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孙冬花: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物学报》编辑部;刘彤: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JIPB编辑部
【摘 要】题名又称为篇名,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浓缩及其精华部分的集中展现。其用词是否简明、准确、规范,有吸引力,不仅直接关系到读者对论文的阅读兴趣,而且还可能影响它的检索与引用。此外,题名还需符合一定的语法要求并具有逻辑性。该文利用植物学来稿中的一些实例,从题名内容和语言表述角度阐述论文题名的常见问题及编辑技巧,以供该领域论文作者及编辑同仁参考。
【关键词】植物类期刊;论文;题名;编辑技巧
科技论文题名,即一篇文章的总名称,也称为篇名。它是能反映论文中特定内容的恰当且简明词语的逻辑组合[1]。一个好的题名往往以最简洁、最规范且最恰当的词语反映出论文的主题思想和中心内容,因而对论文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2-3]。相反,不恰当的题名因不能鲜明地展示出论文的主要观点和结论,将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并有可能会导致文章被漏检,从而达不到有效传播的目的[4]。因此做好论文题名的修改及编辑加工,让刊登的每一篇文章都拥有使其熠熠生辉的题名不言而喻是编辑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植物学是生物学的分支学科,经过多年的发展,其已形成包括众多分支的知识体系。特别是近年来植物科学一直处于飞速发展态势,优秀研究成果的大幅增长促使研究论文数量连年倍增,且新概念新方法不断涌现[5]。不乏会有相关论文题名在内容和表述上存在不当的情况。为此,笔者拟结合编辑工作实践,通过实例从题名内容和语言表述的角度阐述植物类期刊论文题名的常见问题及编辑技巧,以供本领域作者及编辑同仁参考。
1 题文内容不符
科技论文题名虽然仅短短几十个字(一般不宜超过20个汉字),但却是整篇文章核心内容的概括[6]。恰当的论文题名首先需在内容上符合要求,即应准确无误(即不偏大也不偏小)地表达论文的中心内容[1,7]。根据题文内容的相符情况,题名问题大致可分为3类,即题名较大、题名较小和文不对题。
1.1 题名较大
题名所表达的内容超出了文章的描述即为题名较大(也即以全概偏[8])。例如,《IAA酰胺合成酶GH3-6负调控拟南芥的抗逆反应》(注:粗体表示应修改部分)就存在这样的问题。原因出在“抗逆反应”一词,抗逆反应所指内容很广,包括各种逆境,诸如生物逆境和非生物逆境。非生物逆境又可分为水、热、光、盐、碱和微量元素等胁迫。我们知道一篇文章是无法穷尽所有抗逆反应的。出现这种情况时,可回归原文,找出作者实际研究的逆境,并进行替换,便可将题名范围缩至与文章表述内容一致。依据上述原则,原题名可改为《拟南芥IAA酰胺合成酶GH3-6负调控干旱和盐胁迫的反应》(注:下划线表示改正后部分)。修改后的题名非常精准地表述了文章的核心内容,将“拟南芥(研究材料)”提前,使文章的题名更加鲜明。
另外,题名《癸二烯醛对浮游植物生长和光合作用的影响》和《盐胁迫对不同栽培种棉花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也属于此种情况。前者“浮游植物”是一个大概念,包括很多种;后者“栽培棉花”有4种(非洲棉、亚洲棉、海岛棉和陆地棉)。论文中很难能面面俱到地描述题目中所涉及的各个方面,故出现了题名较大问题。在编辑这类题名时,需多加注意,根据论文各自相关的研究内容及范围,适当加以限定。对照论文内容,我们可将上述题名分别改为《癸二烯醛对常见3种浮游植物生长和光合作用的影响》与《盐胁迫对陆地棉和海岛棉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1.2 题名较小
