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为了解中文科技期刊综述论文发表现状,探讨提高综述论文质量的途径,以CNKI为检索平台,分析代表性农业科技中文核心期刊综述论文发表及被引情况,并与国外同期同类英文期刊进行对比,同时选择典型综述论文对其影响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农业科技中文期刊综述论文占同期发表论文的5.14%,高于同期国外英文农业科技期刊的2.24%;农业科技中文期刊综述论文第一作者为研究生的比例为26.8%,高于同期国外英文期刊的9.6%;农业科技中文期刊综述论文篇均被引频次与同期其他非综述论文的比值为2.2,而同期国外英文期刊该值为4.7;与同期其他研究论文相比,典型综述论文被引频次平均高出约20倍,不仅对学科发展具有引领和推动作用,还有助于提升期刊影响力。综上可见,与国外期刊比,中文期刊综述论文占比大,研究生撰写综述论文的比例高,但学术影响力不及国外期刊。笔者认为,未来可通过限制性发表研究资历尚浅的科研人员(例如研究生)撰写的综述论文,邀请各领域大家撰写对学科及专业发展具有高屋建瓴见解及指导意义的综述论文,做好有针对性的约稿工作,严格把控综述稿件质量,对综述稿件宁缺毋滥等对策,切实提高中文综述论文的学术质量,以真正发挥其信息情报价值、学术交流价值和科研宏观指导价值。
【关键词】综述论文;国内外科技期刊;影响力比较;质量提升
综述论文不同于一般研究型论文的独特之处主要表现在其信息情报价值、学术交流价值和科研宏观指导价值上[1],主要包括综和述2个方面,“综”是为了“承前”,“述”是为了“启后”,其学术水平高低主要取决于“述”的水平。经典的综述论文往往是学术研究的分水岭,对学科发展具有重要引导和推动作用,好的综述论文不但对原有的科研成果总结出了新的看法,而且对未来如何深入研究本领域最重要的问题具有引导作用。Ho Y S统计了SCI扩展版中1899―2011年间在Web of Science上被引至少1000次的综述论文,共计1857篇,其中来自中国的仅8篇[2],一方面可能是由于国内研究人员在2000年前很少发表SCI论文,另一方面可能是因为中国的科研实力和影响力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差距[3]。
目前国内已有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读者对综述论文的关注度及综述论文对期刊影响力提升上的作用[4-7]。但是,中文科技期刊综述论文发表现状如何,与国外科技期刊相比存在哪些差距,如何缩小这些差距,相关研究尚未见报道。为了试着回答上述问题,本文以具有代表性的中英文农业科技期刊为研究对象,对综述论文在同时期发表论文中的占比及被引情况进行统计,深入分析中文科技期刊在发表综述论文中存在的不足及原因,探讨中文科技期刊如何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提高综述论文的学术水平,以更好地发挥综述论文在引领学科发展、推动科技创新中的作用。
1 国内外科技期刊综述论文发表现状
考虑数据的可获取性、我刊与美国农学会期刊群的合作,及其在国际农业科技领域良好的声誉等因素,将美国农学会电子图书馆收录的农学、作物学、土壤学相关的7本科技期刊作为国外农业科技期刊的代表,包括:Journal of Environment Quality,Soil Science Society of America Journal,Crop Science,Agronomy Journal,The Plant Genome,Crop Management和Forage & Grazinglands。为了使国内外科技期刊综述论文发表现状具有可比性,选择对应学科的7本中文期刊作为国内农业科技期刊的代表,包括《土壤学报》《农业工程学报》《中国农业科学》《作物学报》《中国水稻科学》《土壤》和《植物遗传资源学报》,分别利用“美国农学会电子图书馆”(https://dl.sciencesocieties.org/)和“中国知网”(http://www.cnki.net/old)进行上述14本科技期刊2007―2016年综述论文发表数量及占比的统计分析。
1.1 国内外科技期刊综述论文占比
根据中文表达习惯及前期的反复比对分析发现,“进展”“评述”“启示”“述评”“概述”“概况”“展望”“前景”和“现状”可以基本囊括“综述”的同义词,因此,利用上述10个词语进行中文综述论文的检索。类似地,根据英文表达习惯及前期的反复比对分析,采用review、progress、advance、overview和trend进行国外英文综述论文的检索。检索出的中英文论文首先通过excel软件排序剔重,然后通过逐篇阅读分析剔除非综述论文,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2007—2016年代表性国内外农业科技期刊综述论文发表情况
