的作者,邀约其最新研究进展。

  借助移动互联,为作者提供全流程服务。通过网络优先出版等抢占发表先机。多形式、多渠道积极推广论文,高效传播优质论文。定期或年终开展优秀论文评选和推荐工作,全面调动作者投稿的积极性。

  2.2 专家方面

  青年编辑应加强与专家学者的交流[5]。很多青年编辑仅通过参会和网络信息搜索的方式了解前沿学术动态,由于本身不直接从事科研工作,因此对尖端领域的把握十分有限,容易对发展趋势把握不够准确,所以,紧密频繁地联系专家尤为重要。这就需要青年编辑定期走访期刊报道范围内的相关专家,积极参加各类学术报告会、学术研讨会、座谈会、项目评审会等[5],与之开展深度合作交流。更要及时主动扩充新专家,建立动态专家库。

  此外,青年编辑要严格把关送审稿件,提升稿件送审质量。还需提升对专家的服务质量,为其争取各种形式的学术荣誉,全面提高专家对期刊的支持率。

  2.3 读者方面

  青年编辑应与读者建立积极、广泛的联系。期刊的主要面向群体是读者,编辑部应立足出版,基于门户网站,搭建多功能期刊信息平台,满足读者多元阅读的要求,线上线下全方位为读者服务。并为读者及时推送最新论文目次,有针对性地推送相关论文。

  2.4 编辑自身方面

  青年编辑除应与作者、专家和读者建立紧密联系外,还要通过自身努力,更新观念、夯实基础、加强学习和增进交流。

  2.4.1 更新观念

  一要紧跟时代。时代发展飞快,期刊想要立于不败之地,就要紧跟时代步伐,集群办刊、数字化办刊、多元化办刊和科学管理办刊。集群办刊包括属地集群办刊和专业横向联合办刊[6],集群办刊有利于所属地编辑部之间技术交流、资源共享和稿源互通,易于统一协调管理和出版质量的共同提高[7]。数字化办刊是现代发展趋势,各编辑部应建设好自己的数字平台系统,提高编审效率[8]。多元化办刊不但能够扩大期刊的学术影响力,促进科技成果的传播,还加强了办刊人与读者和作者的交流,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9]。科学管理办刊是建立以绩效为核心的考核机制,科学制定管理制度,按贡献进行分配,综合应用激励机制[10],充分挖掘和激发编辑的创造力和工作积极性,促进期刊的可持续发展。

  二要自我激励。任何职业都会出现职业倦怠,同样期刊编辑亦如此。职业倦怠大家并不陌生,具体表现为:情感衰竭、去人格化和无力感或低个人成就感。以作者所在编辑部为例,编辑部共4名编辑,虽然早在2013年全体成员都已考过全国出版编辑中级资格证取得中级资格和责任编辑证书,但所在单位并不承认,必须要按单位指标和流程进行评定。因此,截止到目前,3位编辑仍处于初级岗位。除去七八年的工作职业倦怠,单位对期刊编辑部的认可度及编辑自身发展对个人成长的心理伤害足以摧毁其工作热情。这就需要我们自己调整心态,寻找生活和工作中的正能量,鼓舞自己。

  三要科研突破。对于专业性很强的期刊来说,编辑人员的专业素养尤为重要,这就要求青年编辑最好有自己的科研课题和研究方向,在编辑工作中发挥自己所长,帮助期刊一起成长。

  2.4.2 夯实基础

  基础包括知识、技能和技巧3个方面。夯实知识基础,要求青年编辑不仅要具备扎实、全面的专业知识,以应对期刊在报道范围的广度和深度上不断发展,还要打牢编辑学知识,将期刊办成一流刊物。夯实技能包括计算机、外语和撰写论文的能力。网络已成为人们获取各种信息的重要渠道,学术信息同样如此[5]。青年编辑需要了解各种科技信息数据库,充分利用网络检索途径的优势,高效获取相关信息。并提高专业英语水平,及时了解国际上相关领域的学术动态,调整选题方向,组约国际稿件,提升期刊的国际竞争力。除此之外,青年编辑应具备撰写论文的能力,写作是青年编辑快速成才的重要途径之一[11]。撰写学术论文和编辑工作是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9]。虽然每天的工作是看很多不同作者的来稿,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若想把好关,自己首先要具备撰写好稿件的能力。另外,青年编辑还要具备良好的沟通技巧和较强的服务意识。与作者、读者、审稿专家的沟通是科技期刊编辑的重要工作内容[1]。良好的沟通可以事半功倍,为作者、读者诚心服务是办好期刊的前提。

