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张少杰:上海教育出版社
【摘 要】媒体融合背景下,传统期刊编辑的工作内容、工作方式、工作环境等方面都发生了改变,需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作出相应调整。文章围绕"如何提升期刊编辑的复合型才华”这一话题,结合期刊编辑的工作实际,分析背景,挖掘原因,探寻有效的实施策略,以期助力传统期刊编辑的转型发展。
【关键词】媒体融合;期刊编辑;复合型才能
2014被称为“媒体融合元年”,随着科技和互联网的迅速发展,新媒体成了人与人之间交流的主要媒介。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深度融合,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改变了人们的学习方式。习惯于传统纸质期刊阅读的用户开始被新媒体上的期刊阅读方式吸引,作为期刊编辑需要直面这个现实,创新期刊发展理念,实现传统角色的现代转型。
在传统出版领域,期刊编辑是编辑队伍中的一个重要群体,工作内容主要集中在组稿、审稿、发稿、校稿和付型等具体层面上,方式以案头工作为主。一位期刊编辑如果不具备综合能力,只要学科专业知识扎实、文字能力强,即便足不出户,也可以承担期刊出版工作。近几年,随着媒体融合趋势的进一步发展,期刊编辑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产生了种种不适应症,有些人纷纷离职转行。这种现状持续下去不利于专业学科的正向发展,对学术研宄和专业人才培养将产生越来越显性的影响。正因如此,我们要重视对期刊编辑的培养,提升编辑队伍的专业素养,使其成长为具有复合型才华的期刊编辑。笔者认为,传统期刊编辑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做持续性修炼:一是成为具有深厚编辑学养的行家里手,二是成为自己所属学科的专业研究者,三是成为具有一定聚合力的友好合作者。
一、要成为具备深厚编辑学养的行家里手
编辑工作具有自身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需要熟练掌握、灵活应用和不断创新。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王志刚认为:“这种专业技能,既包括传统出版所需求的选题策划和编辑加工等基本技能,还应该包括融媒体出版环境下的新媒体编辑工作操作能力等。”在当前的媒介融合时代,编辑需要参与信息流动的多个环节和多个终端,编辑工作所面对的媒体对象也更加多样化,互联网、博客微博、微信朋友圈、微信公众号等全部走进了编辑的工作范围。出版物作为编辑工作的成果,是典型的社会性产品,一旦问世,就会产生巨大的社会影响,所以期刊编辑要比其他编辑具备更多的耐心、细心和贵任心,把出版优质期刊作为自己的终身追求。为此就要对期刊出版流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严格把关丝毫马虎不得。本着工匠精神,聚焦一个“专”字,做期刊出版的“行家里手”。
秦光兰老师认为编辑的专业素养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是国家政策、法律法规知识,二是语言文字功底,三是组织和沟通能力,四是出版和营销知识,五是数字出版知识。这五个方面的精专,是每一名期刊编辑的基础性修炼,需要踏踏实实去练就。
二、要成为自己所属学科的专业研究者
在期刊出版的链条里,编辑是最关键的环节,联结着作者与读者,出版与发行。为此期刊编辑必须打好学科基础,努力成为所属学科的术有专攻者。原因是在出版领域,优秀作者和优质内容是关键,是强根固本的根基,得之者得“天下”。
这里强调“自己所属学科的术有专攻者”,是指期刊编辑不仅要有扎实的学科知识储备,还要对自己所属学科有宏观把握能力,即充分了解所在学科的当前研究动态、本学科有影响力的专家、有发展潜力的学科新秀。只有这样才能凝聚一批优质作者,拿到他们的最新文章,通过杂志看法传递给广大读者,发挥期刊的应有价值。