注:中文期刊检索日期为2018年1月5日―1月8日,影响因子来源于2017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国外英文期刊检索日期为2018年1月15日―1月17日,影响因子来源于各期刊网站,无影响因子的期刊暂未被SCI收录。期刊名称 | 影响因子 | 综述论文数/篇 | 论文总数/篇 | 综述论文占比/% | 综述论文占比均值/% |
土壤学报 | 2.338 | 94 | 1618 | 5.81 | 5.14 |
农业工程学报 | 1.862 | 132 | 9112 | 1.45 | |
中国农业科学 | 1.854 | 204 | 5545 | 3.68 | |
作物学报 | 1.785 | 29 | 2679 | 1.08 | |
中国水稻科学 | 1.411 | 46 | 995 | 4.62 | |
土壤 | 1.274 | 176 | 1733 | 10.16 | |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 1.18 | 145 | 1576 | 9.2 | |
Journal of Environment Quality | 2.344 | 76 | 2325 | 3.27 | 2.24 |
Soil Science Society of America Journal | 1.844 | 49 | 2324 | 2.11 | |
Crop Science | 1.629 | 76 | 3086 | 2.46 | |
Agronomy Journal | 1.614 | 50 | 2317 | 2.16 | |
The Plant Genome | - | 10 | 326 | 3.07 | |
Crop Management | - | 6 | 425 | 1.41 | |
Forage & Grazinglands | - | 7 | 569 | 1.23 |
由表1可知,2007―2016年中文农业科技核心期刊综述论文占比在1.08%—10.16%间变化,平均占比为5.14%,其中,《农业工程学报》《中国农业科学》和《作物学报》综述论文占比较低,分别为1.45%、3.68%和1.08%,可见,高质量的中文科技期刊综述论文占比较低,对综述论文的要求更为严格。而同期国外英文农业科技期刊综述论文占比在1.23%—3.27%间变化,平均占比仅为2.24%,低于同期中文农业科技期刊。
1.2 国内外科技期刊综述论文作者学历或职称信息
选择表1中影响因子排名前4的中文期刊《土壤学报》《农业工程学报》《中国农业科学》和《作物学报》,进行近3年(2014―2016)中文综述论文作者学历或职称信息统计。选择表1中被SCI收录4本国外英文期刊Journal of Environment quality、Soil Science Society of America Journal、Crop Science和Agronomy Journal,进行同期国外英文综述论文作者学历或职称信息统计,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2014―2016年代表性国内外农业科技期刊综述论文作者学历或职称信息统计(%)
期刊类型 | 作者排位 | 研究生 | 中级职称 | 副高级职称 | 正高级职称 |
中文期刊 | 第一作者 | 26.8 | 18.8 | 12.9 | 41.5 |
国外英文期刊 | 第一作者 | 9.6 | 7.4 | 18.3 | 64.7 |
中文期刊 | 通信作者 | 0 | 3.4 | 10.8 | 85.8 |
国外英文期刊 | 通信作者 | 5 | 8.9 | 15.7 | 70.4 |
由表2可知,国内外农业科技期刊发表综述论文作者学历或职称的差异主要体现在:1)综述论文第一作者为研究生的比例中文期刊远高于国外英文期刊(26.8%vs.9.6%),而第一作者具有正高级职称的比例低于国外英文期刊(41.5%vs.64.7%);2)中文期刊综述论文通信作者具有正高级职称的比例为85.8%,远高于其作为第一作者的比例(41.5%),而国外英文综述论文通信作者和第一作者具有正高级职称的比例差异不大(64.7%VS.70.4%)。
2 国内外科技期刊综述论文影响力分析
论文影响力的高低通常可由被引频次反映,为了量化国内外科技期刊综述论文的影响力,选择代表性中英文农业科技期刊,统计分析近6年(2011―2016年)综述论文的被引频次与一般性研究论文的差异。中文科技期刊仍然选择《土壤学报》《农业工程学报》《中国农业科学》和《作物学报》,在选择国外英文期刊时,除了美国农学会电子图书馆收录的期刊Agronomy Journal外,为了更好地与本刊进行对比分析,还选择了在国际农业工程领域有较高影响力Food Engineering Review和Precision Agriculture,合计3本期刊作为国外农业科技期刊的代表。