  2.4.3 加强学习

  期刊编辑多毕业于不同专业的理工科院校,很少专业学习过编辑学。这就需要青年编辑要了解编辑标准,熟知期刊编辑规范,掌握审读规则,将期刊从编辑学角度做到最标准最规范,差错率降到最低。除了平时对编辑学知识的积累之外,还要进行每年72学时的继续教育,以最新的知识充实自我、充实期刊,促进成长。一个合格的编辑除了具备编辑学知识外,还要具有扎实丰富的专业知识,只有对专业知识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的掌握[12],才能更好地发现稿件中存在的问题,才能对审稿意见进行恰当的判断,才能对稿件处理适当,不至于有太大的偏差[2]。因此,青年编辑应在平时注重对相关内容扩充查阅和延伸学习,不断丰富和累积专业知识[5]。此外,青年编辑在提高专业素养的同时还应有意识地补充著作权知识,以便在工作中顺利解决著作权保护的相关问题[8]。青年编辑必须要有很强的学习与理解能力,不断掌握各方面知识,包括数字化出版技术等,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更好地把自己培养成一个优秀的编辑[12]。

  2.4.4 增进交流

  青年编辑除自身努力,还要“走出去”与各位同仁和专家增进交流学习。一方面参加学术会议开阔视野,跟踪知名专家,追踪重大课题专项,聚焦本专业学科的发展动态,研究热点、焦点和难点[2],更好地进行组稿约稿;另一方面走访同行编辑部,进行业务交流,取别人之长,补自己之短[12]。

  3 结束语

  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今人胜古人。若使年华虚度过,到老空留后悔心。青年编辑若要肩负起新时代科技创新发展的使命,就要时时处处留心,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吸收点滴知识,日积月累。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肩上的使命和责任推动着青年编辑的进步,青年编辑的进步促进着中国科技期刊的进步,中国科技期刊的进步成就着中国科技的新时代!

  4 参考文献

  [1]钱俊龙,谢燕,熊樱菲,等.科技期刊创新的历史轨迹及其内涵与外延[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8,19(4):523

  [2]康艳,徐雪明,刘仁庆,等.科技期刊创新发展战略的若干思考[J].河南科学,2008,26(10):1289-1292.

  [3]郑俊琰.从时代特征看中青年编辑的历史使命[J].编辑之友,1992(3):9

  [4]王利.科技期刊的创新与发展[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0(6):115

  [5]吴华英,蒋忠诚,韦复才,等.科技期刊青年编辑掌握学术动态的重要性和途径[J].编辑学报,2013,25(1):83

  [6]刘钊.高校科技期刊体制改革的现状分析与创新发展[J].科技与出版,2013(11):23

  [7]卢妙清.科技期刊青年编辑应当提升正能量[J].编辑学报,2014,26(1):83

  [8]张鲸惊,韩健,黄河清.科技期刊青年编辑职业素养的自我修炼之路:补充•更新•总结[J].编辑学报,2013,25(1):86

  [9]詹燕平,吕赛英,梁远华,等.科技期刊青年编辑职业素养提升的途径[J].编辑学报,2015,27(1):290

  [10]黄雅意,黄锋.科技期刊青年编辑自我进阶3步走[J].编辑学报,2016,28(2):181

  [11]孔钺,倪永杰,李小丽.军事科技期刊创新发展思路[J].编辑学报,2009,21(4):330

  [12]黄萍,罗彦卿,陈强,等.刍议科技期刊青年编辑的成长[J].编辑学报,2012,24(增刊1):S82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鄂ICP备19004605号-4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