一本期刊的良性发展,需要几代人的前后衔接,持续努力。前辈在各个方面打下的基础,后辈编辑要精心维护、积极拓展。而做好维护、拓展工作,期刊编辑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着力:一是勤于阅读,吸收本学科相关专业知识;精于写作,练就过硬的文字表达能力。阅读是积累期刊内容的最佳途径,写作是提升语言运用能力的不二法门,是期刊编辑要下功夫练好的基本功。编辑家郝铭鉴前后主编过12种期刊,扎实的语言文字功夫与他长期坚持阅读写作密不可分;不仅在《编辑学刊》这本核心期刊长期写卷首语,他还不断地推出编辑出版方面的个人专著。二是愿意走出去,幵阔视野,锻炼能力。华东师范大学袁振国教授在一次编辑培训课程上再三强调,编辑要胸怀开阔,不能故步自封。媒体融合背景下,期刊生存日益艰难,很多期刊采用书刊互动、以会养刊、新增刊物品种等方式求发展,无形当中增加了期刊的工作量。多数期刊编辑常年处于加班加点的工作状态,疲于应付眼前工作,走出去学习不够,导致眼界狭窄,人际交往能力偏弱,心胸格局无法打开。三是锤炼学习力,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在信息高速发展、迅速更新的今天,学生时代学到的知识远远不能适应学科发展的要求。期刊文章具有“短、平、快”的特点,反映的是最新的学科发展动态,是作者最新研究成果的展现,为了跟上作者的步伐,期刊编辑必须要有时时处处学习的意识,多渠道培养自己的学习力,运用学习力去及时更新知识结构。上述三个方面一旦形成合力,就会使期刊编辑具备扎实的专业研究能力。
三、要成为具有一定聚合力的友好合作者
熟悉期刊出版的人都能体会到,优秀的期刊编辑总是能以自己的复合型才能吸引着学界的优质作者和广大读者。这里所谓的复合型才华是指编辑除了具备学科专业知识能力之外,还要有优秀的人品、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专题策划能力、新媒体运营能力、宣传营销能力,等等。这些能力会使期刊编辑具有相当的聚合力,进而形成强大的磁场效应。尤其是在当前的新媒体时代,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交往变得方便快捷,想要结识一位期刊编辑是很容易的事情。这时候编辑的复合型才能会发挥出很大的效应。常常听到有人评价某某期刊编辑很有能力,人又好,表达想要订阅期刊跟随其一起学习;也会遇到对期刊编辑的负面评价,表示这人编的杂志最好还是不要看,太孤高狂妄,目中无人。究其内里,在其中起作用的往往是一个期刊编辑的复合型才能。因此,一位期刊编辑特别要注意加强自己的综合修养,当你离开编辑部走出去,代表的就不仅仅是一个人,还是一本期刊的整体形象。
之所以强调期刊编辑要具备复合型才能,还因为那些在学界有研宄、有思想的专家教授、名师学者都愿意和能与自己进行学术交流的编辑合作,在彼此思想碰撞的过程中,能使他们的作品质量不断提升,有时,还能激发他们新的创作灵感,继续创作出优秀作品。而喜欢阅读专业期刊的读者,都是某一个学科领域的佼佼者,他们有不断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愿望,对期刊内容有自己明确的需求鉴赏力、辨别力较强,期刊编辑只有源源不断地提供读者所需要的优质内容,才能得到读者的信赖和认可。
拥有一批稳定的优质作者资源和读者群是一本期刊良性发展的根本,会形成对期刊的长期黏性。中国语文报刊协会会长王晨老师曾说,一本期刊是不适合经常更换主编的,她举了一个语文类期刊的例子,五年里换了四位主编,每位主编都有自己的办刊理念,结果很快这本期刊就停刊了,本来围绕着这本期刊的作者和读者迅速离开,黏性消失。说到底是期刊编辑尤其是期刊主编是否具有聚合力的问题。这种聚合力是一种向心力,是一本期刊所有编辑聚合力的外在显现。所以说,做期刊就是做团队,是一群志同道合者秉持相同的办刊理念共同经营的一项事业,是一群闪亮的星星所发出的耀眼光芒,渗透其中的是较强的合作能力、共生能力。每位编辑都能经营好自己的负责栏目,以自身的复合型才能维护、拓展作者群、读者群,保持期刊的黏性,期刊就会不断开拓创新,在媒体融合的背景下,仍能保持自己的专业地位不动摇。
媒体融合的脚步在继续加快,期刊的转型升级、立体发展模式将越来越显现,期刊编辑必须要认清形势,从编辑专业学养、学科专业素养和编辑聚合力三个方面努力修炼,方可适应未来的期刊发展趋势。若仍然固守原来的思想观念和办刊方式,抱残守缺,势必会落伍于时代的发展。
参考文献
①谢冬,张国成.媒体深度融合视域下期刊创新研究[J]编辑学刊,2018,(6)
②许华芳.浅论期刊编辑在数字化转型道上的职能转变[J].编辑学刊,20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