由表3可知,上述7本期刊2011―2016年发表的综述论文篇均被引频次显著高于其他论文均值,其中,中文期刊综述论文篇均被引频次与其他论文的比值在1.8—2.7之间变化,均值为2.2,英文期刊该比值在3.8—5.2之间变化,均值为4.7,表明国外综述论文的影响力普遍高于中文综述论文。
表3 2011―2016年代表性国内外农业科技期刊综述论文篇均被引频次
注:中文期刊数据统计时间为2017年7月3日―7日,被引频次数据来源于“中国知网”;英文期刊数据统计时间为2017年6月12日―30日,被引频次数据来源于各期刊网站。期刊名 | 影响因子 | 论文总数 | 综述论文数量 | 综述论文比例/% | 综述论文篇均被引频次 | 其他论文篇均被引频次 | 综述篇均被引/其他论文篇均被引 | 平均比值 |
土壤学报 | 2.338 | 938 | 59 | 6.29 | 24 | 12 | 2.0 | 2.2 |
农业工程学报 | 1.862 | 5801 | 67 | 1.15 | 34 | 14 | 2.4 | |
中国农业科学 | 1.854 | 3124 | 133 | 4.26 | 21 | 12 | 1.8 | |
作物学报 | 1.785 | 1442 | 22 | 1.53 | 32 | 12 | 2.7 | |
Food Engineering Review | 3.571 | 112 | 98 | 87.50 | 15 | 3 | 5.0 | 4.7 |
Precision Agriculture | 2.012 | 272 | 7 | 2.57 | 31 | 6 | 5.2 | |
Agronomy Journal | 1.614 | 1375 | 30 | 2.18 | 15 | 4 | 3.8 |
3 典型综述论文对学科发展及期刊的影响
在统计综述论文被引频次的过程中,发现Precision Agriculture2012年13卷第6期上有一篇题为“The application of small unmanned aerial systems for precision agriculture:a review”[8]的综述论文(后文简称为无人机综述),其被引频次和下载频次是该刊2011——2016年发表的所有论文中最高的,因而将其作为典型综述论文,分析其对学科发展产生的影响。2017年6月25日在期刊网站的统计中发现,该文的被引和下载频次分别为147和9900次,2017年12月28日再次统计时发现,其被引和下载频次已经分别上升到233和12000次,远远高于同期其他研究论文均值(233vs.11和12000vs.725),仅在半年的时间里,被引和下载频次分别增加了86和2100次。另外,该论文自发表至2017年12月28日,累计被引233次(表4),其被引频次逐年上升(图1),表明该文不仅影响范围广,而且影响力持续增加,在促进和引领相关研究中具有重要作用。
表4 典型国内外综述论文被引情况
注:无人机英文综述为Chunhua Zhang和John M Kovacs于2012年发表于Precision Agriculture,题为“The application of small unmanned aerial systems for precision agriculture:a review”的综述论文;精细农业中文综述为汪懋华于1999年发表于《农业工程学报》,题为“精细农业发展与工程技术创新”的综述论文。献类型 | 引用次数 | 期刊/会议/书种类 | ||
无人机英文综述论文[8] | 精细农业中文综述论文[9] | 无人机英文综述论文[8] | 精细农业中文综述论文[9] | |
期刊论文 | 182 | 301 | 83 | 132 |
会议论文 | 34 | 52 | 16 | 26 |
博硕士论文 | 0 | 279 | 0 | 84 |
论著(书) | 17 | 0 | 15 | 0 |
合计 | 233 | 632 | 114 | 242 |

图1 典型国内外综述论文年度被引情况
中国工程院院士汪懋华在《农业工程学报》1999年第1期上发表一篇题为“精细农业发展与工程技术创新”的综述论文[9],综述了当时国外“精细农业”实践的主要目标及其技术思想的内涵,并着重围绕其主要支持技术发展,讨论了有关工程技术创新及如何更好地推动我国开展试验研究等问题。自发表至2018年2月12日,该文被引频次为同期论文最高,是同期其他论文被引频次均值的19倍(632/33),累计被引632次(表4),其被引频次在发表后的前5年逐渐上升,长达18年被引较较高且稳定(图1)。可见,该综述论文产生了非常广泛和持久的学术影响,推动了“精细农业”在中国的发展,也提高了所在期刊的影响力。
综上可见,高质量的综述论文不仅能对学科的发展起到引领和推动作用,还有助于提升期刊的影响力。
4 中文综述论文存在的不足及原因分析
研究发现,尽管中文科技期刊综述论文在数量上的占比高于国外科技期刊,但中文综述论文的学术影响力普遍不及国外综述论文,可能原因分析如下。