与题名较大相反,如果题名所表达的内容未完全概括文章的描述则为题名较小(也即以偏概全[8])。例如,《四季桂抗氧化防御系统对干旱高温胁迫的响应》即属于此种情况。因阅读原文后发现,文章内容除了涉及干旱高温协同胁迫,还包括了干旱和高温单独胁迫。而原题名显示只单纯研究了干旱高温协同胁迫,即其仅概括了文章的局部内容,故题名明显较小。在编辑此类题名时,需要注意的是尽量使其全面反映论文的重点内容。鉴于该文也分别单独研究了干旱和高温胁迫,故需在题名中加入相应内容,即改为《四季桂抗氧化防御系统对干旱、高温及协同胁迫的响应》。
1.3 文不对题
文不对题又可分为2种情况:一种是题名所表达的内容并非论文的中心内容[7];另一种是题名类型与论文内容类型不符。前者如《木葡聚糖生物合成的研究进展》,从该题名推测论文的重点内容应是“木葡聚糖合成”,但阅读论文后发现,重点介绍了木葡聚糖合成中的“糖基转移酶基因”。显然文不对题,题名需以“糖基转移酶基因”为中心词,故改为《参与木葡聚糖合成的糖基转移酶基因研究进展》。后者如《额济纳绿洲苦豆子耐盐机理与扩散机制研究进展》,从题名内容看其应为综述类文章,但阅读后发现,论文内容是关于耐盐机理与扩散机制的研究,没有该领域研究进展的描述,显然属于研究类型。这种题名类型与论文内容类型不统一使文章看起来既像研究类论文又像综述,让人无所适从。此种情况需根据论文内容类型来确定题名类型。依此原则上述题名可改为《额济纳绿洲苦豆子耐盐机理与扩散机制研究》。
2 语言表述弊病
在一般情况下,科技论文题名是一个能表达完整意思的句子,故需符合语法要求,并具有严密的逻辑性[9]。此外,题名需用词简明、准确、清楚,并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
2.1 词语搭配与语序不当
词语搭配不当是论文题名中常见的语法问题,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如主谓搭配不当、动宾搭配不当等。例如,《植物对土壤中铀的吸收与分布》,其中“分布”成了植物的谓语,即植物分布铀,显然不妥。经阅读,发现论文研究的是通过室内盆栽试验,评估不同植物对土壤铀的吸收能力,并筛选出在铀污染土壤上超富集铀的植物。依此来看植物富集铀更合适,故将题名改为《植物对土壤中铀的吸收与富集》。再如题名《解析植物冷信号转导途径:植物如何感知ICE1》也存在类似问题。“ICE1”从文中内容看是一类MYC-like bHLH转录因子,因此是蛋白质。“植物如何感知ICE1(蛋白)”显然是动宾搭配不当。鉴于论文主题是解析冷信号,故将题名改为《解析植物冷信号转导途径:植物如何感知低温》更合理,更准确。
语序错误的题名往往不能清晰地反映出论文的内容和特色。与词语搭配不当一样,语序错误也有多种表现形式。诸如《虫害诱导水稻相关基因实时定量PCR中内参基因的选择》,根据题意,题名中所说的相关基因是虫害诱导产生的。因此与水稻相比,其与相关基因的关系更密切,故应将“虫害诱导”移至“相关基因”前,即改为《水稻虫害诱导相关基因实时定量PCR中内参基因的选择》。此种情况属于定语语序错误。又如《干旱胁迫对不同耐旱品种大麦叶片超微结构的影响》,其与上述题名一样也存在语序错误。该题名中“品种大麦”是什么,不得而知;而“大麦品种”则众所周知。故改为《干旱胁迫对不同耐旱性大麦品种叶片超微结构的影响》语意更清晰,句子更通顺。语序错误有的较易发现,有的则较为隐蔽,因此在编辑此类题名时,应多加谨慎并需要细细揣摩。
2.2 题名冗长
题名应简洁、明朗,即以最少的文字概括尽可能多的内容。一般要求中文题名不宜超过20个汉字。题名过长不仅在搜索网页上无法完全显示,进而影响读者对文献的精准检索[3];而且也容易出现层次不清和存在多余成分等问题,不利于读者对论文主要观点的把握。例如,《化橘红中类黄酮的提取与分析方法及在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动态变化》就属于此类情况。文章虽然主要介绍了化橘红果实中黄酮类成分的HPLC分析方法的建立,及测定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4种主要黄酮成分的动态变化;但是很明显论文的主题不应是HPLC分析方法的建立,而应是测定黄酮类成分,分析其随果实生长发育的变化情况。故题名中的“提取与分析方法”属于多余成分,应该删除。
另外,动态变化所指是类黄酮,也就是类黄酮的动态变化,故需将“类黄酮”后移至“动态变化”前,即改为《化橘红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类黄酮的动态变化》。与其他几种语法问题相比,题名冗长问题较难处理,因常合并多种语病,需要层层剖析。