首先,由于综述论文内容的非原创性,在国内评奖、评职称或申请项目时分量不及研究论文,使得科研人员将主要精力花在了原创研究上,缺乏撰写综述论文的积极性。其次,大家综述较少。时下,国内的导师开始要求研究生撰写综述论文,学生往往抱着被发表是赚到,被拒就当练手的心理投稿,使得期刊收到的综述论文变成了文献的简单罗列,部分科技期刊受到自身学术水平或者稿源缺乏等因素的限制,刊发了大量这类综述论文,从整体上拉低了中文综述论文的学术价值。所幸部分科技期刊已经意识到了这一问题并积极采取应对措施,比如《农业工程学报》在2009年发表声明明确指出,对一般性综述论文,即对问题分析不够深入、对研究没有重大指导价值的综述论文将不予刊登。
5 中文综述论文质量提升策略
由于好的综述论文通常具有较大的学术影响力,在学科和期刊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均不可替代,因而,无论是科研工作者、或者期刊编辑均应对综述论文给予高度重视。如何进一步提高综述论文的质量,期刊可以从以下2个方面加以思考:
第一、尽量减少研究资历尚浅的科研人员(例如硕士生和博士生)发表综述论文。综述论文不仅要求作者能对其研究领域在世界范围内的工作如数家珍,而且应在该领域中拥有大量研究成果,对研究现状和前景有着独到和精辟的见解,所以综述论文一般由在各学科领域造诣深厚、具有权威的科学家撰写。相反,刚入门甚至还未入门的研究生,由于缺乏相应的工作积累,写出来的综述大多都是简单的文献罗列,厘清学科发展脉络尚且不易,更难谈到对学科发展的深刻认识。
第二、重视对高质量作者队伍的培养,做好约稿工作,必要时候可由主编、编委出面力邀,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编辑多参加学术会议、把握学科前沿动态,与国内外相关领域专家及课题组保持长期、稳定、良好的互动与联系,掌握领域内重要专家信息,向相关专家约组高水平的综述稿件;另外,期刊编辑还应关注国家各类高水平人才引进计划,邀请优秀的海归学者撰写综述论文,不仅可让读者在短时间内了解相关科学问题在国际上的发展动态,同时,还能将这些优秀人才培养为期刊的潜在作者,可谓一举两得。
6 结论与展望
1)数量差异:国内外农业科技期刊综述论文占比为分别为5.14%和2.24%,中文综述论文占比为国外英文综述论文的2倍多;在中文期刊中,学术水平较高期刊的综述论文占比较小。
2)作者身份差异:中文农业科技期刊综述论文第一作者为研究生的比例为26.8%,远高于国外英文期刊的9.6%。
3)影响力差异:国内外农业科技期刊综述论文篇均被引频次与其他非综述论文的比值分别为2.2和4.7,国外英文综述论文的影响力高于中文综述论文。
4)典型综述论文对学科发展和期刊的影响:本研究中2篇国内外典型综述论文被引频次平均比同期其他研究论文高出约20倍,影响广泛而持久,不仅能对学科发展起到引领和推动作用,还有助于提升期刊的影响力。
由于综述论文具有较高的信息情报价值、学术交流价值和科研宏观指导价值,从指导科研方向、推进学科发展的角度考虑,中文期刊应该致力于刊发有较高学术指导意义的精品综述论文,并且严格限制滥竽充数没有太大学术价值的综述论文。笔者认为,未来可从限制性发表研究资历尚浅的科研人员撰写的综述论文,邀请各领域大家撰写对学科/专业发展具有高屋建瓴见解及指导意义的综述论文,做好有针对性的约稿工作,严格把控综述稿件质量,对综述稿件宁缺毋滥等方面着手,切实提高中文综述论文的学术价值。
7 参考文献
[1]朱大明.研究型论文与综述型论文引文量的对比分析[J].编辑学报,2010,22(1):33
[2]HO Y S.Abibliometric study of highly cited reviews in the 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ᵀᴹ[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 Technology,2014,65(2):372
[3]李娜.中国高水平综述缘何产量低[J].科技导报,2014,32(10):9
[4]陈芳.动物医学类期刊高被引论文分析及其对编辑选题组稿的启示[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2,23(5):818
[5]陈春雪,张小庆.重视综述型论文,提升刊物影响力:以《核化学与放射化学》办刊为例[J].传播与版权,2016,35(4):17
[6]任锦.综述型论文对科技期刊影响力的贡献[J].科技与出版,2014(5):150
[7]黄青,冯有为.综述论文与学术期刊影响力[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9,20(6):1130
[8]ZHANG C H,KOVACS J M.The application of small unmanned aerial systems for precision agriculture:a review[J].Precision Agriculture,2012,13(6):693
[9]汪懋华.“精细农业”发展与工程技术创新[J].农业工程学报,1999,15(1):1