2.3 概念性错误
科技论文的特点之一是其所论述的内容具有科学可信性,故其题名的拟定更需要概念准确,用词严谨。比如题名《不同管理模式的毛竹笋期生长规律分析》初看起来没有不妥之处。仔细研究后就会发现,作者在拟定该题名时可能一时疏忽犯了概念性错误。因为毛竹新竹生长过程一般分为4个阶段,即竹笋形成、竹笋出土、幼竹生长(竹子的秆形生长)和成竹生长。文章作者观测笋期生长是从竹笋出土到幼竹高生长停止,而这一阶段实际上是幼竹生长期,而非“笋期”,故改为《不同管理模式下毛竹幼竹的生长规律》更合文意。有概念性错误的题名影响论文的科学性并有可能误导读者,故编辑在处理此类题名时不仅要慎重,而且要勤与作者沟通。
2.4 用词不准
科技论文题名用词要恰当,要毫不夸张地表述研究内容的深度。论文题名用词不准容易使读者误解。例如,《水稻双受精过程超微结构的研究》表面看不出什么问题。然而细读文章便会发现,其是一篇观察性论文。因文章主要是关于水稻双受精现象及超微结构的细致观察和描述。鉴于此,题名中使用“研究”显然不妥。因为“研究”是指人为地进行干预措施,收集到结果后分析。而从文章内容看,作者仅对研究对象进行了细致观察,并未有人为干预措施。故将题名改为《水稻双受精过程超微结构的观察》更切合实际情况。
2.5 语言生硬
科技论文题名需符合中文的表达习惯,避免使用生硬的语句。题名不流畅会使读者阅读起来有障碍,进而丧失深入阅读的欲望,如题名《肌醇磷脂信号参与调节花粉发育和花粉管生长的研究进展》就属于此种情况。可能由于直接翻译的缘故,此题名不仅内容含糊不清,而且读起来也不朗朗上口。出现这类问题的原因,多是由于作者对外文文献的理解深度不够。将原题名改为《肌醇磷脂信号组分调节花粉发育和花粉管生长的研究进展》则读起来不再拗口,含义也清晰明朗很多。此类情况多出现在综述类文章中。因此,在编辑综述类论文题名时需要特别注意。
3 结束语
科技论文题名是一篇论文给出的涉及论文范围与学术水平的第一个重要信息。因此,编辑人员要高度重视论文题名的修改与编辑加工。植物类期刊论文题名与其他学科略有不同,除了用以名词或名词性词组为中心的偏正结构外,还常用有主、谓、宾结构的完整句子。故在编辑加工时要视情况而定,勿将论文题名的句式一律修改为偏正结构。此外,论文题名的拟定不仅限于简洁、明朗、准确,还应新颖、不落俗套。因而,在编辑植物类期刊论文题名时,要尽可能使其贴近当前相关研究领域的最新前沿和热点,以更好地触动读者的神经,让读者心底油然而生“众里寻它(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文(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相见恨晚的感觉。另外,需掌握合理的论文题名编辑步骤。笔者建议,首先检查题文内容是否相符,实现题名内容与论文内容的和谐统一,然后再修改“语言表述”的欠妥之处。武文老师为本文的修改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特此致谢。
4 参考文献
[1]陈浩元.科技期刊标准化18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59
[2]张俊英.电力科技论文题名写作常见问题分析[J].内蒙古电力技术,2017,35(5):78
[3]吴彬,王小同.例析眼科论文题名修改方法[J].编辑学报,2014,26(3):236
[4]王娇,李世秋,蔡斐.从科技论文的评审及检索谈题名的撰写[J].编辑学报,2017,29(增刊1):S30
[5]王小菁,萧浪涛,董爱武,等.2016年中国植物科学若干领域重要研究进展[J].植物学报,2017,52(4):394
[6]任胜利.科技论文题名的拟定[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05,15(1):1
[7]郑海蓉.医学论文题名中存在的问题及实例分析与修改[J].编辑学报,2015,27(2):143
[8]朱丹,李家林,何洪英,等.科技论文题名的锤炼与优化[J].编辑学报,2007,19(2):97
[9]武英耀.学术论文题名常见问题及其修改[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8(4):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